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研究
小柴胡汤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

小柴胡汤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一、本文概述《小柴胡汤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是一篇旨在深入研究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方证特点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规律的学术性文章。
小柴胡汤,源于古代中医经典《伤寒论》,是一款历史悠久的中药方剂,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和胃降逆等功效。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文献梳理、实验研究以及临床数据分析,全面揭示小柴胡汤的药理机制,明确其方证特点,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规律。
本文首先对小柴胡汤的历史渊源、方剂组成及基本功效进行概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实验研究,深入剖析小柴胡汤的主要药效成分、作用机制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数据,分析小柴胡汤在不同疾病中的疗效差异及其适用条件,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
对小柴胡汤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贡献力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详实的小柴胡汤应用指南,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小柴胡汤的方剂组成与药性分析小柴胡汤,出自古代中医经典《伤寒论》,其方剂组成独特,药性分析精准,因此具有卓越的疗效。
其方剂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
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这些药物的药性及其在方剂中的作用。
柴胡为方剂中的君药,具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
其独特的香气能够疏散郁结,调和气血,使全身气机流畅。
黄芩为臣药,苦寒清热,擅长清解半表半里的热邪,与柴胡相配,既能解郁,又能清热,共同发挥解表清热的作用。
人参、甘草为佐药,人参大补元气,甘草和中缓急,二者共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使人体的正气得以恢复,抵抗病邪的侵袭。
半夏、生姜为另一组佐药,半夏燥湿化痰,生姜温中止呕,二者配合,能够调和胃气,消除恶心呕吐的症状。
大枣为使药,既能补中益气,又能调和诸药,使整个方剂的药性更加平和,提高药效。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效果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咳嗽症状。
它由小柴胡、黄芩、半夏、人参、芍药、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具有止咳化痰、平肝散郁的功效。
本文旨在探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的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一、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是一种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的方剂,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清痰而不化,或痰中带黄,胸闷、烦躁等,舌苔白腻,脉浮实。
该方剂通过小柴胡的疏肝解郁作用,黄芩的清热燥湿作用,半夏的化痰止咳作用,人参的起气健脾作用,芍药的养血生津作用,生姜的散寒降逆作用,大枣的养血调理作用,共同发挥止咳化痰的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常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湿痰口臭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二、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药理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药理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抗炎作用研究:黄芩作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黄芩素可以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
这一作用可以减少咳嗽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咳嗽症状。
2. 止咳化痰作用研究:半夏是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
研究发现,半夏中的有效成分半夏碱可以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咳嗽的传导,减少咳嗽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半夏中的黄半夏素具有抑制痰液产生和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能够改善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
3. 调节免疫功能研究: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中的人参、黄芩等药材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参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黄芩具有抗氧化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减少咳嗽引起的免疫反应,降低炎症程度。
三、小柴胡汤合止咳散化裁对咳嗽的治疗效果小柴胡汤合止咳散化裁治疗咳嗽的效果受到临床广泛的认可。
一项对70例湿性咳嗽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化裁联合口腔清咽颗粒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感冒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喉咙疼痛、发热等。
小柴胡汤,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感冒的方剂,其主要药物包括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等,具有解表散寒、发汗解毒、调和气血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小柴胡汤在治疗感冒中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方剂。
在治疗感冒方面,小柴胡汤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1.1 解表散寒小柴胡汤可以解表散寒,是治疗感冒的关键功效之一。
感冒患者因为寒邪入侵,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出现面色苍白、恶寒、发热等症状。
小柴胡汤的主要成分柴胡、黄芩、生姜、人参等都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帮助体内阳气恢复。
1.2 发汗解毒小柴胡汤还可以发汗解毒。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旦病毒进入体内后,往往会繁殖扩散,导致身体不适。
小柴胡汤可以通过发汗,将毒素排出体外,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1.3 调和气血小柴胡汤还可以调和气血,平衡人体的阴阳。
感冒患者常常会出现气滞血瘀等问题,导致身体不适。
小柴胡汤中的半夏、芍药、甘草等成分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缓解气滞血瘀的问题。
2. 适应人群小柴胡汤适用于因风寒、风热引起的感冒。
感冒患者出现的常见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疼痛等。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伴有心悸、胸闷、腹痛等症状的感冒患者。
3. 使用方法小柴胡汤的制剂一般为颗粒和丸剂两种。
颗粒剂的服用量一般为每次1包,每日3次。
丸剂的服用量一般为每次8-10粒,每日3次。
使用小柴胡汤时应注意饮食,不宜过于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并应注意保暖防寒。
4. 临床应用实例小柴胡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
下面是一个临床应用实例。
张先生,男,45岁,因寒邪入侵引起感冒,出现明显的恶寒、发热、身体不适等症状。
病情持续1天,自行口服感冒药无效。
经诊断为风寒感冒,建议使用小柴胡汤治疗。
张先生服用小柴胡汤后,发汗量明显增多,症状有所缓解。
继续服用3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分析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分析加味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小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调和气机、抗气管痉挛等功效。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加味小柴胡汤在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加味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加味小柴胡汤中的小柴胡具有解表解郁、升阳透疹的作用,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泻浊的功效,人参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益胃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缓急的功效,生姜具有温肺止咳、化痰顺气的作用,大枣具有益气养血、和胃生津的功效。
综合起来,加味小柴胡汤可以清热化痰、调和气机、解郁宽胸,对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二、临床疗效分析1. 临床研究表明加味小柴胡汤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有显著的疗效。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的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加味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调和气机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气道炎症,改善慢性咳嗽,减轻哮喘症状。
2.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持久稳定。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在服用加味小柴胡汤后,慢性咳嗽明显减轻,哮喘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呼吸困难和胸闷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持续稳定,长期服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3.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无论是病程短暂还是病情严重,都可以通过加味小柴胡汤获得良好的疗效。
加味小柴胡汤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疗效。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 在使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个性化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或过短的用药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不耐受。
2. 在使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药物过敏、消化不良、头晕乏力等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咨询。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摘要】小柴胡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具有治疗感冒的显著疗效。
本文从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感冒的病因病机以及小柴胡汤对感冒的疗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小柴胡汤主要由哪些药材组成,如何制备,主要药效成分是什么,以及对感冒症状的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文章还列举了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案例。
结论部分指出小柴胡汤作为治疗感冒的有效方法,探讨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以及未来在感冒治疗中的发展前景。
小柴胡汤在中医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对于治疗感冒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关键词】小柴胡汤、感冒、中医、药方、制备方法、药效成分、临床应用、治疗作用、应用案例、有效方法、临床实践、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方剂。
它最早见于《伤寒论》,被誉为“伤寒汤”的组成成员之一,是六经验风证的代表方剂之一。
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被誉为“千古名方”。
在中医理论中,小柴胡汤被归类为卫气营血之剂,具有疏解肝气、升清阳、解毒和和解表里的作用。
小柴胡汤不仅在治疗感冒方面有显著疗效,还在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副作用小而备受中医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在当今医疗领域,小柴胡汤作为重要的中药方剂之一,其地位不可替代。
通过对小柴胡汤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发挥其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1.2 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外感风寒、痰湿郁闭、气滞化火等。
外感风寒是最常见的感冒病因,主要表现为身体受凉后,风寒侵袭而引起的症状。
痰湿郁闭则是指体内湿气过重,湿邪阻滞而导致感冒发作,表现为喉咙痒、咳嗽、咳痰等症状。
气滞化火则是指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气火不升反降,导致感冒症状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苦、咽干等症状。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临床上以胆汁进入胃腔引起的胃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其中小柴胡汤加减疗法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柴胡汤的成方。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由柴胡、黄芩、生姜、人参、大枣等组成。
它具有疏肝解郁、升清降浊的功效,可用于胃炎、消化不良等病症的治疗。
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特点,我们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减。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结合临床病情,我们添加了一味活血化瘀的药物桃仁,并加入陈皮和茯苓以健脾和湿利的作用。
这个加减方剂的目的是通过疏肝疏胆、活血化瘀、健脾和湿利的作用来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症状,并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下临床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我们选取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观察组治疗同时给予胆汁酸试验,以评估胆汁反流的状况。
治疗周期为4周。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
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势。
此外,观察组的胆汁酸试验结果也有所改善,说明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胆汁反流的调节作用显著。
在观察组中,我们还详细观察了不同类型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接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这表明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表现为轻度腹泻和口干等症状,而对照组患者则出现了更多与西药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这证明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相对安全无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252-011、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2、小柴胡汤的组方机理方中柴胡舒达少阳之表邪,疏解气机的壅滞,畅达三焦气机,黄芩清少阳之里热,二药配合,解除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主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主治心烦喜呕,并助柴胡疏结胸胁郁结苦满;党参、甘草扶正和中,使邪气不得复转入里;大枣配生姜不但能助半夏和胃止呕,更有调和营卫,协助柴胡解表的作用。
3、小柴胡汤的功效从药物的功用来看,本方除具备清热解表的作用外,还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畅达三焦气机、补中扶正、和胃降逆的功效。
故前人誉为“少阳输机不利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4、小柴胡汤的相关条文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98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和,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研究

3
(263)少阳病辨证提纲
胆火熏蒸,胆汁上溢 —— 口苦 少阳受邪 火热灼津,津不上润 —— 咽干 胆火上炎,循经上扰 — 目眩
胆郁化火
4
(96)小柴胡汤证证治
“伤寒五六日,中风”
失治误治,邪陷少阳 枢机不利,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邪壅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少阳病
邪郁胸中,气机不宣——神情默默
少阳病本证 三阳合病,以少阳证为主(99) 少阳阳明合病,偏重少阳(证(143)(144)(145) 阳微结(148)
7
(99)三阳并病的证治
三阳并病 治从少阳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枢转气机 太阳之邪从外而解 阳明里热从里而散 太阳表邪不解——身热恶风、颈项强 少阳枢机不利——胁下满 阳明热炽津伤——手足温而渴
表邪末解——去人参加桂枝合柴胡解表 阳明口渴——去法夏加花粉以清热生津
8
(229)少阳阳明合病,偏于少阳者治从少阳
发潮热——热入阳明 大便溏——腑实末成 邪入阳明,燥实末成 小便自可——津液末竭 胸胁满不去——少阳枢机不利 当见往来寒热,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等
二阳合病, 偏于少阳 治从少阳 小柴胡汤
胆热犯胃,胃纳受障——不欲饮食 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喜呕
嘿嘿不
欲饮食
胆火内郁,上扰心神——心烦
5
小柴胡汤证
【病理】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郁胃虚 【治则】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 柴胡(配)黄芩——清热疏胆解郁 半夏(配)生姜——和中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扶正
6
小柴胡汤在论中的应用范围
抗酒精肝和脂肪肝
抑制胆石形成及肝纤维化
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研究
姬水英;马娟娟;牛菲;周玉丽
【摘要】@@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2(033)009
【总页数】2页(P1230-1231)
【作者】姬水英;马娟娟;牛菲;周玉丽
【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渭南,714000;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
学院医学院,渭南,714000;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渭南,714000;陕西省渭
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3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和法”的代表方[1]。
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有疏利三焦,和解少阳,宣通内外、调达上下,运转枢机等作用[2],适用于伤寒少阳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方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将笔者临床应用的实际案例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内科用于治疗感冒患者李某,男,50岁。
2009年6月15日就诊。
诉感冒后经静脉输液后恶寒,鼻塞,头痛,身痛症状缓解,但仍感肢体困倦,头晕口苦,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已半月余。
口服健胃消食片及消炎药无效。
望舌质淡苔薄白,查
脉弦紧。
此正虚邪恋,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的少阳证。
故治宜扶正祛邪,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5 g,黄芩12 g,半夏、生姜各10 g,桂枝、芍药各8 g,大枣4枚,甘草6 g,3剂,1 d 1剂,水煎服。
药后上述症状顿减,续进3剂,1月后询访未见复发。
按:患者由外邪侵犯太阳而致病,太阳表邪未解,又内传入少阳之半表半里,故出现虚实兼见、表里同病的现象。
治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两方合用,表里兼顾,内外同治,药到病除。
2 外科用于治疗术后发热患者杜某,男,13岁。
以“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月,加重10 d”之主诉入院。
入院诊断:肱骨近端骨肿瘤。
入院后行骨肿瘤刮除
异体骨植骨术,术后3 d患儿体温一直保持在38.5℃以上,每日下午3点到晚上
8点,体温可高达39.5℃,术后查血常规、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使用各种抗
生素、激素等均无明显效果,后给予中药青蒿鳖甲汤3剂,收效甚微,术后1周
在各种办法均无明显效果情况下,给予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治疗,方药:柴胡8 g,党参12 g,黄芩、半夏、竹茹、知母各5 g,生甘草6 g,生姜2片,大枣4枚,生石膏20 g,3剂,1 d 1剂,水煎服。
3剂仅服2剂,患儿体温下降至
37.2℃,共服6剂后体温正常。
按:术后发热,多因吸收热,然该患儿体温超过38℃,且植有异体骨,发热可能
与排异反应,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从祖国医学角度分析,其发病一开始就发热,下午高热当属气分,可用白虎汤,然其先发热,再高热,热势忽高忽低,交替发作,似寒热往来,似邪在半表半里,故投小柴胡汤合白虎汤,药后热势速去,体温恢复正常。
3 妇科用于治疗妊娠恶阻王某,女,29岁。
2008年12月5日就诊。
诉恶心呕吐半月余。
半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恶心呕吐,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心烦,神疲乏力,头晕嗜睡等症状。
近5 d来呕吐加剧,食入即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口苦
咽干,心烦,夜寐不安,舌苔薄黄,脉弦细而滑。
停经2月,尿妊娠试验阳性。
诊为妊振恶阻。
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药:柴胡12 g,党参15 g,黄芩、半夏各8 g,竹茹10 g,炙甘草6 g,生姜4片,大枣4枚,3剂,1 d 1剂,水煎服。
药后病瘥,复诊恶心呕吐诸证消除。
停药后亦无复发。
按:妊娠恶阻的形成多是因胎致病,受孕后气血固守胎元。
肝脏体阴用阳,妇人怀孕,阴血下注以养胎元,肝血不足,致肝阳偏旺,肝气不疏,加之肝脉布胸胁夹胃贯膈,经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成本病,正合小柴胡汤之意,药到病除。
临床谭氏亦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妊娠恶阻,收到满意疗效[3]。
4 儿科用于治疗小儿厌食患儿,男,5岁,2009年7月16日初诊。
主诉:不思
饮食4月余。
患儿4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饮食减少,无发热,咳嗽,黄疸等症状,自服健脾丸无缓解,服酵母片、多酶片等西药未见好转。
现食欲差,腹胀明显,伴烦躁易怒,夜卧不安,头发稀黄,大便干燥如羊粪,小便少,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脉细数。
诊为胆郁化火之厌食证,投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药:柴胡8 g,黄芩6 g,党参、茯苓、半夏、陈皮、生姜、枳实、郁金、淡竹叶各5 g,焦三仙各10 g,甘草3 g,3剂,1 d 1剂。
7月19日再诊,患儿已思饮食,食欲渐增,夜已能安卧,大便变软,舌尖红,脉细数,仍用上方5剂,治疗后患儿的饮食已恢
复正常。
按:小儿厌食证,临床多见脾虚食停所致,治疗多为健脾和胃消食。
该患儿饮食减少并非脾虚所致,依据临床表现烦躁、易怒、易哭等情志变化均为情志郁滞之表现。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如少阳春生之气易疏,即肝胆之气应调达舒畅。
心烦,不欲饮食当为小柴胡汤证。
盖胆为起病之始,胃为传病之所,胆火犯胃则心烦不思饮食,心烦不安又加重不思饮食,故用小柴胡汤清胆和胃,药证相投,厌食痊愈。
5 体会小柴胡汤原为治疗少阳证和妇人热入血室而设。
《伤寒论》[4]中第96
条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小柴胡汤主之。
”第144条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即是很好的的证明。
方中柴胡为君,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疏泄气机郁滞。
黄芩为臣,清泄少阳邪热,两药合用,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
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配以人参扶正祛邪,并防少阳之邪内传太阴。
甘草为使药,既调和诸药,又可扶助正气,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补中扶正,和胃降逆之功。
由此可见,小柴胡汤既能和解少阳,分解寒热,又能扶正祛邪,防邪内传;既能协调阴阳,畅达气机,又能调和肝脾,调谐气血。
故《经方发挥》云:“在伤寒热病中是清热剂,在六经中为和解剂;在治疗各种杂病中,又是理气解郁剂;如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药品,寓理血于行气药之中,它又是很理想的理血剂”。
上述诸多案例,病因不一,病机要点却基本相同,即邪阻少阳,气机郁滞,胃失和降,阴阳失调。
故用此方加减变化,不必拘于某症,再次验证了仲师“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精妙之处。
小柴胡汤虽为少阳病而立,亦可治疗多种疾病,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希望医者临证能灵活运用,师其之法,取其精髓,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处方。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柯琴.伤寒来苏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323.
[2]李高申.张仲景张仲景“和”字析微[J].陕西中医,2009,30(7):856-858.
[3]谭白山.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应用体会[J].陕西中医,2006,27(10):1291-1292. [4]熊曼琪.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