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情概况
扬州市情

扬州市情简介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精致秀美的扬州城。
我是这次的导游……扬州市地处苏中,南濒长江,西临南京,北接淮河,中贯京杭大运河,既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古城,也是工商发达、文教繁荣的现代化城市。
总面积达6638平方公里。
总人口为458.42万人。
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物产丰富。
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不同的美景,而且有享誉全国的珠光米、麻鸭、双黄蛋、荷藕土特产,境内石油、天然气、矿泉水、雨花石等较为丰富。
说它是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化璀璨的古城,是因为扬州城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向为水路交通的枢纽,是商贾云集的大都会。
扬州园林集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于一身,唐代就有“园林多是宅”之说。
扬州地灵人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咏唱。
清代画坛“扬州八怪”,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扬州评话艺术家王少堂等都曾生活于这片沃土之上。
雕版印刷、漆器、玉器、刺绣、剪纸,以及扬剧、评话、道情等艺术独树一帜。
除此以外,扬州还是闻名遐迩的美食城,色香味形俱佳的淮扬菜为中国四大名菜系之一。
说扬州是一座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创新的现代化的城市,是因为它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是长江三角洲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这些地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桥头堡。
它拥有便捷的交通,气势恢宏的扬州火车站,是江北铁路的枢纽,拥有发至北、上、广、深圳、西安、武汉、成都、杭州等多条黄金铁路线,辐射全国。
京沪高速、宁通高速、扬溧高速在扬州市区纵横贯穿。
连接扬州至镇江市区的润扬长江大桥更使扬州与苏南实现了零距离。
2012年5月8日,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通航,更加快了扬州国际化的步伐。
在扬州,处处可见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璀璨夺目的城市文化,您会感受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您更会慢慢体会出到扬州"书卷气"般的内在气质。
除了扬州的园林,您还能观赏到天下无双的琼花、芍药,除了品尝到独居风味的淮扬菜系,还能吃到名扬四海的扬州包子、扬州炒饭、扬州酱菜。
扬州本地调研报告

扬州本地调研报告调研背景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城市,扬州是江苏省的重点城市之一。
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扬州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扬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以及对外招商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扬州的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扬州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其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扬州市的GDP总量达到了500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
扬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制造业是扬州市的支柱产业,其中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规模最大。
服务业方面,扬州市的旅游业、金融业和物流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2. 旅游资源扬州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调研数据显示,扬州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扬州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瘦西湖、个园、句容寺等。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景点呈现了扬州市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色。
此外,扬州市还拥有一批优秀的酒店和餐饮企业,提供优质的住宿和餐饮服务。
3. 对外招商扬州市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
调研数据显示,扬州市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表明扬州市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扬州市主要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投资者。
扬州市对外招商的重点行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服务业。
扬州市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使得投资者能够在扬州市享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1. 扬州市的经济发展良好,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建议继续发展这些优势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扬州市的旅游业潜力巨大,需要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建议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扬州市的对外招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扬州自然资源基本情况

扬州市自然条件基本情况气候:扬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土地资源:据1999年10月底统一调查统计,全市土地面积为998.72万亩,园地17.96万亩,林地12.52万亩,牧草地0.5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18万亩,交通用地30.35万亩,水域311.19万亩,未利用地10.25万亩。
生物资源: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各县(市)志均有详细的记载,故本志仅记录大类或主要品种。
(1)植物类现有木本植物54科、203种,草木植物45科、220种,水生植物26科、56种。
建群种植物建群种植物,是指组成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种。
据调查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类:[阔叶类树种] 麻栎、栓乐栎、白栎、黄檀、榔榆、黄连木、朴树、刺槐、枫杨。
[针叶树种]刚竹、淡竹、银杏。
[灌木丛] 野山楂、自盘株、胡颓子、山胡椒、继木。
[草丛植物] 狗牙根、白茅、黄背草。
[沼泽和水生植物] 芦苇、蒲草、菰、杏菜、光叶眼子菜、金鱼藻。
植被类型和分布[森林植被] 大多分布在仪征、邗江和高邮以西丘陵地带和沿江滩地,主要树种有:麻栎林、马尾松林、黑松林、杉木林和毛竹林,经济林中的茶、桑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带。
[沼生和水生植被]大多分布在高邮、宝应及邗江、邵伯低洼浅滩、湖荡河流地区,主要植物有:苇、蒲草、杏菜、眼子菜、菰、盒子菜、金鱼藻、角茨藻、轮藻等。
竹林和经济林植被分布在沿江腹地,邗江、仪征一带,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桑园、果园本市均有分布。
(2)动物类全市野生动物随着地理环境的人为改变,种类和数量大为减少。
常见的有野兔、野鸡、田鼠、黄鼠狼、獾、獭等。
畜禽地方品种有猪、羊、兔、牛、鹅、驴、鸡、马等。
扬州的发展现状

扬州的发展现状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年来,扬州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扬州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城市重点扶持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传统产业如纺织、机械等也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蓬勃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得扬州的经济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
其次,扬州的城市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扬州的市区不断拓展,交通设施得到了改善和完善。
新建的道路、桥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
此外,扬州还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积极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提高了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再者,扬州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扬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资源。
如瘦西湖、个园、瘦西湖岛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扬州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了扬州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扬州的发展现状可谓蓬勃向上。
经济结构的优化、城市建设的完善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都为扬州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扬州将继续致力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提升,为广大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扬州市市情概况(2016年扬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考点精选版)

扬州市——市情概况(2016年扬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考点精选版)扬州市市情概况扬州市,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北部与淮安市和安徽省滁州市接壤,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有着“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
行政区划扬州市现辖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3个市辖区和宝应县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市2个县级市。
全市共有62个镇、4个乡和17个街道。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2310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北纬32度15分至33度25分、东经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间。
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北纬32度24分、东经119度26分。
全市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5千米,总面积6643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50.74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28.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4240.47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3.6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4856.2平方千米,占73.7%;水域面积1735.0平方千米,占26.3%。
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
介绍扬州导游词概况5篇

介绍扬州导游词概况5篇介绍扬州的导游词就是就是扬州的景点,那么,关于介绍扬州的导游词有哪些?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介绍扬州的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吧!介绍扬州导游词概况1扬州市,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诗词之市、中国温泉名城。
扬州是中国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也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征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
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
[1]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
2015年9月14日,米尔肯研究所首次发表了“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
2016年3月5日,标准排名发布“2016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扬州以336.75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第49位。
介绍扬州导游词概况2我的家乡在扬州,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2500年的历史。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扬州情有独钟。
扬州园林更是享有盛名:瘦西湖、个园、何园、小盘谷……我最喜欢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个园”。
个园主人十分喜欢竹子。
大诗人苏东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个园主人曾想取名为“竹园”,后感到太俗,于是取用“竹”字的一半,取名为“个园”。
由此可见,个园的竹子非常之多。
有斑纹点点的斑竹,有母子围绕的慈孝竹,还有枝叶碧绿、枝干枯黄的黄杆乌哺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龟甲竹了。
龟甲竹奇形怪状、姿态独特。
它弯弯曲曲,一节一节地隆起,像一根粗粗的波浪线。
隆起的那一节酷似龟背,所以被称为“龟甲竹”。
扬州发展现状

扬州发展现状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近年来,扬州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首先,扬州在旅游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扬州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拥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如瘦西湖、个园、何园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得扬州旅游业成为扬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同时,扬州还注重旅游业的品质提升和创新发展,推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其次,扬州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扬州以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为重点,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向服务型经济转型。
扬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和优质企业落户扬州,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再次,扬州在制造业方面也有了较大的突破。
扬州的制造业以汽车、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
扬州市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
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极大地推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
此外,扬州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升。
扬州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便捷快速。
同时,扬州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机构,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扬州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这些发展不仅给扬州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形象。
未来,扬州将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努力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高地。
扬州概况导游词三分钟

扬州概况导游词三分钟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东经°01至°54、北纬31°56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安徽天长、江苏南京、淮阴交界。
扬州城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市区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平方公里。
扬州市地形呈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仪征市、邗江县、扬州市区郊区北部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1县2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连接长江,全长.3公里。
此外,主要河流还有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河等。
扬州市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季流行严寒的偏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到的湿热的东南至东风,春季多为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毫米。
扬州市资源以矿产和水产为主,邗江、江都、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苏油田设在扬州。
江都境内有相当丰富的煤炭蕴藏量,仪征、邗江丘陵山区有丰富的砂石、卵石、石英等矿产资源,扬州市城区北部及仪征、高邮等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
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蛛、荷藕、芦苇等。
全市蚕茧、席草、陶土、蒲、苇等资源丰富。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就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向南采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电磁辐射,向北做为研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被誉为“竹西尽如人意处,淮左名都”之表示。
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年,就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位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与自然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情概况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东近黄海,中贯京杭大运河。
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全市辖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其中市区面积231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29.1万人。
全市有48个民族,语言除通用的汉语普通话外,方言主要为北方方言区的江淮官话。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亿元,增长12%。
财政总收入500.96亿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218.08亿元,增长3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00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增长18.5%。
全市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
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
市树:柳树、银杏市花:琼花、芍药市歌:《茉莉花》
市民精神:开放、创新、精致、优雅
城市精神: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
城市特色:人文、生态、精致、宜居
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兴盛于汉代,繁盛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曾是我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世界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的四大口岸之一,国内最大的盐运、漕运的集散中心,清朝康熙年间世界人口超过50万的10大城市之一。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便是当时“富甲天下”的写照。
扬州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郑板桥、朱自清等大批名人雅士的足迹。
扬州八怪、扬州园林、扬州玉器、扬州漆器、扬州戏曲、扬州评话、扬州书院、扬州雕版印刷、扬州剪纸等,是扬州古代文化的象征,也是古老的东方文化的具体体现。
目前已有扬州古琴、雕版印刷、扬州剪纸三个世界级“非遗”项目和扬剧、清曲、评话、弹词、玉雕、漆艺、剪纸、雕版印刷等1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产、人文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500多处历史建筑群、500多条传统街巷,各类文保单位168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16个。
大运河沿线的北京、河南等8个省35个城市的大运河遗产将整体申报世界遗产,并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瘦西湖和扬州历史城区已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
、“绿杨城郭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人生只合扬州居”等名言佳句,是扬州形象清丽、生态秀美、环境宁静、精致典雅的城市个性的真实写照。
城区每年新增绿地1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0%,形成了“城在绿中、园在城中、人在景中”的佳境。
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
高僧鉴真大师从扬州东渡日本传播中国佛教、医学、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文化。
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扬州留下行迹。
扬州目前已与7个国家的10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包括美国高露洁、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意大利玛切嘉利、上海大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合资合作。
扬州连续10年被
评为“台商大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年5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建设扬州文化博览城的决定。
2007年年初,市政府出台《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关于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根据规划,我市在2014年前,在市区建成100多个文化博览场所。
近年来,先后建成扬州文化艺术中心、吴道台宅第二期、街南书屋、南门遗址展示馆、马可〃波罗纪念馆、熊成基故居、蔚圃、淮扬菜博物馆、扬州工艺坊、宋夹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扬州书院博物馆等一批文博场所,累计建成80多个文博场所。
扬州泰州机场: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由扬州、泰州两市联合共建,距离扬州主城区直线距离约30公里,泰州约20公里。
机场一期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万吨目标设计建设,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
2010年3月18日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12年4月18日前建成通航。
初步确定北京、广州、深圳、西安、厦门、沈阳、海口、成都、大连、昆明、台湾等11条航线。
上海大众年产30万辆乘用车项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位于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用地1921亩,建筑面积约48.4万平方米,2010年8月开工建设,规划年生产能力为30万辆整车,生产采用德国大众先
进技术、符合中国用户审美需求的新款汽车产品,该项目有望于2012年6月全面建成投产。
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07亿元,实现利税28.9亿元,新增用工约4000人。
华电燃机热电联产项目:项目总投资53.3亿元,占地270亩,2010年6月开工,预计2012年10月全面竣工。
项目投产后,年可发电34.47亿千瓦时,供热484万吉焦,实现产值27亿元、利税2亿元。
瘦西湖隧道:市区文昌路以北一条贯穿东西的通道,位于瘦西湖及扬州古城遗址地下,隧道全长4.4公里,其中主体隧道段长1.28公里,整个隧道和接线工程总投资约20.46亿元,2011年8月开工,预计2014年通车。
扬州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为代表的“三新一网一书”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2011年“三新一网一书”实现产值1640亿元,增长45%。
保利协鑫、国电南自等行业领军企业项目落户扬州。
康博多晶硅、亿霖电子、德豪润达、汇成微电子等项目有序推进。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70亿元,增长40%。
仪化产值突破200亿元;宝胜、中海、晶澳、环洲、大洋造船等企业产值过百亿元。
年,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落户扬州。
新宇软件、国药医药物流、江苏(扬州)影视制作外包基地等项目投入运营。
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江
都惠普软件园、仪征物联网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初具规模。
来扬游客和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20%。
浦发银行扬州分行、光大银行扬州分行挂牌营业。
2012年全市将围绕服务业“比重提升、水平提升、价值提升、竞争力提升”的总要求和“十二五”末“两个48%”的目标,全力实施九大重点产业提速发展行动计划。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
5000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
拥有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园、集聚区、产业基地共27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3个,市级 24个。
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7%,占GDP比重达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