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磁场的基本物理量.教案
优秀教案磁场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磁场的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磁场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
2. 教学难点:磁场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磁场现象,加深对磁场概念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磁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什么是磁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回顾旧知:回顾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为学习磁场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 磁场的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基本概念。
2.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感应强度的变化,了解其测量方法。
3. 磁场线的分布规律:讲解磁场线的分布规律,让学生理解磁场线的特点。
4. 磁场线的应用:分析磁场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磁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应强度、磁场线等。
2. 强调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与磁场相关的资料,了解磁场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教案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课程教案1.表示媒介质导磁性能的物理量。
μ 的单位是:亨利/米(H/m)。
不同的物质磁导率不同。
在相同的条件下,μ 值越大,磁感应强度 B 越大,磁场越强;μ 值越小,磁感应强度 B 越小,磁场越弱。
2。
真空中磁导率:µ0 = 4π ⨯ 10—7 H / m.相对磁导率:µr = 0μμ3.根据相对磁导率 μr 的大小,可将物质分为三类: µr < 1 反磁性物质; µr > 1 顺磁性物质; µr >> 1 铁磁性物质。
前面两种为非铁磁性物质 µr ≈1,铁磁性物质 µ 不是常数。
四、磁场强度H1.表示磁场的性质,与磁场内介质无关. 2.H = μB或 B = µ H = µ0 µr H 3.(1)磁场强度是矢量,方向和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
(2)单位:安 / 米(A / m ) (3)磁场中各点的磁场强度H 的大小只与产生磁场的电流I 的大小和导体的形状有关,与磁介质的性质无关。
【例题1】如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磁场中垂直放置1根长为5m 的载流直导体,测得受到的电磁力为2N ,求磁感应强度B 。
解:B=F/IL=2/(2×5)=0。
2T 极性讲练结合,启发学生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例题2】在磁感应强度为0。
05T的均匀磁场中,放置一个长、宽各为30cm、20cm的矩形线圈,试求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的磁通量。
解:Φ=BS=0.05×(0。
3×0。
2)=0。
003Wb1.描述磁场的四个主要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它们的表示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它们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
2。
判断:(1)由B=F/IL可知,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理解磁感线的特点和作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基本概念2. 磁场的大小和方向3. 磁感线的描述4. 磁场的应用5. 磁场与电流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磁感线的描述,磁场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的测定,磁感线的绘制,磁场与电流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讲解磁场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3. 实验演示:展示磁场的存在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并分析。
4. 讲解磁感线的描述:介绍磁感线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观察,讨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6. 案例分析:分析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机、扬声器等。
7.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场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磁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磁场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应加强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一、引言磁场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磁场的基础知识是他们进入高中物理学习的关键。
本篇教案将介绍一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初中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二、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磁场的定义和单位磁场是具有磁性物质周围的区域,它具有磁力作用。
磁场的单位是特斯拉(T)。
2. 磁场的产生磁场由带电粒子的运动产生。
当电荷运动时,它们携带着磁场,形成环绕其路径的磁场线。
3. 磁场的方向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磁针的指示来确定。
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球的地理北极,因此,磁场的方向被定义为磁针在磁场中的指向。
4. 磁场的性质磁场具有吸引和排斥的性质。
相同磁极之间的磁力是排斥的,不同磁极之间的磁力是吸引的。
三、磁场的实验与观测1. 磁感线的实验观察为了观察磁场的分布情况,可以通过在纸上撒上铁屑,在磁场中移动纸片,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可以观察到磁感线沿着从北极到南极的路径弯曲。
2. 磁力线的实验观察我们可以通过在平面上放置磁体,然后在磁体周围移动磁针,观察磁针的指向变化,从而描绘出磁力线的分布情况。
磁力线是指在磁场中表明磁场强度和方向的线。
四、磁场的应用1. 电磁铁电磁铁是一个线圈,当通过电流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
电磁铁可以用于吸附和释放物体,是许多设备(如电梯、风铃、磁悬浮列车等)中的核心部件。
2. 磁感应应用磁感应是指磁场穿透金属物体产生的电流感应现象。
这一现象被广泛用于发电机、变压器和电磁感应炉等设备中。
3. 磁力的应用磁力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
例如,磁力可以用于吸附电路板上的元件,使其固定在位置上;磁力也可以用于制动系统,实现汽车的减速和停车;磁力还可以用于音响设备中的扬声器,将电能转化为声音能量。
五、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1. 探究实验学生将通过磁感线的实验观察,自主发现磁场的分布情况,并加深对磁力线的理解。
他们可以使用铁屑和磁体进行实验,通过观察铁屑的排列方式来描述磁场的状况。
磁场强度毕奥萨伐尔定律及运动电荷产生的磁场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R sin r
B
讨论:
2 x R
2
0 IR
2 2 3/ 2
R
I
x = 0;
B
xP x
o
1.载流圆环环心处
Bo 有:
0 I
2R
R B
o
I
2.圆弧电流中心处
0 I 0 I 有: Bo 2 R 2 4R
R
B
O
14
例4:一根无限长导线通有电流I,中部弯成圆弧形, 如图所示。求圆心o点的磁感应强度B。
4
二、磁场
磁铁和运动电荷(电流)会在周围空间激发场 ---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运动电荷(电流)有力的作用。 磁场是一种物质, 其物质性体现在: 1)磁场对磁铁、对电流、对运动电荷均有作用力; 2)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移动时,磁场的作用力对它作功。 3)变化的磁场在空间传播,表明磁场具有动量。 恒定磁场—在空间的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磁场。 注意:无论电荷是运动还是静止,它们之间都存在库仑 相互作用,但只有运动着的电荷才存在着磁相互作用。
0 I B cos 1 cos 2 4a
讨论: 1.无限长载流直导线的磁场:
l 2
Idl
l o
r
I 0 1 0, 2 ; B 2a
1
dB P x
a
I
2.半无限长载流直导线的磁场:
1 , 2 ; B
例2:一宽为 a 无限长载流平面,通 有电流 I , 求距平面左侧为 b 与电流 共面的 P 点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 解:以 P 点为坐标原点,向右为坐 标正向; 分割电流元为无限多宽为 dx P 的无限长载流直导线; B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理解磁感线的特点和作用。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什么,磁场的基本性质。
2. 磁场的方向:磁场线的方向,磁场的南北极。
3. 磁场的强度:磁感线的疏密,磁感应强度。
4. 磁感线:磁感线的定义,磁感线的特点,磁感线在磁场中的应用。
5. 磁场与电流: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感线的概念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绘制,磁场与电流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的性质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感线和磁场的关系。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认识磁场的重要性。
3. 讲解磁场的方向,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南北极和磁场线的规律。
4. 讲解磁场的强度,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感线的疏密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5. 讲解磁感线,让学生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并了解磁感线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6. 讲解磁场与电流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9.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磁场相关知识。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磁场的基本性质:了解磁场概念,能描述磁场的基本特点。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力线、磁极。
2. 磁场的性质:磁场对磁体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 磁感线的绘制:磁感线的定义、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4. 磁场的方向:磁场线的方向、磁场的方向判断。
5. 磁场强度:磁场强度定义、磁场强度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感线的绘制方法、磁场强度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绘制、磁场强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场的基本性质。
2.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磁场现象。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存在。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概念,阐述磁场的性质。
3. 演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4. 讲解磁场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磁场方向。
5. 讲解磁场强度,教授磁场强度计算方法。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磁感线绘制方法的掌握、磁场强度的计算能力以及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随堂练习、实验报告、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理解磁场概念,能够正确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准确绘制磁场分布图;会计算磁场强度,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教学拓展1. 磁场与生活:讨论磁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卡、磁盘、磁性材料等。
2. 磁场与科技:介绍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高新技术中的磁场应用。
3. 磁场与地球:探讨地球磁场的性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初中学生的物理教材。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磁场教案设计1.1 背景介绍:介绍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场的相关知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磁场的定义:介绍磁场的概念,解释磁场是由磁体产生的矢量场。
2.2 磁场的特点:阐述磁场的方向、强度、形状等特性,以及磁场线的基本性质。
2.3 磁场的应用:介绍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电磁炉等。
三、教学内容3.1 磁场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定义和特点。
3.2 磁场线的绘制:讲解磁场线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磁场线。
3.3 磁场的应用实例:分析磁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磁场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学会绘制磁场线,掌握磁场的一些基本性质。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磁场线的绘制方法和磁场的计算。
5.2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设计,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进行编写。
希望这份教案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铁屑、磁铁、电流表、导线、电源等。
6.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6.3 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过程7.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磁场现象。
7.2 知识讲解:讲解磁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
7.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磁场现象,绘制磁场线。
7.4 总结提升:通过讨论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1.了解磁通的物理量概念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三、磁导率
1.磁导率
磁场中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不仅与产生磁场的电流和导体有关,还与磁场内媒介质(又叫做磁介质)的导磁性质有关。在磁场中放入磁介质时,介质的磁感应强度B将发生变化,磁介质对磁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它本身的导磁性能。
物质导磁性能的强弱用磁导率来表示。的单位是:亨利/米(H/m)。不同的物质磁导率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值越大,磁感应强度B越大,磁场越强;值越小,磁感应强度B越小,磁场越弱。
附表二
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名称数控
课程名称电工常识
授课教师左爱娟
学校江苏省高邮中等专业学校
课题序号
2
授课班级
15预(2)
授课课时
1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使用教具
多媒体、学案、黑板等
教学目的
1.了解磁通的物理量概念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真空中的磁导率是一个常数,用0表示
0= 4107H/m
2.相对磁导率r
为便于对各种物质的导磁性能进行比较,以真空磁导率0为基准,将其他物质的磁导率与0比较,其比值叫相对磁导率,用r表示,即
根据相对磁导率r的大小,可将物质分为三类:
(1) 顺磁性物质:r略大于1,如空气、氧、锡、铝、铅等物质都是顺磁性物质。在磁场中放置顺磁性物质,磁感应强度B略有增加。
(2) 反磁性物质:r略小于1,如氢、铜、石墨、银、锌等物质都是反磁性物质,又叫做抗磁性物质。在磁场中放置反磁性物质,磁感应强度B略有减小。
(3) 铁磁性物质:r>> 1,且不是常数,如铁、钢、铸铁、镍、钴等物质都是铁磁性物质。在磁场中放入铁磁性物质,可使磁感应强度B增加几千甚至几万倍。
四、磁场强度
在各向同性的媒介质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与磁导率之比称为该点的磁场强度,记做H。即
磁场强度H也是矢量,其方向与磁感应强度B同向,国际单位是:安培/米(A/m)。
必须注意:磁场中各点的磁场强度H的大小只与产生磁场的电流I的大小和导体的形状有关,与磁介质的性质无关。
五、课堂检测
1.磁感应强度,也称为,用字母表示。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用字母表示。
2.了解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磁通的物理量概念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和磁导率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学案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基本能理解各个物理量的含义,但是也容易遗忘,所以仍需课后巩固复习。
磁感应强度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T)。
用磁感线可形象的描述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B较大的地方,磁场较强,磁感线较密;B较小的地方,磁场较弱,磁感线较稀;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
匀强磁场中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磁通的国际单位是韦伯(Wb)。
由磁通的定义式,可得
即磁感应强度B可看作是通过单位面积的磁通,因此磁感应强度B也常叫做磁通密度,并用Wb/m2作单位。
二、磁感应强度
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F与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直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B。即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磁铁都有两个磁极,一个称为,用表示;一个称为,用表示。
2.磁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新授
一、磁通
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取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面积为S的平面,则B与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平面的磁通量,简称磁通。即
=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