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总结中心思想试题
概括中心思想例题

概括中心思想,分析观点态度(例题)一、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和悲哀吧,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其实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呐喊>自序》)请以不超过15个字的文字归纳这段的中心意思。
答:二、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
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
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洗刷地板。
但是有时候,她的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跟你那挂完全相同。
你瞧,我们花了十年功夫,才付清它的代价。
你知道,对于我们这样什么也没有的人,这可不是容易的啊!……不过事情到底了结了,我倒是很高兴了。
”佛来思节夫人停下脚步说:“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我吗?”“对呀。
你当时没有看出来?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
”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500法郎!……”1.对第一段文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主要是应用心理描写的方法。
B.女主人公通过十年的劳动,已彻底变成一个一般的劳动妇女了。
C. 十年艰辛,女主人公的生活境况、生活习惯变了,但她的虚荣心不改。
D.尽管女主人公与曾被她瞧不起的女佣差不远了,但她仍艳羡贵夫人的地位和生活。
概括中心思想练习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什么是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任何人写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或是为了表扬某一个人物,或是为了介绍某一件事情,或是为了传播一个什么观点,表明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判什么的思想倾向,就叫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几种方法:1、审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窗户”,它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中心思想或包含着中心思想,如《伟大的友谊》、《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为人民服务》、《视死如归》等。
学习这类文章时,先要认真默读思考: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把中心思想拎出来;接着,进一步了解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顺理法这是一种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
先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抓段法——有些文章通过重点段概括了中心思想。
(1).根据开头段。
如《詹天佑》、《为人民服务》等课文的开头,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根据结尾段。
《冀中的地道战》、《马》、《大理石街》等课,都在尾段点明了中心思想。
(3).根据重点段。
重点段是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安排的,抓注重点段分析概括,就理解了中心思想。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第二段,《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二、四段,《老水牛爷爷》的第三段等。
(4).根据议论段。
记叙文中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往往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可抓住篇末的抒情部分来概括中心思想。
(5).根据人物事件。
记叙文中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来概括中心思想。
如《忆铁人》一课,可通过分析铁人的形象和他去托儿所这一典型事件概括出中心思想来。
中心思想的表述是有规律可循的。
中心思想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揭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习惯的表述形式有两种(不是绝对的):(1)本文通过对....... 的描述(或记叙、回忆),歌颂了(或说明了、反映了、表现了、提倡了)....... 。
专题0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讲义)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

小升初讲练测专题02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讲义)一、提问方式1.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二、答题思路(一)内容概述人们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
它是作者通过全篇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本意见,也就是整篇文章情感思想的基本走向。
准确归纳中心意思的前提条件是通读全文,熟悉内容,对文章中记述的内容作出分析,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以及写这些材料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尤其需要关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和词语,这些词句往往是归纳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
文章主旨包含内容(1)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2)文中想要说明的道理;(3)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4)作者对某种社会现实的看法;(5)对人间真善美的赞美;(6)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常用的方法★要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前提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下面提供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题目,理解意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例1:《慈母情深》联系主旨: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和对孩子深沉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感激。
例2:《月是故乡明》联系主旨:本文以清新、自然的笔调展现了故乡月色的美,并通过描写其他地方的月色来表达“月是故乡明”这个主题,深切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抓住重点句,理解意图。
①分析文章的开头。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
例1:《夏天里的成长》“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析句:这是文章的中心句,总领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下面各自然段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
例2:《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总结中心思想的试题高中

总结中心思想的试题高中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思想。
总结中心思想的试题旨在测试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个关于总结中心思想的试题,帮助高中学生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以下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在世,总是希望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
然而,我们却常常陷入安逸的陷阱,忽略了在忧患中成长的重要性。
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价值。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没有对比,我们就无法感受到幸福的来之不易。
正如夜晚的黑暗让人更加珍惜白天的光明一样,苦难的时刻让我们更加珍惜幸福的时刻。
只有经历过困苦,我们才能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中的一切。
忧患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和勇气。
在困境中,我们被迫寻求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这促使我们成长和进步。
相反,如果一直生活在舒适和安逸中,我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并逐渐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冲劲。
同样,只有经历过困难,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痛苦。
只有亲身感受过痛苦,我们才能与他人更加共情和同理。
这种共情和同理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它可以将我们的狭隘和自私抛在脑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帮助他人。
忧患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并逐渐成长为更好的人。
总而言之,忧患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
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并提升自己的品质。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把它们看作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逃避的借口。
问题:根据短文,总结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忧患是人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考点12:文章中心思想把握(练习)(教师版)

考点12:文章中心思想把握配套练习一、(2020·江西新余·小升初真题)开在记忆深处的花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
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
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⑦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
”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
“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
”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
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⑫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
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
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
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小学生短文分析训练题(归纳中心思想)

小学生短文分析训练题(归纳中心思想)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一般说来,写景的文章都是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或对某地的赞美之情的;写人、记事的文章都是赞扬或批评某人的什么品质……要细心体会,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难的。
例:《黄继光》一文,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赞扬黄继光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又例:《五彩池》一文,就是表达作者对五彩池,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再例:《小珊迪》一文,就是表达作者对穷苦儿童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憎恨之情。
在自己的课本里找出一些文章,来进行一下归纲中心思想的训练吧,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哟!赶快行动吧!。
【单元主题阅读】第五单元:中心思想(试题)六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分析:
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文段的的中心句在第①段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围绕这句话第②段写了生物(植物、动物)在夏天迅速生长;第③段写了非生物(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和柏油路等事物)在夏天都在生长的现象。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标志标记迸发爆发蒸发蒸腾冲刺冲击
2.读短文第1自然段,完成练习。
3.奶奶叫“我们”每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目的是什么?()
A.明白苗儿长得多快。B.明白苗儿生命顽强。
C.明白太阳路是什么D.明白植物的生长规律。
4.文中第1自然段写出了小的时候“我们”的什么特点?(两个要点)
5.“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这句话中“到处”一词能删去吗?说明理由。
(1)第①句从的角度,写出了夏天。
(2)第②句从的角度,写出了夏天。
3.下面最适合填在短文第2自然段横线上,并能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A.夏天是充满生机的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变化的
4.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说说短文围绕这个中心,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叙述。
奶奶问:“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朵;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概括中心思想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概括中心思想牵牛花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是牵牛花的本色。
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
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
只要从屋檐下搭几根绳子连到篱笆上,牵牛花的茎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
那翠绿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向上攀登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都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
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
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都在攀登。
一天、二天,一月、二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刻才罢休。
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了一粒粒饱满的种子。
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我爱牵牛花。
1.文章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的作用是:2.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真倒霉,在这时候腿上起了两个包,今天,连体育课都上不了啦!”我一边一拐一拐地背着书包往家走,一边小声叨唠着。
“金青,金青等我会儿……”,我无意中看见了我们班的金青,真想飞快地跑过去。
“呦,你的脚扭了?”“何止是‘扭了’,都瘸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昨天我腿上起了两个大包,硬硬的,已经磨肿了。
”“走,我陪你上医院!”我站着不动,“都这样了,还不去,等磨破了你连上学都困难!”我听她这么一说,只好随她去了。
她把我的书包抢过去挎在肩上,两个大书包“叽里咕噜”地直打架,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进了医院,金青又是挂号,又是找诊室,忙个不停。
等医生给我上好药,贴上胶布,我从诊室里走出来时,她赶紧走过来,一把扶住我,关心地问:“疼吗?”我忍着眼泪点点头。
“我背你走!”“别,那怎么行?”她犹豫了一下,“那我扶你走!”“不用……”不等我说完,她已经搀起我,两个大书包又“叽里咕噜”地直打架。
我们一路走,一路说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脚上两个大包已经不那么疼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短文总结中心思想试题篇一:【归纳中心思想题型——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题型】文中所记叙的事情的内在意义或表现的某种品质,都包含在具体的描述之中。
归纳中心意思的一般格式是:“文章记叙(描写)了??表现(赞扬、歌颂、揭示)了??”★归纳中心意思的主要方法有:第一种方法是“分析概括法”。
——最基本方法对主要内容多思考,想这个内容表现了什么?赞扬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概括出中心思想。
1.如《温暖》,内容记叙的是周总理工作了一夜之后,很疲劳,但他还亲切地问候一位普通的清洁工人,这说明什么呢?读者就会想到这表现了周总理对劳动人民的爱,这就是中心2.把各段表现的思想内容综合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中心第二种方法是“取题法”。
题目就是中心或包含着中心。
可以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舍身”二字就包含有董存瑞忠于人民、忠于党,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类似《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第三种方法是“摘句法”。
有些文章有概括中心的语句,就可从文章中摘录下来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伟大的友谊》的中心思想可概括为,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的伟大友谊。
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伟大的友谊”就是文中的语句。
(1)摘文章的中心句。
如《枣核》最后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2)摘文章首尾处揭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
如《挖荠菜》最后一段:孩子,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
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如:老舍的《养花》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文章的中心第四种方法是“补充法”。
——看重点段落初读→试着概括→细读→验证→检查有无遗漏或需删减→进行修改如《飞夺泸定侨》,初读概括文章中心是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细读发现文章有几处还不只表现这个中心。
第二段:“我们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这说明上级领导指挥决策正确;第七段:“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第八段写:“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表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作用,这点应是中心思想的一部分,应补充进去。
因此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概括为:文章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能战胜一切困难,是无敌于天下的。
第五种方法是“结构分析法”。
(议论抒情、细节、人物)1.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主要通过分析事情的意义来归纳中心意思记叙事的记叙文,事件都有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抓住主要事件去分析,想想是写了什么事,歌颂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草船借箭》课文中主要写诸葛亮巧借十万枝箭的事。
抓住“巧”字去分析,不难得出赞扬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的胸怀。
2.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主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进行归纳。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是从重要的人物身上就能体现出中心思想。
抓住重要人物的所做、所为、所想、所感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穷人》一课提到的人物有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的五个孩子,究竟谁是重要人物,想一想可以知道是桑娜和渔夫,抓住重要人物分析一下:不难得出课文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看文章的议论抒情在文章中,记叙和描写部分好比画龙,议论和抒情部分就是点睛,点睛部分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写了如下的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
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这个句子的议论抒情不但总结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而且抒发了对周总理由衷的敬爱之情,深刻地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看文章的细节文章的细节描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认真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了解这些细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起了什么作用,对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有帮助。
比如《凡卡》一文中写凡卡的学徒生活:抓住了三个方面,挨打、挨骂、没法睡觉。
仔细体会三个方面的细节,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反映沙俄时代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作者的同情。
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落花生》父亲的话。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归纳中心思想题型——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①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都悲愤痛万分。
②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③(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④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⑤你们完了,快完了!⑥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⑦其实广大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⑧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就没有人了。
1.下面对文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以上三层的层次大意是: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概括全段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工作,学习,劳动,同志的友谊,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如春,把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
真是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
那个时候,物质生活曾经是艰苦的、困难的吧,但是,比起无限丰富的精神来,那算得了什么!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乐观的志趣,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跟困难做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1.两个“怀念”分别怀念的是什么?分析正确的—项是()a.前者怀念的是“那辆纺车”,后者怀念的是“旅伴和战友”。
b.前者怀念的是“旅伴和战友”、“那辆纺车”,后者怀念的是“那辆纺车”。
c.两者怀念的都是“那辆纺车”。
d.两者怀念的都是“旅伴和战友”。
2.“延安的种种生活”指的是(用原课文的语句作答) 3.前两段文字的内容可概括为下面五个要点,请按原思路调整顺序,将序号写在线上。
a.怀念延安的生活b.概括延安生活的特点c.表明生活的态度d.怀念延安的纺车e.点明延安精神调整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心烛》你有没有注意过盲人的表情?在车水马龙的通街大道、在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盲人的脸却安详而宁静,眉头紧锁的恰恰是那些明眼人。
迫急的,是那些疾走者;恼怒的,是妄自尊大的人;胆怯的人则有心事。
他们都不是盲人。
盲人对生活不抱奢望,此刻只办此刻的事情。
譬如走路,心无旁骛,步步踏实,直到目的地。
他们做一件事时只想这件事,因此心里清明。
当别人绞尽脑汁思考功名利禄的时候,盲人的心专注在路面上——有没有车、砖石、敞开的下水井、栏杆和电线杆。
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其实每一步都在感谢。
感谢生活,感谢路面的平坦。
当一个人把许多的感谢写在眉头上时,就出现盲人那种表情:安然而且恬静。
所谓幸福,全由小小的细节积累起来。
如果你用庆幸的目光回顾这种积累时,就产生富翁的感受。
如果你对当下的处境不满,则说明心已离开了脚步栖居于远远的目标之上——不管它的地位、金钱或房子——这时脚下怎样疾走都觉得慢,会为之烦恼,此时很容易受伤。
盲人的心始终伏在脚上,它静静地和双足缓行在无尽的路上。
而在休息的时候,心在怀想着炉火和热汤,而不是没见过的其他。
因此,盲人的表情中除去宁静,竟还有许多满足。
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
在风雪中,在大雨里,盲人要吃更多的苦,这时,上班或回家成为艰难的事情。
但即使如此,也很少听说盲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惨剧。
如果他们有祸,恐怕老天爷都不忍。
更主要的是,盲人比明眼人更了解车更注意车,他们更谨慎。
从古至今,其实谨慎给人带来的福分最多。
如果明日上街,不妨多多注意盲人,也许他们正是我们生活的教师。
1.“如果说,幸福是一种经过节制的满足,盲人则已经接近它了。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划线句含蓄地指出了明眼人哪些生活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三)1.b2.我们为李先生被暗杀而悲愤痛恨。
反动派杀害李先生是用制造恐怖的方法来掩盖他们自己的恐怖。
正告反动派“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3.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四)1.c2.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工作,学习,劳动。
3.dabce(五)1.盲人身残心康,对生活不抱奢望,他们细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日子过得安然恬静而且满足,2.或浮躁焦虑,或妄自尊大,或贪得无厌,或巧取豪夺??他们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
《母爱无言》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1.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
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
眼看就要到发车的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
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
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外的家的。
2.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
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了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
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磕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