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

(完整版)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
(完整版)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

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4、旧地重游,弓I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_

5、“恰”字,统领的诗句: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

《再别康桥》

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再别康桥时诗人的动作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荆轲刺秦王》

1、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荆轲在临别时宾客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在临别时宾客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1、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

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批判“庸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铁的事实揭露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句子:

4、揭露反动政府对爱国青年的诬蔑和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中伤的句子:

5、抒写作者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

一、《氓》(《诗经》?重点篇目)

1. 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

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

4. 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

5. 《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 ,

“ ,”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

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 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2. 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3.

、《离骚》(屈原重点篇目)

1. 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

,,表现诗人刚正不

阿、一身正气。

2. 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

3. (2015全国新课标卷I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4. (2014全国新课标卷I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

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5. 描写当时社会流行投机取巧的时俗和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的恶劣风气的句子是,。

6. 用比喻写以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品行的两句是,

7. 屈原在《离骚》中声明“,”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宁可遭遇死

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8. 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心志的句子

9. 屈原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是O

10. (2015 年重庆高考样卷)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是“ ,。”

四、《短歌行》(曹操)

1?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

2. 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

3.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

望。这两句是:,。

4. 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5. 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里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热情礼遇贤才的句子

6. 曹操在《短歌行》中“,。,”四句,写明夜里一

群寻巢乌鹊绕树环飞,以此比喻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从,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五、《归园田居》(陶渊明)

1 .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2. 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出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的两句是,。

3. 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4. 《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

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 《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

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6. 《归园田居》中“,”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

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 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六、《兰亭集序》(王羲之)

1.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2.

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

感叹 , 。 3.

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 ,并

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静 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的 “ , ”,“躁”指“ , 。”

4. 针 对魏晋 名士崇 尚虚无的 思想倾 向,王羲之在《 兰亭集 序》中用了一 句话来 批 评 , 。

5. 《兰亭集序》中写兰亭集会盛况的两句是“ , ”,各路英才,老少皆 有。

6.

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 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感慨也 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 子: , , 。

7. 《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七、《赤壁赋》(苏轼?重点篇目)

1. 《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

2. (2016全国卷川)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

朗诵《诗经?陈

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3. 写 在 皎洁 的 月 光照耀下 白茫 茫的 雾气笼罩 江面, 天光、水色连成一片 的 语句

6. 在《赤壁赋》 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4. 写 作 者 任 凭

叶 扁 舟 飘 荡 , 在 水 波 不 兴 的 辽 阔 江 面 上 自 由 来 去 的 语 句 是, 。

是 O

5. 用 蛟 龙 、 嫠 妇 听 箫 声 的 感 受 从 侧 面 来 突 出 箫 声 的 悲 凉 与 幽 怨 的 语 句

的语句是,。

7. 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

部编新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附答案) (七年级--九年级) 《观沧海》 2、《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 《次北固山下》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游子思乡情深的句子 。 《天净沙·秋思》

2、《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凄凉气氛的写景诗句 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 《峨眉山月歌》 1、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 《江南逢李龟年》 1、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里,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 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 两句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暗喻行军的特定环境的句子 《夜上受降城闻笛》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诗句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卷及答案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卷及答案 1.《荷塘月色》 1.《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两首 《诗经·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采薇》 1、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句子是(诗中用对比手法借景抒情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士卒归途生活艰辛、心情低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首往事,表现了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表现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采薇》中写士兵采集野生的薇菜充饥的场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夏天刚长出来的薇菜的叶片肥嫩的样子。 7、《诗经·采薇》中写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然而他们没有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他们忧伤地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会考理解性默写训练(教师版)

《劝学》(选自《荀子》)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8.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 9.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1.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2.《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6.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王珍彩第1 页共3 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及其答案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复习专题 1■《观沧海》 ①曹操《观沧海》一诗中,统领全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②曹操《观沧海》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勾勒出大海 吞 是: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的诗句 , ; ,。 ③是:《观沧海》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 ,。,。 ④《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 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 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集中抒写了诗人听说友 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 3.《次北固山下》 ①《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颔联是/描写江上景色的句子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尾联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最能突出地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的句子/运用对偶的名句是/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春已呈现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④《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涵自然理趣的诗句是/给明月的诗句是: 4.《天净沙?秋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包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荷塘月色》 1. 《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 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 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氓 1. 《氓》中女子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 《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 《诗经. 氓》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体无咎言,随后女主人公提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4.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 《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 《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处境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 《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10. 《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让人预感到不如意的事情终究发生了。 1.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答案: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高考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

高考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训练 《师说》 1.《师说》中,表明韩愈对那个孩子老师的否定,阐述心目中的老师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批评那些士大夫在为孩子择师学习上,存在着不明智和谬误的句子是“,,,,,”。 3.《师说》中,韩愈盛赞手工业者互相学习的句子是“,”。 4.《师说》中,揭示世俗嘲笑从师者的原因是因为年龄、学问和修养相当就不能称为老师的句子是“,,,”。 5.《师说》中,韩愈对从师之道不能恢复发出感叹的句子是“!,”。 6.《师说》中,韩愈用对比的方法,批判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恶劣风气的句子是“,,,”! 7.韩愈在《师说》中,首先提出了“”的论断,接着,列举“”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 8.《师说》中,孔子尊奉为老师的人的才德,总体不一定都超过孔子,但孔子还是虚心向他请教了某些问题的句子是“,”。 9.《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比我强一点,我就能看拜他为师的句子是“,”。 10.《师说》中,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 11. 《师说》中,表现韩愈倡导以能者为师原因的句子是“,,”。 《劝学》

1.荀子的《劝学》一文中,通过君子之口提出论点,以示郑重而具有针对性的句子是“:”。 2.荀子的《劝学》一文中,开篇就使用青、冰两个比喻,深刻有力地支持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3.在《劝学》中,荀子用做车轮设喻,阐明即使原来是不善之人,经学习也可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之人的道理的句子是“,,。,,。” 4.在《劝学》中,荀子以朩受绳、金就砺设喻,揭示君子博学参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5.在《劝学》中,荀子以亲身体验,通过思学对比,强调学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6.荀子在《劝学》中,运用设喻,展开论证,从生活经验说起,表达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看得更广阔的句子是“,”。 7.荀子在《劝学》中,设喻日常生活中凭借高处的条件打招呼,远人就能清楚地见到的事例,来论证道理的句子是“,,”。 8.荀子在《劝学》中,用顺风呼喊,远处的人清楚地听到的事例论证的句子是“,,。” 9.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凭借车马、舟楫的人能“致千里”“绝江河”,运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举例说明大问题的句子是“,,;,,。” 10.荀子在《劝学》中,用君子跟别人没有什么两样,来论证学习必须善于利用外物,进而得出结论性的句子是“,”。 11.荀子在《劝学》中,用“积土”“积水”设喻,引出“积德”,强调积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2.在《劝学》中,从反面“不积”设喻,来说明积累重要的句子是“,;,”。 13.荀子在《劝学》中,为了深入论证,运用设喻,将骐骥与驽马对比,强调“不舍”的作用的句子是“,;,”。14.荀子在《劝学》中,再次用雕刻的“舍”与“不舍”对比,强调学习的重大意义和注意积累的道理的句子是“,;,;”。

苏教版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巩固训练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是:,。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_ _,__ _ _。 3、在《劝学》中,荀子以“,”二句,指出君子与一般人相比,在于他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去争取最大的成功。 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 ,;, 。 5、《劝学》中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劝学》中,“,”两句从“看事物”的方式不同,那么看到的内容就不同来证明“善假于物”的重要作用。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8、荀子在《劝学》中指“,”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0、在《劝学》中作者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就的是:,,,,。 1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 是:,; , 。 12、韩愈《师说》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 于,。 1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14.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对于老师的选择,无关年龄长幼和身分贵贱,择师的标准应该是 “,”。 15.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6、《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 “,,。” 17、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 的:,,, ,。 1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 因:,,,。 19、《论语》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 “,”。 20、《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 ,。 21、苏轼《赤壁赋》中常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的名句是: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教师版) 一、《氓》(《诗经》·重点篇目) 1.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三、《离骚》(屈原·重点篇目) 1.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前贤能。 2.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描写当时社会流行投机取巧的时俗和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的恶劣风气的句子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6.用比喻写以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品行的两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屈原在《离骚》中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8.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心志的句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9.屈原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0.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四、《短歌行》(曹操) 1.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七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专题训练及答案 1.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描写木兰出征前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的诗句是: ,。,。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 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6. 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 描写木兰一家迎接木兰胜利归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 。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题

l 《南园》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情怀的句子(反面写投笔从戎的必要性)是: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l 《梦江南》以写景表现女主人公离愁的句子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l 《梦江南》表现思妇等待时间之长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l 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出了40岁以上的人穷困经历的句子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强盗。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l 〈望洞庭湖赠丞相〉咏洞庭湖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城。诗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的句子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l 〈渔家傲〉中表现作者矛盾心情的语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对将军和征夫产生同情和敬佩的句子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描写边城冷落荒凉景色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句是我们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l 《己亥杂诗》中以落花喻自己身世,即使沉沦,也要为护花发挥一定的作用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l 《行路难》中表现作者的理想抱负终会实现的积极乐观精神的语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l 《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l 《行路难》中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l 《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的诗句是: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极写农民在麦收季节田间劳动辛劳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l 《饮酒》中提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的一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l 〈关雎〉点明主人公热恋的姑娘身份的句子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君子于役〉中为“赋”的句子是“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中描写农村晚归图的句子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l 〈蒹葭〉中为“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l 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l 问:〈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平的句子是哪两句? 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l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l 〈沁园春*雪〉中“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着说的,既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也有是两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交错着说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默写 (2)

高中语文必修二古诗文默写 命题:黄可 注意:本试卷分为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和补写名句默写试题。 共63道题(90空),请选择你会写的75空填入,每空2分,满分150分。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塘月色》) 2.层层的叶子间,,,。(《荷塘月色》) 3.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荷塘月色》) 4.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荷塘月色》) 5.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得到了一条教训是: 。(《氓》) 6.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氓》) 7.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氓》) 8.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的句子: 。(《氓》) 9.通过动作表现女子对所恋之人朝三暮四的句子: 。(《氓》) 10.男方派车前来迎娶过程的句子。(《氓》) 11.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氓》) 12.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的句子:。(《氓》) 12.告诫女子不要坠入爱河的句子:(《氓》) 13.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氓》) 14.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的句子: (《氓》) 15.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的句子:(《氓》) 16.用两个比喻表现女子痛苦没有穷尽的句子:(《氓》)

17.表现女子下决心与那男子隔断感情上的联系的句子: (《氓》) 18.描写洞箫声的句子:。(《赤壁赋》) 19.抒发人生短暂的句子:(《赤壁赋》) 20.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句子: (《赤壁赋》) 21.写水兼写风,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的句子 (《赤壁赋》) 22.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情的句子 (《赤壁赋》) 23.具体描写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的句子 (《赤壁赋》) 24.描写秋江浩瀚无边,浑然一片的夜景的句子 (《赤壁赋》) 25.描写游人“泛舟”感受的句子 (《赤壁赋》) 26.描写作者“狂歌”的句子(第二段) (《赤壁赋》) 27.描写赤壁地理位置的句子(《赤壁赋》) 28.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握长矛赋诗的句子 (《赤壁赋》) 29.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 (《赤壁赋》) 30.阐发变与不变这里的诗句是(《赤壁赋》) 31.描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的诗句(《赤壁赋》) 3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 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 是,。

文章理解性默写训练专题二学生版

文章理解性默写训练专题学生版(二) 班级:姓名:成绩: 一、《岳阳楼记》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答: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 答: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答: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答: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答: 15、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怎样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答: 16、在文中,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答: 17、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答: 18、表现政治清明、社会进步的句子: 答: 19、表现作者(或者古仁人)旷达胸襟和宏伟气度的句子: 答: 20、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答: 21、描写重修岳阳楼盛况的句子: 答: 22、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的句子: 答: 23、对洞庭湖景观的总评价: 答: 24、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句子: 答:

25、由景入情,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语句: 答: 26、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 答: 27、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突出“忧”的语句是: 答: 28、最能体现“满目萧然”与“心旷神怡”的语句各是什么? 答: 29、突出水天一色的景象的句子是: 答: 30、本文中与《爱莲说》的结语“莲之爱,同余者何人?”意境相同的是: 答: 3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具体指代哪些内容? 答: 32、表明洞庭湖的地理优势的句子是什么? 答: 33、由景入情,领起下文的句子是什么? 答: 34、哪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广阔胸襟? 答: 35、能够体现现代社会济世情怀的句子? 答: 二、《桃花源记》 36、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是: 答: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

重点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1)

————————————————————————————————作者:————————————————————————————————日期: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沁园春·长沙》(必修一)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如火枫林,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出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4、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沁园春·长沙》的上片重点描写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对秋景的礼赞,使词情趋于高昂的一句) 7、《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_______;俯瞰:。总结:。 8、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9、《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1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年轻时就立誓为国家民族服务,《沁园春·长沙》中他评论时政,书写宏文华章的集中概括的两句。) 13、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_ 。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

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 《三峡》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8.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11.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 《答谢中书书》 1.全文的引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1.集中写景,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文中表现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与朱元思书》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练习 姓名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4.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 是:,! 5.女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痴情的句子是:,。,。 6.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7.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 8.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8.女主人公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10.女子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自我嗟叹的感伤的句子是:,。 11.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12.以“淇”和“隰”的有界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13.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语句是:,!

14.《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采薇》中借雪景烘托人物沉重郁悒心情的句子是:,。 (二)▲▲《离骚》(屈原)(高考篇目) 1.写诗人怨恨君王(楚怀王)过分荒唐昏聩,轻信谣言而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2.用比喻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是:,。 3.借凶猛的鸟与一般的鸟不合群而居来比喻自己不为世俗所容的句子 是:,。 4.用方和圆不相合的比喻,引出志趣不同者无法相安的两个反问句 是:?? 5.表现诗人甘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 是:,。 6.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 7.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 8.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是:,? 9.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10.(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