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判读药敏试验结果

合集下载

药敏结果的准确判读

药敏结果的准确判读

药敏结果的准确判读选择正确的细菌药敏试验方法A.对临床感染相关及可疑的致病菌做药敏试验B.只对与临床感染相关及可疑的致病菌做药敏试验C.只对可疑的致病菌做药敏试验D.只对无菌标本的致病菌做药敏试验A.标本来源B.患者年龄C.独特的宿主因素D.患者性别3.关于无需做药敏试验的情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不能预测治疗用药的敏感性时无需常规做药敏A.对于临床少见菌不必常规做药敏实验B.腐生葡萄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无需常规做药敏C.不能预测治疗用药的敏感性时无需常规做药敏D.天然耐药的细菌或抗菌药物组合无需做药敏试验4.检测mecA-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的最好的方法是:B.头孢西丁纸片法A.MIC方法B.头孢西丁纸片法C.MIC方法+头孢西丁纸片法D.其他方法5.开始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菌株在治疗多久后可发展为中介或耐药:A.3-4天A.3-4天B.1-2周C.5-8天D.10-12天准确判读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A.苯唑西林:仅MICB.头孢西丁:纸片法、MIC(仅对金葡菌)C.青霉素:纸片法或MICD.苯唑西林:纸片法、MIC2.有关碳青霉烯的耐药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菌通常为单一耐药A.产碳青霉烯酶B.头孢菌素酶合并通道缺失,例如某些头孢菌素酶(如AmpC ?--内酰胺酶或ESBLs) 有低水平的碳青霉烯酶活性和通道蛋白的缺失减少了碳青霉烯类药物进入细菌菌体C.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菌通常为单一耐药D.目前在我国大家比较关注碳青霉烯酶为A类酶KPC和B类酶ND M-1B.氨苄西林C.阿莫西林D.以上都是4.产前筛查克林霉素诱导试验,如果结果为阴性(即没有诱导耐药),用于预防分娩期链球菌感染的抗生素应为:A.克林霉素A.克林霉素B.头孢他啶针C.万古霉素D.青霉素5.制备菌液,要挑选的菌落数至少为: A.3个A.3个B.1-2个C.5个D.10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标准化1.不属于,临床实验室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是: C.肉汤稀释法A.纸片扩散法B.Etest法C.肉汤稀释法A.3-5mmB.4mmC.薄厚均可,不受影响D.根据纸片多少决定厚度A.红霉素B.苯唑西林C.头孢西丁D.青霉素A.肠球菌B.肠杆菌科细菌C.金葡菌D.肺炎链球菌A.临床标本不能直接做药敏试验B.不应在同一平板做混合菌药敏试验C.与感染无关菌株(定植菌)不做药敏试验D.以上都是。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12
表型药敏试验
V.S.
V.S.
13
固体罗氏培养基法与液体培养基法DST的比较
不同方法
药物种类
价格 (RMB)
从培养到获得DST 结果 2-3个月
罗氏培养基
多种(除PZA外) 15元/药
液体培养基
多种(包括PZA) >100元/药
2-4周
14
微孔板法药敏试验
板式药敏试验的技术特点:
1. 包含的药物种类较多,包括是包括了一些新型的抗结核药 物,如莫西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氯 法齐明。 2. 获得耐药浓度,发现中度敏感/低度耐药菌株。 3. 缩短报告结果时间。一般2周,特殊情况下3周报告结果。 4. 提高了标准化程度。药敏培养板的制备实现了标准化,结 果的读取依赖专业设备,有利于质量控制。
8
可能敏感株和可能耐药株的MIC分布情况 (1)
Clinically susceptible strains (PS)
Frequency of strains
Clinically resistant strains (PR)
Break Point MIC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绝对浓度法
10-3 mg
IHN:1,10μg /ml SM:10,100μg /ml RFP:50,250μg /ml EMB:5,50μg /ml KM: 30μg /ml OFLX: 3μg /ml
报告结果时间
4-6周
4周
6
绝对浓度法和比例法药敏试验出现结果差异
用两种药敏试验方法测定了36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H、R、S、E的药敏性, 两种方法的符合率: H R S E 81.1% 92.5% 83.6% 98.6%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

药敏试验报告的解读(二)引言:药敏试验报告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验结果,它对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敏试验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中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用来确定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检验方法。

药敏试验报告通常包括了病原体的鉴定结果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通过解读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正文内容:一、病原体鉴定结果1.1病原体的科属与种属1.2病原体的培养特征1.3病原体的形态特点1.4病原体的生理特征1.5病原体的生化反应二、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2.1抗生素的名称及浓度2.2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3抗生素的抗生素作用机制2.4抗生素的效果评价2.5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三、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3.1选择合适的抗生素3.2判断药物疗效3.3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3.4指导临床用药3.5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四、解读注意事项4.1合理选择抗生素4.2根据MIC值判断敏感性4.3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4.4注意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4.5定期进行药物敏感性监测五、展望及建议5.1发展新的药敏试验技术5.2加强药敏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5.3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敏试验结果的重视程度5.4加强药物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宣传5.5推动抗生素研发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总结:药敏试验报告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解读报告中的病原体鉴定结果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合理选择抗生素、根据MIC值判断敏感性、综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等解读注意事项。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药敏试验技术,加强结果统计分析,提高医生对药敏试验结果的重视程度,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研发,从而更好地应对耐药菌的挑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抗真菌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

抗真菌药敏试验及结果判读

0.5
A. flavus/ A. niger/A. terreus/A. versicolor
0.25
EUCAST法
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European Commission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方案
试验方法
检测菌种
肉汤稀释法
02
纸片扩散法
纸片扩散法
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
M44-A
➢ Tested Drug:FLC,VRC ➢ Media:Mueller-Hinton agar + 2%dextrose + 0.5ug/ml methylene blue ➢ Quality control:C.albicans ATCC 90028,C.parapsilosis ATCC 22019,
Amphotericin B, nystatin • 唑类--Inhibition of ergosterol
Echinocandins • 肽-核苷类—抑制几丁质合成
synthesis
Nikkomycin Z
Imidazoles:
• 嘧啶类—干扰核酸合成
Triazoles:
Flucytosine
• 丙烯胺类-- Inhibition of ergosterol • 其它类
• CLSI M27-A FLC对600余株念珠菌MIC值:分离自150余例AIDS 的食管念珠菌病,一致性好;治疗失败者,MIC值 大于64 µg/ml
Mahmoud A.G, JCM 1996, 34:489-495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2. 获得耐药浓度,发现中度敏感/低度耐药菌株。 3. 缩短报告结果时间。一般2周,特殊情况下3周报告结果。 4. 提高了标准化程度。药敏培养板的制备实现了标准化,结
果的读取依赖专业设备,有利于质量控制。
以固体药敏试验为对照评估板式药敏试验结果
70人份对照药物符合率统计
总数/ 符合数/ 符合率
91.18%
91.49%
88.57%
93.48%
INH 耐药 (初治)
68.97%
93.66%
46.51%
97.42%
INH 耐药 (复治)
92.59%
87.04%
78.13%
95.92%
李卫彬.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
全自动的利福平耐药检测实时PCR体系 (Xpert MTB/RIF)
Migration Health Department
66 94.30%
4人份中敏对耐药
17
分子药敏试验
V.S.
V.s.
基因芯片
HAIN Test
GeneXpert
18
19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
p基因型耐药:相关的耐药基因发生突变,是生长活跃的细菌 的主要耐药机制,导致疗效降低。 p表型耐药或药物耐受:由于一些表观遗传学改变,如蛋白表 达水平变化,蛋白修饰等导致的持留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导致治疗的周期延长、复发。
69 98.60% 68 97.10% 69 98.60%
17993(0.8浓度敏感对1浓度敏感) 2人份敏感对耐药17999、18044 1人份敏感对耐药18026(NTM)
70 100%
--
57
81.40%
10份是中敏对耐药17076、17081、17082、17085、18013、18014、18026、18043、18049、 18051,3份是敏感对耐药18002、18015、18050

药敏试验结果的正确解读

药敏试验结果的正确解读

万古霉素 利 ≤0.5 S μg/m
奈唑胺 替加 ≥8 R
环素
≥≤80.125 RS
≥512 R
2
S
l μg/m l μg/m
万古霉素S折 ≤4 点 利奈唑胺S折 ≤4 点
大肠埃希菌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复方磺胺 头孢曲松 氨曲南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 ESBL筛选
R
I
S
自动化仪器-微量稀释法,抗菌药
头孢他 啶
≤1 187 20
≥2 1
物不能任意选择
4
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 (MIC)
S
I
R
头孢他啶 ≤4 8
≥1
6
GN13
阴 性 菌 药 敏 卡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唑啉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CLSI折点


肠球菌属
粪肠球菌 葡萄球菌 属、淋病 奈瑟菌 肠球菌
肠杆菌科
所有菌属 所有菌属 肠杆菌科
可被推测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
所有β内酰胺类及与酶抑制剂复合药耐药
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敏感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地红霉素敏感 和耐药 不产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及其与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敏感和耐药 亚胺培南敏感 所有β内酰胺类及与酶抑制剂复合药敏感
1
64
4
64
1
64
1
16
0.5
8
0.25
4
0.25
8
2
64
1
16
1
16
16
512
1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1.引言1.1 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判断细菌或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合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是指用于解读试验结果,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的一组准则。

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在药敏试验中,通常将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并测定其生长情况。

根据生长结果和一定的判定标准,可以将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等敏感和耐药三个等级。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建立一般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

不同细菌和不同抗生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和抗生素,其判定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选择和疗效评估,并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重要性进行详细探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的方向进行撰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长文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一个清晰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进行具体阐述的建议:首先,可以简要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引出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重要性,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建议。

其次,可以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引言部分可以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药敏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背景信息。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详细说明文章的组织框架和目录结构。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敏感度解读
敏感度越高,说明细菌对药物的反应越强烈,治疗效果越好。在药敏试验结果 中,敏感度越高,通常表示该药物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表示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通常以M表示。如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中介 度为M,说明该细菌对药物有一定的抵抗力,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可能较差。
中介度解读
中介度越高,说明细菌对药物的抵抗力越强,治疗效果越差。在药敏试验结果中 ,中介度越高,通常表示该药物不是治疗该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耐药度解读
耐药度解读
耐药度表示细菌对药物完全不敏感,通常以R表示。如果药敏试 验结果显示耐药度为R,说明该细菌对药物完全不敏感,使用该 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基因的变异和传播机制,
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耐药菌株的监测
02
加强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遏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耐药机制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03
通过研究耐药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个体化用药的探索
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
临床实践与研究的结合
药敏试验的目的
01
02
03
指导临床用药
药敏试验结果可以帮助医 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 免盲目用药和耐药性的产 生。
监测耐药性
通过药敏试验可以监测细 菌的耐药性变化,为抗生 素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依据。
控制感染
药敏试验结果有助于控制 感染,减少传播和交叉感 染的风险。
药敏试验的分类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纸片贴 在细菌培养皿上,通过测量纸片 周围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对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
目录
• 药敏试验简介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 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用药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的未来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耐药(R):该细菌不能被常规剂量的该抗菌药物所抑制,不能用于治疗。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和肠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MRSA全身性感染可选用糖肽类的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依药敏加用利福平、磷霉素等。虽然糖肽类抗生素是抗MRSA最有效的药物,但随其广泛应用和不合理用药,已有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半合成链阳菌素类新药Synercid(由喹奴普汀quinupristin和达福普汀dafopristin两药以30:70比例混合而成)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MRSA(包括耐万古霉素的MRSA)有较好疗效。Ⅲ期临床试验表明对MRSA感染有效率达9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研究的碳青霉烯类BO-3482抗MRSA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同;唑烷酮类新药Linezolid对MRSA同样有效。
抗生素的选用
1、大环内酯类:轻中度革兰氏阳性菌、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
2、青霉素类:革兰氏阳性球菌、杆菌。
3、头孢菌素:Ⅰ代 对革兰氏阳性有效,革兰氏阳性菌中度抑菌。
Ⅱ代 增加抗革兰氏阴性菌能力。
Ⅲ代 增加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和肠道菌属及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酶的菌株有强杀菌作用,部分对绿脓有效。
Ⅳ代 对肠杆菌作用强,细菌耐药性低。
MRSA、MRSE的知识介绍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1.什么是耐甲氧西林?
“耐甲氧西林”是指对所有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奈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和双氯西林)耐药而且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包括所有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另外,甲氧西林耐药的出现通常伴随着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所以现在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把MRSA/MRSE列为“多重耐药葡萄球菌”。
4、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 耐药G-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占医院临床检出的耐药病原菌60%-81%,常见的致病菌有肠杆菌属、绿脓杆菌、阴沟肝菌、沙雷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菌属、肺炎杆菌、不动杆菌、流感杆菌等。耐药机制主要有: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菌主动外排系统;PBPs改变;产生β-内酰胺酶、钝化酶等灭活酶。其中以细菌产生灭活酶(尤以β-内酰胺酶)最为重要。
【临床意义】 测细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的体外试验。敏感表示检测菌能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能达到的浓度所抑制或杀灭。中度敏感表示检测菌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中(如尿液中)或大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能够达到的浓度所抑制。中介度是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缓冲区,可减少因各种实验条件失控而引起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解释上的偏差,其临床意义是不确定的。对药敏结果表现为中介度的药物,临床因特殊原因考虑要选用时,应作定量药敏试验以确证其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是用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抑制检测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用于µg/ml表示。判定结果时每种药物均有“耐药”和“敏感”两个数值作为参照,称为分界点数值,亦用µg/ml表示。测得的MIC值大于或等于耐药分界点时判定为耐药,而测得的MIC值小于或等于敏感分界点时则判定为敏感。
4、氨基甙类:广谱,对绿脓杆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
5、喹诺酮类:广谱,抗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6、泰能:抗菌谱广,作用强。
根据为药代动力和感染部分选药
1、化脑:青霉素、罗氏芬、西力欣易穿透血脑屏障。
2、肺、泌尿系感染:选用药物浓度高,膜通透性强,组织水平高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
3、危重病合并金葡菌、绿脓杆菌:万古霉素、复达欣、泰能、罗氏芬+丁胺卡那联合用药对绿脓杆菌有协同作用。
4、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①敏感(S):表示由该菌引起的感染可以用常规剂量的该抗菌药物治疗,禁忌症除外。
②中度敏感(MS):表示该菌对特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接近通常血液或组织液可达到的浓度,细菌对这类抗菌药敏的反应率通常低于敏感菌。但该药物在生理浓集部位或高于常规剂量也可有临床疗效。
③中介度(I):为缓冲区域,如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药物需做重复试验和其它方法的药敏试验。
各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方法
按药物对细菌生长周期影响将抗菌素分为四大类:
1、繁殖期内杀菌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
2、静止期内杀菌剂: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
3、快速抑菌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4、慢效抑菌剂:磺胺类。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1、抑制或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杆菌肽。
2、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氯霉素。
3、干扰细菌DNA或RNA的合成:喹诺酮类作用于DNA回旋酶,利福霉素作用于DNA依赖RNA多聚酶,三甲氧苄胺嘧啶/阻断合成核酸所需的四氢叶酸。
4、抑制菌体细胞膜的功能:二性霉素B,吡咯类药物,制霉素素。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正常意义】 敏感(S);中度敏感(MS);中介度(I);耐药(R);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VRE感染药物,普遍采用联合用药,如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根据VRE临床药敏试验,如对西林类耐药可选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如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可用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可选用抗菌新药如喹奴普汀/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oprision),此药对VRE有良好活性。利奈唑胺(Linezolid)属全新的化学结构恶唑烷酮类抗感染药,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和良好活性。目前处于3期阶段的其他药物还有晚霉素(Evernimycin)、普那霉素(Pristinamycin)和达托霉素(Daptomycin)等。
产超广谱β-内酰氨酶和头孢菌素酶菌株的临床控制措施,包括注意隔离,严格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以及严格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
5、耐唑类抗真菌药念珠菌 真菌对人类生命危害很大。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加剧了真菌病的蔓延。念珠菌是主要致病菌,可引起鹅口疮、肺炎、肠炎、血液感染等,在深部感染常成为癌症病人、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病人的死亡因素之一。耐药机制主要有:细胞膜上存在药物外排泵;靶酶(P45014DM)超表达;靶酶与唑类药物亲和力降低;降低药物的通透性等。从临床上分离到耐药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对大多数唑类药物显示交叉耐药,对氟康唑耐药性较严重,且对两性霉素B亦呈部分耐药。对于耐唑类念珠菌的深部感染可用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治疗。
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可以产生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广谱β-内酰胺类耐药的另一重要机制。AmpC酶通常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中的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摩根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其他广谱β-内酰胺类的应用可促使AmpC酶细菌的控制基因突变,导致对头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等耐药。AmpC酶不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所抑制。此种耐药菌株可在医院中造成流行,已成重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其临床用药可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或氨基糖苷类。以碳青霉烯类杀菌效果最好。
2.怎样识别MRSA/MRSE?
NCCLS(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1999年标准化文件规定,药敏实验中葡萄球菌如果对苯唑西林耐药即为MRSA/MRSE。这些菌株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3.MRSA/MRSE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和控制流行?
关于MRSA/MRSE传播机制有几个说法: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环境污染。然而在大多数爆发流行中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人的手从一个病人传播到另一个病人。医护人员的手是重要传播途径。MRSA/MRSE携带者同样也在MRSA/MRSE的传播中扮演着一个角色,例如,气管切开、烧伤和大面积伤口感染MRSA/MRSE的病人携带者有大量的细菌,同时有较大的可能性造成细菌扩散。
3、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肺炎链球菌是目前引起重症院外感染,如肺炎、化脓性脑膜炎、中耳炎等最重要的病原菌。青霉素问世以来一直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首选药物,但近10年来,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率在许多国家迅速上升。尤其在美国、日本和南美某些国家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标志着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其耐药机理与MRSA一样主要是由于PBPs结构改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亲和力下降所致。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不仅对β-内酰胺类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都有不同程度耐药。
正确判读药敏试验结果
1、什么是药敏试验?
答:对所分离的致病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称药敏试验。英文简称AST。
2、药敏试验的意义?
答:药敏试验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预测,查出耐药性,减少治疗错误,便于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节省费用。
3、什么情况下做药敏试验?
确认为病原菌而做药敏试验结果不能预测才需要做药敏试验,结果可预测的病原菌、常在菌、污染菌不应做药敏试验。
预防和控制流行措施:(1)医护人员在接触下一个病人前应认真洗手,这是非常有效而难以落实的预防措施;(2)及时有效地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感染;(3)患者病愈后及早出院。
4.MRSA、MRSE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目前对MRSA、MRSE和肠球菌属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稳可信)是治疗的首要选择。稳可信是FDA唯一批准应用于治疗MRSA、MRSE感染的抗生素。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内的正常菌群,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腹腔和尿道感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肠球菌由于其细胞壁坚厚,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有耐药。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机制为细菌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与青霉素亲合力降低而导致耐药,此种耐药性以屎肠球菌多见。近年来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严重,特别是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万古霉素及其不合理用药,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肠球菌对糖肽类耐药主要是由于靶位改变,通过质粒和转座子将耐药基因从一种肠球菌染色体转移到另一种肠球菌染色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