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学的发展..共20页
中成药的现代研究

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中成药是指由中草药或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的药品。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疗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中成药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不仅在药理学、化学成分、药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还在现代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中成药的历史与传统应用中成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早在古代,《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就记载了许多中成药的制备和应用方法。
中成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方法药理学研究中成药的药理学研究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中成药的药理学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其治疗机制和作用靶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化学成分分析中成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对中成药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可以了解中成药的组成和含量,为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等。
药效评价中成药的药效评价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中成药在动物模型或人体上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其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常用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等。
现代化生产工艺中成药的现代化生产工艺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中成药的提取、制备和包装等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中成药的质量和稳定性,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常用的现代化生产工艺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干燥和喷雾干燥等。
质量控制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建立中成药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可以保证中成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和微生物检验等。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绪论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原料药经加工制成的成品,可直接应用剂型原料药经加工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形式制剂根据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应用的药品中成药以中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夏商时代:药酒,粬(酵母)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总结出《汤液经》春秋战国: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秦汉时期:《五十二病房》-丸剂东汉-《神农本草经》-丸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10多种剂型,赋形剂,炮制晋唐时代: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提出“成药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宋时代:《太平惠民和局方》-我国历史上由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明清时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剂型近40种吴尚先-《理瀹骈文》-外治法专著中药药剂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版-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现行为2010版,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卷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三章制药卫生热源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灭菌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全部杀灭的技术。
防腐是指以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技术。
消毒是指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技术。
无菌物体或一定介质中无任何或的微生物。
卫生检验方法热原检查:家兔法无菌检查:薄膜滤过法、直接接种法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含药材原粉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0cfu细菌内毒素检查:鲎试验法层流洁净技术是用高度净化的气流作载体,将操作室内的尘粒以平行层流状态排出的空气净化方式。
中成药课件PPT课件

--
22
近代发展史
❖ 一个世纪以前,中成药的发展处于低潮期。 鸦片战争后,西药不断传入中国,大的西药 房兴起,经营西药,规模庞大。而中成药的 生产多在私营国药店,前店后作坊,设备简 单,加工技术落后,产量低,处于竞争的劣 势。但由于中成药特有的疗效,深得国人的 信任,它的生产和应用仍然有一定缓慢发展。
--
34
❖ 8.以中医术语命名
此类命名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中医药 特色。如百合固金丸,肺在五行中属金,百 合固金丸功效实为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又 如导赤丹,赤在五行中与心对应,此丹能引 导心火从小便而去,故名。其他如补中益气 口服液、泻白丸、养血归脾丸、金水宝等皆 属此类。
--
35
❖ 9.按成药产地或成药中主药产地或生产企业 命名.
如云南白药、孔府胃炎宁、沈阳红药贴 膏剂、地奥心血康胶囊等均属此类命名。
❖ 10.按成方的创制人命名
如史国公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命 名,是用来纪念传说中的史国公及冯了性创 制出疗效独特的药酒,本书收载的华佗再造 丸也属此类命名。
--
36
❖ 11.以成药主要有效成分命名:
近几年,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发展,从中 药材中提取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通过适当 的工艺制成的成药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 此类命名方法,如本书收载的绞股蓝总苷胶 囊、绞股苷甙片即属此类命名。
--
37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9
--
38
第三章、中成药的剂型
--
39
❖ 在选用中成药的剂型时,应对患者的病情, 体质认真分析,并根据剂型的特点,加以合 理的选用,充分发挥临床疗效和使用效果。
--
40
中成药的现代研究

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制成的药品。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在我国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备受人们的青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中成药的现代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意义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形式,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
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深入研究中成药的成分、药效以及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中成药的现代研究可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再次,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中成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现代研究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提高疗效、推动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方法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理学研究、化学成分分析、药效评价、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
首先,药理学研究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中成药对机体的作用机制、药效以及毒副作用等,揭示其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途径。
其次,化学成分分析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对中成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为深入研究中成药的药效提供基础。
再次,药效评价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中成药的药效进行客观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临床研究也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开展临床试验,观察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15执业药师考试法规-第6章-中药管理

位和个人负责保密,不得公开。
②向国外转让中药一级保护品种的处方组成、工 艺制法,应按照保密规定办理。
③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保护期的,由生产企业在
该品种保护期满前6个月,依照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的规定程序申报。延长的保护期限,不得超过第 一次批准的保护期限。
第30页,共36页。
毒性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专人、专库 (柜)、专账、专用衡器,双人双锁保管。做到账、货、 卡相符。
第21页,共36页。
• 2.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的管理:
• 各级各类医院与中药饮片相关的人员要严格按《医 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要求采购、验收、保管、调剂
、临方炮制、煎煮。
第22页,共36页。
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药品
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生产新药
或者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须经国家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但是,生产没有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除外。”
第17页,共36页。
• ②中药饮片经营监管: • 经营中药饮片应划分零货称取专库(区),各库(区 )应设有明显标志;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 取干燥、降氧、熏蒸等方法养护,对在库时间较长的中药材
处方、验方或秘方,以中药材为原料配制加工而
成的药品。如丸、散、膏、丹、露、酒、锭、片 剂、冲剂、糖浆等。
第2页,共36页。
• 战略目标:
①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 ②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
③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
④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
⑤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 ⑥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中医药的国际及
2024年度-临床中药学ppt课件

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评价,确保中药新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中药新药的推广应用提供 可靠保障。
30
临床中药学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临床中药学与现代医学的 融合发展
探讨临床中药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促 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临床中药学在慢性病防治中 的应用
临床应用
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泄泻等症状。
常用药物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等。
23
05 中药制剂与剂型 选择 24
中药制剂的种类与特点
传统中药制剂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使 用方便等特点。
现代中药制剂
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 、便于携带和保存等优点。
03
归经与引经的应用
通过合理配伍,可增强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13
毒性与禁忌
毒性的含义
指中药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 响及损害性,包括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中药毒性的原因
包括药物本身含有毒性成分、 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炮 制不当或配伍不合理等。
禁忌的含义
指在某些情况下不宜使用某些 中药,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 忌、饮食禁忌等。
。
18
04 中药药理作用与 临床应用 19
解表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发汗、解热、抗炎、镇痛、 抗过敏等。
临床应用
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 等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 、身痛等症状。
常用药物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等 。
20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01
药理作用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抗炎、抗 病毒等。
药学发展简史

药学发展简史作者:***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药学发展简史药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
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
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一)中国药学发展简史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1中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
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便有了医事活动。
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
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
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
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
当些现象反复出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
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有意识的开发利用,从而变害为利,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
所以说人们对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富起来的。
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猎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
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
(二)中药学的形成:1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非药学论著中记载的药学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论载3200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
大多只记下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
《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地类古书,书中记载药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
且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
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