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第三讲 中国传统节日(定)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课件)

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课件)

重阳节的文化意义
尊老敬老: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尊老敬老的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祈福祈愿:重阳节期间,人们会登高祈福,祈求平安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等。
传承文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重阳节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神话传说: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紧密相连,这个故事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赞美。
民族精神:七夕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传统节日
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十五节日习俗:吃元宵、赏花灯、赛龙舟等节日意义:团圆、和谐、祈福等 龙抬头节龙抬头节节日时间:农历二月初二节日习俗:祭龙、祈雨、驱邪等节日意义:祈求丰收、平安等 寒食节寒食节节日时间:清明节前一天节日习俗:禁火、吃冷食、扫墓等节日意义:纪念介子推、弘扬孝道等
清明节的习俗和活动
添加标题
蹴鞠:蹴鞠是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也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在空地上画一个圆圈,然后在圆圈内进行蹴鞠比赛,表达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健身的意识。
添加标题
荡秋千: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树枝上悬挂秋千,欢快地荡来荡去,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向往。
添加标题
插柳戴柳:柳树是清明节的象征之一,人们会折下嫩绿的柳枝,戴在头上或挂在门前,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
添加标题
踏青赏花: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人们会到公园、山野、湖畔等地游玩,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添加标题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并祭拜祖先,表达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_PPT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_PPT课件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 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 踏青的习惯。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 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 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 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 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 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 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 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 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 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 的节日,《唐书· 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 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 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 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 不死药。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 羿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被徒弟蓬 蒙看见了。 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拿出 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 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后羿思念妻子,只好摆上香案,放上 蜜食鲜果,遥祭嫦娥。从此,中秋节拜月 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国传统节日【PPT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PPT课件】

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 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节习俗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 “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 、临沂周边地区,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 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 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过端午节,古老的 习俗有:女儿回娘家, 挂钟馗像,迎鬼船、悬 挂菖蒲、艾草,游百病 ,佩香囊,赛龙舟,比 武,击球,荡秋千,给 小孩涂雄黄,饮雄黄酒 、菖蒲酒,吃五毒饼、 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 等。
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七巧节,农历七月 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 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 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活动
赏花灯 猜灯谜 耍龙灯
头牙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 初二,俗称青龙节,又被称为 “春耕节”、“农事节”、“ 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 日。
“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年”的 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 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 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 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 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
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 ,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 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 。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 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 住,只好同意了。

《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件

《中华传统节日》优质课件

传统节日的种类与习俗
02
春节起源:春节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经过演变成为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菖蒲等都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这些习俗不仅是对先人的纪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端午节意义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通过过端午节,我们不仅可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凝聚
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信仰和价值观,是人们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
精神寄托
传统节日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零售等,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统节日的特点
传统节日的定义
传统节日的历史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传统节日体系。
传统节日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如现代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追捧。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
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
03
传统节日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在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传说故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
传统节日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许多传统节日需要家庭成员或社区成员共同参与,如春节的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的包粽子等,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传统节日教育也有助于培养成人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家庭团聚、敬老爱幼等美德相关,如春节的团圆饭、中秋节的赏月等,这些活动能够增强成人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完整ppt)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完整ppt)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 源于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庙(苏州)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庙(浙江绍兴)
2、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
挂艾草
赛龙舟
戴香包 五色绳
端午节的习俗
• 赛龙舟 •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
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 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后传 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韩国江陵端午祭庆典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清明节的习俗









4、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 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 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2、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 屈原
•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 世界文化名人
2、春节的习俗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
房前屋后,彻底进行 打扫干净,迎新春。 意思是把一切“穷运”、 “晦气” 统统扫出门, 辞旧迎新。
• 年夜饭:大年夜,丰 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具体食 谱,南北各异,民族 各异。
• 饺子、年糕、春卷

(完整版)传统节日ppt

(完整版)传统节日ppt
(完整版)传统节日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传统节日的形成及内涵 • 中国传统节日 • 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 • 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
01
传统节日的形成及内涵
传统节日的形成
中国传统节日源自古代农耕文化
许多节日都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例如春节、清明节等,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 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弘扬习俗
传统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人们在庆祝节 日的同时,也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习俗。
维系社会精神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能够维系社会精神,凝聚人心, 增强社会团结和和谐。
传统节日的道德教化功能
家庭伦理
传统节日强调家庭伦理,弘扬孝道、尊老爱幼、亲亲如 宾等传统美德,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与幸福。
社会传承
通过社区、民间团体等组织,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活动,吸引更多 人参与,让传统节日文化在民间流传。
旅游传承
将传统节日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开发传统节日文化旅游产品,让 更多游客了解、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让传统节日更加有活力的建议
创新传承方式
在传承传统节日的同时,要注重创新,引入现代元素,丰富传统 节日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饮食文化
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 ,如年糕、饺子、汤圆等,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感受。
旅游观光
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可以在节日期间外出旅游 观光,领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加生活情趣和快乐。
04
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
保护传统节日的措施
收集整理
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发 展历程、传说故事等进 行收集整理,形成完整 的知识体系。
详细描述

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ppt

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ppt
历史
中秋节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经过唐朝的发展,最 终在宋朝时期成为正式的节日。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逐 渐固定下来,并流传至今。
中秋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赏月
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抬头仰望天空,欣赏明月 ,吟咏诗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猜灯谜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猜灯谜,这是中秋节的一 项传统活动。灯谜通常是由一则谜语和一张纸灯 笼组成的,猜中的人会得到奖品。
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的文化意义和影响
文化意义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它不 仅是一种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传承。
影响
春节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人团聚的重要时 刻,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春节也是世界各地华人华侨思乡 念祖的重要时刻,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其起源和演变过程受到不同历史 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习俗: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 的习俗活动,包括贴春联、贴窗花、 放鞭炮、拜年、赏花灯、舞龙舞狮等 。
传统活动:春节的传统活动形式多样 ,包括舞龙舞狮、打太平鼓、耍花灯 、包饺子、拜年等。这些活动既体现 了中国文化的传统韵味,也展示了中 国人民的智慧和才艺。
02
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
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先民观察天文现象有关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端午节的起源之一,他以身殉国 后,人们将五月五日作为纪念他的节日。
历史

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ppt

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ppt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春节的意义和影响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家人团聚、感恩祈福的时刻 ,更是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春节也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 文化现象。
02
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桂花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人们会在桂花盛 开的时候赏花、品茶,享受中秋的宁静和美 好。
中秋节的意义和影响
文化价值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团圆、和谐和美好,传递着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追求 。
社会影响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增进感情,加强人际关系。同时,中秋节也是一个商机和旅游的好时机,为经 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春节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赏花灯、吃团圆饭等。这 些习俗寓意着吉祥如意、驱邪避灾、团圆美满。
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的特色。例如,广东地区的舞龙舞狮表演、四川地区的 麻辣火锅节等。
除夕夜是春节最重要的时刻,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等,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 健康、事业顺利。
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挂 上艾草和菖蒲,以驱蚊虫、保平 安。艾草有浓郁的香气,菖蒲则 有祛湿的功效。
04 饮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驱 虫等功效。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饮 用雄黄酒,认为它可以驱邪避害。
端午节的意义和影响
传承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祝端午节,可以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而我独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挂菖蒲 艾叶
驱邪
吃粽子
龙舟赛
49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
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 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将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 会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传统节日
古 典 水 墨 风 格
和是德进闻通感就
仪很,友茶过之是
式有学谊、沏道品
.
益习,饮茶。赏
的礼美茶、

一法心、赏

种,修增茶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节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四月初四 四月初五 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七月十五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腊月初八 大年三十
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 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端午节
时间: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 日,又称诗人节。更有吃粽子、赛龙舟、 挂菖蒲、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春节、清明 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 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乞巧节 中元节
端午节
重阳节 腊八节 除夕夜
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中华民族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发现了隐藏在大 自然中的奥秘,这其中包括农业生产和星象的关系, 以及从气象变化、四季更迭制定出二十四节气等等, 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 中秋、重阳、除夕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 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 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 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51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也称“乞巧节”“女儿节”。 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特色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 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元宵节的传说
吃元宵
燃灯
猜灯谜
生查子 欧阳修 (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的前一天。又称“禁烟节”,“冷节”。出亡多 年的晋国公子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 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欲 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 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 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 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后来便形成了 在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 来命名的节日。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
母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桥上相会一次。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又叫“七月半”“鬼节” ,佛教的 “盂兰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 。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 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 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 ,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 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 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 盛会”、“盂兰胜会”。
割股充饥
介子推 晋国公子重耳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寒食 韩翃 (唐)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节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由 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 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 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 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 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 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 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传统节日的 食俗、风俗、活动、意义、风情……
7
春节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俗称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 神祭祖活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历史和文化都 在春节中体现出来。春节也象征着团结、兴旺、 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目连救母
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 ,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 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 ,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 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 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 ,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 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 ,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 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 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 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 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 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 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 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 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 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 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被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了下 来,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不久后便娶了美丽的妻子嫦娥,并 且在仙人那里求得一颗仙丹,交给嫦娥保管。有天后一出去打 猎后,坏人要来抢仙丹,一个人在家的嫦娥怕坏人抢走仙丹, 无奈之下,她吞下了仙丹,不一会之后,嫦娥缓缓升起,飞上 了月亮。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 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 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同
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放荷花灯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也称 为仲秋,因此被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十五的月 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页,人们仰望天空的郎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 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 仲秋团圆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自 2008年起中秋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2006年,该节日经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有祭月、赏月、 拜月的习俗。
看春晚
年兽的传说
贴红对联 燃放爆竹 点烛火
元日 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 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 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为“上元 节”。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元宵节 在唐代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
一个夜晚,是天上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之时,凡间的妇女便 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 姻缘,所以又称为乞巧节。传说这天晚上,抬头可以看到牛 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 时的默默情话。
牛郎织女
很久以前, 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鳘不亮就赶他 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划房, 一头老牛。从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间破划房内。一天,牛郎赶 牛走进了一片陌生的树林,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 香。牛郎见到九个仙女驾着祥云落在河 的草地上,然后脱去五彩霓裳,跳进清澈见底的河水里,牛郎盯着一个最年轻是美丽的仙女。 科看入了神,这时老牛突然说话了:“她是天上的织,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会做你的妻 子。”牛郎悄悄地沿着树从,悄悄拿走了织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时,其它仙女纷纷穿起五 彩霓裳,驾着祥云而去。唯独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织女留下了。这时,牛郎从树要后走出,请 求织女做他的妻子织女见牛郎忠厚老实,勤劳健壮脉脉含羞的点点了头。 牛郎织女喜结良 缘后,男耕女织,互敬互爱。两年后,织女生下一男一。 然而天帝闻知织女下嫁人间,勃 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带着天兵天 ,捉了织女,悲痛欲绝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 用萝筐挑着儿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拨下金簪一划,牛郎脚下立刻出现一条波涛汹 涌的天河。 肝肠寸断的织女和挑儿女的牛郎, 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遥望对泣哭声感动 了喜鹊,霎时无数的喜鹊飞向天河,搭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在鹊桥上相会了,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