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提出部门
生产部
负责人
辛吉声
不合格事实描述采取措施计划回应时间:2011-5-20
在设备检查中,X53K铣床不运转,提出维修。
描述人:辛吉声日期:2011-5-20
2重新审核,审核包括API Q1的补充要求和6A、16A的产品要求的内容,包括以往审核的要求。
责任部门:高述彭日期:2011-8-3
事实效果认证:
12011年8月4日组织内审员进行培训,培训6A16AQ1和内审控制程序。
22011年8月16-19日重新审核,审核包括API Q1的补充要求和6A、16A的产品要求的内容,包括以往审核的要求
不合格原因分析
铣床齿轮轮齿损坏,导致机床无法运转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1指派维修人员尽快更换和维修
2设备管理员对设备检修结果进行验收和记录。
责任部门:机修组日期:2011-5-20
事实效果认证:
设备管理员2011年5月21日对设备检修结果进行验收合格,并提交设备维修纪录。
验证人:辛吉声
日期:2011-5-21
。
分析人:辛吉声
日期:2011-5-8
■纠正■预防措施:
由销售部于顾客沟通,以后防喷器表面取消镍磷镀(顾客要求),直接喷漆,这样可增加漆面附着力且质量会好很多
责任部门:高述彭日期:2011-5-10
事实效果认证:
已将防喷器表面镍磷镀取消,直接喷漆,增加了漆面附着力,漆面脱落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验证人:杨超
事实效果认证:
生产部于2011年8月8日对车间部分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
质量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质量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质量纠正预防措施报告怎么写?要注意哪些细节?质量纠正预防措施报告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20XX程序文件中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要求,我实验室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体系运行预防措施,并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及在日常监督和顾客抱怨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相关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和落实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后的效果,以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达到改善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运行水平的目的。
一、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即实验原始性及检验工作公正性;提高原始记录书写与检验报告书质量;夯实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人员资质确认管理;提高检试验技能;检验标准受控管理;实验室安全保证措施,措施的实施如下:1、对实验原始性和检验工作公正性进行维护。
2、提高原始记录书写与检验报告书质量。
各检测室注重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质量,规范原始记录的书写,使检验信息记录更加系统,对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进行全面审核,并对监督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有效的控制原始记录、检验报告质量。
3、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4、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操作与维护,制定了仪器期间核查计划,对仪器设备按计划进行了期间核查并记录,质量监督员对期间核查结果进行了监督。
制定了仪器维护和自检计划,对仪器进行定期的维护和自检,对新购入的仪器,都对操作人员进行基本操作的培训。
5、人员资质确认管理,对新上岗的检验人员,均通过培训获得资格确认,做到持证上岗。
6、提高检验技能,进行学习各方面仪器操作的内容,使试验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7、检验标准做到受控管理,检验标准由专人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标准查询、确认记录。
及时收集新公布的标准及其修改的动态,并做好标准的动态维护,随时将新颁布和修改的标准纳入受控范围,对检测标准做到定期确认,能够保证检验标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和现行有效。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规定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管理规定1范围和应用领域1.1 目的为不断提高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控制健康、安全与环境运行的不符合,持续改善管理绩效,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不符合发生或重复发生,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公司归口管理的各地区公司及所属企业(含控股企业)。
1.3 应用领域本规定应用于对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生的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实施等环节的管理活动。
2参考文件绩效监测与审核管理规定3术语和定义3.1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2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职责4.1 质量安全环保处是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主管处室,负责公司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的监督管理。
4.2 各职能处室负责本处室主管业务范围内的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3 各地区公司及所属企业依据本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并实施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
4.4 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不符合的整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5管理要求5.1 HSE 不符合包括:a)违反法律、法规的要求;b)HSE 管理体系运行的不符合;c)违反程序、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的规定;d)引起相关方抱怨、投诉;e)HSE 监测结果(包括各业务检查)不符合规定要求;f)内审发现的不符合。
5.2 不符合的控制5.2.1根据HSE监测发现的不符合,确定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对不符合进行整改。
5.2.2 不符合的责任单位负责不符合的原因调查并予以处理,采取措施减少因不符合而产生的风险和影响;5.2.3 主管部门负责对不符合处置情况进行验证。
5.2.4相关方的抱怨按《信息交流与协商管理规定》的规定执行,对产生的不符合由相关部门、单位实施整改。
5.2.5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按《绩效监测与审核管理规定》的要求采取纠正措施。
5.3 纠正措施5.3.1纠正措施制定的原则:a)相关方 HSE的重大投诉;b)HSE事故;c)重大风险失控造成严重影响;d)重复多次出现 HSE监督检查不符合要考虑采取纠正措施;e)审核出现的不符合 100%采取纠正措施;f)重大的违规事件;g)其他。
不合格品控制及纠正与预防措施

对检验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办法一、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保证工程产品质量稳定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项目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不合格品控制。
本办法是《不合格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支持性文件。
三、职责对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隔离和处理,由生产部负责。
对不合格品处理的监督由经营部负责。
对大批量不合格品处理和改进措施的审批,对顾客退货的鉴定由质检部负责。
原材料中不合格品的处置和修整由技术部协助处理。
四、工作程序1.来料检验①来料经检验不合格者,不得入库。
②质检员对该批不合格来料作出标识,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报生产部经理审批。
并在来料检验记录中填写不合格记录。
③施工队按照质检部作出的审批意见做出相应处理(选用或退货),由技术部负责通知业主,由质检员监督实施。
2.半成品、成品检验①半成品、成品检验出现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根据不合格性作出处置,处置方式有:返工、返修、报废。
②质检员对不合格品作出不合格标识,视处置结果放入指定存放区域。
并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交施工队进行原因分析并合理处置。
③出现重大或批量不合格品由生产部组织车间、操作者进行原因分析,经技术部审批后进行处置。
④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仍不合格或不适用者由项目经理在检验记录上作出处理决定(继续返工、报废等)。
3.客户退货①发生业主质量投诉或退货,由质检部组织对该批产品的检验,将检验结果登记在成品检验记录上,并追溯原有的检验记录。
②根据生产部的检验结果,由质检部与技术部会商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处置方式有:返工、返修、报废或不属于项目部责任的协调不予进场。
③根据会商结果,由经理签发《不合格品处理单》,由技术部部协助有关责任部门执行处理。
④由质检部调查详细原因,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由相关责任部门作整改。
4.记录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应详细记录产品来源、流程或工序、不合格描述、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和其它必要的补充说明。
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

版次/改号:C/1 编号:R-P-008
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单
日期:年月日
1.本通知单由品质运营部向责任部门发出,交责任部门负责人/主工签收:“事实描述”栏和“验证意见”栏由归口管理部门填写。
2.“原因”栏由责任人填写“纠正/预防措施”栏由主负责人填写,“评审意见”栏由责任部门负责人填写;若需采取重大纠正/预防措施,须报管理者代表或分管总工评审确定。
3.纠正措施完成后,责任部门责任人应将本通知单及相关整改资料复印留存,原件传递至归口管理部门,由归口管理部门保存。
整改通知单(公司层面的检查,每次检查都要下发,一式两份,各存一份)

发出单位
责任单位知会单位源自信息来源□ 检查 □ 监测检验 □ 管理评审
□ 内、外部评价 □ 其他来源(请写明)
性质
□ 不合格纠正项 □ 预防措施项 □ 纠正改进项
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描述
承报人/日期
纠正、预防措施方案
整改及跟踪验证要求
1、负责落实纠正、预防措施方案,对存在的问题务必于月日前整改完成。
2、安全环保部负责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安全负责
人意见
整改责任
单位签收
签收人/日期:
整改实施情况记录
实施单位负责人/时间
跟踪验证结果
验证人/时间
未达到预期效果,采取的新的措施及实施结果
制定者/时间实施单位负责人/时间验证人/时间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办法

不合格、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对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不符合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以消除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原因,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管理程序。
2、适用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成品、半成品及采购物资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评审及针对不符合/潜在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控制。
3、依据性法律法规及上级公司文件3.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3.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3.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3.5《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B/T190113.6《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GB/T190253.7《环境管理术语》GB/T240503.8《管理体系手册》3.9 公司总部级管理体系制度文件3.10 通用管理办法4、职责4.1质量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公司体系审核、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组织制定、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2职能部室负责对本部室所属专业范围内存在的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组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组织验证纠正/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2.1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
质检员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
4.2.2销售公司负责对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标识、处置和记录。
4.2.3供应部负责对采购物资不合格品的标识、处置和记录。
4.2.4生产工段及各工段负责对过程产品、最终产品不合格品的标识、处置和记录。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分析、制订与实施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5、工作程序5.1数据分析5.1.1属于单位内部的不符合/潜在不符合,发现单位负责人组织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并确认引起本次不符合/潜在不符合的根本原因,责任人员填写、保存《不符合项通知单》/《纠正与预防措施通知单》。
17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

负责人:年月日
批准 实施方案
批准人:年 月 日
纠正措施 或应对风 险措施实 施完成情 况
措施实施负责人员:年 月 日
跟踪验证 结论
验证人员:年 月 日
编号:
年第 号
注:验证及整改材料附后
纠正措施/应对风险措施报告单
责任部门
责任人员
不符合或 潜在不符 合工作事 实描述
在技术领域口/管理领域口
发现人:年 月日
责任部 门或责任 人员确认
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
签字:年 月 日
分析原因 选重程度:一般不符合口/严重不符合口
选择纠正措施口/应对风险措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