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物理第五版第9章课后题答案

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物理第五版第9章课后题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9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习题选解)9-补充 三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各放在边长为r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电荷(0)Q Q >放在三角形的重心上。
为使每个负电荷受力为零,Q 之值应为多大?解:以三角形上顶点所置的电荷(q -)为例,其余两个负电荷对其作用力的合力为1f ,方向如图所示,其大小为题6-1图22221004330cos 42r q r q f πεπε=︒⨯=中心处Q 对上顶点电荷的作用力为2f ,方向与1f 相反,如图所示,其大小为2233200434r Qqr Qq f πεπε==⎪⎪⎭⎫ ⎝⎛由12f f =,得Q =。
6-补充 在某一时刻,从238U 的放射性衰变中跑出来的α粒子的中心离残核234Th 的中心为159.010r m -=⨯。
试问:(1)作用在α粒子上的力为多大(2)α粒子的加速度为多大? 解:(1)由反应238234492902U Th+He →,可知α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即 1912 3.210Q e C -==⨯Th 离子带90个单位正电荷,即1929014410Q e C -==⨯它们距离为159.010r m -=⨯由库仑定律可得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191991221520 3.21014410(9.010)5124(9.010)Q Q F N r πε---⨯⨯⨯==⨯⨯=⨯ (2)α粒子的质量为:2727272()2(1.6710 1.6710) 6.6810p n m m m Kg α---=+=⨯⨯+⨯=⨯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82275127.66106.6810F a m s m α--===⨯⋅⨯ 9-1 如图所示,有四个电量均为C q 610-=的点电荷,分别放置在如图所示的1,2,3,4点上,点1与点4距离等于点1与点2的距离,长m 1,第3个电荷位于2、4两电荷连线中点。
大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 习题解答-第9章习题解答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第9章负反馈放大电路习题99.1 什么叫反馈?反馈有哪几种类型?解:在电子系统中,将输出回路的输出量(输出电压或电流)通过一定形式的电路网络,部分或全部馈送到输入回路中,并能够影响其输入量(输入电压或电流),这种电压或电流的回送过程称为反馈。
负反馈可分为4种类型的反馈组态(或称反馈类型):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
9.2 某放大电路的信号源内阻很小,为了稳定输出电压,应当引入什么类型的负反馈?解:应该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9.3 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试用方框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解:根据反馈放大器各部分电路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分为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两部分,如图所示。
9.4 要求得到一个电流控制的电流源,应当引入什么负反馈?解:应该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9.5 在图9.1所示的各电路中,请指明反馈网络是由哪些元件组成的,判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设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
解:(a)R e、C e,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b)R f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c)R f1、R f2、C,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 e1级间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R e2本级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d)R f、R e2级间交、直流电流并联正反馈;(e)R2、R f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f)R2、R5本级的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R6级间交、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g)R1、R f交、直流电压串联正反馈;(h)R3交、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9.6 试判断图9.1所示电路的级间交流反馈的组态。
解:(a)无交流负反馈(b)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c)R e1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d)R f、R e2级间交流电流并联正反馈;(e)R2、R f交流电压并联负反馈;(f)R6级间交流电流串联负反馈;(g)R1、R f交流电压串联正反馈;(h)R3交流电流并联负反馈图9.1 习题9.5电路图9.7 某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如图9.2所示,已知其开环电压增益u 2000A •=,反馈系数u 0.0495F •=。
电路第9章习题参考答案(太原理工大学)

100 100 0 . 204 46 . 57 A 33.68 j 35.58 48.9946.57
j M I j 30 0 . 204 46 . 57 1 I 2 Z 22 156.250.19
0.039 186.76A 0.039172.44 A
9-2 已知题9-2图所示的耦合线圈,L1=0.5H, L2=1.2H ,耦合 系数k=0.5,i1=2i2=2sin(100t+30⁰)A。求电压u1和u2.
di1 di2 u1 L1 M dt dt 0.5 2 100cos(100t 30) 0.387100cos(100t 30)
P I R I R2 0.039 100 0.152 W
2 2 2 2 2
9-9
图示为理想变压器电路,试求电路中的电流 I
1 :1 10
变比n为
副边折合到原边的等效阻抗为
1 Zi n Z L (1000 j1000 ) 10 j10 100
2
题9-9图
原边等效电路为右图示 100 I 1 10 j10 10 0 0.67 42.27 A 11 j10
9-10 图示理想变压器电路,试求电路中的电压 U 2
解 1. 用回路法求解 由原电路可得
I1 1 U1 200 5 U I
20U U 1 2
2
2
题9-10图
20I I 2 1
解方程组得 U 2 10V
2. 用阻抗变换法。次级电阻在初级表现为
n 5 400 5 2000
2
得等效初级电路如图所示
电路理论基础(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九章

2f C 2 C1
所以
C
答案 9.8 解:(1)根据题意,电路发生谐振时,存在下列关系:
1 / LC 10 4 rad/s I U / R 1A U LI 10V L
解得
R 0.1 L 1 mH C 10 F
品质因数 U 10 Q L 100 U 0.1 (2) I (j C ) 10 10 90 V 10 90 V U C 即有 uC 10 2 cos( t 90)V
不随频率变化得 R1 R2 R ,式(1)简化为
1
LC ( jL 1 jC ) 2 R L C R ( jL 1 jC ) R Z ( j ) 2 R LC R L C R( jL 1 jC ) R ( jL 1 jC ) R 由 Z ( j ) 为实数得: LC LC L 2 R , R2 R R C 故当 R1 R2 L C 时端口电流与端口电压的波形相似, 此时 Z ( j ) L C 。 答案 9.4 解: RC 并联的等效阻抗 R / jC R Z RC R 1/ jC 1 jRC Z RC /U H ( j ) U 2 1 jL Z RC R 1 2 R jL(1 jRC ) 1 LC jL / R 幅频特性 1 H ( j ) (1 2 LC ) 2 (L / R) 2
| Z ( j ) |
1 0.7
( )
O 1 2 3 4
/ c
45
1 2 3 (b) 4
O
/ c
90
(c)
答案 9.3 解:等效输入阻抗 R j L R jC Z ( j ) 1 2 R1 j L R2 j C
太原理工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作业及重点练习解答

I Im2 Im3 =2 1.5=0.5A
2A Im1 1Ω + 24V -
3Ω
R Im2 + U -
Im3
+ UIS -
4Ω
8A
R可等 效去掉
解:(b) 设电流源电压为UIS方向如图 得网孔方程如下: Im1=2 -3Im1+7Im2=-UIS -Im1+Im3=UIS-24 Im3-Im2=8
P5 (1.2) 5=7.2W
2.12 求含源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
+ -
6Ω
- 6I +
3Ω
a +
UOC
9V
I
6Ω (a)
b a +
U端
解:(1)求开路电压UOC 9 I 1A 6 3 UOC 6 I 3 I 9V 解:(2)求内阻RO 令 I’ =1A 则 U端 =9V I端 =1+3/6=1.5A RO =6Ω
Uy = -6V T
Uz = -6.2V z
|UBE|=0.6~0.7V,硅管, |UBE|=0.2~0.3V,锗管, NPN型C点电位最高,UBE>0 , PNP型C点电位最低, UBE<0 .
Ux = -9V
C B -6.2V
-9V
T2
E
解: 由-6-(-6.2) = 0.2V,可见为锗晶体管; 由UC<UB < UE,可见为PNP晶体管;
解得:Im2=-3A Im3=5A 则:U=-4Im2=12V
√
+ -
2.6 试用节点法求5Ω 电阻消耗的功率。
2Ω
①
5Ω
②
2Ω +
电路基础第9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九章 三相电路(部分习题参考答案)9.1 A m cos 2u U t ω=,,C m cos(2120)u U t ω=−oB m cos(2240)u U t ω=−o9.2 相电压为198V ,相电流为6.10A 9.3 220VAXU &BYUU &AYU &9.4440VU &U &AX&ACU &9.5 (1)ϕ2=120°,ϕ3= −120°;(2) A'B'45A I =o&,B'C'165A I =o&,C'A'75A I =−o&;(3) A 15A I =o&,B 135A I =o&,C105A I =−o& 9.6 (1) ,,; A'N'2053.13V U =∠−o &B'N'20173.13V U =∠−o &C'N'2066.87V U =∠o & (2) ,, AB 34.623.13V U =∠−o &BC 34.6143.13V U =∠−o &CA34.696.87V U =∠o &9.7 , ; A 15.8337.7A I =∠−o &A N202.80.96V U ′′=∠o & , ; B 15.83157.7A I =∠−o &B N202.8119.04V U ′′=∠−o &C 15.8382.3A I =∠o &, C N202.8120.96V U ′′=∠o &9.8 ,,; A 28.1739.8A I =∠−o &B 28.17159.8A I =∠−o &C28.1780.2A I =∠o &A B 16.269.8A I ′′=∠−o &,,; B C 16.26129.8A I ′′=∠−o &C A 16.26110.2A I ′′=∠o &A B312.328.86A U′′=∠o &,, B C312.391.14A U ′′=∠−o &C A312.3148.86A U ′′=∠o &9.9110V9.10 (a) 电流表读数为0, (b) 电流表读数为220A 9.11 l I =9.12 1()R C L += 9.13 电流表A 1的读数为0.591A ,电流表A 2的读数为0.318A , 电流表A 3的读数为0.318A ,电流表A 0的读数为0.364A9.14 (1),(2)A B ''4cos15 3.86A I I ==≈o A '2A I =,B 'I =9.15 ,电源连接方式改变不会影响结果。
2000-2014年太原理工大学电路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1F
+ A1 +
iL 1
-
Z
Z R
jωL
+ u s _
-
+
1 -j ωC
图11
图10
十一、电路如图 11 所示,已知 us=3������−������ ε(t)V,uc(0-)=5V,iL(0-)=4A。 (1)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响应电感电压 uL(t>0); (2)给出响应 uL 的自由分量和强制分量。 (12 分) 十二、图 12 所示电路中非线性电阻的特性为 u=500i2。求 u2。
“Ð ƒ€ 20ƒ\ ‚È ’ ² •® Ž éL "ƒÁ “ñ • t•¡ — ’’ Š ’A D •X •G ’p 4‚³ ˆÚ • ƒ¡ƒ– •„j ö Z • ƒ ƒ¡ • ‘“ ½ L Ñ• x .•æ è™ Œ • ‚H 1 ‚Ó è2‚¦ ‚ ꌃ ‹E Ô ‹Š ` Œ 1”N ‰Y ƒ •Å—
L1 + u S _
10:1 **
L2
+ R + U u _R _ R -j
图1-2 j10
0.1F
图1-1
2.图 1-2 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若已知各电流有效值相等,I=I1=I2=5V,则电路视 在功率 S 等于___。 二、图 2 所示电路中负载电阻 RL=10Ω,能否获得最大传输功率;若使其功率为 零,20V 电压源应调整为多大?(12 分)
C2 i1 i2 uC2
R3
âg ˜D ä‰ “ u‹m –ƒƒ‘ j Œ ˜ ¥ σ • • ä iI •2˜g ç /“ñ‚ ½ •ç “ñ “– )•F \ƒ ƒƒ Æ &•¨ o—Ù •§ ƒ m †•† ƒm G – ³ƒ ƒ ^•Ñ l‘½ É – ƒ Œ • ‰ ‚ ð -™ ’“ oƒ… ‚µ |ƒt i li lƒ… z F lL
太原理工大学电路cad思考题

1. 你在绘制甲乙类放大器电路的原理图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你解决了其中一些问题,请写出问题及解决方法;如果没有解决,请写出这些问题。
(不能全部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必答)答:问题一有时原理图较大,复制时有的元件信息会丢失解决方法在原理图四周点几个不明显的点,画小点的快捷方式是 P/T,再按tab键弹出属性对话框在text中填上“.”不是直接按tab键问题二实验中不知道如何生成.net文件解决方法点击菜单右键中creat netlist5、元件的属性有几个,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10个。
(1)Lib Ref:在元件库中定义的元件名称,不会显示在绘图页中。
(2)Footprint:封装形式,应该输入该元件在PCB库里的名称。
(3)Designator:流水序号。
(4)Part Type:显示在绘图页中的元件名称,与元件库中名称“Lib Ref”一致。
一般这里写入元件的大小或类型。
(5)Sheet Path:成为绘图页元件时,定义下层绘图页的路径。
(6)Part:定义子元件序号,如与门电路的第一个逻辑门为1,第二个为2等。
(7)Selection:切换选取状态。
(8)Hidden Pins:是否显示元件的隐藏引脚。
(9)Hidden Fields:是否显示“Part Fields 1-8”、“Part Fields 9-16”选项卡中的元件数据栏。
(10)Field Name:是否显示元件的数据栏名称。
1.放置元件的操作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答:方法1:通过元件库浏览器元件列表区:双击元件,单击元件+Place;方法2:菜单命令:Place | Part;或Wiring Tools工具栏方法3:Digital Objects工具栏---常用元器件。
7. ERC电气检测法则能检查电路中的逻辑错误吗?答:能检测,ERC是为了检查所设计的电路原理图中的电气连接和引脚信息,以便能查找明显的错误。
执行ERC检查后,将生成错误报告,并且在电路原理图中标志错误,以便用户分析和修正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 题9-6图所示电路,次级短路,求ab两端的等效电感。已 知 L1=0.1H, L2=0.4H ,M=0.12H.
用反映阻抗来做。
Z in Z11 Z ref (M ) 2 Z11 Z 22
(M ) 2 M2 jL1 j ( L1 ) jL2 L2 M2 0.0144 则L L1 0.1 0.064H L2 0.4
100 100 0 . 204 46 . 57 A 33.68 j 35.58 48.9946.57
j M I j 30 0 . 204 46 . 57 1 I 2 Z 22 156.250.19
0.039 186.76A 0.039172.44 A
题9-2图
138.7 cos(100t 30)V di2 di1 u2 L2 M dt dt 1.2 100cos(100t 30) 0.387 2 100cos(100t 30) 197.4 cos(100t 30)V
9-3
题9-3图所示电路,求电路中的电流
P I R I R2 0.039 100 0.152 W
2 2 2 2 2
9-9
图示为理想变压器电路,试求电路中的电流 I
1 :1 10
变比n为
副边折合到原边的等效阻抗为
1 Zi n Z L (1000 j1000 ) 10 j10 100
2
题9-9图
9-2 已知题9-2图所示的耦合线圈,L1=0.5H, L2=1.2H ,耦合 系数k=0.5,i1=2i2=2sin(100t+30⁰)A。求电压u1和u2.
di1 di2 u1 L1 M dt dt 0.5 2 100cos(100t 30) 0.387100cos(100t 30)
题9-6图
9-7
题9-7图所示的变压器电路,原边接电源电压,副边接负 载电阻。求原边电流和通过互感耦合传送到副边回路的功率。 已知 U S 100V R1 30 L1 40 L2 120 R2 10 M 30
解 用原、副边等效电路40
题9-7图
Z 22 R2 R jL2 100 j120
M 2
Z 22
(30) 2 (30) 2 5.76 50.19 100 j120 156.250.19
U S I 1 Z in
100 100 2 30 j 40 5.76 50.19 (M ) Z11 Z 22
第9章习题答案
9-1 写出题9-1图所示的各耦合电感的VAR方程
(a)
d 1 di1 di2 u1 L1 M dt dt dt d 2 di di u2 L2 2 M 1 dt dt dt
题9-1图
d 1 di1 di2 u1 L1 M dt dt dt d 2 di2 di1 u2 L2 M dt dt dt
原边等效电路为右图示 100 I 1 10 j10 10 0 0.67 42.27 A 11 j10
9-10 图示理想变压器电路,试求电路中的电压 U 2
解 1. 用回路法求解 由原电路可得
I1 1 U1 200 5 U I
20U U 1 2
2
2
题9-10图
20I I 2 1
解方程组得 U 2 10V
2. 用阻抗变换法。次级电阻在初级表现为
n 5 400 5 2000
2
得等效初级电路如图所示
U 1 20 0V
由U1 20U 2 U 2 10V
I 1 和 I 2 。已知
100rad / s,U s 100V , R1 10, L1 40m H,
R2 6, L2 50m H, M 4 H .
题9-3图
列两个网孔 方程如下所 示:
(6 j 4 j5) I 2 j 4 I 1 j 400( I 1 I 2 ) j 400I 2
2 L L M 32 16 同侧并联时: L 1 2 H L1 L2 2M 6 2
异侧并联时:
L1L2 M 2 32 16 L H L1 L2 2M 22 11
• 9-5 将两个线圈串联起来接到50 、220的正弦电源上, 顺接时电流为,吸收的功率为218.7;反接时电流为7。 求互感
9-12 在题9-12图所示电路中,负载阻抗ZL=(6-j8)Ω 为了与内阻为1kΩ的信号源匹配,试求变压器的变比 为多少?并求 U S 2时负载获得的功率。 V
题9-12图
(10 j 4) I 1 j 4 I 2 j 400I 2 10
I 1 0.0494 87.17 A, I 2 0.025 87.17 A
9-4 耦合电感, L1=8H,L2=6H ,M=4H, 试求其串联、并 联时的等效电感值。
顺串时: L=L1+L2+2M=22H 反串时: L=L1+L2-2M=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