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软件配置管理文档范本

软件配置管理文档范本一、引言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SCM)是指对软件产品的开发、测试、交付和维护过程中的各种配置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软件配置管理的范本,帮助项目团队进行规范的配置管理工作。
二、配置管理计划1. 引言配置管理计划(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lan, CMP)是指对整个软件开发项目进行配置管理的计划,包括配置管理活动的安排、配置项的标识和控制、变更管理等内容。
2. 配置管理活动安排(1) 配置库的建立和维护配置库是存储和管理软件开发项目各个版本、各个配置项的地方。
配置库的建立和维护需要确定合适的存储方式和清晰的分类规则,以便于对各个配置项进行有效的管理。
(2) 配置项标识和控制配置项标识是对每个配置项进行唯一标识,以便于在开发、测试、交付和维护过程中进行溯源和变更管理。
配置项控制是对各个配置项进行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可控性。
3. 变更管理(1) 变更控制流程变更控制流程包括变更请求的提出、变更评估和变更实施等环节,确保变更能够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评审和实施,避免对软件开发过程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
(2) 变更记录变更记录是对变更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和追踪,包括变更请求的来源、变更评估结果、变更实施情况等内容。
变更记录的建立可以为软件开发过程的分析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三、配置管理工具配置管理工具是指用于辅助配置管理活动的软件工具,可以提高配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常见的配置管理工具包括版本控制工具、配置项跟踪工具、变更管理工具等。
1. 版本控制工具版本控制工具用于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版本进行管理,可以进行代码版本的比较、合并和回滚等操作,确保在多人协同开发环境中的代码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2. 配置项跟踪工具配置项跟踪工具用于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配置项进行跟踪和溯源,可以追踪某个配置项的修改历史和关联关系,方便进行变更管理和问题定位。
了解软件设计师中的软件配置管理

了解软件设计师中的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设计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不断地与开发团队协作,确保软件的顺利开发和维护。
而在软件设计师的工作中,软件配置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软件设计师中的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流程。
一、概述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简称SCM)是一种管理和控制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软件组件、文件和文档的方法。
它旨在确保软件开发的可追踪性、可控性和易于维护性,以便实现有效的项目管理和高质量的软件交付。
二、软件配置管理的核心任务1. 配置管理计划软件项目开始之前,软件设计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配置管理计划。
该计划包括配置管理的目标、策略、方法和工具,以及相关人员和责任的安排。
配置管理计划须经过审查和确认,并在项目执行期间不断更新。
2. 配置项标识和控制软件配置管理通过配置项标识和控制,确保软件项目中各个组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配置项包括源代码、二进制文件、可执行文件、文档、库文件等。
软件设计师需要为每个配置项分配唯一的标识符,并建立起版本控制系统和变更控制系统,确保对每个配置项进行追踪和管理。
3. 配置管理工具软件设计师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配置管理工具来帮助管理和控制配置项。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源代码管理、变更管理、版本控制、构建管理等功能。
常用的配置管理工具有Git、SVN、Mercurial等。
软件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4. 变更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软件设计师需要制定变更管理策略,确保对软件配置项的任何变更都被授权、记录和追踪。
变更管理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批准流程,并确保任何变更都能够顺利地集成到软件项目中。
5. 构建和发布管理软件设计师还需要负责构建和发布软件。
他们需要规划和管理软件的构建过程,确保构建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构建过程包括编译、链接、打包和部署等环节。
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简称SCM)是指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对软件配置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流程和方法。
软件配置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软件产品的可控性、可追踪性和可复用性,并确保软件开发人员能够协同工作,减少错误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一、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软件配置管理的流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软件配置管理的第一步,它包括需求收集、需求分析和需求评审等环节。
通过需求管理,确保软件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一致,并制定明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
2.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是软件配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用于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变更请求。
当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或者出现错误时,变更管理能够帮助开发团队管理和跟踪变更请求,并保证变更的正确性和可追溯性。
3.版本管理版本管理用于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版本控制。
它包括对源代码、文档和资源文件等进行有效的版本控制和管理,并确保团队成员能够协同工作,避免版本冲突和重复工作。
4.构建管理构建管理是指将源代码编译、链接和打包成可执行文件或软件包的过程。
通过构建管理,能够确保软件构建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并提供自动化的构建和部署流程,减少人为错误。
5.发布管理发布管理用于控制软件产品的发布过程。
它包括软件测试、用户验收和正式发布等环节,通过发布管理,能够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并及时响应用户反馈和需求。
二、软件配置管理方法除了上述流程外,软件配置管理还需要借助一些方法和工具来实施,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1.配置标识配置标识是软件配置管理的基础,它通过为每个软件配置项分配唯一的标识符,来确保软件配置的唯一性和可追踪性。
常用的配置标识方法包括版本号、序列号和散列值等。
2.配置控制配置控制是软件配置管理的核心方法之一,它通过对软件配置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变更管理,确保软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配置项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开发过程中的配置项可追踪和可控。
良好的配置管理流程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加快产品开发周期,并帮助团队更好地进行协作。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套完整的配置管理流程。
首先,配置管理开始于需求阶段。
在需求定义环节,应该明确定义配置管理规则,并与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共识。
根据这些规则,团队可以建立一个配置管理计划,其中包含了所需工具和流程。
这样可以确保在项目初期就具备了一套完备的配置管理框架。
接下来是配置项的标识和版本控制。
每个软件配置项都应该有一个唯一标识符,以便能够准确定位到具体的配置项。
同时,为每个配置项建立版本控制机制,确保开发团队能够追踪和管理每个版本的变更。
这有助于解决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方便回滚和追溯。
然后是配置项的发布管理。
配置管理团队应该负责将经过测试和验证的配置项发布到相应的目标环境中。
在发布之前,需要对配置项进行充分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和其他配置项的兼容性。
只有通过了测试的才能发布到生产环境中,以避免可能的问题和故障。
在配置项的发布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跟踪和定期审核。
跟踪和审核的目的是确保配置项的状态和使用情况得到监控,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新。
定期的审核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和改进。
这对于项目的稳定运行和持续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配置管理流程还需要建立一套变更管理机制。
在开发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需求变更或错误修复的情况,而这些变更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控制。
通过建立变更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跟踪每个变更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范围,从而减少潜在的风险和错误。
在实施配置管理流程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支持和辅助。
例如,版本控制工具可以用来管理和控制配置项的版本;问题跟踪工具可以用来跟踪和记录项目中的问题和变更;自动化构建工具可以用来更快地生成和部署配置项。
这些工具的使用将大大提高配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1. 引言软件配置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项目管理方法,它能够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版本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软件配置管理流程,以帮助团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软件配置。
2. 流程概述软件配置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需求分析与规划在项目开始阶段,团队需要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明确软件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规划。
这包括确定项目的范围、目标和可交付成果,以及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2.2 配置识别配置识别阶段是确定软件配置项的过程。
团队需要分析软件系统,将其划分为可管理的配置项,以便进行后续的配置控制和追踪。
2.3 配置控制配置控制是确保软件配置项按照规定的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变更的过程。
团队需要建立变更控制委员会,审核和批准软件配置项的变更请求,并跟踪变更的实施和验证结果。
2.4 配置状态管理配置状态管理是跟踪和记录软件配置项的状态和变更历史的过程。
团队需要建立配置管理数据库,记录每个配置项的版本、状态和变更历史,以便追踪和审计。
2.5 配置审核与验证在软件配置项的变更实施后,团队需要进行配置审核和验证,确保变更符合预期,并对系统进行充分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2.6 配置发布与交付配置发布与交付是将经过审核和验证的软件配置项交付给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过程。
团队需要制定发布计划,并确保配置项的正确部署和交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 推荐实践为了有效地实施软件配置管理流程,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实践:- 建立清晰的配置管理政策和指南,与团队成员共享并执行;- 使用专业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提供配置项的跟踪、控制和报告功能;- 定期进行配置审计和检查,确保配置管理过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与相关团队和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配置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
4. 总结软件配置管理流程是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版本控制和一致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遵循上述流程和推荐实践,团队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软件配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质量。
GJB9001C软件配置管理程序(含完整表单)

GJB9001C软件配置管理程序(含完整表
单)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软件配置管理程序,并包含完整的表单。
软件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软件的版本控制、变更管理、配置项管理等内容,以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确保软件配置管理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软件开发项目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案。
程序
1. 配置项标识
- 确定并标识所有的配置项,包括软件、文档、硬件等。
- 对每个配置项进行唯一的标识,以便追踪和识别。
2. 版本控制
- 对所有软件和文档配置项进行版本控制。
3. 变更管理
- 对于软件和文档配置项的变更,按照变更管理流程进行处理。
- 变更流程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批准、实施和验证等阶段。
4. 配置管理计划
-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明确配置管理的责任和流程。
5. 配置项控制
- 对配置项进行控制,确保其安全性和可用性。
6. 配置项审计
- 对配置项进行定期的审计,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7. 表单
- 附带完整的表单,包括软件配置项登记表、变更申请表、变
更评审表等。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软件配置管理程序,并包含了相应的表单。
通过执行这个程序,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项目中的配置项,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配置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软件产品的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发布管理等方面,对于保证软件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完善的配置管理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首先,配置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版本控制。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会有多个开发人员同时进行代码编写,因此需要一个良好的版本控制系统来管理不同版本的代码。
通过版本控制系统,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查看和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代码差异,保证代码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其次,配置管理流程的第二步是变更管理。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需求变更、Bug修复等情况,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的变更管理系统来跟踪和管理这些变更。
变更管理系统可以记录每一次变更的内容、原因和影响,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追溯性。
接下来,配置管理流程的第三步是构建和发布管理。
在软件开发完成后,需要对软件进行构建和发布,将软件部署到测试环境或者生产环境中。
构建和发布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软件的构建、打包、部署和发布,确保软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最后,配置管理流程的最后一步是配置项管理。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配置项,如代码、文档、数据库脚本等,需要一个统一的配置项管理系统来管理这些配置项。
配置项管理系统可以对配置项进行分类、版本控制和访问控制,确保配置项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综上所述,一个完善的配置管理流程应该包括版本控制、变更管理、构建和发布管理以及配置项管理四个方面。
通过这些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配置管理流程不仅对软件开发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也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各个软件开发团队都应该重视配置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完善,将其纳入到软件开发的日常工作中。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一、引言。
软件配置管理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的方方面面。
一个完善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和变更,提高开发效率,确保软件质量。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二、管理目标。
1. 管理范围,本计划将涵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配置项,包括代码、文档、测试用例、第三方库等。
2. 管理目标,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配置项能够被正确识别、记录、控制和审计,以及对变更进行有效管理,保证软件交付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配置管理流程。
1. 配置识别,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配置项进行识别和记录,包括版本号、变更记录、依赖关系等。
2. 配置控制,建立统一的配置管理库,对配置项进行版本控制和访问控制,确保每个配置项都有唯一标识。
3. 变更管理,建立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请求的提交、审批、实施和验证,确保变更不会对软件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4. 配置审计,定期对配置管理库进行审计,确保配置项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配置管理工具。
为了更好地支持配置管理流程,我们将采用以下工具:1. 版本控制工具,Git,用于对代码和文档进行版本控制和协作。
2. 缺陷管理工具,JIRA,用于提交和跟踪软件缺陷和变更请求。
3. 文档管理工具,Confluence,用于管理和共享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文档和资料。
五、配置管理团队。
1. 配置管理员,负责配置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包括配置识别、控制、变更管理和审计。
2. 开发团队,负责按照配置管理计划的要求,对配置项进行正确的提交和管理。
3. 测试团队,负责对软件配置管理流程进行评审和验证,确保配置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六、风险管理。
1. 人员变动,由于团队人员的变动,可能导致配置管理流程的不稳定和混乱。
2. 工具故障,配置管理工具的故障可能导致配置项的丢失或损坏,影响软件开发进度和质量。
七、执行计划。
1.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由配置管理员负责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并经过团队讨论和审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置管理流程规定(Ver1.0)拟制: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签发: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配置管理流程 (3)1.1概述 (3)1.2总体流程图 (3)1.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 (4)1.4软件设计阶段 (4)1.5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4)1.6配置库管理 (4)1.6.1相关人员分配权限 (4)1.6.2配置项 (5)1.7版本控制 (6)1.8变更控制 (6)1.9配置审计 (8)1.9.1配置审核的类别 (8)1.9.2配置审核执行的时机 (8)1.9.3不符合项的处理 (8)2.0.0配置状态报告 (8)2.0.1配置状态报告的目的 (8)2.0.2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 (8)2.0.3配置状态报告的生成 (9)2.1.0发行管理 (9)2.1.1交付管理 (9)2.软件基线化规范 (10)2.1正常开发期 (10)2.2版本发布期 (11)2.3项目发布期 (13)3.Jira配置管理 (14)1.配置管理流程1.1概述规范配置管理活动,确保配置项正确地唯一标识并易于存取,保证基准配置项的更改受控,明确基线状态,在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1.2总体流程图1.3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参加需求分析会议,配置管理负责人记录,有关文档提交归档。
如《需求分析》。
1.4软件设计阶段参加设计阶段,为了详细制定配置管理计划。
针对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配置时应说明系统设计的版本与需求分析报告版本的对应关系。
设计书评审通过后,建立设计基线。
1.5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配置管理员制定配置管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配置项计划、备份计划等,审批该计划。
1.6配置库管理配置管理员为项目创建配置库,并给每个项目成员分配权限。
各项目成员根据自己的权限操作配置库。
1.6.1相关人员分配权限项目经理:1)与(有关负责人员)协商确定项目起始基线2)接受配置管理计划,并按相关规定贯彻执行;3)接受配置控制委员会的报告。
4)提出配置管理计划的修改要求;5)提出管理管理的建议和要求。
配置管理员1)编制配置管理计划;2)执行配置项管理;3)执行版本控制和变更控制方案;4)编制配置状态报告;5)配置库的建立和权限分配;6)配置管理工具的日常管理与维护;7)配置库的日常操作和维护开发人员1)根据确定的配置管理计划和相关规定,提交配置项2)负责软件集成和版本生成。
3)按照软件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模型来完成开发任务。
测试人员1)根据配置管理计划和相关规定,提交测试配置项。
2)负责软件变更的测试验证。
1.6.2配置项配置项的范围:1)技术文档:《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报告》、《软件设计书》、《质量保证计划》、《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测试用例》,《测试报告》总结报告等;2)程序:阶段产品、源程序、释放产品等;3)工具:自动设计工具、维护工具等;4)交互文档:与客户或项目组内交互产生文档《用户需求说明书》。
主要归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软件设计书》、《用户需求说明书》、《测试报告》,源程序标识。
每个配置项的主要属性有:名称、标识符、文件状态、版本、作者、日期等。
所有配置项都被保存在配置库里,确保不会混淆、丢失。
配置项及其历史记录反映了软件的演化过程。
配置项标识规则:1)项目有明确标识和追踪要求时,由按要求进行标识,以保证满足项目追踪要求。
2)在开发过程中项目组人员提交的配置项,规则进行标识。
分配权限:一般地,配置管理负责配置项目成员拥有相对开发模块权限,不能拥有其他的权限。
配置库的操作与管理:1)开发人员根据获得的授权的资源进行项目的研发工作,操作配置库2)配置管理负责人根据配置管理计划创建与维护基线,“冻结”配置项,控制变更。
3)配置管理员定期监督或清除配置库里的垃圾文件。
4)配置管理员定期备份配置库。
1.7版本控制配置项的状态有三种:“草稿”、“正式发布”和“正在修改”,本规程制定了配置项状态变迁与版本号的规则。
配置控制使用户能够通过对适当版本的选择,(版本)组装成各种各样、不同功能模块的模型。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在不同阶段要建立各种Tag。
状态报告能够报告所有配置项以及变更请求的状态。
1.8变更控制修改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不算是“变更”,修改者按照版本控制规则执行即可。
当配置项的状态成为“正式发布”,或者被“冻结”后,此时任何人都不能随意修改,必须依据申请执行变更的规则执行。
如图简单例子1.9配置审计1.9.1配置审核的类别配置审核分为:1)功能配置审核:审核软件功能是否与需求一致,并符合基线文档要求;通常要审查测试方法、流程、报告和设计文档等。
2)物理配置审核:审核要交付的组成项是否存在,是否包含所有必需的项目,如正确版本的源代码、资源、文档等等。
1.9.2配置审核执行的时机选择以下几种情况由测试经理实施配置审核:1)软件产品交付或是软件产品正式发行前;2)软件开发的阶段工作结束后;3)在产品维护工作中,定期地进行。
1.9.3不符合项的处理对配置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现象,测试负责人员进行记录,并填写《不符合项报告》,交由责任部门限期进行纠正。
所有的不符合项报告均关闭后,才能发布新版本。
2.0.0配置状态报告2.0.1配置状态报告的目的记录和报告整个软件生命周期演化状态。
2.0.2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配置状态报告记录的内容包括:1)软件和文档的标识;2)目前状态;3)基线演化状态;4)变更状态;5)版本交付信息等。
2.0.3配置状态报告的生成配置管理报告自第一个基线创建时建立,由配置管理系统生成,及时反映当前配置状态。
2.1.0发行管理通过配置审核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生产新版本,并由配置管理负责人检入产品库中,并按照标识规则进行版本标识。
2.1.1交付管理配置负责人从配置库中提取配置项,交付给客户或项目外的人员。
交付出去的配置项必须有据可查,避免发生混乱。
流程如下:1)“索取人”向配置负责人提出交付申请。
2)审批该申请。
如果该申请不合法(合理),则拒绝交付配置项。
如果同意交付,交付清单入档。
3)配置负责人从配置库中提取配置项交付给“索取人”。
4)“索取人”验收后签字。
2.软件基线化规范2.1正常开发期1.正常开发期间,私有工作区提交,在一些功能模块需要测试,研发人员需tag注释或提交配置管理员打tag。
T r u n ka g注释私有工作提交到a g注释2.2版本发布期关键活动1.技术总监审计发布新版本,有关研发人员打Tag,命名标准为版本号加alpha,在期间配置管理负责人build一个内部版本测试,持续到final版本,测试验证通过。
如果在版本发布期间,研发还有功能增加,必须临时分支,等到版本发布完成后,才能合并到主版本上,关闭分支。
配置管理负责人打tag注释。
如流程图。
T ru n k1.在版本发布后,测试人员审验发布的版本存在问题。
用起先Tag2.0_final标识分支到branch的version下,为ver2.0维护版本。
修改后建立内部测试版本2.0build,持续到2.0_final_sp1.同时验证主版本上是否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话,合并到Trunk上。
如流程图。
Trunk2.3项目发布期1.新的一个项目,项目没有特制功能需求,配置管理员交付最新final版本,确定版本标识。
2.新的一个项目,项目有特制功能需求,配置管理建Project branch,以最新的Tags。
涉及到正在开发的功能,那么所有研发人员打alphaTags.Project branch一直维护。
有些需要的功能审计合并到主版本上。
Trunk打tag打tag3.Jira配置管理针对每个项目建版本标记,项目名加版本号,对该项目检查到的bug需要测试人员提交到该项目目录中,一般bug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由测试人员发现的bug,一种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户发现的,开发人员需要通过优先级修改Bug,测试人员可从jira上根据bug 状态进行验证。
都可以在jira平台上实现管理,有关人员都可在jira上查看bug情况。
在项目上发现bug,是通用bug时,测试人员打上特别的标记,审计合并到trunk版本上。
1)配置管理员监督jira提交的问题,执行分配人员(研发人员预计修改时间),分配测试(测试人员预计测试时间),修改完整发布产品(配置管理员预计发布时间),技术部通过查看相应的过滤器的选择项,知道项目完成情况。
一般jira的状态是,打开、正在执行,重新打开,已解决,关闭。
如图附件:附件_项目联系单附件_配置管理计划表附件_交付联系单附件_变更请求单Flsyaoair@qq181894372作者:fu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