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小柴胡汤?黄煌基层医生
每日一方(十三)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小柴胡汤

每日一方(十三)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小柴胡汤古代的退热抗炎剂,经典的和解方,是治疗发热性疾病处在迁延期的常用方,具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的疾病。
1原始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金匮要略》)2方证提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者。
适用人群31.黄瘦:体型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一般或较差,面色黄或发青,皮肤干,缺乏光泽,有虚弱貌。
2.神情漠然: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意欲低下,特别是食欲不振。
自我评价差,性格偏内向。
3.怕风冷:易感冒发热咳嗽;易皮肤过敏,或痒或起风团皮疹;易肌肉关节疼痛。
4.胸胁苦满:胸胁部症状较多,或胸闷痛,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和不适感。
5.往来寒热:易患疾病大多为急性疾病的迁延期或是慢性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如发热性疾病久久不退、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肝胆病、结核病、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耳鼻眼睛疾病、抑郁症等。
4适用病症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肠炎、肺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
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
3.以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等。
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艾滋病、癌症等。
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日光性皮炎、湿疹等。
6.反复发作的五官科炎症,如腮腺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口腔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黄煌: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都是千古良方,活用可以治疗好多病!

黄煌: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都是千古良方,活用可以治疗好多病!简介: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常委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
如何用活柴胡剂作者/黄煌刚接到演讲通知的时候,我在想讲什么好呢?本来想说麻黄、细辛,我干脆讲调和法,讲柴胡、芍药,这些东西,可能没有像李老先生那样够刺激,但是这个临床用得不少,临床上大症、重症有,但临床上这些小病、小调,我想我们这些后辈、初学者应该从这些比较平淡的方子着手,这些也是张仲景的。
首先,讲讲柴胡,先认识柴胡证。
柴胡证是什么?关键是八个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很多人认为药证是一个症状,认为是对症用药,其实这是误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可以说是一个综合征、一个症候群,“往来寒热”这个症候群,是张仲景发现的一种疾病,不同于我们现代所说的,而是传统的一种疾病。
这个“往来寒热”,可以出现在很多细菌、病毒的感染性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出现“往来寒热”;免疫系统疾病有时也可以表现“往来寒热”,包括女性的月经病等。
那么,这“往来寒热”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在《黄帝内经》中已详细作了说明,这里我就不详讲了,它有三个意思:“往来寒热”首先,指患者发冷发热持续比较长的时间;这强调的是比较长的时间。
这种发冷发热,多指体温不正常;许多发热性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多日者,不一定是弛张热、疟疾发热,而我们可以看作是往来寒热。
第二,指患者的自我感觉。
因为张仲景时代是没有体温计的,不要认为《伤寒论》的发热就一定是37.5°以上,所以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感觉、患者的自我感觉,即一种寒热交替感,往往患者有很多的描述,我们进行临床要善于归纳。
当然,有人忽而恶风怕冷、肌肤粟起、忽而身热而烦、出汗、要脱衣服,这是一种寒热;也有人四肢冰冷,但心胸烦热,就像现代很多女性冬天也穿着特别短的裙子,但手是冰冷、胸口是热的,这也是一种寒热往来;再有表现为上部热而下部寒,大多数人以为这是阳虚,大量进补,其实是柴胡证、神经症,有的人冬天来看病,下面穿着羊毛裤,上面穿着短袖,他感觉上面热、下面冷,这是一种神经症,是不是阳虚证?其实他并不一定是,故可以用点柴胡剂调和就行了;也有人半边身体热、半边身体凉,这都是一种往来寒热。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黄煌经方治疗高血压经验高血压→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用中药治疗或预防高血压的优势:1.可以调整体质(中风患者大多是热性体)2.可以改善症状(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3.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发展正常人血压:90~140高血压患者:95~160一、黄连解毒汤(唐朝药方,外台秘要)原方:黄连3两黄芩2两黄柏2两栀子14枚黄煌方:黄连5~10g 黄芩10~20g 黄柏5~10g 栀子6~12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加入干姜、红枣,会比较顾胃,而且比较好吃)1. 本方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见以下症状: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红口干者(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须特别关注)在张仲景眼中的黄连是“除烦药”,例如: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中,用黄连的药是最多的约60g (此烦例如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烦)而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连为上品,功效为久服令人不忘此要方为温病学派当年的主打方没有把此方当作降压药2. 临床效果:(1) 有降压作用(2) 抗焦虑(心中烦不得卧),能改善情绪、睡眠;例如朱砂安神丸也是用黄连(3) 减缓心律(4) 对脑血管疾病不错,对出血性脑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效果3.具体的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建、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多梦、皮肤长有疮癠、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4. 本方用量较小,可采用胶囊内服二、三黄泻心汤(金匮)原方: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黄煌方:大黄5~12g(大便干结用生大黄,一般用制大黄) 黄连3~6g 黄芩6~20g1. 泻心汤可用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头痛如劈开来一样),此方为古代止血方仲景书中→吐血、衂血泻心汤主之陈修园→诸方无效者,泻心汤百试百效2. 本方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服药过程中,患者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也能够下降,头痛、心悸…等也能改善黄煌经验:泻心汤配合大柴胡汤配合黄连解毒汤→来治疗些体格壮实的效果很好3. 本方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千金方→加减三黄丸→治疗男子五劳七伤….久服可以走逐奔马此方有保健作用 (三黄片)4.长期使用此方要注意体质壮实、营养状态比较好、没有明显的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好、大便干结、舌质暗红,体检下来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有些甚至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偏微胖、壮者多长期服用此方一定要小腹股股的,大便不太通(如:腑实证)5.此方加减成黄连上清丸,效果也不错,主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用于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三、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 (二陈汤=夏陈苓草+竹茹、枳壳、干姜、红枣,仲景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橘皮竹茹汤去掉人参)1. 本方用于临界高血压或初中期高血压并伴有失眠’多梦、易惊恐患者(1) 高血压临界或血压易波动,无心、脑、肾并发症(2) 主诉较多(头痛、头晕、失眠、多噩梦、易惊醒、有恐惧感),症状较严重(3) 患者大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良好、面部皮肤油腻(4) 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血压正常,到医院给医生量时血压偏高)有这四条,用此方有效2. 温胆汤是壮胆药,可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用此方后可以改善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3.此方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治疗口干、口苦、失眠、胸闷烦躁、心律偏快,在此基础上再加黄芩、栀子效果更好4. 此方和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合用,治疗高血压伴有焦虑、腹胀5. 此方和【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治疗虚烦不得眠】合用,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老年女性四、大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黄芩3两半夏半升枳实4枚芍药3两大黄2两生姜5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20g 黄芩6~20g 姜制半夏6~12g 枳壳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黄6~12g 干姜5~10g 大枣15~30g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伴有胆囊炎、胆石症、高血脂、便秘、按之心下满痛加黄连效果更好五、黄耆桂枝五物汤经方:黄耆3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黄煌方:生黄耆15~60g 桂枝6~12g/肉桂5~10g 白芍10~20g/赤芍10~20g/白芍加赤芍10~20g 干姜5~10g/生姜3~6片大枣10~20g1. 本方适用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脊椎体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肌肉松软、动则气喘的中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者2. 此方加【葛根15~60g→项背强几几】、【川芎6~12g→仲景:治心下毒痛】:治疗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等等3. 此方加丹参10~20g、石斛15~30g、淮牛膝15~60g:治疗心、肾功能障碍,二、三期高血压或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尤其是有下肢浮肿者,用此方可使尿量增加(四味健步方:芍药、丹参、石斛、牛膝)4. 体质: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好但易疲倦、头痛气短,运动时头更晕、心电图多为心肌缺血、胸闷胸痛、面色黄暗或暗红无光泽、舌质多带红、舌体胖有齿痕、中老年人多见黄煌经方治疗感冒经验感冒(伤风),寒流感一、小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8两) 黄芩3两人蔘3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12g 黄芩6~12g 姜制半夏6~12g 党参6~12g 生姜6~12g/3~6片/干姜3~6g 红枣6~12枚1. 发热性疾病,病毒性感冒(往来寒热)2. 以发热、汗微出、不退为特征(症状较多样、复杂)3. 恢复期一般较久4. 此种感冒较易转移,诱发他症(肺炎、心肌炎….)5.欲退烧,柴胡用量要加大,可用到30~45g,至少20g(初剂大汗,脉静身凉为安)6.加连翘(30~50g)可治淋巴肿、咽痛连翘:疮家要药,证:汗出而烦,淋巴结肿大,(瘰疠),烧不退由小柴胡汤加减成[柴胡,甘草,黄芩,连翘]7.加桔梗(6~12g) 利咽,生石膏(10~20g) 清热治扁桃体炎、红肿。
黄煌教授应用,、柴胡汤加味治疗弥

黄煌,61岁,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9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老年医学1年,1999年赴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史学研究室研究比较传统医学。
黄煌教授应用,|、柴胡汤加味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张玲玲(南京210029)关键词:小柴胡汤;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Keywords:XiaoChaihuTang;diffuseuniversalbronchiolitis气管炎;鼻窦一支气管综合征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特异的临床疾病——鼻窦一支气管综合征,其特征为慢性鼻窦炎和支气管炎症。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活动后呼吸困难,并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常有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并可诱发呼吸衰竭,多数预后不良。
近年来,西医应用红霉素对本病进行长期治疗,DPB的预后有所改善。
笔者随导师黄煌教授学习期间,亲历导师以小柴胡汤治愈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现记录如下。
1典型病例某女,21岁。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黄涕,严重时伴有头部颞侧疼痛,后出现咳嗽,咯黄痰,量不多,无发热,无痰血,胸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鼻息肉(双侧)”,遂行息肉摘除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
4年前又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症状,西医诊断为“副鼻窦炎”,手术治疗后症状缓瓣2。
5年12月第12期第3卷解。
2003年7月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上楼梯时稍有气促,CT检查为“慢性副鼻窦炎”,行双侧上颌板治术筛窦开放术症状缓解。
住院期间胸片异常,肺CT平扫+HRCT示:弥漫性泛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局限性肺气肿,轻度肺纤维化。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会诊病理报告为“双肺纤维性细小结节影伴支气管炎”,诊断为: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②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③慢性副鼻窦炎。
予福爱力(红霉素)口服。
住院期间出现胸闷症状,双肺闻及干、湿性哕音,予解痉平喘抗感染治疗后,咳嗽症状减轻,无明显胸闷。
左下肺可闻及水泡音,右肺少许干哕音。
黄煌常用的三张柴胡方

黄煌常用的三张柴胡方(2017-08-26 12:24:02)标签:胆结石抑郁症老年痴呆减肥高血脂分类:少阳病一、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住。
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胆石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胆道感染等等我都会用。
但是我并不是盲目的用,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有时候中医是非常简单的,并不复杂。
古代有很多技术因为简单所以要保密,要故意把它玄化,不能让你轻易学到,如果方法过于复杂也不需要保密的。
所以张仲景用大柴胡汤就有这个诀窍。
我在临床上就按照这个诀窍用,例如说现在得个胰腺炎3万、5万医疗费是小事,多的甚至几十万。
但是古代的治疗就是用大柴胡汤,很有效。
有一个青年人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有时一年要住几次院,痛苦不堪。
后来经人介绍到我这里,我一摸肚子绷绷紧,人也非常壮实,舌苔厚腻。
我用的就是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枳壳、赤芍、白芍、大黄、姜、枣,就这几味药,吃下去原来的腹胀就没有了,嗳气、腹痛、大便秘结、口臭,这些症状全部消失。
而且他一直吃下去,我就问他,我说你长期吃,还有什么难受啊?他说挺舒服,吃了以后身体变得轻快,脑子也灵活了。
他是2007年来看的,经常不间断地吃大柴胡汤,后来再也没有复发过。
大家看,中药就是这么灵。
这种病例很多,胰腺炎可以用,胆石症也可以用。
刚开始学医的时候,我碰到胆石症经常用金钱草,结果不是那么有效。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一、小柴胡汤适用于胆囊炎引起的发热,以及慢性胆囊炎。
经常属于往来寒热的范围,常持续很长时间。
与感冒有些类似。
常诊断为“发热待查”收治入院。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症候群,为小柴胡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也可能是感冒、咳嗽、肺结核等,见于发热性疾病处于迁延期。
重要脏器无损害,肝、肾、心功能尚健全。
急性胆囊炎: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可诱发心绞痛或胆心综合征。
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黄疸。
柴胡用量至少20克黄芩10克以上。
还可治疗“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慢性胆囊炎:本方改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
为传统消炎药,利胆药,免疫功能调整用药。
柴胡体质:易生胆道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发作与情绪有关。
体形中等偏瘦,面色发青白,缺少光泽,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冰冷,主诉自觉症状为多(发冷、恶心、痛),肌肉较坚紧,情绪波动较大。
女性经前乳房胀痛。
中青年比较多。
胆囊炎患者的重要症状:呕吐,汤液应浓缩,去滓再煎。
不能大量服用汤药。
煎大半碗,100-150毫升。
加减要注意:黄疸的,加茵陈、山栀、黄柏。
合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
是很好的消炎利胆药。
腹胀,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可通便,除胀二、大柴胡汤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哮喘、胆道疾病原文很多与呕吐有关。
“呕不止,心下急……”“呕吐而下利者”胆石症胆囊炎引起胆绞痛,必须要使用大柴胡汤。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胆结石导致胰腺炎:也可用大柴胡汤,专治这种疾病(专方)。
[辨证论治的误区:只对症状用药;没有专病专方。
要研究很多疾病的专方]大柴胡汤专方治疗专病: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胰腺炎,胆石症。
经典指征:心下(两肋弓夹角下的区域)按之满痛胆绞痛常在饱餐或高脂肪饮食后出现,逐渐加剧,难以忍受,剧烈疼痛,大汗淋漓,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可出现轻度的黄疸和发热。
有明显利胆作用,有降低括约肌肌张力的作用。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

黄煌教授讲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和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
“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
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
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
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
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
黄煌教授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 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小柴胡汤黄煌基层医生十三、小柴胡汤古代的退热抗炎剂,经典的和解方,是治疗发热性疾病处在迁延期的常用方,具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的疾病。
【原始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证提要】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者。
【适用人群】1.黄瘦:体型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一般或较差,面色黄或发青,皮肤干,缺乏光泽,有虚弱貌。
2.神情漠然: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沉默寡言。
意欲低下,特别是食欲不振。
自我评价差,性格偏内向。
3.怕风冷:易感冒发热咳嗽;易皮肤过敏,或痒或起风团皮疹;易肌肉关节疼痛。
4.胸胁苦满:胸胁部症状较多,或胸闷痛,上腹部或两肋下按之有抵抗感和不适感。
5.往来寒热:易患疾病大多为急性疾病的迁延期或是慢性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如发热性疾病久久不退、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肝胆病、结核病、甲状腺疾病、乳房疾病、耳鼻眼睛疾病、抑郁症等。
【适用病证】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肠炎、肺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
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
3.以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等。
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艾滋病、癌症等。
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日光性皮炎、湿疹等。
6.反复发作的五官科炎症,如腮腺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口腔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7.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桥本甲状腺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8.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
【加减变化】1.咽喉疼痛,加桔梗10g。
2.淋巴结肿大者,加连翘30g。
3.咳喘病迁延不愈,咯少量白黏痰者,加干姜10g,五味子10g。
4.皮肤过敏,身痒、目痒、头痛者,加荆芥15g,防风15g。
5.神经痛、关节痛、发热性疾病见消瘦者,合桂枝汤。
6.干燥综合征、肿瘤、肾病等见口渴、浮肿、腹泻、胖大舌者,合五苓散。
7.咳嗽、哮喘、皮肤病等见咽喉异物感、腹胀、痰多者,合半夏厚朴汤。
8.呼吸道疾病见胸痛、黄黏痰、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9.发热、腹胀不欲食、舌苔白厚者,合平胃散。
10.亚甲炎、肝病、不孕症等见贫血面黄月经量少者,合当归芍药散。
11.甲亢等见汗便秘者,合白虎汤。
12.关节炎、肝病等见晨僵、便秘或腹泻者,合黄芩汤,再加黄柏。
13.舌红、口干,怕辣,肛门灼热,可去姜。
【使用注意】1.日本曾报道小柴胡汤导致肝损害及间质性肺炎的病例,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2.本方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发热性疾病通常给予5天量,慢性病则可以服用时间长些,建议服用3个月后检查肝肾功能。
3.方中黄芩不宜大量,特别是肝病患者。
【黄煌解说】小柴胡汤是古代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一张常用方,现代临床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
1.“往来寒热”是张仲景对小柴胡汤主治疾病常见类型的一种经典表述,其概念广泛:①指患者发热持续。
提示本方古代用于各种发热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
②一种过敏状态。
如对温度变化的自我感觉过敏,特别畏风、怕吹空调等。
延伸为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音响、气味过敏乃至心理过敏。
提示小柴胡汤可以用于过敏性疾病、精神心理疾病。
③指疾病反复发作。
“往来”有时间性。
其中有定时发病者,所谓“休作有时”,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如疟疾的间日发作等;也有无明显的节律的发病,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提示小柴胡汤治疗许多反复发作的慢性病。
“往来寒热”是古人发现的一种疾病,可能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或感染性疾病,尤其与病毒性感染、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并涉及淋巴系统、精神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称之为“WLHR综合征”。
小柴胡汤是主治方剂,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疾病加减。
小柴胡汤退热的功效肯定,但方中的柴胡应重用。
《伤寒论》原方柴胡用8两,如果按照目前教科书的换算方法,相当于现在的24g。
柴胡如果小于10g,退热的效果就受到影响。
我的经验,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发热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柴胡在20g 以上方有效。
病毒性感冒见发热持续,有汗微恶风,或呕吐,或咳嗽,或咽痛,或腹痛,唇红、舌红者,可用小柴胡汤加连翘。
本人退热验方:柴胡40g,生甘草10g,连翘60g,黄芩20g(儿童用量为1/2或1/3)。
水煎,日分4次服用,第一次服药后有的患者可出现通身大汗,体温随之下降或至正常。
手足口病、水痘、轮状病毒性肠炎、腮腺炎等的发热,也适用小柴胡汤。
对于一些女性月经期的感冒发热、食欲不振,症状重,病程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而用小柴胡汤能很快退热,这与古人所谓的“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是一致的。
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热,如类风湿关节炎、亚甲炎、成人Still病(斯蒂尔病)、红斑狼疮等,这种发热缠绵难愈,也属于往来寒热的范畴,可以用小柴胡汤。
由于引起发热的原因和疾病非常多,小柴胡汤多加味:易感儿调理,间断性服小柴胡汤;咳嗽,加半夏厚朴汤(柴朴汤);发热、口渴喜饮热水,或腹泻,或多汗者,合五苓散;发热而关节肿痛,加白芍、黄柏;服用激素后的舌红、食欲旺盛者,加大剂量生地。
小柴胡汤多用于发热性疾病,特别适用于以寒热交替、食欲不振、恶心为表现者。
2.“胸胁苦满”是张仲景对小柴胡汤主治疾病常见类型的又一种经典表述。
其含义有二:①自觉证:指患者胸膈间和胁肋下的胀满感、窒息感、疼痛感。
这可能是胸腔内器官病变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抑郁状态。
胸胁苦满的“苦”字,除表示患者胸胁部的不适感比较明显或持久以外,还指患者的心理处在一种抑郁痛苦的状态。
②他觉证: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或腹肌僵硬紧张感,患者或有胀痛不适感。
“胸胁苦满”可以做适当延伸。
乳房病、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肩颈部的酸痛、甲状腺、腮腺病、睾丸肿痛,都可以视为“胸胁苦满”的内容,如偏头痛、耳疾患、肩颈部的酸痛、甲状腺的肿胀、耳疾以及腰胯部的疼痛、腹股沟的肿块、疼痛等,临床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为便于记忆,我将胸胁部、身体的侧面、腹股沟等部位称之为“柴胡带”,而这些部位恰恰都是淋巴走向,提示小柴胡汤可以用来治疗各种淋巴系统疾病。
小柴胡汤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肺癌等,以发热咳嗽持续、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者最为适合。
《伤寒论》小柴胡汤条下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的记载;《苏沈良方》载:“元祐二年(1087),时行无少长皆咳,本方(即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干姜各半两,服此皆愈。
”这类患者大多是感冒以后咳嗽迁延不愈,稍遇风寒或刺激气味则症状加剧,咳嗽痰少,甚或两肋疼痛,服用抗生素往往没有明显效果,用小柴胡汤加五味子,咽痛者加桔梗、连翘,确有疗效。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是治疗过敏性咳嗽的有效方,加荆芥、防风更好;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名柴陷汤,能清热化痰,多用于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脓胸、自发性气胸等呼吸系统疾病,见胸闷而痰黄黏稠者。
服用后有大便通畅、痰液减少、胸膈满闷感减轻的效果。
甲状腺疾病常用小柴胡汤,如亚甲炎、甲亢、桥本甲状腺炎等。
我的经验,甲亢多汗、心率快、大便干结者,合白虎汤,汗越多,石膏越重用;大便干结,知母当重用。
消瘦,加人参;桥本甲状腺炎,月经不调或不孕者,合当归芍药散(柴归汤:柴胡15g,黄芩5g,姜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当归10g,川芎15g,白芍3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干姜10g,红枣20g,水煎,每剂服1~2天。
一般服用3~6个月)。
干燥综合征(SS)通常合用五苓散。
其人口苦咽干目眩,怕冷、关节痛,表证存在,是小柴胡汤证;口干不能多饮水,或饮水即吐,或有振水音,是五苓散证。
风湿病,如风湿性及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此病反复发作,对环境气候敏感,为小柴胡汤适用症。
血沉快,C反应蛋白增高,加白芍、黄柏;腹泻、浮肿貌,合五苓散。
用于皮肤病,如日光性皮炎、丘疹性湿疹、玫瑰糠疹、色素紫癜性皮肤病、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病毒疹、皮肌炎、脂膜炎、红斑狼疮等。
女性多见。
瘙痒,加荆芥、防风;舌红唇红,合黄芩汤(黄芩、白芍、甘草、大枣)。
淋巴系统疾病也有用小柴胡汤的机会,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但多要配合大剂量的连翘。
胡希恕先生治疗颌下淋巴结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慢性睾丸肿大等都用小柴胡汤加石膏。
肿瘤放化疗以后,我常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等,其人面色黄或有水斑,或有浮肿貌,或下肢浮肿,或体腔积液;怕风冷,疲劳,皮肤痒或红疹,身体疼痛;舌黯淡胖大,边有齿痕。
3.“默默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方证的点睛之笔,张仲景用描述性的笔法给读者一个适用小柴胡汤患者的形象:沉默寡言,食欲不振,性欲低下,处在抑郁状态,提示小柴胡汤抗抑郁,可用于抑郁症、神经性厌食、抑郁性便秘、失眠症、肠易激综合征、心因性阳痿等。
如烦躁易惊,加桂枝、甘草、龙骨、牡蛎、茯苓;腹胀、恶心、多痰,合半夏厚朴汤。
4.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
本方所适应的患者,往往经过发汗、催吐、泻下的常规治疗,但发热持续不退,时低时高,病情或进或退,也有的病人虽然不发热,但依然怕冷怕热,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十分不适应,有的病人变得消瘦。
这些病人的临床表现也变得比较复杂,有的表现为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或口苦咽干,或目眩,或腹痛,或心悸,或咳嗽,或手足心热;有的病人在胁下出现肿大的脾脏,或在腋下或腹股沟出现肿大的淋巴结。
这种情况表明,疾病进入了迁延期和慢性期,就像战争中敌我双方处在僵持和胶着状态,张仲景说,这是“血弱气尽,腠里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后世的医家习惯用“半表半里”来概括这种状态。
也就是说,即疾病中邪正双方搏击的地点,既不在国境线上,也不在国都,而在中间地带。
这种态势,在军事上决定了不能速战速决,多采取求和的战略。
医学上用什么配方呢?张仲景的经验,是用小柴胡汤。
因此,后世医家将这种治疗原则称为和法。
5.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对方证的把握要求更为严格。
小柴胡汤又称为“三禁汤”,反观之,即除了适合“汗”“吐”“下”之外的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