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化时代做一个完整的人
用完整造句

用完整造句1、因为爷爷的过逝,我们这个只有老少两辈的家从此不再完整。
2、回忆是美好的,它不会被拆迁,将完整地留在我的心里。
3、用完整画上句号,却遗失了过程,那不再是完美的。
4、我笑了,笑得一时无法完整地诠释内心的感受了。
5、人的记忆,从来都不是完整的。
但至少我的是。
6、北海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7、从不灰心,永不放弃,坚信自己一定可以编织好一张完整的蛛网。
8、等太阳将它那脸庞完整呈现在我们眼前时,小镇愈发热闹。
9、但它很难唱,练了一个星期了,还不能完整地唱下来。
10、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残缺的落叶绽放着一种不完整的美丽。
11、西安的明城墙是现存的最完整的城墙了,总长约13、7公里。
12、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生活的慢一点,完整一点。
13、碎片,需要拼接才能构成完整的知识涵养与脉络。
14、不知道大家是否能感受到每做完一件完整的事时的那份快乐。
15、简单的来说,碎片化的生活是指把完整的时间生存多块。
16、碎片化,意思是指完整的东西分割成诸多部分。
17、屋顶上尽是零零散散的瓦片,几乎没有一块是完整的。
18、我泪流如雨下。
白桃和蜜桃,他们两个,才是最完整的。
19、接下来我可不敢马虎了,认真地敲出了两个完整的蛋。
20、就让我们人生的一片片拼图,拼出我们完整的蔚蓝天空吧!21、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我们还是应该做好原来完整的自己。
22、媒体、编辑将一篇完整的文章简化,将其拆解的支离破碎。
23、这时你主动将一块完整的任务时间分割成了碎片。
24、我们将之视之为完整的信息,信之,不在深挖其背后的内容。
25、这绝不是我们期待的,向往的,真实的,完整的生活啊。
26、为了让破碎的我们重新完整,放慢脚步吧!享受真正的生活!27、这里一丝那里一缕,知识的类型倒是很多,却没有多少是完整的。
28、碎片化,顾名思义,是指将完整的东西变成很多个小部分。
29、碎片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
30、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的时代的浪尖上修得我心的那份完整!31、有多久我们没有完完整整地读一本纸质的书了。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化”学习(审题指导与例文)

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化”学习(审题指导与例文)【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社会节奏快,人们生活压力大,“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化”学习越来越普遍。
有人认为这样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也有很多人开始反思“碎片化”阅读、“快餐化”学习的弊端,比如这样的阅读和学习方式有些急功近利,只能浅尝辄止。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强调:“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讲现在社会节奏快,人们生活压力大,“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化”学习越来越普遍;并指出人们对这样的阅读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看法,有人看到了其优势,有人开始反思其弊端欢迎关注语文考霸公众号:yuwenkaoba。
材料第二段引用了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材料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思考“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化”学习的利弊,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不要急功近利,不能浅尝辄止,要求真学问,要深入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
其实,每种阅读都有它们的优缺点,关键要看你阅读的内容,还有你处在什么状态下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什么等等。
当然,出题者的主要意图还是在告诉我们,不能只进行“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化”学习,也必须有深度阅读,这一点对青少年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正处在读书学习、培养好的阅读习惯、锤炼心性的人生阶段,如果过多进行“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化”学习,就难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深入思考的阅读能力。
(完整版)信息碎片化降低了当代人的认知水平

(完整版)信息碎片化降低了当代人的认知水平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大家好。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在我们这个信息便利的时代无处不在.它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充斥着各个领域。
信息的碎片化忽略了信息的产生根源,发展经过,构成条件,后续影响等组成部分。
而认知水平是人们认知能力的水平,即个体对外界事物认识、判断、评价的能力,认知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信息储量等因素有关,是影响人们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之一。
今天我们说信息碎片化降低了当代人的认知水平,理由如下.一、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呈现碎片化特征,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不够严谨、全面。
我们发觉,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中,虽然人们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也没有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
二、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二是「联系」。
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形成了我们的知识网络。
当我们接受碎片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
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长此以往,将弱化对于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三、信息碎片化的确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比如扩大了传播范围降低了信息的获取难度,提高人们可以获取的信息量。
但是降低了信息的质量与深度,也造成了人对海量信息的处理困难。
管理学有一条手表定律,过量的信息,其实反而造成处理系统的不正常,使人茫然不知所措。
同时很容易对不了解的领域产生能力错觉,降低人的判断能力。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碎片化的信息并不能帮助社会进步,也不能帮助自身能力提升,它只是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使信息传播变得方便快捷,检索过程中节约时间,而已。
但是,这种便利却造成了我们学习态度的懒惰,降低了我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关于碎片时代的概念解读

关于碎片时代的概念解读中国社会又整出了一些新词:"碎片化""碎片时代"(见三联生活周刊八月)"碎片化",其实也不是新词,最早是德里达解构主义中的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中国引入它,也是用做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性的说法,但也有学界开始进行规范定义和理论探讨。
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
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圆时,这个社会便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方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如果把"碎片化"解读为一种去整体化、去一元化、去中心化,甚至从中发出小共同体本位、个体本位、多元化的诉求,那么,"碎片时代"或许是一个好的时代,值得珍惜的时代。
它或许正是我们多年努力追求的结果。
但又有人说,碎片化只是一种表象,是一种可以包裹其他实质社会存在的外衣,比如虚无主义、犬儒主义、民粹主义、后极权主义~,是否有这种可能?有,事实上这已不是可能,而是现存的事实。
有人说它就是发生在当下的中国。
碎片了的中国社会官方还在坚持意识形态空壳,但人们已不再相信,那些主流思潮、学界共识、公众底线都不会再有,说的好听,是价值中立、多元化、作为对抗国家权利的社会在发育在成熟,说的不好听就是一盘散沙、疲软、虚无主义弥漫、精英文化瓦解、民粹情绪兴起、犬儒之道盛行。
但这种结论,据我看,或许还说的太早了,所谓中国迎来碎片时代,其实只表现在网络在网络世界。
现存的中国社会仍旧是整体的、一元的、中心的,只是相交30年前,隐秘了,淡出了,不让人察觉了,因为这个政权本身就变得世俗、消极、保守了(这样说,绝非是说它软弱了,反而是强大了,个中道理,不想分述)中国社会,只有网络,只有大学校园的某些领域,可以称之为碎片时代。
面对碎片化作文800字

面对碎片化作文800字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信息时代的来临, 则是将信息推向碎片化的顶峰。
碎片化的时间, 碎片化的购物, 碎片化的社交, 碎片化的心态于认知……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名大学生, 每日设置极其详细的时间表, 连休息时间也一一列举。
我很佩服这样的做法, 但不尽认同。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所充斥, 压力与日俱增, 既然这样, 为何还要用时刻表来时时限制我们自己呢?一个手机在手, 可能所有碎片化的时间都被打发了, 但其中的褒贬还要看使用者。
而像阅读一本好书, 需要空出一下午的时间, 像品名茶般, 一口一口抿, 才能慢慢入味。
有人会说, 我很忙, 没有时间。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挤一挤, 总还是会有的。
既然我们都承认自己不够抓紧时间, 亦或是我们挤出的时间都无法使碎片化完整, 就是我们对时间的珍惜还不够。
长时间的阅读会营造一种氛围, 书中的喜怒哀乐会清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你与他们在内心也有了一种灵魂交流。
你就会特别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而当你在一周后再看这本书时, 书中的所有, 对你而言, 不过是陌生人。
上次阅读时所萌发的想法和疑问可能已被抹去, 那样, 在读完这本书后, 对书的了解可能没有一气呵成那样透彻、震撼。
另一种方式面对碎片化便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做碎片化的事。
比如说社交。
当我们在等车时, 我们可能会打开手机的聊天界面打打字。
还记得以前小学时, 学校每天都要英语默写, 而我那时的默写一直很差。
于是我就在前一天录好一段音频, 趁着在路上十五分钟的碎片时间, 背背单词和课文。
有了紧张感, 背诵的速度自然而然提升了。
人在早晨的记忆是一天中的鼎盛时期, 所以那些字母一直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不仅我的默写成绩提高了, 还顺带练习了我的口语发音, 看, 一举两得。
无论是在等车时聊聊天、看看书, 还是在上学、上班路上背背英语, 学习外语, 都是一种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的方式。
信息碎片化提高了当代人们的认知水平

信息碎片化提高了当代人们的认知水平质询:请问对方二辩,如前面所说认知水平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那我对一件事情能够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是不是认知水平提高的一种体现呢?-- 是。
(往下)-- 不是。
(能够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事物都不算认知水平的体现的话,希望对方辩友在后面能系统化论证您方对认知水平的定义。
)请问对方一辩,今天我们在微博上是不是能够看到人们对一件事情许多不一样的看法呢?这些看法算不算是碎片化的信息呢?-- 不算。
既然如此,其实通过阅读碎片化的信息增加了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向,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去认识和判断事物,这不正是信息碎片化提升人们认知水平的一种体现吗?好,下一个问题,请问对方一辩,今天B 站上的一个剪辑视频、书上摘抄下来的一个句子算不算是信息碎片化的一个体现呢?请问对方二辩,当代会不会有人因为一句美好的书摘而去看完整本书,因为一个剪辑而去看了整部电视剧?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碎片化的信息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寻找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小结: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为什么我们会说信息碎片化降低了当代人们的认知水平,因为我们怕信息碎片化,我们主观的觉得它不是一个好词,与系统化对立,似乎什么都学不到。
今天我方告诉大家:系统化固然有好处,但碎片有其自己的用途,我们就是要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拼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块版图攻防点:1.认知水平的定义(可能会有纠缠)我方认知水平的表现:看待事物角度变得多样对事物了解程度增加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比如:《论语》《圣经》其实都是信息碎片化(没有推论,都是单个的语言组成,前后没有练习)的例子,但是我们却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2.信息碎片化可能导致无用信息和错误信息的出现,让人们的认知水平下降(无用信息平时就充斥我们的生活,但是没有降低我们的认知水平。
例子日常所见所闻皆为信息,无用到处都是,但我们没有降低认知水平大家都用基本的判断能力,能够筛选出错误的信息)3.正是信息碎片化减少了人们的读系统化信息的时间和专注力,让人们没有办法通过系统化学习来提升认知水平(人们阅读时间减少、碎片化的根源不是信息碎片化,而是时代带来的。
信息碎片化降低人们认知水平

信息碎片化降低人们认知水平在当今社会,信息的碎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随着社交媒体、新闻应用和其他信息平台的广泛使用,人们往往通过简短的文本、图像或视频来获取信息,而这样的信息形式往往缺乏深度和完整性。
这种现象对人们的认知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信息碎片化降低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当人们习惯于消费简短的信息时,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长此以往,人们的思考能力可能会逐渐退化,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也会下降。
这是因为深度思考需要时间和精力,而碎片化的信息往往只提供了简单的表面信息,缺乏深度和广度。
其次,信息碎片化可能导致人们的知识体系不完整。
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获取的信息往往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虽然这些信息在某些方面对人们有所帮助,但它们无法提供全面、深入的知识。
长期依赖碎片化信息可能导致人们的知识体系出现漏洞,对于某些领域的知识了解片面或者根本不了解。
此外,信息碎片化还可能加剧社会的认知分歧。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每个人获取的信息都可能不同。
由于每个人的关注点、阅读习惯和消费信息的渠道不同,导致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存在差异。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社会的认知水平更加分化,人们的观点和立场更加极端。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信息碎片化对认知水平的影响并非绝对负面的。
在一定程度上,碎片化信息也有其积极作用。
例如,它们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和观点,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
此外,碎片化的信息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为了减轻信息碎片化对认知水平的影响,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提高自身的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
在面对大量碎片化信息时,人们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质量,避免被虚假或低质量的信息所误导。
其次,加强深度阅读和系统学习的能力。
人们可以通过阅读长篇文献、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来弥补碎片化信息带来的知识漏洞,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
2023年最新-拒绝浮躁 拒绝浮躁议论文分论点及素材优秀10篇

拒绝浮躁拒绝浮躁议论文分论点及素材优秀10篇拒绝浮躁作文篇一无意间看到有作者朋友写在看店的时候,如果店里的人很多那么感觉会比较忙,但是人很少的时候就会觉得心里非常着急浮躁,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影响心情。
其实这样的心态、心情我们许多人都会有过,特别是像开店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更多的看运气,有一种靠天吃饭的感觉在里面。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这种着急的心态并不能给我们直接带来什么积极的改变,反而是会让生活变得更加不愉快。
担心焦虑是一种情绪,是一种我们身体在特定环境之下的反映,一定程度的情绪能够让我们的一些压力得到释放,但是过强的负面情绪实际上就只能给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也建议能够调控这些焦虑情绪。
在我们出现这种心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应该进行一下自我剖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我们担心的是什么样的事情,那现在担心的行为能够改变事情的发生呢?当我们能够平息心中的浮躁,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生活,并且在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加以安排,比如说在没有这种订单的时候呢,我们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可以自己掌握生活的节奏了。
我相信我们都是有能力平息心中的浮躁,并且怀着这样一种平和沉稳冷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让自己的每一天变得更加高效率。
拒绝浮躁篇二现代人像是生活在一个高速旋转的大陀螺上。
他们毫无意义地从早忙到晚,从太阳升起到夜幕降临,一直忙得头痛欲裂,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而现代的人却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追求快的生活,从需要自己动手做的饭菜至抬脚就到的饭馆;从需亲自去借的书籍到一点就开的电子书软件;从需老师一字一句抄在黑板上的板书到现成的APP课件大多数人已经追求着快,追求着没有意义的快。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小森林》里面的女主人公市子,因不能适应城市的喧哗与浮躁,而搬进了小森村。
在村中,受母亲的感染,她也爱上了简单美味的农家料理。
有些料理的食材很难收集,有些要耐心耕种并等待结果,有些可以和村民们交换,换不到的需要亲自步行去邻村的小卖部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碎片化时代做一个完整的人
时间:2017-12-28 10:40:11 | 作者:学霸
细雨迷蒙,纤细的雨丝轻扣屋瓦,拂过油纸伞面,汇成一个个小水珠,滴落到
青石板路上,调皮地打着滚,亦或是跃入流水,漾起一阵涟漪。
温暖的风夹杂着潮湿的花香,飘来属于古镇的古朴味道。这是江南,青砖白瓦
砌成,小桥流水铺就。不论何时,流水上方总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就像现
在,在傍晚,远处的希望清晰了,又模糊了,看不真切,能让人知道它存在
的,是那被染红了的半边天。晚霞照着水面,水面又映着晚霞。一阵微风跑
过,卷了倒影,复又散开,恢复平静。置身于如此仙境之中,我不禁感叹:江
南动静结合的美景浑然天成,也许世间美好都蕴于其中了吧,不枉我来这一
回。
我走在青石板路上,蓦地,几件木雕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它们的精致让我
赞叹,可为什么却是在这样一个略显简陋的古老的小作坊里呢?我不由自主地
走了进去。只见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坐在工作台前,时而手执圆刀,转折,顿
挫,凹凸,起伏,时而手握敲锤,这边敲敲,那边打打,他的手好像有魔力一
般,让手下的木雕充满了灵动的生气。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发现我。我凑过
去,看着满屋精美的木雕和老人伤痕累累的手,不禁喃喃道:“这么多木雕,
一定是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去雕的,难道不会因为无聊想放弃吗?”老人
似乎听见了,他笑了,慢悠悠地说:“这是一门手艺,既然传承了下来,就必
有个中门道,只是你们年轻人不愿去为这个花心思罢了。我这辈子全部在这个
上了,自然明白其中那些个乐趣与意义所在。”我有些似懂非懂,但看着老人
满足的笑容,我也笑了。
我继续向前走。天边的夕阳渐渐要消失了,但残霞依旧耀眼。手中老人临走时
送给我的木雕,在余晖下发出红光。我想,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江南美,但使
其真正有魅力的,是诸多诸如此般的传统工艺得到的传承与发展。它们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最耀眼的明珠。它们不仅展现了
生动的历史,更是我国匠人精神的体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都
不愿意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一门手艺了,想看到,也就难了。但现在,我看到
了,我们还有这些手艺人,在繁华中仍为传承传统工艺而坚持。
我的步伐愈加坚定。我觉得,传统工艺的延续也是我国匠人精神的延续,那是
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是坚持,也是沉淀,那一件件华美的工艺品便是最好的证
明,偏居清欢一隅,一生付出只为文化传承。
江南美,美在其景,美在其人,美在那些传统工艺,美在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