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流程设计说明-v3.0

合集下载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指导说明书(超级实用)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指导说明书(超级实用)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指导说明书(超级实用)软件配置管理过程指导说明书目录1 前言 (2)1.1 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1.3 术语名词解释 (2)2 角色和职责说明 (3)3 输入 (4)4 入口准则 (4)5 配置管理实施 (4)5.1 配置库结构 (4)5.1.1 配置库 (4)5.1.2 配置管理库系统 (6)5.2 配置管理流程 (6)5.2.1 配置管理流程图 (6)5.2.2 配置变更流程图 (7)5.3 配置标识 (8)5.3.1 配置库划分 (8)5.3.2 配置库结构 (8)5.3.3 配置项命名 (11)5.3.4 版本编号规范 (11)5.4 配置管理活动 (12)5.4.1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12)5.4.2 建立配置库 (12)5.4.3 建立配置项 (12)5.4.4 基线建立及发布过程 (12)5.4.5 配置变更 (13)5.4.6 配置审计 (15)5.4.7 备份 (16)6 输出 (16)7 出口准则 (16)8 本过程裁剪规定 (16)1 前言1.1 目的用于描述配置管理作用和过程,规范配置管理的实施过程、活动和操作。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对各类软件项目的配置管理活动。

1.3 术语名词解释CCB: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配置管理委员会,每个项目组需要建立项目级的CCB作为变更控制权威。

CCB由质量工程师、项目经理、测试经理、配置管理员构成,有时也可以包括客户代表、上级质量部门主管。

CCB组长可以是质量工程师或质量部领导,但不能是项目经理。

软件配置项:是指软件工程过程中所生产或使用的任何元素,或者是纳入软件产品的元素。

它可以是说明书、计算机程序、数据结构或者开发软件产品所使用的工具等,包括:项目文档,源代码,执行程序,相关设备及资料。

软件配置管理:对软件配置项的管理称为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护软件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CMMI文件-(组织方针)v3.0

CMMI文件-(组织方针)v3.0

组织方针与目标(V3.0)更改控制页目录1组织方针与目标 (1)1.1方针 (1)1.2标准 (1)1.3商业目标 (1)2过程通用目标 (2)2.1组织过程焦点(OPF) (2)2.2组织过程定义(OPD) (4)2.3需求管理(RM) (5)2.4项目计划(PP) (7)2.5项目监控(PMC) (8)2.6采购管理(SAM) (10)2.7度量(MA) (11)2.8质量保证(PPQA) (12)2.9配置管理(CM) (13)2.10需求开发(RD) (15)2.11技术解决方案(TS) (16)2.12产品集成(PI) (18)2.13验证(VER) (19)2.14确认(VAL) (20)2.15组织培训(OT) (21)2.16集成项目管理(IPM) (23)2.17风险管理(RSKM) (24)2.18决策分析(DAR) (25)2.19组织过程性能(OPP) (27)2.20定量项目管理(QPM) (28)2.21组织革新和部署(OID) (29)2.22原因分析和解决(CAR) (31)1组织方针与目标根据公司的战略与经营管理需要,公司组织级方针与目标的内容如下:1.1方针“优质、高效、安全、规范”优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高效:以最高效率服务客户和发展企业;安全:保障企业和客户的各项资产安全;规范: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

1.2标准使用CMMI-DEV V1.2模型;ISO9001-2000;ISO27001。

1.3商业目标本过程改进计划旨在帮助公司在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方面达成下列商业目标:1.将项目的进度偏差率控制在总工期的10%以内;2.交付时的产品质量控制在0.5个Bugs/千行代码以内;3.将项目的成本偏差率控制在10%以内;4.改善软件开发流程、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风险;5.改善软件产品及服务的品质和可靠性,提高客户满意度;6.建立出口软件开发管理规范,提高公司整体的软件开发和管控水平;7.通过CMMI 5级认证,进一步提高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项目配置管理

项目配置管理

项目配置管理本项目是大型的软件开发集成项目,由多项小组组成。

为了使项目组的产出物能够得到有序完整的管理,整个项目应该有统一的项目配置管理策略。

1配置管理策略选择项目配置管理策略采用集中式配置管理,建立一个主的配置管理库,收集和管理项目所有的产出物。

这个策略的优点是产出物集中,项目组可以方便获取产出物的第一手信息;保障了对产出物的拥有权,我们配备专门的人员、专门的设备来进行管理。

2配置管理机构按照上述选择的策略,配置管理机构分为两个级别:一个是业主委派的机构,负责整个工程的IT资产的配置管理;另一个是项目组中设置配置管理员,由质量保障组组长主持配置管理工作,由配置管理员执行具体的配置管理事务。

3配置管理计划业主委派的配置管理机构,要制定详实的配置管理计划,报送业主单位审批和备案,并按照计划遵照执行。

项目组在项目立项时,由项目经理主持、质量管理员具体负责起草配置管理计划并报质量保障组组长和项目经理审批,项目经理在审批后及时向项目全体成员传达计划内容,并监督配置管理计划的执行,全体成员应积极配合配置管理人员执行配置管理计划。

获得项目组审批通过的配置管理计划要报送业主和监理单位备案。

4配置管理活动1、定义项目基线需求基线:需求分析基线是指经过联合评审确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说明的有关事项,具体包括:业务需求分析中的业务流程图(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描述(可用性、安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系统运行平台(硬件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等)。

功能基线:功能基线主要是指经过联合评审确认的“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西设计说明书”中的各项规格说明。

产品基线:在软件测试阶段结束时,经过正式评审和批准的软件产品和全部配置项的规格说明。

其他基线:如项目计划基线既是前一阶段工作的成果,又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为此,必须有严格的手段控制基线的确认、标识和更改,其要点为:经过联合评审确认需求基线后,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的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需求分析文档所规定的范围进行。

FA03-1 OA V3.0实施步骤指导书

FA03-1 OA V3.0实施步骤指导书

OA实施步骤本文档主要是为OA的实施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步骤。

OA的安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Lotus Domin/Notes R5平台的实现;合强软件的安装与系统的初始化;使用人员的注册与建立组织机构图;设计表单;定制、测试流程;培训以及其他Notes设置。

一下就这些步骤涉及到的内容给出一个提纲,该提纲可以作为实施步骤的参考。

在实施之前可以先对客户的系统管理员进行培训工作,以便对方可以更好地配合实施工作有效、顺利地进行。

一.Lotus Domino/Notes R5的实现填写“Domino服务器配置单”<一>Domino服务器的安装1.程序安装(文件拷贝)2.配置Domino服务器<二>管理员Notes客户端的安装1.程序安装(文件拷贝)2.连接Notes客户端至Domino服务器<三>管理员Notes客户端的基本设置1.设置“用户惯用选项”2.建立连接文档3.设置工作台为主页(管理员)二.合强软件的安装与系统的初始化<一>合强软件的安装1.程序安装(文件拷贝)2.数据库签名3.设置运行代理的权限<二>系统初始化1.运行系统初始化2.新建“流水号设置”三.使用人员的注册与建立组织机构图填写“组织机构设置表”<一>注册人员<二>建立组织机构图1.新建部门2.新建岗位3.新建/添加人员<三>设置合强OA200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各个模块(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填写“模块管理员设置表”四.设计表单1.创建表格表单参见“流程规划表”2.创建域、插入共享域3.新建插入操作、使用Office接口4.添加热点(调用组织机构图)5.使用自动功能(默认值、计算等)6.插入子表单7.修改表单属性(V3.0无须修改表单属性)五.定制、测试流程1.建立“文件分类”,新建“文件系统”填写“文件库分类表”2.定制流程填写“流程规划表”(1)流程定义(2)环节定义(3)流向定义3.测试流程(1)流程流转是否正确(2)是否归档、归档是否正确六.一般使用人员Notes客户端的安装与设置1.设置“惯用选项”2.建立“连接文档”3.设置合强OA的Cover.nsf数据库为主页4.修改、添加场所(多人使用一台机器)七.培训以及其他Notes设置〈一〉系统管理员的培训使用《合强OA2000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管理员培训教材》〈二〉一般使用人员的培训1.一般员工培训讲解如何使用合强OA2000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各个模块,主要有:(1)邮件收发、附加/引入功能的使用(2)日历、待办事宜的安排(3)重要事件的提醒(4)文件的创建、提交(5)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知识管理等数据库的基本使用2.部门主管、单位领导培训(1)邮件收发、附加/引入功能的使用(2)会议的安排、日历、待办事宜的安排(3)重要事件的提醒(4)文件的创建、审批(5)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知识管理等数据库的基本使用八.系统的维护1.创建“数据库拷贝”2.创建“复本”3.其它维护。

流程化解读CMMI(V3.0)

流程化解读CMMI(V3.0)

Result 结果
持续过程改进
质量 生产率
4 Quantitatively Quantitative Managed Management 量化管理级 量化管理 3 Defined 已定义级
Process Standardization
过程标准化
2 Managed 已管理级
Basic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olling Controlling Processes Processes
Executing Executing Processes Processes
Closing Closing Processes Processes
以5类过程组微观解读CMMI
GP 5.1 GP 2.1, GP 2.5 GP 4.1 GP 3.1
GP 2.2, GP 2.3, GP 2.4
CL5 CL4 CL3 CL2 GP 5.2 CL1 GP 3.2 GP 2.10 GP 4.2
GP 2.6, GP 2.7, GP 2.8, GP 2.9
SPs
以5类过程组宏观解读CMMI
OT GP 2.1, GP 2.5 QPM IPM, RSKM, DAR PP, SAM
OPF SP 2.1
OPF SP 1.3
Establishing
Diagnosing
OID SG 1
组织的业务生命期
Life Cycle Relationships
Mission Area Planning
Mission Shortfalls
Budgeting Priority
Requirements Definition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配置管理流程设计说明-v3.0.doc

配置管理流程设计说明-v3.0.doc

电脑资讯部配置管理流程设计2009年8月Version 2.0关于本文档文档信息目录关于本文档 (2)目录3插图目录 (5)表格目录 (6)1介绍 (7)1.1 本文适用对象 (7)1.2 前提与假设 (7)1.3 阅读指南 (8)1.4 本文结构 (8)2配置管理流程 (10)2.1 目的和目标 (10)2.2 概念定义 (10)2.3 配置管理的范围 (11)2.4 指导原则 (12)2.5 流程概述 (12)2.6 流程步骤描述 (14)2.6.1 配置管理规划 (14)2.6.2 配置数据模型维护 (17)2.6.3 配置数据控制 (21)2.6.4 配置数据验证和审核 (24)2.6.5 产生配置报表 (27)2.7 角色与职责 (30)2.7.1 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 (31)2.7.2 配置管理员 (32)2.8 重要指标和报表 (33)2.8.1 配置管理的指标 (34)2.8.2 配置数据信息报表 (34)2.8.3 配置状态报表 (35)3政策 (36)3.1 常规政策 (36)3.2 目标时间政策 (37)3.3 升级政策 (37)3.4 审核政策 (37)3.5 数据备份和恢复政策 (38)4参考数据 (39)4.1 配置项分类 (39)4.2 配置项的颗粒度 (42)4.3 配置项的编号规则 (44)4.4 CI生产状态代码 (44)4.5 审核状态代码 (50)4.6 生产状态与审核状态的关系 (51)4.7 关联关系 (51)4.8 物理地址定义 (52)4.9 配置项结构定义 (53)5附录1:配置项专有属性 (57)5.1 业务专有属性 (57)5.2 渠道专有属性 (57)5.3 应用专有属性 (57)5.4 逻辑实体 (57)5.5 软件专有属性 (58)5.6 服务器专有属性 (58)5.7 刀箱专有属性 (59)5.8 服务器组件专有属性 (59)5.9 存储专有属性 (59)5.10 网络设备专有属性 (60)5.11 安全设备专有属性 (60)5.12 输入输出设备 (61)5.13 文档专有属性 (61)5.14 合同专有属性 (61)插图目录图 1-1. LoVEM 图样例 (8)图 2-1. 配置管理流程概述 (13)图2-2. 配置管理规划 (14)图2-3. 鉴别&维护配置数据模型 (18)图2-4.配置数据控制 (21)图2-5. 配置数据验证与审核 (24)图2-6. 产生配置报表 (27)表格目录表 2-1. 目标时间政策 (37)表 2-2. 升级政策 (37)表 4-1. 配置项的分类 (42)表 4-2. CI状态 (45)表4-3. CI状态与配置项分类的适用关系 (46)表4-4.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业务、渠道) (47)表4-5.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应用) (47)表4-6.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逻辑实体) (48)表4-7.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软件) (48)表4-8.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硬件) (49)表4-9.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文档) (49)表4-10.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合同) (50)表 4-11.审核状态 (50)表 4-12.审核结果 (51)表 4-13.审核结果 (51)表 4-14. CI项关联关系表 (52)表 4-15.物理地址定义 (53)1 介绍《配置管理流程设计说明》旨在介绍和描述将在电脑资讯部实施的配置管理流程,提供对于IT生产环境IT基础架构的一个逻辑模型,并鉴别、控制、维护和验证现有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简称CI)的版本等信息。

ipd-cmm_v30_designflow(华为软件简要研发流程管理体系)

ipd-cmm_v30_designflow(华为软件简要研发流程管理体系)

ipd—cmm_v30_designflow(华为软件简要研发流程管理体系)IPD-CMM V3.0 Design Flow华为软件质量管理部IPD—CMMV3。

0 BUILD20050330IPD-CMM V3。

0 SCOPE IPD-CMM V3。

0 Design Flow IPD IPD—CMM Design specification TR2 S/W HLD H/W HLD SRSTR3 HLD(0-2)LLD LLDLLD(3)CodingCoding Coding UT IT UT UTSTBBIBBIT Supporting TR4TldBBuild1 Build2 3 uiBuild1 Build2 共13页第2页Build3项目计划 IPD—CMM V3。

0 BEGIN Design Flow 注:软件开发项目在 IPD TR2之后启动 PJM03 PJM03 C。

O。

O。

SOW,AR PJM03 评审批准/签发PJM03 PJM05参加项目计划 SE 签署项目开工评审会 SOW,AR 签发组织签署批准估签发参加申请项 PPL,任命PL RDPDT 评审计结果 PHB 会议目ID SOW,AR 批准 QAM01 CMP,RMP PJM02 PJM04 项目计,WBS,DP PJM03 初始估计 P,TS 划评审 PJM05 准备签署组织制定项组织创建项目 SOW,AR 组织参加 TimeS 准备度量目计划评审文件夹会议 PL 估计评审 heet 表,PHB 批准 PPL 参加PPL,CMP 参加参加参加项目文件模板 QA 审核PHB 评审会议,RMP,WB 评审估计夹模板 S,DPP CMP TimeShe 参加模板项目度 SWE et表会议量表RMP 参加参加模板参加批准测参加 TC 工作日志 PHB 评审评审会议试策略估计 CMP01 WBS 电子流模板建立模板参加 Pert 参加基线化配置 CMO SOW Sizing 评审会议 PPL TS模库检查表估计表板项目计划参加配置状配置 QAM 任命QA 检查单态发布 DP模 Wideband 会议库表 Delphi 板参加批准项估计表批准PHB EPG 目ID 会议配置注:如果PM已 PHB检查确定项目的库参加项目表 CMO,则需要 CRMD 会议 ID列表参加评审参加 A TM 任命TC 会议项目开工会检查单共13页第3页需求分析 IPD-CMM V3.0 注: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注:软件开发项目 Design Flow 求分析阶段结束会议在的需求分析在IPD A IPD PDCP之前完成注:SE需参TR3之前完成 PJM03 PJM05 加SRS评审 QAM01 C。

E3协同管理平台企业版系统管理员手册 V 3.0

E3协同管理平台企业版系统管理员手册 V 3.0

目录第I部分系统概述 (3)第1章软件介绍 (3)1.1系统特色 (3)1.2系统结构 (5)1.3系统要求 (5)第2章软件安装、卸载以及运行 (6)2.1安装程序 (6)2.2 建立知识索引服务 (6)2.4 软件卸载 (8)第II部分系统管理 (9)第3章组织结构管理 (9)3.1 组织管理 (9)3.2 职务管理 (10)3.3 岗位管理 (11)第4章用户管理 (12)4.1 如何添加用户 (12)4.2 如何查询用户 (12)4.3 如何修改和删除用户 (13)4.4 如何对用户进行排序 (13)4.5 如何打印用户信息 (13)第5章群组管理 (14)5.1 怎样设置用户组 (14)5.2 怎样设置组成员 (14)5.3怎样设置组菜单 (15)第6章用户权限管理 (17)6.1 什么是子系统管理员 (17)6.2 如何设置用户权限 (17)6.3 如何查询用户权限 (18)6.4 HRM、CRM授权 (19)第7章流程管理 (20)7.1 流程设置 (20)7.2 公文流转类流程 (36)7.3 委托设置 (38)7.4 委托查询 (38)第8章系统设置 (39)8.1 界面布局设置 (39)8.2 基础设置 (44)8.3 安全设置 (52)8.4 其它设置 (56)8.5 系统版本信息 (57)第9章表单管理 (58)9.1 表单设计 (58)9.2 查询统计设置 (62)第10章报表设置 (64)第11章公文设置 (65)11.1 类型设置 (65)11.2 模板设置 (66)11.3 字段设置 (68)11.4 稿纸设置 (69)11.5 红头设置 (70)第12章回收站 (71)12.1 如何查看数据 (71)12.2 如何恢复数据 (71)12.3如何删除数据 (71)第13章日志管理 (72)第14章短信管理 (73)第I部分系统概述第1章软件介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越来越重要;Internet的出现,为不同地域范围内的联系提供了最理想的网络平台,基于Internet的网络应用软件也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资讯部配置管理流程设计2009年8月Version 2.0关于本文档文档信息目录关于本文档 (2)目录3插图目录 (6)表格目录 (7)1介绍 (8)1.1 本文适用对象 (8)1.2 前提与假设 (9)1.3 阅读指南 (9)1.4 本文结构 (10)2配置管理流程 (11)2.1 目的和目标 (11)2.2 概念定义 (11)2.3 配置管理的范围 (12)2.4 指导原则 (13)2.5 流程概述 (13)2.6 流程步骤描述 (16)2.6.1 配置管理规划 (16)2.6.2 配置数据模型维护 (19)2.6.3 配置数据控制 (23)2.6.4 配置数据验证和审核 (26)2.6.5 产生配置报表 (29)2.7 角色与职责 (33)2.7.1 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 (34)2.7.2 配置管理员 (36)2.8 重要指标和报表 (37)2.8.1 配置管理的指标 (37)2.8.2 配置数据信息报表 (37)2.8.3 配置状态报表 (38)3政策 (40)3.1 常规政策 (40)3.2 目标时间政策 (41)3.3 升级政策 (41)3.4 审核政策 (41)3.5 数据备份和恢复政策 (42)4参考数据 (43)4.1 配置项分类 (43)4.2 配置项的颗粒度 (47)4.3 配置项的编号规则 (48)4.4 CI生产状态代码 (49)4.5 审核状态代码 (55)4.6 生产状态与审核状态的关系 (56)4.7 关联关系 (56)4.8 物理地址定义 (58)4.9 配置项结构定义 (59)5附录1:配置项专有属性 (63)5.1 业务专有属性 (63)5.2 渠道专有属性 (63)5.3 应用专有属性 (63)5.4 逻辑实体 (64)5.5 软件专有属性 (64)5.6 服务器专有属性 (64)5.7 刀箱专有属性 (65)5.8 服务器组件专有属性 (65)5.9 存储专有属性 (66)5.10 网络设备专有属性 (66)5.11 安全设备专有属性 (66)5.12 输入输出设备 (67)5.13 文档专有属性 (67)5.14 合同专有属性 (68)插图目录图 1-1. LoVEM 图样例 (10)图 2-1. 配置管理流程概述 (14)图2-2. 配置管理规划 (16)图2-3. 鉴别&维护配置数据模型 (20)图2-4.配置数据控制 (23)图2-5. 配置数据验证与审核 (26)图2-6. 产生配置报表 (30)表格目录表 2-1. 目标时间政策 (41)表 2-2. 升级政策 (41)表 4-1. 配置项的分类 (47)表 4-2. CI状态 (50)表4-3. CI状态与配置项分类的适用关系 (51)表4-4.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业务、渠道) (52)表4-5.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应用) (52)表4-6.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逻辑实体) (53)表4-7.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软件) (53)表4-8.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硬件) (54)表4-9.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文档) (55)表4-10. CI生产状态代码转换图(合同) (55)表 4-11.审核状态 (55)表 4-12.审核结果 (56)表 4-13.审核结果 (56)表 4-14. CI项关联关系表 (57)表 4-15.物理地址定义 (58)1 介绍《配置管理流程设计说明》旨在介绍和描述将在电脑资讯部实施的配置管理流程,提供对于IT生产环境IT基础架构的一个逻辑模型,并鉴别、控制、维护和验证现有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 简称CI)的版本等信息。

配置管理包含了对IT部件的版本、主要组成和相互关系等的鉴别、记录和报表的功能。

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简称CMDB),至少应当保存各系统部件之间的关系,包括与该系统部件相关的事件、问题、变更请求和版本发布。

广义来讲,CMDB还可以用于存放事件、问题、已知错误,以及人员、供应商、地点、业务部门等公司数据。

配置管理不等同于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首先是一个财务方面讨论的课题,而不是技术上的课题。

资产管理关注的是与PC、网络设备、服务器或者软件等相关的价值、合同、折旧、服务水平、责任人和用途等信息。

在配置管理中,将列出IT基础架构中的IT设备的清单,关注于这些设备是何种设备、物理位置、设备的使用者、发生过多少次变更等。

通常配置管理不会关注IT部件的价值或者何时租约到期。

配置管理记录了IT部件之间的关系及其从属关系,以便为其他服务管理流程提供当前的、准确的信息。

1.1 本文适用对象本文作为电脑资讯部实行配置管理流程的参考,供电脑资讯部参与到配置管理流程中的人员和相关的管理层使用。

1.2 前提与假设本文的使用者应当熟悉ITIL的术语,具有基本的流程技能。

1.3 阅读指南本文所有工作流程均使用IBM Line of Visibility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LoVEM)描述。

LoVEM 可提供工作流程的图形化表述。

流程中涉及的角色(Roles)定义于左列,还包括其他相关的流程;右侧是流程的每个步骤。

流程的各个步骤分布于各角色相对应的行,各步骤从左到右排列,箭头连接各步骤并表明信息和数据的流向。

每个流程步骤均以图形化表示,并以图表显示步骤的流程、执行相应步骤的角色和各项步骤的内容。

图 1-1. LoVEM 图样例1.4 本文结构本文由以下几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介绍”,描述了本文的适用对象、组织,以及本文约定使用的描述方法。

第二章,“配置管理流程”,定义了流程的目的和目标、概念定义、配置管理的范围、指导原则、总体流程、流程的步骤、任务,流程中涉及的角色及其职责,以及相关的报表。

第三章,“政策”,定义的流程执行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相应规定,如目标时间。

第四章,“参考数据”,定义了流程中的重要执行参数;以及最为重要的初始的CMDB的数据模型和相关CI项的数据结构。

第五章,“附录1-配置项服务分类”,列出配置项的按服务分类。

第六章,“附录2-专有属性参考”,列出配置项的专有属性。

第七章,“附录3-词汇对照表”,将国际通用的IT服务管理的术语与对应的中文翻译一一对应,方便查询。

2 配置管理流程2.1 目的和目标配置管理的任务是记录和维护IT环境各组件的准确信息,包括这些组件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其他IT服务管理流程,以支持IT服务。

配置管理的目标:-管理本流程管辖范围下的电脑资讯部各IT配置项及其与IT服务的关系-维护和验证信息技术中心的配置项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与真实环境的一致性-为电脑资讯部的其他流程和服务提供准确信息2.2 概念定义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指IT架构中或者直接与IT架构相关的一个组件,它是配置管理中最基本的信息单元。

配置项包括:硬件、软件、系统、服务和文档。

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CMDB)记录和维护配置项信息及其之间的关系的数据库。

2.3 配置管理的范围配置管理是对IT组件的标识、记录和报告,包括版本信息、组成部分、状态、和其他部件的关系和用途。

配置管理应该包括硬件、软件、系统、服务和文档。

基于以上定义,应当清楚的了解虽然配置管理与资产管理相关,但二者含义并不相同。

资产管理是包括折旧在内的会计工作。

与资产管理不同,配置管理维护配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

当使用不同的技术和实践时,配置管理的范围包括IT基础设施和操作的环境,还可以考虑涵盖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测试环境。

配置管理包括:●确立配置项与配置项之间关系的命名规范。

●设计、创建和改进配置管理数据库。

●支持配置项审计。

●确定相互关联的配置项。

●关联配置项变更和相应的变更请求。

●确定和报告配置基线。

配置管理不包括:●资产管理●入库管理●配置项的采购2.4 指导原则◆电脑资讯部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配置管理流程,所有电脑资讯部管理范围的IT组件都在本流程下统一管理。

◆所有对配置管理流程和工具的修改,都应该遵循变更管理流程。

◆所有对配置管理信息的更改,都须经过变更管理流程的授权,或者经过指定人员审核后被授权同意更改。

◆所有电脑资讯部的员工都应该遵守配置管理流程来开展与配置管理相关的工作。

◆所有配置项信息都必须记录在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并确保信息能准确反映当前电脑资讯部的IT架构。

2.5 流程概述下图从总体上描述了配置管理流程、执行步骤和各步骤执行的顺序。

计划的审计计划的报表图 2-1. 配置管理流程概述配置管理流程起始于一个初始的规划和建设步骤,包括创建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

在初始化之后,该流程主要侧重于日常基础的鉴别和维护配置管理数据模型,以及维护配置数据。

之后,该流程还负责产生配置信息的报表、定期进行审核。

配置管理规划该步骤是配置管理的起始点。

其目的是规划和定义配置管理的目标、范围、目的、政策和流程步骤,以及配置管理中涉及的人员组织。

初始设置、创建和发布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也是该步骤的工作内容之一。

配置数据模型维护对于新的请求,为了确保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现有的数据模型能够记录新的配置项的属性和关系。

因此,本步骤主要考虑选择和鉴别所管辖的配置项的信息结构,包括其“责任人”、配置项属性、配置项之间的关系和配置文档等。

配置项数据控制该步骤确保在数据的接收到废弃的过程中,只有经过授权的配置项才能被接受和记录到配置数据库中。

还应当确保对于配置项的增加、修改、替换或者删除都附有适当的控制文件,例如,审批过的变更请求、公司政策发文、经过授权认可的审核报告等。

配置数据验证与审核应当定期进行配置项的回顾和审核,以确保物理环境中的部件的存在性,并检查配置项信息是否正确记录在配置管理系统中。

当CMDB记录的数据与物理存在的配置项之间不一致,就出现了差异。

必须调查这些差异,必要时提出变更请求。

如果需要,则修改CMDB以减小存在的差异。

配置管理报表该步骤定期产生报表,包括各个配置项生命周期的现存和历史数据。

这使得配置项的变更历史能够被追踪,例如,可以跟踪一个配置项的状态变化,从“建设中”、“组装中”到“已部署”或者“待报废”等。

2.6 流程步骤描述2.6.1 配置管理规划描述:该步骤的目的是规划和定义配置管理的目标、范围、政策和步骤,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技术手段。

其主要目的是创建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初始数据模型。

图2-2. 配置管理规划输入:●初始的配置信息输出:●配置管理计划●初始的CMDB●初始的审核日志任务:1.1拟定配置管理计划1.2收集初始的配置管理数据1.3创建初始的CMDB1.4进行初始审核1.5修正CMDB1.1拟定配置管理计划执行者:配置管理流程负责人●根据电脑资讯部的IT规划和其他流程计划,创建配置管理计划,包括下列内容:●配置管理的角色和职责●CI的命名规范●与其他流程的接口●配置管理系统设计,包括配置管理的范围和关键接口,包括:●CMDB结构●配置管理数据及其库的位置●产生CI信息的可控制的环境,即配置管理范围内的环境●与其他管理流程的接口●支持工具(如,数据库构建和安装工具)●定义配置数据模型●CI信息的系统管理、归档和数据保留周期●1.2收集初始的配置管理数据执行者:配置管理员●根据配置数据模型,收集初始的配置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