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三顾茅庐》课件-长春版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PPT优秀课件

《三顾茅庐》PPT优秀课件
4.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 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答疑: 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 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二、答疑全频道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答疑: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 下),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 称“拜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答疑: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 走麦城。
名著阅读的考察不再流于表面,中招考试会注重文化常识类的考察,平 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
四、畅通中考站
一、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
动,请你参加。
3.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与其对 应最恰当的下联是( )
二、答疑全频道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疑: 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 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 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 茅塞顿开。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③刘备“拱立阶下”、等了“半晌”“犹然侍立”,刘备是当时汉献帝 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47岁,诸 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拱立阶下”、 等了“半晌”,从而刻画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人物形象。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理解小说如此安排故事情节的作用。

《三顾茅庐》课件(共33张PPT)

《三顾茅庐》课件(共33张PPT)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
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 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麻绳缚来
课文解读
1、自由读1-2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关公、张飞、 玄德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各持什么态度。
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 专来拜见先生。”
玄德拱立阶下…关、张在外立久,
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
C、诸葛亮怎么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后人称之为“隆中 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作用:正面描写:❶ “隆中对”
的内容,其实也是整本《三国演 义》的总纲,诸葛亮出山之后的
情节,恰如“隆中对”中所对出 的内容,都一一上演❷突出诸葛
亮的军事才能
合作探究
3、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 “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 句话有什么作用?
关公反对 张飞无礼
通过鲜明对比:凸显刘备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形 象特点。
玄德 欲见大贤
玄德
怒叱责备
合作探究
2、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2)……以成鼎足 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3)”,完成以下问题。
A、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并谈谈这几句诗的作用。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
略。
拓展延伸
诸葛亮的名言警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 志当存高远。
B、找出描写诸葛亮相貌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的作用?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 飘然有神仙之概。

《三顾茅庐》 ppt课件

《三顾茅庐》 ppt课件

三步走战略: 主攻荆州
夺取益州
联吴灭曹
4.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暗示诸葛亮“未出茅 庐,已知三分天下”的雄才大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写出了诸葛亮淡泊名
利。
人物形象
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
①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 , 刘 皇叔若非一片赤诚,不能邀其出山,出山后又道“功成之日, 即当归隐”可见其本心也不愿流落世俗,高风亮节之行。
பைடு நூலகம்关羽
高傲、顾大局:虽然很不屑诸葛亮,又为刘备而感到气愤和无奈,但却 一直隐忍下来,不像张飞那样抓狂,张飞大怒时,再三劝住张飞。
总结
本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 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 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诸葛亮的确是 一位卓越智慧的旷世奇才。
艺术特色
鄙贱
如雷贯耳
经世奇才
sī xián rú kě dān shí hú jiāng dùn kāi máo sè
思贤如渴
箪食壶浆
顿开茅塞
拜谒: 拜见,瞻仰。 傲慢: 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愧赧: 羞愧脸红。 鄙贱:卑贱。 如雷贯耳: 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 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思贤如渴: 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警句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 大事起于难, 小事起于易。 ◆ 志当存高远。
深入分析
1.小说在叙述玄德第三次前往茅庐拜见诸葛亮之前,为什么详细 地描写张飞、关公对玄德此举的反应? 2.文中,刘备等待诸葛亮等了多久?是如何等待的? 3.诸葛亮醒来,整理衣冠后,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 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

《三顾茅庐》ppt课件

《三顾茅庐》ppt课件

人物评析
文章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
诸葛亮这个人物的?

动作描写—— “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面 描
外貌描写——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
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写 语言描写—— 隆中献计,“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亮久乐耕锄,懒于应
世,不能奉命”等。“待我功成之日,即
当归隐”。
侧面描写:徐庶、司马徽、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正衬)
合作探究
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 即答应刘备要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了什么?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仍有所怀疑, 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由此可见诸葛亮 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只有完全信任, 才能出山辅佐。
•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
2.你能读懂这幅对联吗?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 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土 木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国演义》中理想人格的化身
诸葛亮
• 古典隐士的清高 • 文人雅士的诗境 • 天下奇才的智慧 • 士为知己的忠诚
合作探究
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②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 之志。躬耕南阳只不过是未遇明主时的权宜 之计。
人物评析
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从 “勇”“急”“莽”选一个字评价张飞,简 述理由?
语言描写。 鲁莽、急躁、直爽,讲义气。
1.结合文本分析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求贤若渴、胸怀大志、礼贤下士、 忧国忧民、气度宽宏、 谦恭有礼、有耐心、有政治抱负。

《三顾茅庐》ppt课件

《三顾茅庐》ppt课件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 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 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此亮所以 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 也。……然后可图中原也。
本课记叙的便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
拜谒(yè)
愧赧(nǎn)
读准字音 鄙贱(bǐ)
箪食壶浆(dān) 顿开茅塞(sè)
今番(fān) 叱
(chì)
侥幸(jiǎo)
岂可相强(qiǎnɡ) 纶
巾(ɡuān)
鹤氅(chǎnɡ)
汉室末胄(zhòu) 谬
举(miù)
倾颓(tuí)
吴会(kuài)
沔水(miǎn)
殆(dài)
民殷(yīn)
存恤(xù)
屏人促席(bǐng) 刘璋(zhāng)
失礼 傲慢 疏懒 如雷贯耳 经世之才 思贤如渴
拜谒:拜访谒见。
失礼:指感到招待不周而向对方表示歉意。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鄙贱:指卑微下贱的人。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思贤如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
然理解、领会。
存恤:爱惜,体恤。
纶巾:古代用青丝做成的头巾。
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刘备三顾茅庐。
2.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ppt课件

《三顾茅庐》ppt课件

作者简介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 年不详。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 原人。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于流俗,曾 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 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 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 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 据的社会现实。小说展现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揭示了许多战争规 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小说还通过错综复杂的斗争,塑造了一批性格鲜 明的人物形象,如具有超凡智慧和忠贞的诸葛亮、忠义刚勇的关羽、阴险 凶残又颇具雄才的曹操等。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深入探究
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 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 让刘备找到了实现宏愿的途径,兴复汉室有了可能性。
析读课文
通读全文,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玄德、关公、张飞、孔明的形象特点。
• 刘皇叔为天下苍生计,诸葛亮方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 见其一片仁义。
逆来顺受,仁猥琐心懦弱爱而人又圆滑世故,
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热衷功名。
写作特色
人物的出场的艺术
小说常见的人物出场方式主要有: ①“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走出场来); ②“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③“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一波三折
深入探究
文中第三段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势的?具体提出了怎样的策略?

长春版八下语文第20课《三顾茅庐》新课讲知课件

长春版八下语文第20课《三顾茅庐》新课讲知课件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课文小结 布置作业
情境导入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
播放音乐:《有为歌》(诸葛亮出山歌)
返回
学习目标
1.要认识“仰、诸、葛、冈 、驻、贤、叩、既、 恭、拜 、佩 ”11个生字。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2、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 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 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 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 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感的那样。
3、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 哉”的深意?
刘备和诸葛亮非常密切。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 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人物赏析
刘备: 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 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 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风景的烘托陪衬。
荏苒
揲蓍
cuàn nì
篡逆
xiè hòu
邂逅
xūn mù
薰沐
kuì nǎn
愧赧
倥偬: 事多,繁忙。 云扰: 浮云动荡般地骚扰不安。 斡旋: 文中是挽回、转变的意思。 鉴原: 鉴识原谅。 荏苒: 不知不觉间慢慢过去。
理清层次
理清文章层次,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写刘备第一次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出门去了,失望而归 。 第二部分 写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冒着风雪去见诸葛亮,而 诸葛亮又不在家,只得快快而回。

《三顾茅庐》ppt课件

《三顾茅庐》ppt课件

曹操大军沿江安营扎寨,训练水军, 准备进攻江东。诸葛亮运用策略终于说 服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司马懿将要进攻西城。诸葛亮却 打开城门,独自一人在城墙上悠闲地 弹琴,吓跑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南方部落首领孟获被诸葛亮捉住七次, 又被放了七次,孟获心服口服。从此以后, 南方边境上没有发生战争。
● ● ● ●
刘备听了茅塞 顿开,像拨开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 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 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227年:上出师表,初出祈山。 228年:街亭失守,斩马谡。 232年:发明木牛流马。 234年:病逝五丈原。
腾龙阁:位于 诸葛草庐:公 抱膝亭:建于 老龙洞:是一 武侯祠:始建 元 隆中山巅。它 1987 年重建 隆中牌坊: 卧龙深处:建于 清康熙五十八 处泉水溶洞, 于晋朝(约公 躬耕田:乐 的仿汉建筑, 是一座内高十 建于清光绪 清雍正七年(公 隆中书院: 年(公元 1719 诸葛亮当年躬 元 361 年), 山与隆中山 当年刘备“三顾 层,外观五层, 十九年(公 元 1729 年),相 公元 1987 年重 年),是后人 耕陇亩,引此 是祀奉诸葛亮 之间的诸葛亮 茅庐“,诸葛亮 气势雄伟的楼 元 1893 年), 传诸葛亮常在此 建,原为武灵 凭吊诸葛亮抱 水灌溉。 的祠宇。 庙冲的一百多 小虹桥:是 在此作《隆中 阁。 是隆中的标 交友聚会。 王学业堂。 膝长吟之处。 亩田地。当年 诸葛亮隐居隆 对》。 志。 六角井:是诸葛亮当年隐居隆中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 诸葛亮躬耕陇 中时出入必经 时生活用水井。 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 亩于此地。 之桥。 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花粉
▪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烦渴及消渴证。
清热不及芦根,生津较优。
▪ 2.清肺润燥——肺热燥咳。
▪ 3.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 与金银花、白芷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 良方》)。
▪ ※ ①本品为栝楼(瓜蒌)的根,又名“瓜蒌根”。
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名“天花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三顾茅庐》课件-长春版
自学课文第二、三段,思考: 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刘备的诚心诚
意,用“~~~”划出,并写上理解。
“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 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 葛亮捆来就是了!”
▪ 3.凉血止血——血热出血(焦栀子功专凉血止
血)。
▪ 4.〔清热凉血〕解毒——火毒疮疡。 ▪ 5.消种止痛——研末(水调或醋调)外敷,用于
外伤性肿痛。
使用注意
▪ ①特点:本品既入气分,又入血分,为
“气血两清”之品; 清热之中又能利湿,为“清利”之品。
▪ ②释名:“卮”原义为盛酒的器皿,以其
果实形如卮,故“栀”从“卮”,又名 “山栀”。
▪ 淡竹叶:为禾本▪ 二者名称、功用相似,可以相互替代使用,
但决非一物。
栀 子 Zhizi
▪ 1.〔清热〕泻火除烦——热病心烦,与淡豆豉
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
▪ 2.清热利湿〔退黄、通淋〕——湿热黄疸、
血淋涩痛,如茵陈蒿汤(《伤寒论》)、八正散 (《和剂局方》)。
▪ ②反乌头。
鉴别用药
竹 叶 Zhuye
淡竹叶 Danzhuye
1.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热病烦渴。
2.〔清心〕利尿——善清心与小肠热,导热下行。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
生疮,心火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如导赤散(《小儿药性直诀》)。
▪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全长7~18m〕
的叶,又名“淡竹叶”。
▪ ③生用偏于清热泻火,炒焦偏于止血。 ▪ ④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夏枯草 Xiakucao
决明子 Juemingzi
清热〔泻火〕明目——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散结消肿:痰火凝聚之瘰疬、瘿瘤。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本品夏至后即枯,故名。
又名“草决明”。
▪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主治肝经病变,
解”,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无论实热、虚热皆宜。
2.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煅〕:溃 2.生津润燥〔清热〕:阴虚火旺之
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 骨蒸潮热、盗汗,阴虚内热之消渴证,
出血。
肠燥便秘。

1.石膏:15~60g,宜先煎;生用清热泻火,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性寒质重,非实热者不宜)。
▪ 2.各脏腑热证:
如肺热咳喘,胃热炽盛之牙龈肿痛,心火 亢盛之口舌生疮、神昏谵语,肝火上炎之 目赤肿痛等。
鉴别用药
※石 膏 Shigao
※知 母 Zhimu
清热泻火——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证,如白虎汤(《伤
寒论》)。
1.力强,味辛能解肌透热,长于“清 1.质地滋润多汁,长于“清润”,
第二章 清热药
【含义】
▪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功效】
▪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清虚
热。
【主治】
▪ 里热证(外无表邪,内无积滞,纯属火热
的里证)。
表热:发热恶寒等。
实热
阶段:卫、气、营、血
里热
热证
脏腑:各脏腑热证
虚热:指气血阴阳不足引起的发热。
▪ ①热证:是指阳邪亢盛的病证。 ▪ ②卫、气、营、血:代表温热病在病变过
程中,疾病浅深轻重各异的四个阶段。
卫气营血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
▪ 其中,卫分证代表着温热病的初期,邪在
肌表的证候,不属于里热证的范畴。
▪ ③里热证:包括气、营、血分证,各脏腑
热证,虚热证(即除表热证以外的一切热 证)。
【配伍】
▪ 1.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
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芩分枯芩与子芩。
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善清上焦肺火, 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 这回你不用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选自《出师表》
为“清散”之品。
§2 清热燥湿药
▪ 本类药物多属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
故称为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湿热证。
▪ 本类药物苦能燥湿,过服易伐胃伤阴,凡
脾胃虚寒,津伤阴损者应慎用。
湿热证
肠胃:泄泻、痢疾; 肝胆:胁痛、黄疸; 下焦:小便淋痛、带下、阴舯阴痒; 皮肤:湿疹瘙痒、疥癣; ……
鉴别用药
※黄 芩 Huangqin ※黄 连 Huanglian ※黄 柏 Huangbo
2.知母:本品以肥大滋润者为好,又名“肥知母”;有滑肠作用,故脾虚
便溏者不宜用。
芦根
运用
▪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热病伤津,烦
热口渴。
▪ 2.〔清胃〕止呕——胃热呕哕。 ▪ 3.清肺止咳——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 4.〔清热〕利尿——热淋涩痛。 ▪ ※特点:上清肺热以止咳
中清胃热以止呕 下能利尿以通淋 清热泻火之力不及石膏、知母,但清热不碍 胃,生津不敛邪为其所长。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火毒之证。
1.清肺:肺热咳嗽。 1.力强。
1.长于清泻下焦湿热。
2.〔凉血〕止血:血热 2.清心胃热:心火亢盛 2.泻火除蒸:阴虚火
吐衄。
之神昏、烦躁;胃火炽盛, 旺,潮热盗汗。
3.〔清热〕安胎:血热 消谷善饥,呕吐吞酸。
胎动不安。
上焦
上、中焦
下焦
▪ 1.黄芩: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
▪ 2.气血两燔者,当气血两清。
【使用注意】
▪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1 清热泻火药
▪ 本类药物多属于寒或甘寒,入气分,清热
力强,以清泄气分邪热和各脏腑之热为主 要作用。适用于:
▪ 1.气分证(温热病的化热阶段):
高热〔大热〕、口渴〔大渴〕、汗出〔大 汗出〕、脉洪大。简称“四大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