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练习长版
吉林省双辽市向阳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三顾茅庐》教案 长版

教学目标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2.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火烧新野”“智激周瑜”……三、根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你对其有怎样的评价?四、阅读本文,扫清阅读障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谒颍馗昀赧倥偬猝定榻斡旋邂逅韬略经纶悒怏荏苒揲蓍五、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课堂上将这两回的内容完整地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故事的来龙去脉有个整体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及下发的补充材料。
第二课时一、在上一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1.把你认为有疑义的语、句、段画出来,并把疑惑的问题写在旁边。
2.把你认为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段画出来,并作简要的阐释。
3.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一些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例1:第93页中,崔州平所言:“……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可批注:崔州平之所见,虽无不是,但少雄心与远谋耳。
只知顺时而动,却不知谋事在人,正因为如此,方见崔州平较之孔明实逊一筹。
例2:第97页中,“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处可简要批注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例3:第97页中,“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批注为:流泪未必不丈夫,如若流得其时,或许这正是男人成功的利器。
(以上只是举例,仅供参考。
)二、学生将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三、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第三课时一、在前两节课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值得大汉皇叔屈尊枉驾,三往请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果真奇才。
凤雏、卧龙得其一即可得天下之传言,可见不虚。
《三顾茅庐》基础练习(解析版)

(1)【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举两例说明。
(2)从【乙】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11.【答案】备 得 用 与 武 帝 交 战 / 大 破 其 军 / 乘 胜 克 捷。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的意思:刘备才能借助这支军队跟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把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主语和谓语之间停顿,谓语和宾语之间停顿,应划分为“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2)刘备____________,(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____________,(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_____________,(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热情地犒劳他们。
D.功盖寰宇 社稷 悒怏 侥幸
【答案】D
【解析】 A.“峨冠搏带”的“搏”应为“博”。B.“安帮定国”的“帮”应为“邦”。C.“庸懒”的“庸”应为“慵”。
3.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__________(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语文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二)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二)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2)南阳野人,shū lǎn()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3)望先生不弃bǐ jiàn(),区赐教诲()。
2.下列各项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B.刘备思贤如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C.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是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同学们箪食壶浆,做好了一切准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B.长沙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成为“千园之城”。
C.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B.①③②⑤④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④②⑤5.依据本文的内容,动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我们在主题探究“桥”的综合性学习中,认识许多有形的桥。
但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它在人与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
学校准备在6月24日召开一次以“心灵的桥梁”为主题的家长、老师、学生见面交流会。
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6.请你以“沟通”为主题拟写一条与桥有关的宣传标语。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殆天所以..,疏懒性成..资将军B.南阳野人C.刘璋非立业....之主D.身未升腾思退步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拮据的生活行为不正张开两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我们在主题探究“桥”的综合性学习中,认识许多有形的桥。
但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它在人与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
学校准备在6月24日召开一次以“心灵的桥梁”为主题的家长、老师、学生见面交流会。
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5.请你以“沟通”为主题拟写一条与桥有关的宣传标语。
6.请你给正和妈妈闹矛盾的小军发一条规劝短信。
7.小明因病住院不能参会,请你代小明给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8.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及答案《三顾茅庐》同步练习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一日,曹操邀刘备至相府小亭中,青梅煮酒,对饮聊天。
忽然天空乌云密布,似有龙在云间翻腾。
曹操便由龙的变化谈到当世的英雄。
3.刘备称袁术、刘表等为英雄。
曹操听后皆摇头大笑,说那些人都算不得英雄。
刘备便问:“那何人堪称英雄?” 4.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道:“当世英雄,只你我二人。
”刘备听言,?。
? 5.当此时,天空雷声大作,刘备趁机拾起筷子,道:“这雷响得真怕人。
”曹操道:“大丈夫还怕雷吗?”刘备言:“这样响的雷,怎么不怕?”6.曹操见刘备这等胆小,便把满腹疑忌打消了,与之开怀畅饮起来。
(1)(★★☆)这组连环画讲述的是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根据故事前后内容,为第4幅画补上描写刘备心理与动作的语句。
(2分)答:(2)(★★☆)《三国演义》中,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请从曹操、刘备中任选一人,概括一个能够体现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英雄事迹。
(2分)人物:事迹:3.(2018北京十五中期中,4,★☆☆)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
他胸襟开阔,志向远大。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善于笼络人才,但十分多疑,对对手残酷无情。
刘备曾为曹操所困,只好每日在后园种菜以消除曹操的疑忌。
有一次,曹操与刘备喝酒讨论谁是当世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跌落了筷子,这就是著名的①(情节)。
后来刘备在两位义弟②和张飞等人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从侧面证明曹操确有识人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部分源于史实,部分源于该书作者③(人名)的艺术虚构,他始终以刘备为皇室正宗,而曹操则是其对立面。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曹操的奸雄形象也逐渐定格,所以在京剧中,扮演曹操的人往往画着④色的脸谱。
(4分)?拓展训练四1.(2018四川绵阳中考,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是指鲁智深,“豹子头”是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杨志的绰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套同步练习(82页,含答案,全站免费)

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全套)1.藤野先生基础练习1.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的确(dí)解剖(pōu)不逊(xùn)邮差(chüi)B.泄漏(xiâ)瞥见(piý)捕获(bǔ)教诲(huǐ)C.绯红(fýi)芋梗(ɡþnɡ)发髻(jì)系住(jì)D.匿名(nì)霉菌(jūn)畸形(qí)诘责(jiã)2.选出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A.无礼B.差C.谦逊()(2)深恶痛疾A.疾病B.痛恨C.疾驰()(3)油光可鉴A.鉴别B.鉴赏C.当镜子照()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4.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5.说出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含意。
(1)第一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
(2)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3)第三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4)第四件事是: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三顾茅庐》阅读答案

《三顾茅庐》阅读答案《三顾茅庐》阅读答案1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顾茅庐文言文阅读答案一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备由是诣亮诣太守说如此B.欲信大义于天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将军既帝室之胄无丝竹之乱耳D.信义著于四海皆以美于徐公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4.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5.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主编的《》一书。
参考答案:1.A2.(1)可是(我)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
3.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4.司马光《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三顾茅庐文言文阅读答案二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司马徽再荐名士2.刘备三顾草庐的根本目的是_.(用诸葛亮拙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3.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刘备:_____关羽:_____张飞:____4、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5、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①②③答案:1、刘玄德三顾草庐2、兴复汉室3、(1)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2)稳重、顾全大局(3)莽撞(或鲁莽、直爽)4、(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5、(1)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问答题目有所变动,不知是否相同.《三顾茅庐》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含答案)

23*草庐三顾01堆集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说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姿态2.未审得入览否审:理解,知道3.不堪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接近5.奸臣窃命窃命:夺取国家权力6.而不知存恤存恤:珍惜,体恤7.总揽英豪总览:广为延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勤学可让人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愚钝的人恍然大悟。
B.刘备思贤若渴,草庐三顾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咱们今日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慌张地转过身来,瞅准机遇,越窗逃走。
D.当戎行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心地犒赏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描绘人名望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现已具有了百万戎行,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凹凸。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形险峻,有千里肥美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当地,高祖依托它成果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草庐三顾》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对立奋斗为主线来打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许多明显的形象,它在人物刻画上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人物刻画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效果是什么?照顾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引荐;着重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剖析全国局势的?曹操占有有利地势,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有利地势,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鼎足之势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1.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朝代)小说家。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惆.怅()澄.清()斡.旋()
汉胄.()邂.逅()韬.略()悒.怏()
3.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谒()⑵呕()
竭()讴()
碣()怄()
(3)诛()(4)谙()
殊()喑()
姝()暗()
二、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 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5. 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6. 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
7.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8.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9. 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10.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
11. 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罗贯中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
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
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
1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韬晦.()(2)恩庇.()(3)冢.中()(4)匙箸.()
13.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关羽、张飞不在?
14. 曹操所讲征战道上缺水望梅林的故事,留下一个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说说其含。
15. “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6. 文中对曹操主要哦哦哦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7. 文中描写刘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8. 曹操派许褚。
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当然不只为祝酒,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四、综合实践
19.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a请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度了解诸葛亮的一生。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 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2. zǒng chóu chéng wò zhòu xiè tāo yì 。
3. 略。
4. 刘玄德三顾茅庐
5. 兴复汉室,建立功业。
6. 求贤若渴,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
7. 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
8.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
9.(1)为两次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10.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11. 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
课后能力提升
12.(1)huì(2)bì(3)zhǒng(4)zhù
13. 关羽、张飞不在,许褚、张辽引数十人,而刘备孤身一人,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
14. 望梅止渴。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15. 第一处推动情节发展;第二处为刘备的掩饰失态作铺垫。
16. 表现了他阴险狡诈、得意洋洋、有雄心壮志的性格特点。
17.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特点。
18. 想试探刘备的虚实,看他是否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19.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