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19《三顾茅庐》练习长春版

合集下载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火烧新野B.曹操——火烧乌巢C.关羽——火烧赤壁D.陆逊——火烧连营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挟天子以令诸侯。

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3.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成都武侯祠有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上联是“两表酬三顾”,与其对应最恰当的下联是( )A.千古仰威仪B.功定属元勋C.宁静而致远D.一对足千秋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我们在主题探究“桥”的综合性学习中,认识许多有形的桥。

但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它在人与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

学校准备在6月24日召开一次以“心灵的桥梁”为主题的家长、老师、学生见面交流会。

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5.请你以“沟通”为主题拟写一条与桥有关的宣传标语。

6.请你给正和妈妈闹矛盾的小军发一条规劝短信。

7.小明因病住院不能参会,请你代小明给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8.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2)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有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故事。

其中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五件事情分别是:千里__________、华容道义释________、过五关____________、水淹__________、败走麦城。

三顾茅庐练习题精选

三顾茅庐练习题精选

三顾茅庐练习题精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三顾茅庐练习题打“√”.潺潺(juān chán)流水疏疏(shū sū)朗朗半晌(shǎng xiǎng)茅塞(sè sài)顿开三顾茅庐练习题精选.()()起伏:三()茅庐:青翠()滴:秀丽()人:群雄()争:茅塞()开:三、根据意思写词语1.对长者或宾客尊重而有礼貌. ()2.形容湖水十分的清而透明. ()3.形容环境稀疏敞亮. ()四、先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加点词语,仿照例句写一句话.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山冈(),好像一条()的卧龙.2、刘备听了(),像拨开()见到了青天.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得到()一样啊!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认真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做题.……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亮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1、写近义词.吩咐()等候()2、读了这段话,你觉得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用“~~~~”画出相应的语句.3、如果你是诸葛亮,当你知道刘备在台阶下等了那么长时间,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写一写.二、读了《三顾茅庐》你一定知道诸葛亮是怎样成为刘备的军师的,你还想了解诸葛亮吗?那就读读下面的短文吧.诸葛亮治蜀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治理才能的政治家.蜀国建立以后,益州地方的大地主、大官僚、地主豪强侵夺百姓,十分专横.诸葛亮下令予以打击,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有人劝诸葛亮说:“我们刚刚占据了益州,应当多行恩德.”诸葛亮说:“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结果,不法官僚、豪强遭到严厉打击,当地有才能的人受到重用,蜀国的局势很快稳定了下来.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诸葛亮不许部下随意杀戮和欺辱.他曾打败南中一带举兵反抗的少数民族部落,俘虏了他们的首领孟获.孟获不服,传说诸葛亮释放了他,如此一擒一纵,前后七次,最后孟获表示归附.诸葛亮还鼓励少数民族人民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据说他亲自把蜀锦的图案纹样,送给少数民族人民,还让会织锦的士兵,向他们传授织锦技术.故西南少数民族称蜀锦为“诸葛锦”.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更像尊敬“慈父”一样尊敬诸葛亮.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1)胡作非为,专断强横. ()(2)奖赏有功的人,处罚有过失的人,界限非常清楚()(3)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 ()2、仿照例句,用“只有……才能……”造一个句子.例:只有赏罚分明,宽严并用,政治才能清明.3、诸葛亮的治理才能具体体现在哪里?第三部分拓展提高《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有个性的人物,你还喜欢谁?说说他的主要事迹,并且说出你喜欢他的原因.。

语文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二)

语文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二)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二)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2)南阳野人,shū lǎn()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3)望先生不弃bǐ jiàn(),区赐教诲()。

2.下列各项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

B.刘备思贤如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C.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是顿开茅塞,完全领会了这一课的中心思想。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同学们箪食壶浆,做好了一切准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B.长沙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成为“千园之城”。

C.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B.①③②⑤④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④②⑤5.依据本文的内容,动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我们在主题探究“桥”的综合性学习中,认识许多有形的桥。

但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它在人与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

学校准备在6月24日召开一次以“心灵的桥梁”为主题的家长、老师、学生见面交流会。

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6.请你以“沟通”为主题拟写一条与桥有关的宣传标语。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word版含答案)

第24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殆天所以..,疏懒性成..资将军B.南阳野人C.刘璋非立业....之主D.身未升腾思退步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拮据的生活行为不正张开两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我们在主题探究“桥”的综合性学习中,认识许多有形的桥。

但生活中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它在人与人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

学校准备在6月24日召开一次以“心灵的桥梁”为主题的家长、老师、学生见面交流会。

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5.请你以“沟通”为主题拟写一条与桥有关的宣传标语。

6.请你给正和妈妈闹矛盾的小军发一条规劝短信。

7.小明因病住院不能参会,请你代小明给王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8.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举行了一个“读名著,知三国”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含有数字的故事,如三让徐州、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你在阅读中积累了哪些呢?请再写出三个。

三顾茅庐阅读习题及答案

三顾茅庐阅读习题及答案

三顾茅庐阅读习题及答案三顾茅庐阅读习题及答案三顾茅庐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岗,拜访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

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予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

刘备惋惜不已。

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

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

刘备立即吩咐备马。

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岗,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进屋至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又看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

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料到,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封信,与张、关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

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

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

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

哥哥怎么能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一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说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及答案《三顾茅庐》同步练习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一日,曹操邀刘备至相府小亭中,青梅煮酒,对饮聊天。

忽然天空乌云密布,似有龙在云间翻腾。

曹操便由龙的变化谈到当世的英雄。

3.刘备称袁术、刘表等为英雄。

曹操听后皆摇头大笑,说那些人都算不得英雄。

刘备便问:“那何人堪称英雄?” 4.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道:“当世英雄,只你我二人。

”刘备听言,?。

? 5.当此时,天空雷声大作,刘备趁机拾起筷子,道:“这雷响得真怕人。

”曹操道:“大丈夫还怕雷吗?”刘备言:“这样响的雷,怎么不怕?”6.曹操见刘备这等胆小,便把满腹疑忌打消了,与之开怀畅饮起来。

(1)(★★☆)这组连环画讲述的是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根据故事前后内容,为第4幅画补上描写刘备心理与动作的语句。

(2分)答:(2)(★★☆)《三国演义》中,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请从曹操、刘备中任选一人,概括一个能够体现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英雄事迹。

(2分)人物:事迹:3.(2018北京十五中期中,4,★☆☆)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文学家。

他胸襟开阔,志向远大。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善于笼络人才,但十分多疑,对对手残酷无情。

刘备曾为曹操所困,只好每日在后园种菜以消除曹操的疑忌。

有一次,曹操与刘备喝酒讨论谁是当世英雄,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跌落了筷子,这就是著名的①(情节)。

后来刘备在两位义弟②和张飞等人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从侧面证明曹操确有识人的智慧。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部分源于史实,部分源于该书作者③(人名)的艺术虚构,他始终以刘备为皇室正宗,而曹操则是其对立面。

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曹操的奸雄形象也逐渐定格,所以在京剧中,扮演曹操的人往往画着④色的脸谱。

(4分)?拓展训练四1.(2018四川绵阳中考,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是指鲁智深,“豹子头”是武艺高强的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杨志的绰号。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练习长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顾茅庐》练习长版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1.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朝代)小说家。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惆.怅()澄.清()斡.旋()汉胄.()邂.逅()韬.略()悒.怏()3.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谒()⑵呕()竭()讴()碣()怄()(3)诛()(4)谙()殊()喑()姝()暗()二、阅读感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 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5. 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6. 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7.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8.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9. 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10.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11. 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三、拓展探究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罗贯中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

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三顾茅庐》(第2_3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二十《三顾茅庐》(第2_3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一、在上一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1.把你认为有疑义的语、句、段画出来,并把疑惑的问题写在旁边。

2.把你认为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段画出来,并作简要的阐释。

3.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一些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例1:第93页中,崔州平所言:“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可批注:崔州平之所见,虽无不是,但少雄心与远谋耳。

只知顺时而动,却不知谋事在人,正因为如此,方见崔州平较之孔明实逊一筹。

例2:第97页中,“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处可简要批注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例3:第97页中,“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批注为:流泪未必不丈夫,如若流得其时,或许这正是男人成功的利器。

(以上只是举例,仅供参考。

)二、学生将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三、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第三课时一、在前两节课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值得大汉皇叔屈尊枉驾,三往请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果真奇才。

凤雏、卧龙得其一即可得天下之传言,可见不虚。

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

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3.哪些地方可体现出刘备的诚意?(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以上三点,足见刘备之诚意。

4.就我们所学的内容,简要分析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1)刘备:贵为大汉皇叔,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忍辱负重,任人唯贤,有胸襟,有气量。

(2)诸葛亮:躬耕南阳,静待明主,运筹帷幄,匡世英才。

5.本章节中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
1.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朝代)小说家。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惆.怅()澄.清()斡.旋()
汉胄.()邂.逅()韬.略()悒.怏()
3.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谒()⑵呕()
竭()讴()
碣()怄()
(3)诛()(4)谙()
殊()喑()
姝()暗()
二、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 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
5. 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6. 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
7.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8.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9. 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10.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
11. 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罗贯中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

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
“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1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韬晦.()(2)恩庇.()(3)冢.中()(4)匙箸.()
13.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关羽、张飞不在?
14. 曹操所讲征战道上缺水望梅林的故事,留下一个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说说其含。

15. “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6. 文中对曹操主要哦哦哦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7. 文中描写刘备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18. 曹操派许褚。

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当然不只为祝酒,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四、综合实践
19.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a请课后阅读《三国演义》,研究诸葛亮的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进一度了解诸葛亮的一生。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 三国演义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
2. zǒng chóu chéng wò zhòu xiè tāo yì 。

3. 略。

4. 刘玄德三顾茅庐
5. 兴复汉室,建立功业。

6. 求贤若渴,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

7. 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

8.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关羽:稳重、顾全大局。

张飞:鲁莽、直爽。

9.(1)为两次未见孔明埋下伏笔。

(2)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3)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

10.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11. 侧面烘托诸葛亮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

课后能力提升
12.(1)huì(2)bì(3)zhǒng(4)zhù
13. 关羽、张飞不在,许褚、张辽引数十人,而刘备孤身一人,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

14. 望梅止渴。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15. 第一处推动情节发展;第二处为刘备的掩饰失态作铺垫。

16. 表现了他阴险狡诈、得意洋洋、有雄心壮志的性格特点。

17.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表现了他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善于掩饰的特点。

18. 想试探刘备的虚实,看他是否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19.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