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第二课时
1.3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

老师寄语: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学习过程:一、【自主质疑】(10分钟)(ABC )学习方法:认真阅读课本,找出相关知识点,抓住关键词,并归纳总结。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_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_溶剂里(通常为水)达到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外因:_____。
(二).气体的溶解度:(1)概念: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______水中最多溶解气体的_______。
(2)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随压强增大而_____,随温度升高而_____。
学科 初四 化学 课 题 1.3 物质的溶解性 课型 新授主备人 审核 课时 1课时 时间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1、了解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BC )2、形成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含义;(BC )3、知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
(BC )能力目标:认识溶解度曲线图,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提供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BC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
(ABC)学习重 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 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实际应用教学准 备多媒体课件 有关视频 演示实验器材教学措 施实验探究 数形结合思维法教 法 问题引导、总结归纳 学 法 指 导 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三)、溶解度曲线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应用:(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______,如____。
【仁爱版】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 6.2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

单元2 物质的溶解性【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2.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学习用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结晶现象【学习难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结晶现象【教学手段】探究实验,多媒体【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溶解性。
【引入课题】我们已经知道蔗糖、食盐等物质能溶于水,但这些物质在水里的溶解是无限的吗?【学生实验】:“观察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实验,你发现什么问题?【学生自学】:P151-152【提出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交流讨论】:“略”【师生点评】: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的高低。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提出问题】:什么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生自学】:P152 第一段【师生小结】: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连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连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提出问题】:1、为何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要强调“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2、怎样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二者之间如何转化?【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师生点评】: 饱和溶液和不饱 和溶液之间的转化:【课外练习】: 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P156 1、2、3饱和溶液第2课时【复习提问】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是怎样的?【学习新知】三、溶解度。
【引入新课】: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怎样定量的表示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呢?【学生自学讨论】:P155 第一段【师生点评】: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里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导学案(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2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溶解度;2.掌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3.探究溶解度与溶质、溶剂性质的关系;4.理解溶解度对溶液的浓度和饱和度的影响。
导入引导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物质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中只能溶解一部分,甚至无法溶解。
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吗?导学内容一、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或最大体积。
通俗地说,溶解度就是溶剂溶解溶质的能力。
二、如何测定溶解度?要测定物质的溶解度,首先要制备一系列不同质量(或体积)的溶液,然后观察溶解物质完全溶解的最大质量(或体积),即为溶解度。
下面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测定一种物质的溶解度。
1.准备实验用具:–高精度电子天平;–试管;–毛细管;–饱和溶液。
2.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小团物质A的质量,记录下来,并将物质A放入试管中;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剂B,用毛细管搅拌均匀,直到物质A完全溶解;3.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物质A,直到溶解度达到最大值。
3.实验记录: | 物质A质量(g) | 溶解度(g/mL) | | :————- | :————- | | 0.5 | | | 1.0 | | | 1.5 | | | 2.0 | |三、溶解度与溶质、溶剂性质的关系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常见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溶质、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弱,溶解度越小。
2.温度:–大部分化学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部分化学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压力:–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在溶质气体与溶剂之间存在;–溶质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减小而减小。
四、溶解度对溶液的浓度和饱和度的影响溶解度对溶液的浓度和饱和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学习内容:】
(一)溶解性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
(二)【学习任务一:】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请大家联系生活思考: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1. 面粉和蔗糖放入水中,是否都能溶解?
. ,因此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可能是:。
2. 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
. ,因此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可能是:。
3.你冲糖水的时候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 ,因此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可能是:。
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你的猜想有:(1);(2);
(3);
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探究(1)
结论:在、相同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探究(2)
结论:在、相同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探究(3)
结论:在、相同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4)总结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
《溶解导学案》

《溶解》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3. 熟练运用溶解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溶解?
2. 溶解的特点有哪些?
3. 影响溶解的因素有哪些?
4. 溶解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水中溶解了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的糖是如何消失的,引出溶解的观点。
2. 进修新知识:讲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在溶解过程中,固体溶质溶解到液体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3. 探究溶解:进行实验,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溶解速度的变化,引导他们发现温度对溶解的影响。
4. 深化理解:让学生讨论其他影响溶解的因素,如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等,并引导他们总结影响溶解的规律。
5. 应用实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溶解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的溶解、食物的调味等。
四、导学讨论
1. 你认为溶解的特点有哪些?
2. 在溶解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速度?
3. 你能举出一个溶解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吗?
五、导学作业
1. 完成《溶解》相关的习题。
2. 思考并总结溶解的影响因素,并写出实例说明。
3. 收集关于溶解的相关新闻或实例,准备下节课分享。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物质的溶解》参考导学案(第2课时)

第5节物质的溶解(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
2.能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含义,知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一些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一、情境导入:你的饭量有多大?一次能能无限制的吃饭吗?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
”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在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
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
【思考】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在饱和溶液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知识拓展】分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1,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填“浓”或“稀”)2,对于不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稀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例如20 ℃时的NaCl饱和溶液肯定比20 ℃时的NaCl不饱和溶液浓。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讨论】根据实验探究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如何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知识点二: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物质的溶解度的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一般指水);溶液状态:饱和状态;单位:质量(克)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10g 10g~1g 1g~0.01g ﹤0.01g 三、自我测评1.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C.20o C时,向50g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5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是55gD.20o C时,从5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2.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要浓B.在溶液里进行的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C.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D.在说到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时,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前提条件下才有意义。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章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新版)沪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2(新版)沪教版第2课时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一)固体溶解度1.概念:。
2.四要素:例:20℃,100g水最多溶解36gNaCl--- 。
60℃,KNO3的溶解度为110克,其含义为。
3.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例:60℃,KNO3的溶解度为110克,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为。
练:60℃,KNO3的溶解度为110克,,33克的KNO3溶在克水中刚好饱和。
4.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20℃)问题:20℃,某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0.5克,则该物质。
某物质在10克水中最多溶解0.5克,则该物质。
5.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6.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影响的表示--------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1)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横坐标:;纵坐标:(2)曲线的意义:①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③表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即:ct1 t2a.大多数固体。
b.少数固体。
c.极少数固体。
(3)点的意义曲线上的点:。
曲线上方的点:。
曲线下方的点:。
曲线上的交点:。
练习:(1)如图①a代表,如:。
b代表,如:。
c代表,如:。
②点P表示。
③t1时,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从多到少。
④t2时,等质量的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从多到少。
⑤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是,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⑥除去a中混有少量的b,采用,分离出a;除去b中混有少量的a,采用,分离出b。
⑵教材P20图中,80℃ NH4Cl的溶解度约为克,在此温度下,80克 NH4Cl溶于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是溶液。
初中化学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教学目标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认识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习重难点建立溶解性、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16-18页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易溶于水,哪些物质难溶于水?如:蔗糖、食盐、面粉?二、明确目标自主先学引出溶解性定义溶解性:那么,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三、小组助学,交流展示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1、溶解性与有关2、溶解性与有关3、溶解性与有关练习: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思考:呢绒、毛等高级衣料水洗会引起皱缩、变形和损伤,或不易洗净,故常采用干洗的方法。
干洗剂是由易挥发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少量水(或不加水)及乳化剂组成的。
有机溶剂的作用是溶解衣物上的油污,那么请你结合课本知识认为如何认识干洗剂的主要成分呢?四、质疑拓展、实验探究学生完成活动探究的三个实验引导学生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定义。
思考:为什么一定温度、一定溶剂? 这种溶液?(1)某硝酸铵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溶液。
()(2)某蔗糖饱和溶液100g,加入10g水后,溶液依然是饱和的()思考: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想一想: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五、检测反馈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中打“×”(1)在一定的温度下,向某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2)在相同的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含的溶质多()(3)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水不减少),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该溶液仍是饱和的()2.影响固态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不可能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六章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2)
备课人 赵姣灵 审阅人 任兰兰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重点: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难点: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曲线 【自学】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质疑,小组合作讨论】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要领时,要抓住四个要素。
(1)必须指明一定 (条件), (2)必须是 g 溶剂(标准),(3)必须达到 (状态),(4)以 为单位。
2.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克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三种情况: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例:KNO 3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例:NaCl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例:Ca(OH)2
4.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是 【成果展示】: 1. 下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时,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t ℃时,a 、b 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 .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b
D .将b 溶液由10℃升温至30℃时变为饱和溶液
2. 右图为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示回答:
(1)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10℃时,A 、B 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_____________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将30℃的A 、B 两种接近饱和的溶液通过升高温度可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_____ 3.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
Cl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由上表可推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2)在20℃时,向100 g 水中加入50 gNH 4Cl ,形成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达标测评】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表示( ) A 、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溶剂中的质量
B 、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100g 溶剂中的质量
C 、该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D 、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2.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__ (填写序号,下同)。
(2) t 1℃时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
量是 ____ g 。
(3) 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
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______ 。
3.右图是M 、N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 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A .t 1℃时,M 、N 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由t 1℃升温到t 2℃时,N 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 .M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 物质的溶解度
D .N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把20℃时的某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假设其过程水未蒸发),有关此溶液的下列几项有发生改变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质的质量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D 、溶质的溶解度
5.在20℃时200g 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20g ,在50℃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10g ,则( ) A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C 、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D 、两者的溶解度无法比较
6.(1)、在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克;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克; (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时对应的温度为 ℃; (3)、在10℃时,比较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铵三者的溶解度大小; 那么在70℃时又是如何?
(4)、在 ℃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在 ℃时,硝酸钾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在 ℃时,硝酸钾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拓展提升】
1.40℃时,20克氯化钠和20克硝酸钾分别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够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它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除与气体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 和 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 ,随温度的升高而 。
想一想: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气泡冒出,这是因为
烧开水时,刚开始加热就会看到里面有许多小气泡不断冒出,这是因为 【教(学)后记】
t 1 t 2 温
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