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

祖国的首都——【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合作互助精神。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了解增强自豪感。

②的地理位置。

都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举例说明的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利用ppt进行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展示图片,感受。

(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三)自学1. 阅读“自学提示”(1)自学内容一:政治文化中心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32----35图文,了解的自然地理概况,回答:1.读图6.42,认识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2.展示图片: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了解政治中心的职能。

3.读文35页,了解国际交往中心的职能。

(2)自学内容二: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学方法:1.根据你的所闻所见,说说五千年历史上的吗?2.讨论:如何更好地传承的城市文化?如何更好地保护的名胜古迹?完成38页活动题。

(3)自学内容三:现代化的大都市自学方法:1.读40页图文,说说立体交通的发展。

2.读39页图文,谈谈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建设。

3.读41页图文,谈谈首钢迁出的原因?2. 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四)互帮(使用互帮显示板)1. 以小组为单位。

2. 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或讨论有关问题。

3. 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互帮显示板上。

4. 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五)释疑(可配合预先制作的课件讲解)1. 讲解内容(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教师觉得需要讲解的内容)现代化的大都市的发展建设。

2. 讲解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归纳。

(六)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填充图册(七)反思小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能够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3、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提高分析、说明、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北京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措施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特别是政治、文化、交通地位。

教学难点: 北京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视频《北京欢迎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了解北京。

(一、)自然环境1、位置:位于山, 山与平原的结合部.西部是太行山的余脉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

2、地形: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依山带海,地势险要,被称为“天府”或“神京”。

3、气侯:类型: .特征: .4、河流:主要有河和河.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讲解过程中,分析其优越性,为学生分析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并且学案中的“课堂套餐”也有说明。

5、北京自然环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理解)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是扼守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东南虽居渤海较近,但因其是内海,战略十分安全。

3.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八年级地理下册6.4祖国的首都____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4祖国的首都____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及其自然环境特征。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3、了解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变迁。

4、对北京的现代化有一定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资料整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培养爱国之情。

2、培养学生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北京)二、新课讲授(一)政治中心1、城市符号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是这个城市的符号。

2、北京概况(面积、人口)3、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势4、北京的城市职能(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3)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悠久的历史2、众多的名胜古迹(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北京的发展2、北京的城市交通网络(1)立体交通网络:由航空、公路、铁路构成(2)市区快速道路网:呈环形加放射状(3)城市轨道交通发达,初步建设成网(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3、北京的城市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重要性----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了解了北京的地理环境优越和城市的变迁,还了解了作为现代化城市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作业布置五、板书设计(略)。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与方法:1.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方法;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2、通过学生对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现实矛盾的思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辩证对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1、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2、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3、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矛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两会”图片师: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件什么事儿吗?两会又是在哪里举办的呢?引入新课祖国的首都-北京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起北京,你对这个地方有什么印象?会让你想起些什么呢?生描述北京印象师:大家说的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这些地方的部分图片欣赏北京图片,感受北京不同风貌与气息。

师:一个城市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著名建筑,往往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如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是首都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三个方面一起去认识我们的首都---北京回顾图片,出示课件北京符号,引出三个标题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

二、自主学习师:在1949年10月1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我们的首都。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选在北京建都呢?让我们先去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概况。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6.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另外,我也注意到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缺乏足够的思考或知识储备。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储备,通过设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白板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生动性。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提醒学生注意课后复习巩固。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延伸相关知识。
情境创设:播放北京城市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和好奇心。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北京的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等内容。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以及未来发展。
难点:对北京城市职能的理解和未来发展的把握。
解决办法:
1. 针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可以通过地图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
2. 对于气候特点,可以通过气候图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主要城市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北京这一课题,学生可能存在对北京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2.难点: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北京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北京。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北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课件。

2.素材:准备与北京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练习题:准备针对本节内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北京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介绍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

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对北京有更直观的了解。

八年级地理下册6_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_4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教学难点: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复备栏一、导入:走进北京: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二、新授三、迁徙探究;1.城市职能: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小结: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

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小结: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3.现代都市:播放视频《一条商业街的沉浮》提问:北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从视频里发现北京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取得成就呢?学生回答: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读图:读课本图6.48北京的重点功能区。

提问: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归纳: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播放视频:《北京地铁》读图提问:读《北京的市区交通图》思考: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对外交通有什么优势?小结: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三)建设北京1.北京风情:配乐播放北京胡同素描图,让学生感受北京古朴的民风。

小组讨论:在北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传统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2.宜居城市案例分析:“首钢”迁出北京(1)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是什么?(2)北京容易发生雾霾天气,这一现象从自然原因分析是哪类天气活动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3)曹妃甸位于唐沽新港和秦皇岛港之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厂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具有哪些区位优势?小结:北京市关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建设宜居城市的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做法及其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以及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备课班级八年级上课时间执教人
课题: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每个公民本节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

学情分析:学生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对于北京的认识主要来自其他文字性的材料,没有感性认识。


时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重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提炼课

如何分析评价北京的区位优势
教学过程认识北京的地理位
置、地形、河流、
气候等自然环境。

了解北京的城市职
能和发展历史。

一、北京的自然环境
1、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以突
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
优越性。

学生看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

2、评价北京成为我国古都的区位优势,激励学生
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
系。

从气候、地形、交通、战略地位、经济等方面分
析评价
二、走进北京
1、北京的城市职能
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
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

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3.现代都市:提问:北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
从视频里发现北京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
变化或者取得成就呢?
提问: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
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归纳: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
完善。

思考: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北京对外交
通有什么优势?
通过分析北京
的自然环境特
点,评价北京的
区位优势,培养
学生的综合分析
思维。

通过问题引导学
生阅读课文等资
料,获取相关知
识。

教学过程了解北京的发展现
状及未来的发展方
向和城市发展中应
注意哪些问题。

三、建设北京
北京是现代大都市,城市现代化表现在哪些方
面?
小组讨论:在北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传
统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
总结归纳学生意见:
1.对非常破旧的没有保存价值的全部拆掉
2.对十分有代表性的应该原汁原味保存
3.对现在仍然居住的四合院可以对内部进行改造,
外部保留其原来的外表形态。

即按原样修缮,以
适应时代的发展。

北京的城市魅力就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我们应该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传
统,继承和发展。

思考探究:
1.未来北京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2.在北京的城市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小组讨
论的学习活动,
了解北京的城市
建设和未来的发
展方向。

小结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定是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因此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是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宜居城市。

板书设计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1、优越的自然条件
2、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3、历史悠久的古城
4、现代化的大都市
作业设计新学案第四节北京
1、基础知识梳理
2、课堂达标训练
3、能力提升(选做)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