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目录1:前言1.1 目的1.2 范围2:术语定义2.1 消2.2 供应中心2.3 质量控制3:质量管控组织架构3.1 质量管控委员会3.2 质量管理团队3.3 质量监督员4:质量控制流程4.1 采购控制4.1.1 供应商评估4.1.2 采购合同管理4.2 质量检验4.2.1 进货检验4.2.2 中间检验4.2.3 成品检验4.3 质量记录管理4.3.1 车间记录4.3.2 技术文件4.4 不合格品控制4.4.1 不合格品识别与标识 4.4.2 不合格品处理4.5 内审与管理评审4.5.1 内审计划与执行4.5.2 管理评审计划与执行 4.6 不符合品纠正与预防措施 4.7 培训与能力提升5:质量控制指标5.1 进货质量指标5.2 生产质量指标5.3 客户满意度指标6:附件附件A: 供应商评估表附件B: 质量检验报告附件C: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注释:消:指用于消除、抑制或杀死具有杀灭、抑制或预防微生物功能的药品、医疗器械或一次性使用产品。
供应中心:指负责从供应商采购消,并负责供应链的管理和维护。
质量控制:指通过一系列预定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活动,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定要求的过程。
附件:附件A: 供应商评估表 - 用于评估供应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并确定是否合适合作采购途径。
附件B: 质量检验报告 - 用于记录消进货、中间过程和成品的检验结果。
附件C: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 用于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及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法律名词及注释:1:药品监督管理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调整药品市场秩序,促进药品的科学使用和合理需求,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障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的法律。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为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疗效和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身体健康和生活财产安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的法律。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环节管理以预防院内感染

损毁。②玻璃类光亮透 明、 不挂水珠 、 无破损无裂 缝 , 型号配
套。③敷料类清洁 、 无血渍 、 无毛边 、 无破 洞并 完整 。④胶管
类表面光滑 、 无粘附物 、 管腔通畅、 无破损、 变色 老化 、 无 弹性 好。⑤穿刺针类 清洁 干净 、 针梗 直、 弯 曲、 座 内搪瓷类清洁无污 、 无脱瓷变 形。每个清洗环节有专人负责 , 清洗 后的物品应进 行质量检
注 射 器用 纱 布 包 裹 加 以保 护 , 套 器 材 要 求 卡 口 紧密 、 腔 成 管
通畅 、 使用灵活。所有 器械如有 损坏或功能 不佳予 以更换 。 包装后物 品要求做到尺寸规范 、 标志清楚 , 物品名称 、 有 灭菌 日 、 期 失效 日期 、 责任人 、 对人 、 核 灭菌 标志 。包装好 的物 品 要求在 2小时内灭菌, 以保证灭菌质量 。实行谁包装谁签名 负责 , 明确责任 。 13 灭菌质量 . 灭菌是 消毒供应 中心工作 重点 , 菌物 品 灭 质量与临床工作质量 密切相关 。消毒员必须持证 上岗 , 灭菌 器严 格按《 消毒技术规 范》 行操作 , 进 遵守操作 程序 , 不得 中 途向锅 内挤压物品。脉动真 空压力蒸 汽灭 菌器 内物品严格 按规范放置 , 金属玻璃类放下层 , 料包 放上 层 , 敷 各物品包垂
2 1 脉动真 空压 力蒸 汽灭菌 器 的监测 每锅 都有 物理 监 . 测, 认真记 录灭菌器型号 、 批次 、 灭菌时间 、 温度 、 压力 、 作 操 者 、 录 日期 。每个包 内正 中央放 置 3 公 司 12 记 M 3 ℃化学 指 示卡 , 每个包外用 3 M胶带封 口, 由淡黄色变 为均 匀的黑色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

3.生物监测:
生物指示剂监测必须以达到杀灭嗜热脂 肪杆菌芽胞的效果为灭菌可靠的标准。
○ 采用标定菌株为ATCC7953株 , SSIK31株
○ 染菌量为5×105—5×10 6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谢各位的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总
之
,
完
善
消
毒
供
应
中
心
的
建
筑
布
局
及
严
格
的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
此处添加副标题
xxx
医院中医、教、研、护理工作使用的器械、物品、管道从回收、 清洗、消毒、准备、打包、灭菌、储存、发放每个环节必须遵循 清除污染,严格灭菌及监测;防止交叉感染,如果稍有疏忽将给 病人带来危害,甚至造成医院内感染。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心供 应室的管理。
消毒员须经培训后持证书上 岗。
1
要了解灭菌器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及一般的故障排除方法。
2
压力灭菌器仪表每半年校检一次,减压阀、安全阀每一年校检
一次,结果存档。
3
做好详细监测记录,准确无误,记录保存。
五、有关消毒灭菌技术 知识的学习
一.常用灭菌方法: 二.热力灭菌:蒸汽灭菌、干热灭菌。 三.化学气体灭菌:如环氧乙烷灭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低温等离子 灭菌。 四.辐射灭菌。 五.化学灭菌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环氧乙烷。
不利于柜室内在原室压力下达到应 有的温度。 不利于热的穿透。
不利于微生物的杀灭。
01
蒸汽质量差。
02
循环温度不够。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其工作质量不达标,将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基础。
医院应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如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医院应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三、严格把控物资采购和质量验收物资采购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和器材,确保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要对每批次的物资进行质量验收,包括产品的外观、性能和检测报告等,确保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强化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同时,要定期对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有着密切的。
医院应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了解临床科室的需求和意见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要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应急预案和安全措施,确保在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六、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
医院应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各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工作人员的表现等。
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会议内容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会议内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会议内容
近日,我们消毒供应中心召开了一次质量控制会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确保每一位客户都能得到高品质的服务。
会议主要内容按照以下分类进行讨论。
1、消毒药品质量控制
我们的消毒药品是我们服务的核心产品之一,因此在保障其品质上,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会议中,我们特别邀请了相关技术专家,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产品检验等方面详细讲解消毒药品的质量控制要点。
同时,也就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监管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2、医用物品合格率
我们的服务也包括医用物品供应,因此对于其合格率的控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会议中,我们针对物品的采购、入库、发放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每一件物品的合格性。
3、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客户信任度。
因此,我们在会议中特别提出了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要求,并制定了详细的
制度规范,确保设备始终以最佳状态提供服务。
4、员工培训计划
我们的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因此,会议中我们讨论了员工培训计划,制定了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
通过培训,员工不仅具备了更全面的技能和知识,也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责任和重要性。
以上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在会议中,我们一致认为只有严格的质控措施才能保障我们的服务质量,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通过会议的交流和讨论,我们相信我们的服务将会更加完善,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与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与质量管理一、引言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他们要负责医疗器械、药品、药具等各种消毒工作。
这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医院的临床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与质量管理。
二、工作流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采集:采集是消毒供应中心的第一步,包括医疗器械、药品、药具等物品。
医疗器械需要经过专业人员清洗,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最后打包封装。
药品与药具一般都有期限,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消毒或更换。
2、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消毒供应中心非常关键的一步,面对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如何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医院内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针对不同产品有不用的处理方法。
消毒处理完之后,需要严格检查是否达到消毒标准,并做好相关记录。
3、分发:分发是将消毒完成的物品分发到各科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分类管理,确保不同种类物品的消毒管理不混淆,避免交叉感染。
在分发的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必须将消毒记录的情况按照规定上报质检部门,确保医院消毒管理的安全有效。
三、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消毒供应中心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保障医院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具体质量管理措施如下:1、人员培训:为了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学习新的消毒方法和技术,保障工作的安全和标准万无一失。
2、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环节不出现漏洞,配好充足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工作出错的风险。
3、设备保养:医用设备零部件多,以及各种仪器对于消毒剂的要求也不同,保养管理尤为重要。
要定期维护、检修、维护设备,防止设备故障对消毒造成影响,保证资产的长期适用。
4、日志记录:日志记录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对于日志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要求详细记录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记录处理过程和记录时间等必要内容,以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医疗安全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院内的重要部门。
该部门主要为全院所有临床科室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杀菌工作,并提供无菌物品。
在消毒杀菌工作中,如果不够彻底可能会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对医院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一、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建设1.1合理划分区域为了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应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合理的布局。
消毒供应中心应尽量接近手术室和临床科室,要相对其他科室部门独立,保证周围环境卫生,室内光线充足无污染,通风良好。
工作区域主要分为工作区和辅助区,工作区域应对消毒杀菌前的区域和消毒杀菌后的区域做好隔离,主要将工作区分为去污区、检查区、包装区、灭菌区和无菌储存区。
辅助区主要分为办公区、休息区和更衣室等。
各分区之间要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和相关标识,区域交界处要做好隔离,防止污区空气和物品流向洁区。
1.2配备完善的设施消毒供应中心应配有相关的设备设施,如个人防护用品、清洗池、医用热风机、封闭式回收箱、分类台等,室内应配备相关的温度湿度调节设施,保证室内温度湿度正常。
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应配有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空气净化消毒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纯化水供应装置、烘干机等。
二、构建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殊性和相关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改进完善,使管理工作常规化、条理化。
明确岗位责任,对物品消毒灭菌、检查、储存工作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定期对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或随机抽查,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注重护理团队人才培养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对工作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注重人才培养,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1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充分重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在预防感染事件发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加强道德修养,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禁止上岗。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及标准

52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物品装载
4)手术器械包、硬式容器应平放;盆、盘、碗类物品应斜 放(包内容器开口朝向一致),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类 物品应倒立或侧放;纸袋、纸塑包装应侧放;利于蒸汽进入 和冷空气排出。 5)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时,大包宜摆放于上层,小包宜 放于下层。
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80%,预 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应超过柜室容积 的90%,同时不应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
38
包装质量控制—器械检查:功能评估与养护
4、镊子功能检查方法
镊子的肉眼检查和功能测试,需检查闭合功能。颚部带齿的 镊子在闭合时,从尖端开始必须有弹性和成一线,颚部带尖牙的 镊子必须牙与牙吻合良好,弹簧部不能弯曲,有导引针的不能粘 在一起,表面不能污染。
5、穿刺针的功能检查
针尖锐利无钩、斜面平整----如腰穿针类中间有导丝,针芯 应拔出,用高压气枪或95%乙醇检查针头通畅情况,检查套针与 针芯的针尖锋利程度,针尖无毛刺,针梗无弯曲,针座洁净无缺 损,针套与针芯套入应吻合,配套使用、功能良好。
39
包装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
包装规程
(1)依据器械包装清单及装配要求,核对器械种类、规格、 数量,有序摆放; (2)拆卸的器械应组装好,手术器械应使用篮筐或有孔方 盘包装; (3)灭菌包的重量:器械包不宜超过7KG,辅料包不宜超 过5Kg。体积:下排汽式灭菌器不宜超过30*30*25cm;预真 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30*50cm。
手工清洗
消毒
手工干燥
手工润滑
30
保养方法
2.手工润滑
注意 事项
☆按照产品说明的稀释比例配置润滑剂。 ☆盛装润滑剂的容器必须是清洁的,防止润滑剂的污染。 ☆容器装载器械,建议选择透明的润滑油,避免工作人 员将手伸入溶液中摸索器械造成皮肤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3-01-05T16:13:28.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李继荣[导读] 对其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好,会为医院其他各科室做好充分的质量保证。
李继荣(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供应室河南荥阳 450100)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325-02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各临床科室供应无菌器材和敷料的重要科室。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供应的物品种类多,涉及的科室广,其工作质量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评价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我科首先建立消毒供应中心质控小组督察员工执行制度、操作流程、各类质量检测执行情况,加强员工素质教育、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对照国家消毒规范完善制度流程,严把物品回收、清洗、包装关及正确灭菌方法,强化消毒供应室的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处于应激状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等管理措施。
本文主要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加以简述。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是为临床、急救、护理提供合格的医疗用品的后勤保障科室。
在医院感染有效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供应中心的各环节质量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1 质量控制
1.1下收下送质量控制。
发放回收车配速干手消毒剂,做到分车分次,互不交叉,每次用后将车进行消毒擦拭(1000mg/l有效氯),车分区存放。
1.2清洗质量控制。
清洗人员认真查对,分类交接,并记录,对器械按污染程度、精密程度分类,对有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污染的器械分别进行手工清洗或超声酶洗,必要时用胶棉和毛刷。
1.3清洗效果控制。
仔细观察清洗机各项参数,每周总结效果一次,每月保养,并做潜血试验。
1.4包装质量控制。
包装前检查清洗质量、种类、规格、数量、完好性、包布质量、锐利器械保护,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注明包名称、封包日期、失效期、锅次锅号、打包者、核对者等签名,便于质量追溯。
1.5灭菌储存质量控制。
合理摆放,查有无超大包,应知容器闭锁装置是否灵活、运行参数、BD试验、生物监测,遇有外来器械放五类爬行卡做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
1.6空气质量控制。
工作区空气、物体表面、每月细菌培养应达标。
1.7使用物品质量控制。
物品的包装、标识、入库、灭菌日期、失效期,每批次做好记录,杜绝不合格产品发放。
2 结果
通过各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集中管理,提高清洁质量与灭菌质量及周转率,满足临床需要,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 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向医院各临床科室供应无菌器材和敷料的重要科室,承担着重要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供应工作。
对其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好,会为医院其他各科室做好充分的质量保证。
所以我们应大力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这就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所有员工必须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把好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各环节的关卡,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做到工作中相互督查、相互促进,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毅,何秀影,弓艳霞.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监控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49-3450.
[2]韩德辉,张晓红,许桂红等.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82-2283.
[3]孙艳华,赵庆兰,米热古力.中心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管理的质量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46-3747.
[4]郭凯,马成云,刘永华.净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453.
[5]赵华,张利萍,齐菊能.供应室存在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956.
[6]胡佩俊.加强供应室管理力度从源头控制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