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
高考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沁园春长沙》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
仰视:____________;俯瞰: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7.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8.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二、《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高一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含补充篇目答案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参考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8、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1.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2.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23.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4.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6.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7.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8.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9.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0.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31.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2.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3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4.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5.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36.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7.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8.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9.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二《阿房宫赋》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完整word版)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徐志摩)1、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一、《论语十二章》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戴望舒)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1.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悲哀。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4.《诗经》两首《诗经·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测试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测试及答案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2、《雨巷》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 )3、《再别康桥》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4、《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5、《记念刘和珍君》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 )( )( )( )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 )( )( )( )6、《诗经·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
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
7、《离骚》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离骚》中屈原用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8、《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9、曹操在《短歌行》中“()()()()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曹操在《短歌行》中()()()()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10、《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完整版)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

高一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氓》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1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3、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14、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15、《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骚》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4、旧地重游,弓I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5、“恰”字,统领的诗句: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雨巷》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再别康桥》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再别康桥时诗人的动作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荆轲刺秦王》1、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荆轲在临别时宾客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荆轲在临别时宾客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1、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批判“庸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铁的事实揭露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句子:4、揭露反动政府对爱国青年的诬蔑和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中伤的句子:5、抒写作者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一、《氓》(《诗经》•重点篇目)1. 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4. 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5. 《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 ,“ ,”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1. 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2. 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3.、《离骚》(屈原重点篇目)1. 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2. 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
3. (2015全国新课标卷I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4. (2014全国新课标卷I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5. 描写当时社会流行投机取巧的时俗和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的恶劣风气的句子是,。
6. 用比喻写以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品行的两句是,7. 屈原在《离骚》中声明“,”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8. 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心志的句子9. 屈原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O10. (2015 年重庆高考样卷)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是“ ,。
”四、《短歌行》(曹操)1•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2. 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3.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
4. 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5. 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里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6. 曹操在《短歌行》中“,。
,”四句,写明夜里一群寻巢乌鹊绕树环飞,以此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从,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五、《归园田居》(陶渊明)1 .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2. 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出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的两句是,。
3. 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4. 《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 《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6. 《归园田居》中“,”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 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六、《兰亭集序》(王羲之)1.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3.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 ,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静 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的 “ , ”,“躁”指“ , 。
”4. 针 对魏晋 名士崇 尚虚无的 思想倾 向,王羲之在《 兰亭集 序》中用了一 句话来 批 评 , 。
5. 《兰亭集序》中写兰亭集会盛况的两句是“ , ”,各路英才,老少皆 有。
6.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 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感慨也 随之产生。
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 子: , , 。
7. 《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七、《赤壁赋》(苏轼•重点篇目)1. 《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2. (2016全国卷川)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3. 写 在 皎洁 的 月 光照耀下 白茫 茫的 雾气笼罩 江面, 天光、水色连成一片 的 语句6. 在《赤壁赋》 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4. 写 作 者 任 凭一叶 扁 舟 飘 荡 , 在 水 波 不 兴 的 辽 阔 江 面 上 自 由 来 去 的 语 句 是, 。
是 O5. 用 蛟 龙 、 嫠 妇 听 箫 声 的 感 受 从 侧 面 来 突 出 箫 声 的 悲 凉 与 幽 怨 的 语 句的语句是,。
7. 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8. 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9. 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10.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11. 形容洞箫声“ ,,,,”,都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12. 写作者与友人在一只小船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13. 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是:,。
14. 王羲之感叹人生短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 ,苏轼在《赤壁赋》中则云“,”。
15. 诗人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句子是,16. 写出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气势的句子是,。
17. 苏轼的《前赤壁赋》中可与《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相映成趣的语句是,。
八、《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 作者用“,往往有得,”,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毛泽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3. “有志矣,,亦不能至也。
”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4. “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5. 有“力”而无“志” ,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6. 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
《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7.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治学态度的句子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答案《沁园春长沙》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雨巷》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再别康桥》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