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文化遗产论文

合集下载

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1]

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1]

论安义千年古村群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摘要: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旅游需求也呈持续增长之势。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安义千年古村群的分析和考量,总结出其的资源优势并作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力图挖掘出革命老区旅游业存在的机遇与发展的潜力。

潜力。

关键字:安义古村群安义古村群 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开发对策旅游开发对策1、引言在当今社会,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来被称为“朝阳产业”。

在革命老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解决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天走过一千年的安义古村群以其特有的魅力对外界召唤:1.1 安义古村群景区概况江西省安义是千年古村群游览区,位于南昌市所辖安义县南面约十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

安义古村群游览区,由京台、罗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组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

三座古村相距约500米,成鼎足之势。

村间有长寿大道、祈福古道和丰禄大道,三星"道"相连通,各自相距仅一里之遥。

三大村落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

安义古村群为安义县龙头旅游景区,曾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南昌城市名片等多项荣誉,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3A 级旅游景区。

并以“最具神秘色彩、最有田园风光、最有古郡风韵、最有乡村风貌”的“四最”特点,跻身江西“十五”生态旅游行列。

1.2 安义古村群旅游资源优势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

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

极具开发价值。

对安义古村群旅游资源的认识,对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安义古村群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进—步的旅游开发中挖掘特色,发挥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才能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保护。

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

世界遗产与旅游论文

世界文化遗产破坏情况与保护对策09级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林敦锦上课时间:2010春截至2009年6月止,中国已经有世界遗产25项,并且世界很多国家的文化遗产也十分之多。

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世界各国成功申报的文化遗产数量与日俱增,在这数量增长的背后,是否代表着世界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否代表着世界文化遗产的被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的破坏有多种分类,例如,有地震,海啸等天灾的破坏,有因战争导致的破坏,有日积月累的自然侵蚀,有人为破坏,还有因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破坏。

强烈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具有难以预见、不可抗拒的特点,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海地南部的雅克梅勒曾于2004年被列入海地官方的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1月的海地地震使雅克梅勒市许多建于17世纪末的建筑坍塌,而位于海地北部、包括一个皇家宫殿遗址和一个堪称西半球最大城堡的国家历史公园等历史遗迹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发生在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也使得印度南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海岸寺院遗迹群遭到严重毁坏。

在我国四川汶川地震中,虽然都江堰水利工程目前基本无恙,但是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据都江堰一位市民介绍,目前二王庙已经垮塌,几乎不存。

同时,在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的青城山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据知情人士报导,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

此外还有一种天灾值得一提,那就是雷电。

位于日本京都的醍醐寺2008年8月曾发生火灾,寺中的观音堂——“准胝堂”以及与其相邻的一个建筑被全部烧毁。

据调查,火灾由雷击所致。

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作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中许多建筑物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珍贵遗迹遭此劫难令不少人扼腕叹息。

天灾不可避免,但战争可以防御。

世界遗产五篇论文

世界遗产五篇论文

世界遗产再保护的思考摘要: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每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应尽的责任。

由于将世界遗产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资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中国的世界遗产正因为“商业化、城市化、人工化”等错位开发而在生态环境、历史风貌等多方面受到破坏。

为此,人们必须站在保存人类文明、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上,认清遗产本质,合理遗产地产业布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并由国家成立专门的世界遗产管理机构,制订相应法律,完善管理体制,才能正确处理目前存在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并使中国的世界遗产得以永续利用。

关键字:世界遗产保护思考一、世界遗产再保护的基本情况1、错误的认识观念世界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但随着近年来一些世界遗产地申报成功之后知名度大增,游客蜂拥而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地方和领导对遗产的认识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将遗产这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完全等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源而且是无成本的经济资源,以旅游价值完全取代了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于是世界遗产被当作了地方的“金字招牌”和开发商的“摇钱树”,有的地方政府公然要求遗产地几年内要成长为当地财政的“顶梁柱”,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更有甚者将世界遗产当作地方或私有商品捆绑上市,发行股票,导致世界遗产遭受无法挽回的破坏。

如泰山的3条游览索道对泰山景观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敦煌莫高窟由于游客过多,游人呼出的CO2和光线的影响造成壁画变色剥落,20年间的人为损坏超过过去几百年来的自然侵蚀。

2、片面的经济效益世界遗产被利用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这种价值是全面的、综合的,空间上决不仅限于遗产地景区内,产业上更不只限于旅游业本身。

然而,我们目前一方面过分追求遗产的经济价值,一方面却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这种价值,结果是超载利用,低效收益。

主要表现,一是过分追求景区内的直接收益,忽视区域的整体效益;二是旅游消费结构失衡,食宿交通比例过大,而弹性大、效益高的购、娱比例小;三是过分倚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科学文化效益,打着所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旗号,盲目崇拜市场作用,将自然文化遗产市场化;四是低效益的观光游览为主而缺乏参与性强的休闲、科普等利用方式。

论文旅游与世界遗产

论文旅游与世界遗产

《旅游与世界‎遗产》期末论文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姓名:***班级:1112班‎专业:金融学学号:*****‎11245‎秦始皇陵兵‎马俑提起秦始皇‎陵兵马俑,相信我们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之前一‎定或多或少‎的通过很多‎渠道了解过‎它的工程之‎浩大、气势之宏伟‎,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共‎同去领略一‎下吧!一、修建历史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在13岁继‎位后不久,便开始营建‎他的陵墓,统一六国后‎,更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参加陵‎的修建。

前后费时近‎40年,至秦亡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陵丘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有‎余,墓内建有各‎式宫殿,陈列各式奇‎珍异宝,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而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

修陵冢所用‎黄土,取自今陵园‎以南200‎0米的三刘‎村到采石场‎之间,该地有高5‎~25米的多‎级黄土崖。

修陵园所用‎大量石料取‎自渭河北岸‎的仲山、峻峨山,全靠人力运‎至临潼,工程十分艰‎难。

秦始皇陵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足见其雄伟‎神奇。

如今所呈现‎出来的兵马‎俑,只占到秦始‎皇陵总体部‎分的3.5%。

其余部分,我国目前尚‎无能力开发‎和保护。

由此可见秦‎始皇陵的宏‎大。

二、遗迹实况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范文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范文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元上都,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元上都的旅游开发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元上都文化遗产概述元上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也是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元上都遗址、元代宫殿遗址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三、旅游开发背景与意义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休闲的需求不断提高,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元上都的文化遗产,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旅游开发还能推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尽管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其次,旅游产品开发不足,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此外,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五、旅游开发策略与建议针对元上都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与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用于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2.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结合元上都的历史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文化体验活动、民俗表演等。

3. 提升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宣传推广:利用互联网、媒体等渠道,加大元上都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结论元上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措施,可以推动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遗产与旅游课程论文

世界遗产与旅游课程论文

《世界遗产与旅游》期末论文《中国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上课时间:指导老师:成绩:中国世界遗产基本概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5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有48项(包括自然遗产10项,文化遗产34项,自然与文化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50项)。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

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7项)。

而苏州是中国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城市(2004年,第28届)。

------《百度百科》总体特征:1.类别齐全48项世界遗产已经包括了世界遗产地全部类型:文化,自然,文化与自然双重,文化景观,这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也是罕见的。

2.时间跨度大。

在目前的48项世界遗产中,上至2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修筑的万里长城,下至明清时期的故宫,天坛,上下几十万年的时间跨度;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世界遗产中的文化遗产,也具有单体时间跨度大的特征。

如重庆的大足石刻文化遗产,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在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

3.空间分布不均匀。

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分布在空间上十分广泛,并且呈现东部集中,西部稀疏的特征。

从总数量上来看,约有90%的世界遗产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西部地区仅占10%。

这既是历时发展的结果,同时与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4.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价值高。

文化与自然的兼容并蓄是中国文明的基本观念。

中国的世界遗产极好的反映了这一观念,无论名山大川,还是历史古迹,都将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于一身,成为中国世界遗产地独特魅力所在,也造就了很高的价值。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范文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范文

《元上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篇一一、引言元上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著称。

元上都地区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如何将元上都的旅游资源有效开发,进一步推进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议题。

二、元上都概述元上都位于中国北部地区,历史悠久,曾经是元朝的夏都。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辽阔的草原、雄伟的古城遗址、丰富的历史文物等。

这些独特的资源为元上都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元上都旅游开发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目前,元上都的旅游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投入和保护力度,使得元上都的旅游形象逐渐提升。

同时,元上都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和开发,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

(二)问题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充分,缺乏深度和特色;旅游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元上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元上都旅游开发的策略与建议(一)强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针对元上都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应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入旅游产品中,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如可以举办以元朝历史为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展示元朝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可以开发以古城遗址为主题的考古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等。

(二)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在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对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区的接待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这包括对导游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讲解能力;对餐饮、住宿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其服务质量等。

(三)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论文(3)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论文(3)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论文(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论文篇三遗产保护世界文化论文1庐山文化遗产资源庐山文化遗产主要分为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物质文化遗产。

无形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表达、民间科技、社会习俗、认识记录几个方面。

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中又包括:遗址遗迹、建筑物、纪念性景观、地方土特产品、文献与遗物几方面,具体有形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下:庐山遗址遗迹中包括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亭子墩新石器晚期村落遗址)、军事遗址、古战场(如庐山植物园内的日军轰炸弹坑)等。

建筑物有宗教庙堂(如东林寺、罗汉寺、白龙坛、广佛寺、天王庙、太乙宫等一百多个)、佛塔(如舍利塔、天池塔、普超塔等十几个)、碑林(如白鹿洞碑刻等六处)、历史建筑小品(如琵琶亭、静观亭等几十处)、传统建筑(如匡庐诗社等)、桥梁(华封桥等十多处)、近现代建筑(如波黎公馆等十多处)等。

纪念性景观包括洞穴(如莲花洞等十多处)、泉(如墨仙泉等十多处)、水井(如金井、修井炼丹井)、岩石(如刘仙石等)、潭池(如出木池等十多处)等。

地方土特产品包括菜品饮食(如石鱼、云雾茶、石鸡、石耳)、手工艺品(如星子金星砚)等。

文献与遗物包括古旧图书资料(《庐山志》等)、宗教典籍(《华严经》等)、书画(五百罗汉图、唐伯虎《庐山图》等)。

2庐山文化遗产保护2.1庐山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2.1.1法律不健全。

虽然2006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说明了我国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可是仍然没有达到法律高度。

另外关于江西省下达的关于文物保护的文件,没有制定详细的符合当地现状和地方特点的措施,《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内也没有具体指出文化遗产的损坏惩罚及处理办法。

2.1.2管理体制混乱。

从古至今,庐山在直属管辖范围方面一直比较混乱,近代以来,前前后后调整多达20次。

“一山多治”的尴尬局面,把庐山从一个整体变得支离破碎,导致资源浪费,并且损害了人们对庐山的地理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景观学之世界遗产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现在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成员。

自1986年中国开始申报世界遗产。

2010年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将中国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共有40项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28处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甘肃敦煌莫高窟长城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古典园林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北京天坛北京颐和园重庆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山西云冈石窟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中国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福建土楼
8处自然遗产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
方喀斯特江西三清山
4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福建省武夷山
经历了本学期的教学,老师带领了我们详细的了解了返璞归真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古韵犹存的山西平遥古城;蜿蜒曲折的箭扣长城;
雄伟的秦始皇陵、壮观的兵马俑群;富丽堂皇的北京故宫;皇家典范的北京颐和园;苏州的古典园林;北京的天坛;明清皇家陵寝以及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和泰山。

而在这当中印象最深的当属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了!“天圆地方”。

圜丘的整个结构是对数学的巧妙运用,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数,即阳数,用以象征天。

坛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高喊或发出敲击声,周围即起回音,好似一呼百应,“天音若雷”。

她既符合了中国古文化封建迷信的需求,又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这样的一个存在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在老师所讲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当中,除了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以外,我想去的地方也是很多的,像中国古代的三大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就算是极好的去处。

另外,要是能见识一下平遥古城这个保持了上百年的古建筑群,更是会为自己的旅游生涯增添更大的乐趣。

假如要是有机会,我会亲自去箭扣长城,不是在照片上看,而是亲眼目睹那卧龙般的长城。

说道长城,我不禁又觉得可惜,自秦始皇修筑长城以来,多少帝王为了抵御北方胡虏的进攻而不断加固长城,但这经历了千年风霜雨雪的万里长城而今又剩下几里的长度,除了时间对长城的侵蚀外,我们这个被长城保护了千年的民族也对长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一个民族需要文化的载体,精神的传承,悠久的文化建筑,是承载于千年文化的遗产,将他们人为的保护起来就是每个国人的义务。

而在世界范围内设立世界遗产,意义就更加重要了。

设立世界遗产不仅是对古人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更是人
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人类文明中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从不断的积累中出现的灵光一闪。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必然的,而可以称为文化遗产的东西却是偶然的。

那对全人类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财富,如果我们能把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灵光一闪都积累起来,我们人类的文明将远远超过现在的程度。

如果我们不注意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许在将来我们未必不会回到蛮荒时代!
在中国的29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人,这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但过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潜力,又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拿敦煌莫高窟壁画来说,因旅游人数的倍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画氧化。

另外张家界景区因为滥建房屋,游人过多,导致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泰山景区因增加观光缆车方面引起诸多争议等等。

在发展和宣传文化遗产的同时,保护文化遗产就成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保护与发展却是一对难解的矛盾,但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

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

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人们才会有意识的保护文化遗产,让文化的光辉一直传承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