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
法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法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一、引言法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企业经营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家思想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法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企业效益和个人成长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法治国家建设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和公平正义。
在当今社会,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家思想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2.社会治理创新法家主张“明法审令”,强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借鉴法家思想,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3.企业经营管理法家主张“尚赏罚”,强调奖惩分明。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合理运用法家思想,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积极性。
企业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法家思想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4.个人成长与修养法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借鉴法家思想,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实现人生目标和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奠定基础。
三、法家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应用案例近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都离不开法家思想的指导。
例如,我国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治理方面,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实现精细化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许多企业借鉴法家思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中国法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借鉴古代法家思想,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法律的权威和实效,提倡依法治国,注重治理技术和制度建设。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法律的权威和实效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和实效,认为只有依靠严明的法律和有效的制度,才能维护社会秩序,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当代中国,法律的权威和实效同样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有效的执法机制,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利。
我们应当借鉴法家思想的这一观点,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执法效能,以确保法律的权威和实效。
二、注重治理技术和制度建设在法家思想中,治理技术和制度建设被视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法家强调要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法律,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机制,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这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应当注重治理技术和制度建设,加强政策和法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以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法治的长期稳定。
三、强调依法治国在法家思想中,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法家提倡通过法律手段来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当代中国,依法治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理念,推动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四、倡导法律是公器法家思想倡导法律是公器,应当超越个人、家族和利益集团的私利,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制定和执行法律。
在当代中国,我们同样需要倡导法律是公器的理念。
我们应当加强法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确保法律的执行不偏不倚,不被个人、家族和利益集团的私利所左右,从而提高法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壮大,法治建设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法治建设,就是国家依法治理的过程,是以法律为核心的社会建设。
中国自古即有法治的基础,其中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之一,始于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商君书》等。
法家思想重视法律的作用,认为“法治天下”,主张在法律的约束下,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必须遵守法律,实现法律权威的最大化。
法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法外无情,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这与现代法治建设的理念非常相似。
法家思想具有以下启示意义:一、坚持依法治国。
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国家需要以法律为准绳治理国家,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
这启示我们在法治建设中,要坚持依法治国,发展完善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用法律力量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建设法治政府。
法家思想认为:“善治者,治人之心;不善治者,治人之躯”。
即治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治理能力和德行,以达到真正的治国之效。
这启示我们要建立法治政府,优化政府职能,建立公正有效的行政法制,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和权力约束,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实施法治教育。
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教育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将法律知识普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这启示我们要实施全民法治教育,加强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与民主观念。
四、加强监察和制约。
法家思想认为,“约法三章,堂堂之制”,奉行完善的制度体系,利用制度和规则来建立和约束权力。
这启示我们在法治建设中,应加强监察与制约机制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权力制衡机制,维护权力运行的公正合理。
总之,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在于,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倡导实现法律权威的最大化,推动法治建设的发展。
在当今的中国法治建设中,我们需要发扬法家思想,坚定依法治国的信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流派,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法家思想注重法律的作用和地位,强调法律的实效性和统一性,对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为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法家强调法律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逾越法律的规定,法律是不可撤销的。
这一思想为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支持,强调了法律的平等、公正和权威性。
法家思想注重法律的实效性,对于提高法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家认为,法律应该具有实际效力,要能够达到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实效性也是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想提高法治水平,必须通过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和司法实践的监督,确保法律真正发挥作用。
法家思想注重权力的合法性和约束性,对于建立健全的权力制约机制具有启示作用。
法家思想认为,君主的权力应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应该是君主权力的法定依据,君主没有无限的权力。
这一思想为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要想建立健全的权力制约机制,必须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限制,确保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约束性。
法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法家认为,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和安宁。
在现代社会中,建立和谐社会是我们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要想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法律的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让法律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规范。
法家思想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注重法律的实效性,并强调了权力的合法性和约束性,同时也强调了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这些思想都给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我们应当通过学习和研究法家思想,不断改进和完善法治体系,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先秦法家法治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借鉴和启示

2019年10月(上)法制博览法治论坛先秦法家法治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借鉴和启示苗丽娟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武汉430022摘要: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派,其中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以法治国的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当今“依法治国”的基础,“以法治国”的某些思想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今社会治理国家时运用的方法和策略。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家为我们当代建设法治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虽然法家所主张的“以法治国”与现代社会所强调的“依法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二者推崇的法治思想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法治,在各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将对我国建设法治社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以法治国;依法治国;法治;区别;启示中图分类号:D9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8-0214-02作者简介:苗丽娟(1993-),女,汉族,山西朔州人,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他在当时极为混乱的社会政治秩序中开辟出一条富国强兵的变法之路,通过对各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取舍,将“法、术、势”融为一体,构成了“以法治国”思想体系的核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1]。
一、先秦法家“以法治国”与现代“依法治国”的区别(一)主体对象、本质目的不同先秦法家倡导“以法治国”,主张运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法律是一种用来治国的工具,这是传统意识下的管理主义的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国家机关,是手中掌握权力的人,治理的对象是老百姓。
当代“依法治国”是指治国必须依法,即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必须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这体现了当代控权主义法律观念,这种“法治”,主体是人民,治理的对象包含一切可能滥用国家权力的当权者和人民群众。
(二)法家“法治”与专制相联,现代法治与民主相联法家的“法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浅谈法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

浅谈法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第一篇:浅谈法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浅谈法家思想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影响论文关键词:法家思想现代法治影响论文摘要: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在他们所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现代法治是人类文明综合发展的产物,一个国家能否顺利走向法治,在相当程度上受其历史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思想流派中,法家是最重视法律的,且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法治”的主张。
但其基本价值、立场与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法治还是有差距的。
在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际,对中国古代法家思想进行现代反思是有积极意义的。
引言众所周知,法家崇尚“以法治国”,重视法律在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
那么,对于中国今天的法制现代化事业来说,古代法家思想是否仍是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本文首先探讨法家思想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的、积极的意义,与我们当前急需建设的现代法治有相通的地方;然后再看法家思想传统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或局限,以致它必须接受改造,才能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其生命力。
1、法家思想简介法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重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的一派,对法学也最有研究。
他们对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乃至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1.1 反对礼制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他们认为,应当按照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来立法,也只有按照新兴地主阶级意志所立的法才能称为“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法律面前与贵族平等的思想。
1.2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
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①”韩非进一步把“好利恶害”的人性发展为自私自利的“自为心”②。
1.3 “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相应变化,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固步自封。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1. 引言1.1 探源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等,他们主张法律应当严明,执行应当严厉,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工具,是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曾经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如战国时期的法家变法和秦代的法家法制。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约束和执行,主张以法治国,对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借鉴法家思想,加强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正确认识和继承法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1.2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和关键之举。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法治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准则和规范,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可预期的法律保障,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法治实施效果,才能更好地构建法治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2. 正文2.1 依法治国与法治精神依法治国是指国家治理依照法律规定,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
法治精神是指在法治国家中,人们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行事,倡导法律精神,维护法律权威。
依法治国与法治精神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中国法家和当今的法治的关系

中国法家和当今的法治的关系中国法家学派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法律和政治问题进行研究的学派,而当今的中国则是一个法治社会。
本文将探讨中国法家学派与当今法治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国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有商鞅、韩非子和李斯等。
他们主张依法治国,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
例如,商鞅变法中提出的法令制度,强调以法律作为统治的基础;韩非子提出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律为准则来治理社会;李斯在秦朝实行的法家制度,为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工具。
可以说,中国法家学派对中国的法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治理理念并未完全实现。
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中,法律往往被统治者利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法律权威的实现受到了限制。
因此,尽管有法家学派的影响,古代中国的社会并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逐渐朝着法治社会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强了法治建设,推进了法治化进程。
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执法机构,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法治原则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当代法治的核心原则是依法治国,即国家和社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依照法律进行。
法治的核心要义是权力受限,即通过法律规定和制约行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同时,法治还要求法律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
在当今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法治观念的普及和法治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法律的权威性得到了提升,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得到了加强。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法律合作,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法律交流和合作。
然而,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法律实施的不均衡和不完善导致了一些法律规定的执行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行政干预和司法不公现象仍然存在。
此外,中国的法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提高法治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
——中国法律思想史期末论文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是千百年来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一个国家能否稳定持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家思想提出了法律治国的必要性,这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具有很大的作用。
本文从法家思想的基本精神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和分析,从中获得对我国现代法治建设有价值的方法与建议。
法家思想的积极精神。
1、尊崇“法治”。
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对法的起源、本质、目的与作用以及立法原则、法治与君主政治的关系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将中华法系的体系实现了一次理论上的升华。
概括地说,法家的“法治”理论主要内容体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特别重视法律的作用。
第二,法律必须是统一、稳定的;立法应考虑民情的好恶,量民力而行。
第三,法律应当是成文公开的,并且还要设立法律知识普及化的机制。
第四,执法必须公平公正,严格要求。
第五,要以法制为中心,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政治制度。
2.注重实际,正视现实,主张求真务实。
法家文化在社会历史观上是比较彻底的唯物论者,主张从实际出发,反对过分理想化的学说或主张。
法家以“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现实主义态度,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思想和实践的最高宗旨,这种求真务实的作风使他们在制度创新方面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智慧和超人的能力。
3.与时俱进,励精图治,追求变法革新。
法家把历史进化论作为自己基本的理论支点和变法依据,从富国强兵、诸侯争霸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张励精图治、变法革新。
商鞅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凡事都要因事而制宜。
韩非则主张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求统治者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尤其难能可贵的,大多数的法家人士如管仲、李悝、申不害、吴起、商鞅等,并没有坐而论道。
而是积极投身于变法革新的时代大潮中去.勇于变法,甚至不惜以身殉法。
这种精神为其后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所推崇,成为励精图治变法革新的重要的思想武器。
4.发展经济,崇尚军功,以求富国强兵。
发展经济是法家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发展经济最主要的措施是奖励农耕,发展农业生产。
为此法家制定了一套倡导耕战的政策,把“变法”、“法治”与“耕战”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认为治国之要在于使人们“归心于农”,发展经济,崇尚军功,增强国家实力,以便达到富国强兵、诸侯争霸之目的,这是法家政治理想与现实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5.中央集权,主张国家统一,反对世袭分封。
鉴于春秋以来战端频繁、民生痛苦、天下散乱的局面,法家主张国家的统一与强盛,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追求那种“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局面。
要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反对分封和世袭制,建立由中央委派官吏的郡县制。
到秦王朝建立起了的中央集权制,实际上就是按法家的思想建立起来的。
法家追求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主张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法家思想的消极因素。
1.法家“法治”理论本身的局限性。
首先,法家的法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集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所有国家权力于一身,没有真正的司法独立和分权的概念,也没有任何选举和参政的法权形式的规定。
法家主张和实行法治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只不过是为了维护王权,法律对法家来
说只是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工具,而不是在社会中被普遍接受和遵守的、能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从而被人民视为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其次,法家迷信法律的作用,主张严刑峻法、使用重刑,不单是对重罪予以重刑,而且要“轻罪重罚”、杀一儆百,违反了现代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
2.主张君主专制,强调国家本位,忽视民主和个人权利。
法家思想的中心内容就是尊主卑臣,皇权至上,以专制权力囚禁社会。
“依法治国”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由君主全面操控社会并凌驾于国家之上,以个人意志全面掌控国家机器的绝对权力。
这种极端的一元化的君权体制造就的只能是愚昧、怯弱、奴性的人格。
在这种体制之下,臣民个体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政治权利无关紧要,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君主的王霸大业。
3.政教合一,文化专政,否定个性自由。
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赏誉同轨、非诛俱行”,实行政教合一的文化专制政策,否定人类社会的道德、思想、知识和文化的价值,泯灭了人民的个性和活力。
法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同样,也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
我们应当学习并继承的:(一)法家思想的客观性。
法家思想一致认为法是规范一个国家人们具体行为的标准,可以客观的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一个准则,可以用来衡量人们的日常行为是否在标准范围之内,这样的约束可以让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
(二)法家思想的强制性。
律的制定制度中,一般都会涉及到“刑”这个字,对于那些不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行为,违反社会安定的,引起社会动荡的行为,国家都会给与强制性的制裁和惩罚,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做到赏罚分明,严惩违法行为,强调了法家思想的强制性。
(三)法家思想的权威性。
法律作为一种长期规范人们行为标准的尺度,不能够朝令夕改,要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就不能随便的废除或者重新制定,以免引起人们感觉无法可依的状态出现。
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大众,都要充分重视法的权威性和统一性,遵纪守法,不做逾越法律之事。
然而当代中国法制建设提倡的是民主法治,这与两千多年以前的法家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法家思想更注重的是君主的统治权,即最高权力都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强调的是民主的决定权,即法律不再是中央最高领导人控制社会的工具,以下所述法家思想存在的不积极的因素,在现代法制建设进程中应当避免。
(一)法家思想忽略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文明的产物,不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一种制度,是后期人为规定制作的,因此在最初发展的时候,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法律在衡量规范人们行为上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因素,比如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上,人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领域和思考方法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如果用法律硬性的规范这些东西,就是对人类无法思想的不尊重,久而久之,势必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和叛乱,对于思想自由方面的问题,不宜用法律进行约束限制。
(二)法家思想过于强调君主专制。
法家思想过多的强调国家利益,而没有平衡好国家与大众间的利益,强国弱民的法家思想潜伏着危机,当国家的利益过大,威胁到人们的基本生存时,原本的信仰就会遭到质疑,致使国家的条规失去民众的信任,继而导致大众的反抗,国强则民富,民穷反过来会影响国家的富强。
(三)法家思想在“用刑”上的制度不够合理。
法家思想认为虽然没有犯罪,但是仍然有犯罪的动机时,就要给与惩罚,这就是法治思想的不合理性。
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要进行宽容处理,给与其认识错误和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的,都不应被施与重罚,这种把思想和行为犯罪视为同一等级的法家思想,与现代的法制建设的中国是不一致
的。
法家思想注重的是法律制度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约束力度,所以这种主张依法治国的思想受到了高度重视,法律的存在使得整个社会的运行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的性质和它是一致的相通的,所以法家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但是它也存在着消极影响,法家思想只是君主用来治理国家的一个强制性工具,强调的是君主专制,这与当代中国的保护人权的主张是相悖的。
总的来说,法家思想和中国的法制建设还是存在差异的。
我国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家的依法治国的思想核心对于当代中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国的法制体系也需要不断的完善,严格执法,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