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音乐与舞蹈)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

2020-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张海东(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第一部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是一个时代所能产出的最佳作品。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上体现了音乐主题鲜明的特征,舞蹈编创上则体现出动静对比鲜明的特征。
其音乐与舞蹈在剧中的交织展衍,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戏剧性,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音乐;舞蹈中图分类号:J723;J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9-0097-01一、引言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它多元而复杂的艺术内质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解读它、研究它,可以成为一项耐人寻思的工作。
本文以1970年版的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舞蹈进行综合研究,探寻其音乐特点和舞蹈特色。
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特征(一)音乐主题鲜明1.娘子军主题。
作曲家选用了同名影片中的《娘子军连歌》,作为这部舞剧音乐的贯穿主题之一。
“主题动机”(la-la-re)是一个纯四度的音程结构,成为贯穿全剧的音乐素材,根据剧情发展给予不同形式的变化处理。
娘子军主题动机出现在多个舞蹈场景的音乐中,成为全剧音乐最坚实的“底色”。
娘子军主题不同的地方所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在第二场,以女声合唱形式展现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过场中的音乐是由“娘子军主题”发展而来,这段音乐气势磅礴,塑造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伟大形象;最后部分以极快的速度,混声合唱的形式完整再现,以极强的号召性将舞剧推向高潮。
2.吴清华主题。
吴清华主题音调素材和调式与《娘子军连歌》有着紧密联系,其内涵和意韵更为丰富。
如:序幕中,被铁链吊在木柱上的吴清华双目圆睁,一个昂首摆头,乐队激昂、铿锵有力地奏出音乐主题,主题具有小调风格,开始的“主题动机”给人一种不屈、愤怒、反抗的音乐形象,其中三短一长的节奏组合和四五度的音程跳进,使这个音乐主题获得一种戏剧性张力。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17单元第32节 歌剧艺术 课件%28共17张PPT%29

性质。五四以后特别是延安时期,音乐工作者开
始尝试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方式来创作具有中国
特色的歌剧,通常称为中国新歌剧。
❖ 代表作:《白毛女》《小二黑结婚》 《洪湖赤卫队》《江姐》等
作品介绍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的代表作, 曾多次被搬上戏剧舞台。作品讲的是,山西某抗日 根据地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在抗日 政府帮助下,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
❖ 1、舞剧《红色娘子军》 ❖ 3、话剧《雷雨》 ❖ 5、歌剧《白毛女》
歌剧艺术 ---中国新歌剧
国家大剧院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融音乐、戏剧、文学、 舞蹈、美术于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
歌剧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是西洋音 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
中国新歌剧
❖
中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也有歌剧的
❖ 《洪湖水,浪打浪》 ❖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 ❖ 《小曲好唱口难开》
选段欣赏
❖ 《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剧第三场“搜湖” 中韩英与女赤卫队员秋菊的二重唱,它以抒 情明快的格调、清新优美的旋律,表达出对 家乡和共产党的赞美之情。
❖ 中国新歌剧特征之三:时代特色突出
牛刀小试
课堂小结
❖ 1、感受中国歌剧艺术魅力 ❖ 2、了解中国歌剧特征:
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借鉴西洋歌剧经验 既有时代特色,又有地方风格
曲目赏析
❖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音乐风格
这首歌曲的音乐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浓郁的湖北地方特色
乐曲从湖北地区民间音乐中摄取最富有生命力的元素 进行创作,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而且有鲜明的性格化音乐形象。
❖ 中国新歌剧特征之二:地方风格鲜明
❖ 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你还知道哪 些曲目?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精品文档

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精品文档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其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与剧情的关系、管弦类乐器的演奏、民族元素的加入、器乐合奏、革命歌曲的演绎五个方面。
可以说,其极具张力的舞台音乐对后世芭蕾舞剧的音乐创作影响深远。
六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1964年在北京首演。
当时正值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红色娘子军》即是按照周恩来指示将芭蕾舞进行“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改革的首次尝试。
作为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红色娘子军》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并在后来的文革中与《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同时被作为“八个样板戏”中的代表作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讲述了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一支被称为红色娘子军的革命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她们在党的领导下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发动群众等各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故事。
作为舞台表演艺术之一,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任务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艺术形式。
本文拟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征方面进行论述。
意大利音乐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至于就作曲家创作的特殊性说,‘它是一种不停的造型过程,一种用音乐关系来塑造感情形象的过程’”。
[1]由此不难看出音乐在塑造形象中的重要性。
通过音乐表现手段表达选定的富于特性的感情形象是作曲家通常采用的手法。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运用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融合了其他民族音调,创新性地将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戏剧性手法进一步发展,对塑造舞剧中人物形象具有补充和衬托作用,成功将吴清华、洪常青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
舞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
其中,吴清华的音乐主题性格鲜明,强烈的反抗精神充斥其间;洪常青的音乐主题简朴奔放、豪迈坚定。
芭蕾-人音版《音乐与舞蹈》(选修·18学时·供一学期使用)教案

芭蕾-人音版《音乐与舞蹈》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选修课,共计18学时,供一学期使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芭蕾舞艺术,以及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本课程包含讲座、实践教学和观摩演出等形式,具体内容将介绍在后面的章节中。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1.熟悉芭蕾舞基本动作和姿势。
2.熟悉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提高自身舞蹈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4.培养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三、具体内容3.1 讲座本课程将包含多个讲座环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芭蕾舞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芭蕾舞剧目的特点和经典作品。
3.舞蹈与音乐的基本关系和协调方法。
4.芭蕾舞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和保健方法。
3.2 实践教学本课程将包含多个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芭蕾舞基本姿势和动作的教学。
2.简单芭蕾舞剧目的学习和表演。
3.舞蹈和音乐的配合练习。
4.身体姿态和健康保养的讲解和演示。
3.3 观摩演出本课程将包含一次观摩演出环节,学生将观看一场芭蕾舞剧目的演出,并对节目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讲座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讲解不同的知识点和技巧。
2.实践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实践动作和表演剧目,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舞蹈技巧。
3.观摩演示法:通过观摩演出,让学生充分体验舞蹈和音乐的艺术魅力,并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不设置正式考试,考核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积极配合实践教学等方面。
2.作业评估:包括完成课堂笔记、整理学习资料等方面。
3.个人表演评估:学生将根据个人表演和实践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材参考本课程教材主要参考:1.《舞蹈艺术概论》周大新著2.《舞蹈学》梁祝伯著3.《芭蕾舞》王晓芳著七、结语本课程将让学生充分了解芭蕾舞的魅力和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教学目标】通过讲解欣赏,使学生了解芭蕾舞剧的概念,舞剧的音乐是为剧情服务的,它们的构成。
了解我国芭蕾舞剧优秀作品。
【教学重难点】1. 芭蕾舞剧的概念的理解2. 《红色娘子军》选段音乐的感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我们前面讲到了歌剧和音乐剧,它们是怎样的概念?学生回答。
2. 明确新课内容:二、进行新课1. 介绍芭蕾舞剧:它是以芭蕾舞为主要表现手段,集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是表现特定的人物并具有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欣赏《天鹅湖》(圆舞曲)、《红色娘子军》(快乐女战士),对定义进行理解。
2. 舞剧构成:单人舞、双人舞、组舞、群舞等。
3. 舞剧的音乐,通常由序曲、舞曲、进行曲、场景音乐和幕间曲构成。
也常被改编成管弦乐组曲。
,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
欣赏《睡美人》、《胡桃夹子》的片段,感受音乐。
4. 欣赏《红色娘子军》——快乐女战士、军民团结一家亲作品介绍:《红色娘子军》是20世纪60年代中央芭蕾舞团集体改编的大型芭蕾舞剧.剧本取材于同名电影.剧情是:海南岛椰林寨女奴吴清华……《红色娘子军》全剧共六场.序幕:满腔仇恨,冲出虎口第一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第二场:清华控诉,参加红军第三场:里应外合,夜袭匪巢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第五场:山口阻击,英勇杀敌过场:排山倒海,乘胜追击第六场:踏者先烈的血迹,前进!前进!《快乐女战士》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舞曲。
乐曲形象的表现了青年女战士乐观、向上的性格,同时也表现了老炊事班长的风趣与幽默。
单簧管弦乐的衬托下演奏出欢快、活泼的旋律。
《军民团结一家亲》这是一首合唱歌曲。
表现的是在美丽的万泉河畔,乡亲们将自己亲手编织的斗笠和食品慰问解放军的场面。
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革命情谊。
小结:(1)芭蕾舞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优美的音乐,华丽的布景和经典的剧情使我们陶醉。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作者:侯蕾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教学内容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
2.、简要了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和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特色。
教学目标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熟记上述曲目的主题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音乐主题主奏乐器、感受情绪情感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进一步体会音乐在塑造舞剧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结合作品的旋律、题材、舞台布景等艺术元素感受本剧鲜明的民族特色。
2.、能够用自然明亮、亲切热情的声音表现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中根据地群众对党和红军的信任、感激与爱戴。
核心知识结构图《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带再现的三段体)引子 A B A'欢快活泼优美抒情欢快活泼节奏自由舒缓节奏紧凑跳跃节奏略舒展、旋律同A富于舞蹈性起伏大富于歌唱性《军民团结一家亲》引子A A’ B亲切热情亲切热情热烈激动旋律优美抒情,具有鲜明的黎族旋律由F调转至降B调,音乐特色音区上移、力度加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经典片段,并熟记音乐主题,能有感情的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初步了解中国舞剧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在感知音乐要素变化的基础上,探究舞剧音乐在塑造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推动剧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具准备:钢琴、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1.、欣赏《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播放视频)思考:(1)这段舞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回答:(1)这段舞蹈表现了红军女战士和老班长在河边嬉戏的情景。
(2)音乐轻快活泼、明快流畅,富有趣味。
舞蹈《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选自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舞剧是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现代芭蕾舞剧,讲述了海南岛椰林寨的贫苦姑娘吴清华投奔红军参加革命的故事。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案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案第一章: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背景1.1 简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1.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1.3 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第二章: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片段2.1 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片段,体会其艺术魅力2.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舞蹈动作、音乐和舞台设计等特点2.3 讨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展现中国红色文化的独特韵味第三章:探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角色刻画3.1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主要角色及其性格特点3.2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表现手法展现角色内心世界3.3 举例说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角色刻画对观众的情感影响第四章: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主题内涵4.1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4.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通过舞蹈艺术表现女性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提升4.3 思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当代观众的启示和意义第五章:实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5.1 学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巧5.2 练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经典片段,提高舞蹈表现力5.3 结合个人特长,创作一段以《红色娘子军》为主题的舞蹈作品第六章: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与舞蹈的融合6.1 研究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音乐特点,包括曲风、节奏和旋律等6.2 探讨音乐在芭蕾舞剧中的作用,如何与舞蹈动作相互映衬,增强舞台效果6.3 分析不同场景中音乐与舞蹈的配合,如何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第七章:探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台设计与视觉效果7.1 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台设计,包括布景、灯光和服装等7.2 分析舞台设计如何帮助塑造角色形象,增强观众对场景的沉浸感7.3 讨论舞台设计在表现革命主题和红色氛围方面的作用第八章:理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8.1 探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舞蹈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8.2 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文化精神8.3 思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积极作用第九章:通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进行创意编舞与表演9.1 学习如何根据《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元素进行创意编舞9.2 练习运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和表现手法进行个人或小组表演9.3 展示编舞和表演成果,邀请同学或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10.2 反思在教案实践中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10.3 展望未来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教案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期待和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五章中的实践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动作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练习来掌握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舞蹈动作。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

《红色娘子军》
• 它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
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 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 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 结合,它表明中国芭蕾舞已渡过"从无 到有"的萌芽状态,进入自主创作和芭 蕾"民族化"时期,创造出了民族芭蕾 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 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
谢谢欣赏!
《五寸刀舞》
同学们欣赏后的感受:
• 1、同学们还记得哪些动作? • 2、以上表演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呢?军民
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 3、和话剧、歌剧相比较,芭蕾舞剧的主要
表现手段是什么?
芭蕾的四大审美原则
• “开”是指芭蕾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要从肩、胸、
胯、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地向外打开, 尤其是两脚应该向外打开180度。
西方《天鹅湖》 创作内容 反应贵族生活
中国《红色娘子 军》
反应群众生活
艺术特点 典雅、理想色彩鲜明 时代色彩鲜明
动作、风 完全按照开、绷、直、在原有的原则基
格特点 立、轻、准、稳、美 础上对动作组合
得原则
有变形的处理
芭蕾形体小实践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与革命战争有关系 的两部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中的片段,这与当时的国情 有一定关系,了解了芭蕾在我国的风格 特点。现当代融入中国元素的新作品例 如:《二泉映月》、《大红灯笼高高挂》 等。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将带领大家 继续领略其它中国芭蕾舞剧的艺术魅力。
足尖上的艺术——
走进中国芭蕾
《足尖鞋的制作过程》
足尖鞋的奥秘
芭蕾舞鞋的足尖实际上是一种 硬套,套住脚趾和一部分脚面, 它是由6层最普通的麻布袋或 其它纺织品粘合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 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音乐在芭蕾中占有不容忽 视的地位,既体现完整的艺术构思、描绘戏剧性 的情节进展,又刻画鲜明的音乐性格、提示人物 的内心世界与感情变化。而且,舞剧音乐往往都 有节奏明确、抒情色彩浓厚的适于舞蹈的旋律, 并体现出作品的时代、地域风貌。音乐素有“舞 蹈的灵魂”之称。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第四场《党育英雄,军民一家》
知识链接—《红色娘子军》
国内战争期间,在海南岛有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 工农红军——红色娘子军连。吴清华原是恶霸地主南 霸天家的女奴,因不堪欺凌与压迫逃出了南府,但被 南霸天一伙追上打得昏死过去。南霸天以为吴清华已 死,带领狗腿子离去。共产党代表洪常青带领通信员 小庞化妆侦查,途经椰林寨时救起了吴清华,并问明 身世,指明投奔方向。吴清华加入娘子军以后,为了 歼灭南霸天,洪常青化妆成华侨巨商带她深入南府, 由于吴清华擅自开枪,过早地暴露了战斗信号,致使 南霸天逃脱。吴清华在党的教育下认识到错误,觉悟 不断提高,在解放椰林寨的战斗中,击毙了南霸天, 同时吴清华成为优秀指挥员。
《红色娘子军》是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是第 一部最成功的大型中国芭蕾舞剧——从内容到形成 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它在芭蕾舞台 上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 娘子军形象,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 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现在的海南省还 有一个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游客们在观赏海南热带 田园风光的同时,听百岁娘子军老战士讲当年的战 火硝烟。
思考:
中国芭蕾舞剧与国外的芭蕾舞剧有什么不 同? 在舞剧中,音乐有什么样的作用?
课堂活动
现在将大家分成四组,每一小组编排四小节动 作,现在开始。
全体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并展示演绎舞蹈《党 育英雄,军民一家》。
谢谢
舞蹈欣赏
舞剧的音乐吸收了海南民歌的音调素材,并 融汇了其他的民歌音调,运用主题贯穿和交响化的 戏剧性手法发展创新,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
在第四场中乡亲们编了斗笠,采了荔枝,来慰 问工农红军。姑娘们手捧斗笠载歌载舞欢唱军民鱼 水情。
双簧管自由优美地吹奏出“万泉河”的变 奏旋律标明了这一欢欣畅快的场面,是发生在 美丽如画的万泉河畔。在竖琴的刮奏之后,单 簧管在弦乐的拨奏衬托下奏着欢快,活泼的舞 曲旋律。这一段音乐形象鲜明,结构完整在小 提琴和小号强奏舞曲旋律时,把情绪推到高潮 而欢快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