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
2023年度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情况汇报

2023年度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生育过程中的风险和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测试,对胎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以及早期发现和诊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异常,为孕妇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胎儿的健康。
本文将对2023年度出生缺陷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的情况进行综合汇报,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等方面,以便对现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工作内容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主要包括胎儿基因检测、超声检查、羊水穿刺等多种方法和技术。
这些检查和测试旨在早期发现和诊断胎儿可能存在的遗传缺陷、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等问题,为孕妇提供有效的保健指导和风险管理。
在2023年度,各地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加强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为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二、工作流程在2023年度,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主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孕妇接受产前检查和咨询,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健康问题;2. 孕妇进行胎儿基因检测、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3. 医疗机构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指导孕妇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治疗;4. 针对有缺陷和异常的胎儿,医疗机构提供相关治疗和服务,帮助孕妇顺利生育。
以上流程是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的基本内容,通过科学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预防误诊漏诊的风险。
三、工作成果未来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增加,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胎儿的健康,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相关技术和人才培训,推动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向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对于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我们相信未来的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汇报

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产前诊断技术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保障家庭幸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我单位近期产前诊断技术工作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各位领导、专家了解我们的工作进展和成果。
一、工作背景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约有80万120万名出生缺陷儿出生,其中严重出生缺陷儿约30万40万名。
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我单位作为一家专业的产前诊断机构,肩负着为孕妇提供全面、准确的产前诊断服务的重要任务。
二、工作内容1.产前筛查产前筛查是我单位产前诊断工作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血清学筛查、超声筛查和遗传咨询。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为孕妇提供高质量的产前筛查服务。
(1)血清学筛查:采用高效、准确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孕妇血清中的相关激素进行检测,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
(2)超声筛查:通过先进的超声设备,对胎儿生长发育、器官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胎儿潜在的发育异常。
(3)遗传咨询:为孕妇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服务,解答孕妇关于遗传疾病、胎儿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疑问。
2.产前诊断对于产前筛查异常或高风险的孕妇,我们进行产前诊断,以明确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等。
(1)羊水穿刺:通过羊水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遗传学检测。
(2)绒毛穿刺:在孕早期进行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遗传学检测。
(3)胎儿镜检查:利用胎儿镜直接观察胎儿器官结构和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
(4)胎儿心脏超声:对胎儿心脏进行详细检查,评估胎儿心脏结构和功能。
3.产后诊断与干预对于产前诊断发现异常的胎儿,我们及时进行产后诊断和干预,以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1)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2)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避免影响语言发育。
产前筛查和诊断进修心得

产前筛查和诊断是确保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从事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医生,通过进修学习,我深感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 知识更新:产前筛查和诊断领域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如无创DNA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等。
进修让我及时了解到这些新技术、新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更多选择。
2. 技能提高:通过进修,我掌握了更多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技能,如超声检查、羊水穿刺、脐血穿刺等。
这些技能的提高使我在面对复杂病例时更加自信。
3. 诊断准确性:进修学习使我更加重视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准确性,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分析过程。
通过细致观察、严谨分析,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4. 患者沟通:进修过程中,我意识到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
在产前筛查和诊断过程中,充分沟通可以帮助患者理解检测的目的、意义和可能的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5. 团队协作:产前筛查和诊断涉及到多个学科,如遗传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进修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学科的专家紧密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6. 职业道德:进修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生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在面对产前筛查和诊断中的伦理问题时,我学会了如何遵循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意愿,做出合适的决策。
通过进修学习,我在产前筛查和诊断方面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进步,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1. 引言1.1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染色体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染色体异常等情况,为孕妇和胎儿提供及时的诊断和干预,有助于降低胎儿患病的风险,保障胎儿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产前诊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为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从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到人工智能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再到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运用,产前诊断技术正向着更加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新进展为孕妇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多保障。
2. 正文2.1 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是一种通过母体血液样本进行胎儿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病风险评估的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产前诊断方式,如羊水穿刺和绒毛膜取材术,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无需侵入性操作,减少了对胎儿和孕妇的伤害,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项技术主要通过检测母体血液中的游离胎儿DNA(cffDNA)来获取相关信息。
cffDNA是由胎盘细胞分解释放出来的,其中含有胎儿的遗传信息。
通过对cffDNA进行分析,可以筛查胎儿患有的遗传病风险,如唐氏综合征、三体综合征等。
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也可以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帮助家庭了解胎儿的性别。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其并不能取代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
对于高风险孕妇或需要确诊的情况,仍需进行传统的产前诊断检测。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非侵入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将在产前诊断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2.2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多样化发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多样化发展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胎儿健康状况的全面检测需求。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让孕妇们能够更早地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为胎儿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本文将针对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1. 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准确地检测出胎儿在遗传学上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羊水穿刺或绒毛膜活检等方式获取胎儿DNA进行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发现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
随着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技术的成熟,更多种类的基因异常可以被检测出来,为胎儿的健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2. 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的普及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
这项技术通过采集母体血浆中的游离DNA片段,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中的胎儿DNA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的诊断。
相比传统的羊水穿刺和绒毛膜活检等检测手段,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操作简便,无创伤,同时也能在更早的孕期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的超声设备已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胎儿的各项生理指标,如心脏功能、脑部结构等。
产前超声检查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结构性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脑部畸形等,为孕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干预时机。
近年来3D、4D超声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前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孕妇提供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胎儿检测结果。
4. 胎儿基因组学的研究随着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胎儿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推进。
通过对胎儿基因组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胎儿的遗传信息,预测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并且为未来的治疗和干预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产前诊断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孕妇获取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胎儿健康信息,帮助医生及时检测并治疗各种孕期疾病,从而降低母婴健康风险。
本文将介绍产前诊断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1.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传统的产前诊断检测技术如羊水穿刺和脐带穿刺等,需要取得胎儿体内的细胞样本进行检测。
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则无需进行取样,采用母亲血液中的胎儿游离DNA进行检测,具有无创、高安全性、高准确性等优势。
该技术能够检测孕妇血液中相关遗传物质的含量,预测胎儿是否存在某种基因缺陷、染色体异常、性别等问题。
当前,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已经可以对某些常见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进行检测,如唐氏综合症、Patau综合症、爱德华综合症等。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胎儿遗传疾病筛查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
2.胎儿心脏筛查技术胎儿心脏畸形是产前检测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如超声、MRI,能够发现部分胎儿心脏异常,但精确率较低。
而近年来,高分辨率彩超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如三维/四维彩超、电子脑断层扫描(Electronic 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为产前胎儿心脏筛查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方法。
尤其是三维/四维彩超技术,能够实现在一个心脏节拍内记录多次不同角度的心脏图像,提高了心脏畸形诊断的准确性。
胎儿脑部畸形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胎儿先天性畸形,会给胎儿和母亲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
传统的产前脑部筛查方法有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
超声检查在此方面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其诊断精度较低,难以发现细微的病理变化。
而目前一些新兴技术,如三维/四维彩超、高分辨率彩超、胎儿脑部磁共振成像(MRI)等,已经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胎儿脑部畸形。
另外,近年来,胎儿脑电图(EEG)和胎儿磁图(EMG)等技术也在逐渐发展,为胎儿脑部异常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
无创性产前诊断研究现状及进展

对胎儿造成不利影 响, 临床很 少应 用。 6 磁共振成像检查 。适用于超声检查 无法 明确诊 断的病 .
例 。美 国食品与药品监督 管理局 指 出, 因磁共 振成 像检 查对
器官发育 的影响 尚不清楚 , 应避免在妊娠 1 2周前做磁共 振成 像检查 , 应在胎儿 6~ 9个 月时进行 。 7 母 血胎儿成分。从孕 妇血 中分离胎 儿细胞是无创 性产 . 前诊断的一种确定方法 。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 胞含
核红细胞进行 凋亡检测 , 2 的细胞 标记 为 阳性 , 4% 提示 可 能是胎儿组织在发育过程 中 自然凋亡 , 释放 出的 D A经母 一 N 胎界 面进入母血循环 中。有证据表 明, 游离胎儿 D A具有凋 N 亡 D A片段 的一些特征 。③胎儿 D A直 接从 胎儿组织 中释 N N 放, 经母 一胎界面进入母血 中, 药物终 止妊娠的妇女血浆 中的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3期 总第 1 7 3
无 创 性 产 前 诊 断 研 究 现 状 及 进 展
薛瑞娟 符 乔珊 综述 杨 华 审校
全世界每年约有 5 0万缺 陷儿 出生 , 0 给家庭 和社 会带 来 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因此 , 泛开展产 前筛查 与诊 断 , 广 及
杂, 且价格 昂贵 , 限制 了其 临床应 用 。近 年来 , 孕妇外 周血 中
1母 亲血 清 生物 学筛 查 。可 供筛 查 的血 清生 物学 指 标 .
有: 甲胎蛋 白( F ) 游离雌三醇( E ) 人绒 毛膜促性腺激 素 AP 、 u 、
胎儿 游离 D A的发现 , N 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无创性 产前诊断 的
2024年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发展现状概述无创产前检测是指通过采集孕妇的血液样本进行基因分析,从而对胎儿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等进行筛查的一种检测方法。
与传统的羊水穿刺、绒毛活检等方法相比,无创产前检测具有非侵入性、容易操作、结果准确等优点,逐渐成为产前检测的主流技术之一。
本文将探讨无创产前检测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在过去几年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无创产前检测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X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XX%。
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范围的扩大。
技术进展近年来,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是基于DNA测序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非侵入性产前筛查(NIPT)等。
这些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大大提高了产前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也为无创产前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分析孕妇的血液中的胎儿DNA片段,可以得到更多关于胎儿健康状况的信息,增加了筛查的准确性和范围。
市场驱动因素无创产前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多个驱动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们对胎儿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产前筛查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其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也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该技术,医生和患者对其可靠性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此外,政府对产前筛查的政策支持和倡导也为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市场挑战和机遇尽管无创产前检测市场发展迅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多种不同的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和产品,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其次,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高昂价格也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目前,无创产前检测的费用较高,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承受较大经济压力,这也对市场的扩展构成了一定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前诊断的方法
2、母体血中的胎儿细胞检测
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选法 磁珠分离法 免疫亲和层析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产前诊断的方法
3、循环胎儿DN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意义: 用于检测胎儿性别 用于检测胎儿血型(RhD) 检测来源于父亲的特异的DNA序列 可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 诊断和筛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酶活性测定的酶种类
临床诊断 – 血清 芳基硫酸酯酶A,β-半乳糖苷酶 – 白细胞 α-艾杜糖苷酶测定,β-葡萄糖苷酸酶 – 皮肤成纤维细胞 芳基硫酸酯酶A,α-岩藻糖苷酶, β-半乳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及氨基己 糖苷酶 产前诊断 – 羊水 上清 芳基硫酸酯酶A,α-岩藻糖苷酶,β-半 乳糖苷酶及氨基己糖苷酶测定 培养细胞 α-岩藻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 – 绒毛
产前诊断技术及其进展
产前诊断的定义
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或出生前诊断 是指胎儿出生之前应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 段,采用影像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 生物学等技术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
产前诊断的目的
产前诊断是实现优生的重要途径,其理想效 果是限制群体中所带有害基因的繁衍。
对一些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胎儿,产前诊 断后可终止妊娠,不使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 负担。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存在的问题: ● 在10%--20%的病例中结果无意义
● 2%--10%的病例中有母体细胞的污染
● 可能有假阴性的结果
产前诊断的工作程序
遗传咨询 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确诊、鉴别诊断、预分析) – 细胞遗传学 – 生化遗传学 – 分子遗传学 妊娠确定 取材 产前诊断 报告结果
产前诊断的技术方面
2、细胞学方法
抽取羊水、脐静脉血或吸取绒毛进行细胞培 养,分析胎儿染色体有无异常,以避免染色体异
常的胎儿出生。
产前诊断常用DNA分析方法
常用DNA分析方法 短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STR) 单链DNA构象多态性(SSCP) 多重PCR 巢式PCR 限制性内切酶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胚胎镜
一般在妊娠18--22周进行。 可发现胎儿外观异常(皮肤、颌面、肢体、 神经管畸形),可进行胎儿组织活检、脐 带穿刺采集胎儿血。
另外胎儿组织取样还有:
胎儿皮肤取样、胎儿肝活检、胎儿肌 肉取样等技术。
产诊断的方法
二、无创性检查:
1、超声影象检查
长期观察证实,B超对胎儿和母亲无害。
一般认为,超生强度低于20mW/cm2,持续间 不超过30分钟,对孕早期(3个月以内胎儿)时 安全的。
产前诊断的发展概况
七十年代,美国应用羊膜囊穿刺术进行产前 诊断,每年大约有15,000位孕妇进行宫内诊 断以预测遗传性疾病。
出生缺陷定义
出生前或出生时出现的解剖和生理异常,可 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可以是宏观的也可 以是微观的。
出生时/前出现的畸形:发育不全、功能障
碍和疾病。
●在围产医学领域,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正在
产前检测的伦理学问题
强调知情选择
– 实验室或超声波检查结果模棱两可的可能性。
– 产前诊断过程对胎儿和孕妇可能造成的医源 性伤害。
产前检测的伦理学问题
自主权原则 医生应该向孕妇或夫妇公布所有与临 床相关的发现,包括该病临床上可能出现 所有表现。
产前检测的伦理学问题
生育的选择权在受检的夫妇,而不 在医师或政府;涉及生育的问题, 妇女是最重要的决定者;
产前诊断的局限性
■申请夫妇必须理解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不能保 证出 生胎儿必定正常; ■不是任何一位孕妇在任何孕期都能进行产前诊断; ■夫妇必须明白他们的胎儿可能会有某种遗传风险而此 病只是有可能会检查出来;
产前诊断的局限性
■告知父母:由于有许多疾病在出生前是无法确定的, 产前诊断不能确保出生健康的胎儿;除了因某病儿 而寻求产前诊断外,医生并不知道该家庭是否具有 某种病的风险。
产前诊断的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就有产前诊断胎儿性别的记载; 有文献从1930年开始做腹部羊膜腔穿刺; 1949年Bart发现性染色质(现称X小体);
产前诊断的发展概况
1956年开始应用羊水细胞性染色质检查。以 鉴别胎儿性别,并用于协助诊断某些常见的X 连锁遗传病的产前诊断,如血友病,进行性 肌营养不良症等。
利用非放射性的萤光信号对原位杂交样 本进行检测的技术 特点 快速准确 常用13,18,21,X,Y及染色体微小片 段缺失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原理 FISH技术是用萤光集团标记特异性的DNA 探针,再将标记信号的DNA探针与待测样本进 行原位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萤光信号进 行辨别和计数,最终通过萤光信号的颜色和 树木的异常与否,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 经腹绒毛活检 取材时间10--14周妊娠
经腹脐静脉穿刺
经腹脐静脉穿刺取材时间 妊娠18周开始直至足月
优点:胎血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只需培养 48--72小时即可收获细胞进行核型分析。
经腹脐静脉穿刺应用:
快速胎儿核型分析 嵌合胎盘 甲状腺功能减低 甲状腺功能亢进 胎儿贫血
胎儿红细胞压积 胎儿血小板计数 血红蛋白病 FISH的快速诊断 胎儿感染
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卫生问题。 ●出生缺陷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
参与,而产前诊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产前诊断适应症
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 产前筛查出的高危人群; 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 产前检查怀疑胎儿染色体病的孕妇; 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孕妇可能为某种X连锁遗传病基因携带者; 其他,如曾有不良孕产史或特殊致畸因子接触者;
产前诊断的技术方面
产前诊断的技术方法
细胞学方法 生物化学方法 仪器检查方法 分子生物学
产前诊断的技术方面
1、生物化学方法:
利用羊水、羊水细胞、绒毛细胞或血液进行 蛋白质酶和代谢产物的检测,诊断胎儿是否正常, 这种方法亦常用于遗传性代谢病及分子病的产前 诊断。
酶学分析
样品来源
–羊水穿刺 培养的羊水细胞(成纤维细胞) 羊水中酶活性测定 –绒毛取样 绒毛细胞直接匀浆测定酶活性 培养绒毛细胞测定酶活性
常见的溶酶体贮积症及其酶缺陷
病 名 酶 缺 陷 α-L-艾杜糖苷酸酶 α-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β-半乳糖苷酶 芳基硫酸酯酶B β-半乳糖苷酶 N-乙酰-β-D-氨基己糖苷酶(Hex) Hex A HexA 、HexB 酶蛋白正常,不能降解天然Gm2,可降解人工底物 芳基硫酸酯酶A β-葡萄糖苷酶 鞘磷脂酶 α-半乳糖苷酶 α-L-岩藻糖苷酶 α-葡萄糖苷酶 粘多糖贮积症(MPS)Ⅰ H型 MPS ⅢB MPS ⅣB型 MPS Ⅵ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 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 Tay-Sachs病 Sandhorff病 Gm2激活蛋白缺乏症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戈谢病 尼曼-匹克氏病Ⅰ型 Fabry病 岩藻糖苷贮积症 糖元贮积症Ⅱ型(Pompe's病)
超声检查范畴
■正常结构缺如,如无脑儿; ■赘生物形成,如畸胎瘤;
■阻塞所致的脏器扩张,如脑积水;
■疝的形成:如脑膨出; ■胎儿结构大小异常:如小头畸形; ■胎儿脏器运动异常:如胎心结构缺损; ■其它:羊水过多或过少
产前诊断的方法
2、母体血中的胎儿细胞检测
1969年人们发现母体血中存在很少量的 胎儿细胞,这使人们想到可以通过分离母体 血中的胎儿细胞来对一些疾病作产前诊断。 该技术尚处于发展的早期,一系列的问 题尚待解决。
果的可靠性负责,对临床诊断出错所致的 结论偏差不负责 取材所造成的各种后果与实验室无关
未来:新生儿脐带血DNA全面检查
诊断: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基因芯片 易感性全面测定 - 过敏检测(包括药物) - 感染 - 糖尿病 - 心脏疾病 - 癌症(某些特定的) - 肥胖症
衷心感谢!
羊水过多或过少者。
产前诊断的方法
有创性检查: 无创性检查:
产前诊断的方法
一、有创性检查: 1、羊膜腔穿刺 2、绒毛取样 3、脐静脉穿刺 4、胚胎镜
羊膜腔穿刺
羊膜腔穿刺取材时间 妊娠16--21周 当没有足够的羊水细胞生长时,必须在 14天内告知临床医生和病人
绒毛取材
取材方法
● 经阴绒毛活检 取材时间最好在停经 50--70 天之间
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
就诊夫妇必须明确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区别
■
就诊夫妇必须明确没有一种检查实验是完美无缺的
产前诊断合同
要点: ■特定疾病的介绍 ■本例产前诊断的背景 ■产前诊断的项目内容
■双方签字及联系方式
特定疾病的介绍
–疾病名称 –疾病的致病机理 –目前的诊断方法、准确性 –实验室的免责声明
由于这种遗传异质性,实验室仅对实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