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货币需求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

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人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在现代高度货币化的经济社会里,社会各部门需要持有一定的货币去媒介交换、支付费用、偿还债务、从事投资或保存价值,因此便产生了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通常表现为一国在既定时间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

对于货币需求含义的理解,还需把握以下几点: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它考察的是在某个时点和空间内(如:1997年底,中国),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而不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如:从1996年底到1997年底),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数额的变化量。

因此,货币需求是个存量概念,而非流量概念。

货币需求量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

它以收入或财富的存在为前提,在具备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范围之内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因此,构成货币需求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

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财产。

二者缺一不可,有能力而不愿意持有货币不会形成对货币的需求;有愿望却无能力获得货币也只是一种不现实的幻想。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因为货币需求是所有商品、劳务的流通以及有关一切货币支付所提出的需求。

这种需求不仅现金可以满足,存款货币也同样可以满足。

如果把货币需求仅仅局限于现金,显然是片面的。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二者差别只在于持有货币的动机不同或货币发挥职能作用的不同,但都在货币需求的范畴之内。

[编辑]货币需求的理论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

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

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

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动机的解析及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动机的解析及影响因素

货币需求动机的解析及影响因素引言:货币需求的动机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为满足交易和储备目的而需求货币的动因。

了解货币需求的动机以及影响因素对经济政策制定和货币市场的理解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并对货币需求动机的稳定性进行讨论。

一、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货币需求的主要动因之一。

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来进行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例如,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工资和税收,以及进行投资和贷款等。

交易动机取决于经济的活跃度、人口数量和财务状况等因素。

经济活跃度越高,交易需求越大,货币需求也就越高。

二、预防动机预防动机是一种储备货币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需求动因。

个人和企业都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用于紧急支出,例如突发事件导致的医疗费用或紧急维修费用。

预防动机的强度取决于人们对未来风险的感知以及其财务状况。

当人们预计会发生经济不稳定或个人收入下降的情况时,预防性储蓄的需求会增加。

三、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个人和机构出于追求利润而进行的货币持有行为。

投机者希望通过将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中的资产来实现收益。

投机动机的强度取决于市场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如果市场预期货币价格将上涨,投机需求也会上升。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1.价格水平价格水平对货币需求有重要影响。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了货币需求。

相反,如果价格水平下降,货币需求会相应减少。

2.利率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较高的利率会导致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加,进而降低货币需求。

相反,较低的利率会降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刺激货币需求。

3.收入水平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对货币需求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收入水平会增加人们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从而增加货币需求。

相反,较低的收入水平会降低货币需求。

4.金融创新和银行服务金融创新和银行服务的发展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电子支付和其他无现金支付方式的普及,人们对持有现金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因素的基础研究金融0801 袁海华 200810730122摘要本文对货币需求概念与货币数量说进行了基本介绍,借鉴货币学派经典的货币需求理论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我国国情,在对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取舍和改进之后,把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概括为:财富与收入因素、影响持有货币机会成本的因素和制度变量。

最后,给出了测算我国总体货币需求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函数 影响因素 制度变量 总体货币需求引言钱,我们对它太熟悉了,每个人每天都得或多或少地与钱打交道。

从金融学角度讲,我们日常所说的钱就是通货。

通货是货币的一种,即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硬币和纸币。

那么一个人愿意持有多少通货呢?由于通货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货币种类,所以我们可将这个问题从通货推广到货币,从而产生了“货币需求”这个概念,即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1。

货币需求理论自货币数量说发源而来,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代表费雪提出交易方程式MV PT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则提出M kPY =。

凯恩斯则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预防、投机,其货币需求方程为12()()M L Y L r =+(10dL dY >,20dL dr<)。

凯恩斯的理论经鲍莫尔、惠伦、托宾等发展,在西方占有重要地位。

而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将资产需求理论应用到货币上,认为总财富、财富构成、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等因素都将影响持有货币的需求, 提出个人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m b e M dp f Y W r r r U P p =dt2。

一、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学派是现代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为弗里德曼。

他们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过多国家干预;他们特别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从现代货币数量说出发,把货币推到极为重要的地位。

货币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在分析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后,提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到三类因素的影响——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3,得到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1(,,,,,,)m b e M dp f Y W r r r U P p =dt①,这个函数显然比之前的更进了一步。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发展,在国际交往中,人民币币值与国际地位开始受到重视,成为了推动国际贸易和金融的重要催化剂。

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战略选择。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一、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之一。

汇率的不稳定会导致市场对于人民币的信心降低,从而影响其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结算中的主要货币。

二、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力推动,也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合适的政策和机构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如提高外汇市场的透明度,建立与全球金融信息标准一致的监管机构等。

三、国际市场需求人民币国际化的和谐性还需有国际市场的大力支持。

因此,需要构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国际支付货币的信任和需求,并能逐步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良性循环。

四、发展模式创新人民币国际化不是简单的币种跨境流通的问题,需要深入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等举措,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全面发展。

应关注金融市场影响力、产品创新水平、开业口岸等综合因素的改善。

五、国际环境国际环境变化将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和前景。

国际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危机等对人民币国际化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程度上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大与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和组织的合作。

六、金融文化认知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功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接受人民币,关注人民币以及包括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支付货币等综合功能的优越性,并倡导更多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应用。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战略选择,其发展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货币需求四大因素的实证分析一、货币需求模型的设定根据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一般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三类变量: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以及包括制度性因素在内的其他变量。

考虑到有效数据的获得,本文主要采用前两类变量。

对于规模变量,本文采用实际GDP作为规模变量;而测度持有货币机会成本的变量有很多,本文采用利率Rt、物价消费指数CPI季度环比∏t=CPIt/CPIt-1(CPIt以1998年为基期价格的季度消费物价指数),以及国债的增发情况Dt作为机会成本的代理变量。

同时,货币需求变量则采用狭义实际货币需求余额m1t。

由于成本最小化行为引发的局部调整模型是一个短期动态表达式。

为了能够体现变量百分比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弹性系数,也为了减少模型的异方差性,本文对各变量时间序列取对数,设定了如下的局部调整模型:式(1)其中,m1t为实际货币需求余额,m1t=M1t/Pt;mt-1是滞后变量;GDPt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t为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水平,采用一年期储蓄存款平均利率表示,若某季度先后实行多个利率,则按时间长短加权平均;∏t=CPIt/CPIt-1是与GDP平减指数相联系的通货膨胀率;Pt采用1998年为基期的季度消费物价指数CPIt表示;Dt表示该季度国债的增发情况,Dt={1,增加国债发行量;0,不动;-1,减少国债发行量};为随机变量。

模型中含有Πt项,旨在能包含实际局部调整模型RPAM(b4=0)或名义局部调整模型NPAM(b4=-b3)。

本文原始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01年~2007年,所采用的季度数据均来源于各期的《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和《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共168个样本数据。

由于数据的季节因素很强,因此,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本文使用Eviews软件运用“同期平均法”对m1t、GDPt、Rt及CPIt进行了季节性调整,以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

二、货币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利用Eviews5.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以下结果:式(2)表1 EVIEWS5.0的回归拟合结果式(2)中,给定,实际GDPt、利率Rt及滞后变量mt-1在=0.05的条件下,其t值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货膨胀率∏t和国债增发情况Dt在=0.1的条件下,其t值通过显著性检验。

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韩港平者贵昌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17期摘要:通过研究2008年至2018年的广义货币流通量M2,国民生产总值GDP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收入水平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原因且其影响是正向的,利率水平的影响是负向的且影响较小。

根据此结果,得出我国现在还不具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介目标的市场环境,应保持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辅之以价格型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一、引言与文献综述现代金融环境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开放,使我国通过数量型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由数量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转变,为这一转变提供理论基础的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当以利率为中介目标进行相机抉择,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打破了古典经济学派将货币职能视为单一流通性的思想桎梏。

从资产组合的角度出发,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将剩余的资金以现金方式保存或者购买其他生息资产以获取利息。

但是人们往往不会将所有的闲置资金都用来购买债券获取利息收入,因为人们具有流动性偏好。

流动性偏好的来源是日常交易,预防不时之需以及满足投机需求。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为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现代金融环境下,金融创新、中国经济的开放带来的效果已经无法忽视。

我国M1、M2短期货币需求函数具有不稳定的特征,这给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国内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与我国货币政策联系起来的研究重点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于分析我国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有使中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

陈丰研究了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陷入低迷,中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明显[1]。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引言:货币需求是指个体或者整个经济体对货币的持有需求。

货币需求研究对于金融政策的制定以及货币供给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中国为例,探讨中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

一、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1经济体规模:经济体规模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体规模的扩大,国内生产总值和人们的收入都会增加,从而推动货币需求增长。

1.2人们的收入:人们的收入水平对货币需求有直接影响。

收入的增加会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储蓄意愿,从而增加对货币的需求。

1.3利率: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

当利率上升时,借款成本增加,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储蓄或者消费。

因此,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1.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货币需求也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人们更愿意将货币变为实物资产以保值,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1.5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例如,财政政策的刺激性政策会增加人们的收入,从而增加货币需求;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减少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而减少货币需求。

二、中国货币需求的特点2.1人口规模庞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人口数量的庞大,中国的货币需求相对较高。

2.2快速经济增长:中国自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2.3储蓄意愿强烈:中国人对储蓄的意愿非常强烈,这对货币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储蓄是稳妥的投资方式,因此持有货币的需求相对较高。

2.4金融市场不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人们将更多的资金转化为货币来保值,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

三、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3.1经济增长:3.2通货膨胀:3.3物价稳定:适度的货币需求对物价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

当货币需求处于适度水平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匹配,可以保持物价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分析人民币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人民币汇率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中国的外贸、国际投资以及整体经济情况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民币的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和未来走向至关重要。

一、宏观经济因素人民币汇率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国家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政府政策、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明显的影响。

经济增长速度是决定汇率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国家货币的价值也就越高,因此会导致国外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人民币升值。

而通货膨胀率则会对汇率产生负面影响,因为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导致投资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减少,进而导致人民币贬值。

二、国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外贸规模越大,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就越大,这会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正向影响。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程度也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之一。

当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感到乐观时,他们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促使人民币升值。

反之,如果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感到悲观,他们会减少对人民币的需求,导致人民币贬值。

三、政府政策干预国家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直接影响。

当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压力时,政府可能会通过调整利率、改变外汇储备等手段来影响人民币汇率,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

政府还会采取干预市场的方式来影响人民币汇率,以确保人民币汇率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波动。

四、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美元汇率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尤为显著。

美元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其汇率对全球各国的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美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时,会直接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模型____中国当前货币需求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当前经济金融实际,分析中国货币需求的各项因素.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引入了国民收入,实际存款利率和投资这三个变量,分析货币需求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入通货膨胀因素对各变量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度量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关键词:金融抑制理论,实际货币需求,实际投资额,协整一. 经济理论阐述在众多的货币需求理论中,麦金农提出了一个和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相关的理论,即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理论.所谓金融抑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过多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在该理论中,麦金农提出,金融抑制战略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负效应,而这四个负效应分别为: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负就业效应.由于存在这些负效应,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欠缺,信用工具单一.在内源融资的约束下,经济单位必须先进行一定数量的货币积累,才能进行投资.如果投资的意愿越强,对货币的积累需求越大,而货币积累量越多,实质资本的形成就越快,实质投资率就越高.所以,在全部投资是通过内源融资进行的情况下,平均现金余额持有量同投资(储蓄)倾向正向相关.这样,货币与实质资本在相当范围内是同方向增减的.它们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互补品,而不是相互替代的竞争品.这就使货币成为投资的一条渠道,资本积累就会通过这条渠道而产生.于是货币需求增加,会同时有实质资本形成率的提高.这个过程被称为渠道效应 .基于上述观点,麦金农认为,需要有新的理论来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结合我国近年来的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我国货币需求状况,为我们建立我国货币需求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麦金农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里,货币需求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实际国民生产总值Y,实际投资I,实际存款利率D- R* (D为名义利率, R*为物价预期变动率),货币需求函数(M/P)=L(Y,I/Y,D-R*) 。

需要说明的变量主要是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存款利率。

一.I/Y说明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与实际货币需求是正相关的.因为在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大都是”分割”经济,即企业,政府机构和生产单位相互隔绝.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劳动力等资本品要素不存在统一的共同价格,各部门也难以获得同等水平的生产技术.由于资本市场极为落后,间接金融机构的机能也比较软弱,市场在融资领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众多的小企业要进行投资和技术改革,只有通过内源融资,即依靠自身积累货币的办法来解决.在投资不可细分的情况下,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积累很大一部分货币,计划投资规模越大,所需积累的实际货币余额就越多,因此,I/Y对货币需求不仅影响很大,而且是正相关的关系.二. 以货币存款形态持有收入的实际收益.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因此, (D-R*)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是正相关的,如果(D-R*)为正,就会引致实际现金积累不断增加,企业自源融资条件下的资本形成机会也会增多.但是如果货币的实际收益率超过某一限度,许多人就会以现金的形式保有货币,而不愿将其转化为投资或实际资本,因此投资率会下降,而实际货币余额M/P大量地迅速地增长,会有助于投资和总产出的迅速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压制,M/P的增长很有限.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麦金农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指出:收入,投资,利率,通货膨胀率对货币需求函数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 理论模型的设定根据以上的经济理论的分析,在设立模型时将国民收入,实际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实际存款利率作为决定货币需求总量的解释变量.由于三个变量之间数量级存在差异,若直接回归会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为了回避这一问题,本文在设定模型时采用了对数模型,此外,双对数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参数即为弹性,具有良好的经济解释意义.先假定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ln(M)=β0+β1lnY+β2(I/Y) +β3R + u i其中, M—货币需求量P—一般物价水平(改良模型中将会用到)Y—国内生产总值I/Y--- 名义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 名义存款利率ui--随机扰动项β0、β1、β2、β3--参数注: ○1用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相对数来反映投资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加上对数的作用,更好的表示了投资对货币需求的弹性。

○2存款利率采用百分比,一方面可以避免对数取负,另一方面,可以用数学推导证明这种代入并不影响参数的意义, β3仍然表示存款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弹性.三. 数据来源及搜集处理方法1 .货币需求量M数据的搜集:M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代替,因为货币的供给主要是由中央银行来进行,而货币的需求则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尤其是投机动机。

由于流动性偏好是一种心理活动,难以操纵和控制,货币需求也就难以预测和控制,需要变动的是货币供应量。

这种替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M= M2= M1+M0.M0=现金流通量,M1= M0+银行活期存款,M2= 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广义货币的供给量可以从《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查得,但是由于统计项目的调整,只能直接得到广义货币供给量1986-2001年的数据。

对于1981-1985年的广义货币供给量通过试算方法得到. 根据1986年的《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用M2=各项存款总额-财政存款+现金流通量,试算出各年的广义货币供给量,将此试算值与以后年度的《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给出的M2值进行核对,发现两者是一致的。

因此,可将以前年度的广义货币的试算值应用到模型中,这样就得到了M2的全部数据。

2.一般物价水平数据的搜集由于物价预期变动率不是实际指标,而是管理当局或公众的预期变量,因此它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很难精确度量。

在此,我们选用实际物价指数代替预期物价变动率的作用。

又由于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最能够代表一般物价水平,因此,采用历年的环比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作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代表.3.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的搜集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用各年GDP表示,1982--2002年间的GDP数据可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直接得到.4.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的搜集关于投资额的数据,可以从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年度统计公报》中得到,然后用这一名义投资总额除以国民生产总值,得到了名义比重;再用这个名义比重除以通货膨胀率得到实际的投资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5.利率数据的搜集麦金农的货币需求理论中,采用存款利率来衡量利率水平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在此,我们选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名义利率,在此基础上减去通货膨胀率,得到实际存款利率.6.通货膨胀率和物价预期变动率数据的搜集由于模型中其他变量,如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投资额也要用到物价水平的数据,而环比物价指数更符合麦金农的理论要求,因此我们选用历年的环比物价指数作为基数,便于和其他解释变量建立一致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减1,得到通货膨胀率.由于物价预期变动率不是实际指标,而是管理当局或公众的预期变量,因此它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很难精确度量。

在此,我们选用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来代替物价预期变动率.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年度统计公报》,中国经济信息网这样,模型所需变量的数据都搜集齐了.下面就利用Eviews进行模拟.四.参数估计.原始数据:年份M Y I R P1982 2589.8 4247 845 5.76 107.81983 3075 4673 952 6.84 1021984 4146.3 5485 1160 7.2 106.81985 5198.9 7780 2475 8.64 122.51986 6721 9380 2967 11.34 106.11987 8349.7 10920 3518 11.34 114.41988 10099.6 13853 4314 10.08 128.11989 11949.6 15677 4000 8.64 125.41990 15293.7 17400 4451 7.56 101.61991 19439.9 19580 5279 7.56 1031992 25402.1 23938 7582 9.18 107.31993 31501 31380 11829 9.18 120.11994 46923.5 43806 15926 10.98 118.21995 60750 57733 19445 9.18 112.41996 76094.9 67795 23660 7.47 107.71997 90995.3 74772 25300 5.67 103.31998 104498.5 79553 28457 5.22 99.31999 119897.9 82054 29870 4.77 99.32000 134610.3 89404 32619 3.78 102.82001 158301.9 95933 36898 2.25 97.82002 185007 102398 43533 1.98 101.2准备工作:由于这些数据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平稳性检验,观察能否用其来进行建模。

做单位根检验得结果如下:变量检验类型(c, t, q) ADF检验5%临界值DWLnM (1,0,1) -1.888 -3.0294 1.945LnY (1,0,1) -2.008 -3.0294 1.810I/Y (1,0,0) -1.410 -3.0199 1.639R (0,0,1) -0.901 -1.9602 1.987 注:检验类型中的c,t,q分别表示带有常数项、趋势项和所采用的滞后阶数。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4个变量的ADF值都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不能拒绝H0, 所以认为数据是非平稳的,有必要进一步作协整检验。

但由于协整检验是针对残差的,因此有必要先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到残差,然后再对残差进行协整检验.在此之前先对数据进行回归。

定义变量LM=logM, LGDP=logGDP, IY=I/Y. 进行最小二乘估计,便可得到以下显示的结果.LM = -2.0317 + 1.1986×LGDP + 0.8098×IY - 0.0344×Rt=-7.36 32.72 1.42 -4.29R2=0.997 DW=1.647临界值t0.025(17)=2.11,因此可知C,LGDP的系数和R的系数是显著的,而I/Y的系数不显著。

考虑到实际经济意义,投资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作用应该有一定时滞效应,因此我们分别选用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滞后1,2,3期的方式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滞后3期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