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的几个临床应用经验

合集下载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转)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一)少阳病的特点:病位:手足少阳经脉成因:a.外邪直接侵犯少阳经腑b.邪由它经传来,太阳→少阳厥阴→少阴无阳明传少阳。

∵阳明居中,主土也,…无所复传。

生理(三个角度)⑴经络循行部位见症:偏头痛、目眩、胸胁苦满。

皮部,外内分别影响太阳、阳明。

⑵腑a.胆:藏精汁,寄相火,主疏泄精汁排放贮藏有度阳明可降(胃肠);太阴可升(脾)相火(《内经》称一阳)见下述阳气里气调和主疏泄、决断→正常情志调畅否则默默不欲饮食…全身气机的调畅b.三焦:水火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内寄相火。

焦:燔之近炭也。

《内经》:三焦膀胱也,腠理毫毛其应。

⑶阳气:一阳、小阳、嫩阳、幼阳、稚阳。

柯韵伯:如日初出,不亢不烈。

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办表半里(不表不里)――少阳主枢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疏机解郁结少阳病的证候特点:⑴经腑同病(与太阳,阳明经腑分开不同)⑵易化火,易气郁(治要)⑶易生水,生痰,生饮(与三焦气机失畅互为因果)⑷易兼太阳表气不和,阳明太阴里气不和(二)小柴胡汤的方义1.组成柴胡:解经邪针对解郁针对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黄芩:清胆热清火辛散助柴胡以解郁生姜化痰消饮去水针对证候特点⑶半夏和胃,降逆止呕针对证候特点⑷人参半个助少阳正气以祛邪甘草理中小阳抗邪不力,大枣 /四君补太阴正气,防邪传太阴邪气可入三阴之表-太阴2.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每服一升考据煮:药物加水后在火上加热煮沸的过程.煎:《方言》有汁而干谓之煎(将液汁状的物质加热浓缩的过程,如蜜煎方),煎又可称“空煮”《金匮》晋唐以后煮煎含义混淆,按当时语言修改了.故《金匮》非仲景原样。

如:麻黄升麻汤作分。

铢(分)两钱厘。

6铢=1分,4分=1两。

但在散中,如四逆散、三物白散,用分=份,作为剂量比例,非衡重单位。

熬:火干也,《方言》凡以火而干五谷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谓之火备,秦晋之间或谓之炒。

中兽医辨“小柴胡汤证”的临证经验总结

中兽医辨“小柴胡汤证”的临证经验总结
参 考 文 献 【1] 杨 病 案举 隅
fJ】.中兽 医 学 杂 志 ,2016(4):21—21. 【2】 惠 冰 -,j、柴 胡 汤温 法配 伍 在 治 疗 牛 流 行 热 中 的应 用
『J].中兽 医学杂志,2009(1):21—21. 【31 吕锦芳 ,黄 杰 ,宁康 健 ,等 /卜柴 胡 汤及 加 味 对 家 兔 解
发 不 龙
临 通 过 这 几 昧 药 剂 的搭 配 。能 够 调 和 脾 胃 、提 升 食 症 欲 、疏 解 体 内邪 热 小 柴 胡 汤也 早 已移用 于 牲 畜
资 调理 及病 证 治疗 中 .本 文 特作 介绍 。 料 1 小 柴胡 汤用 于牲 畜情 志调 理
人 身体 中 的五脏 可 以生 成 五种 气 .对 人 的情 绪 起 到一 定 的作 用 .导 致 人 们会 有 喜 怒 忧思 悲 恐 惊 种种 情绪 。同样 ,牲 畜也有 五 脏六腑 ,也具有 同 样 的情 绪 比如 .有些 牛天 生好 斗 ,可 以发展 成为 斗牛 .有些 牛性 情温 和 ,能够进 行 饲养 对这 种动 物 性 情 进行 分 析 .得 到结 果 主要 是 由于 五脏 化 生 五 气 ,从 中 医学 的 角度 分 析 ,五 脏 与 五 气 之 间存 在 喜 伤 心 ,怒 伤肝 .思 伤 脾 。忧 伤 肺 ,恐 伤 肾 的关 系 ,由此 可见 ,五脏 与情 绪存 在很 大 的关 系 。当动 物 的情 绪 不稳 定 时 .对 五 脏会 造 成 一 定 的伤 害 . 从 而 导致 身体 状 态下 降 .引发 疾 病 偶 尔 有 些 时 候 ,由于 动物 无 法 言语 疾病 的病症 .因 此 .需 要兽 医通 过对 动 物 的观 察得 出动 物 出现 疾 病 的原 因 比如 ,以牛 情 绪 不 够 高 涨 .或 者公 牛情 绪 过 分 高 涨 .过 分 亢 奋 .性 欲 不 息 都 会 表 现 出 烦 躁 不 安 的 现 象 .并 且 叫声 像 在 呼唤 同伴 .这 些 情 况 可 以通 过小 柴 胡 汤进 行 和解 .在小 柴 胡 汤 中 添加 黄 柏 、 知 母 、生 地 三 味 中药 ,可 以 泄解 肝 火和 肾火 、将 牛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1. 哎呀呀,你知道吗,小柴胡汤在治疗感冒发烧方面可太管用啦!就像上次我朋友感冒一直不好,浑身难受,我就给他推荐了小柴胡汤,喝了没几天就好多啦!这效果,真不是吹的呀!
2. 嘿,小柴胡汤对于缓解情绪烦躁也有一手呢!我记得有次我自己心情特别烦躁,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喝了小柴胡汤,哇,真的感觉平静了不少呢!这不就是给情绪灭火的“消防员”嘛!
3. 哇塞,小柴胡汤在调理肠胃方面也是厉害得很呐!我同事之前肠胃总是不舒服,容易胀气,试了很多办法都不行,结果喝了小柴胡汤居然慢慢好了,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4. 你们想想看,小柴胡汤对付月经不调也能行呢!我表妹之前月经总是不规律,后来听了我的建议用了小柴胡汤,现在可正常啦,这不是很神奇吗?
5. 哎呀,小柴胡汤对缓解偏头痛也有效果哦!我有次偏头痛犯了,疼得我呀,简直受不了,赶紧喝了小柴胡汤,慢慢地真的没那么疼了,这可真是我的“救星”呀!
6. 嘿,小柴胡汤在改善失眠方面也能发挥大作用呢!我邻居之前老是失眠,后来喝了这个汤,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了,这不是很厉害吗?
7. 哇哦,小柴胡汤对缓解慢性咽炎也不错哟!我认识的一个人有慢性咽炎,总是咳咳咳的,喝了小柴胡汤一段时间后,咳嗽都少了很多呢,这效果真让人惊喜呀!
8. 你们知道吗,小柴胡汤对缓解疲劳也有一手呢!我有时候工作累了,就喝上一碗,感觉又能活力满满啦,就像给身体打了一针“兴奋剂”!
9. 哎呀呀,小柴胡汤在调节内分泌方面也很厉害呀!我朋友内分泌失调,脸上长了好多痘痘,喝了这个汤之后,痘痘都慢慢消下去了,这也太神奇了吧!
10. 真的,小柴胡汤在很多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呀!就像一个万能的“百宝箱”,总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惊喜,大家一定要试试呀!我觉得小柴胡汤真的是中医的一大瑰宝呀!。

小柴胡汤及其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及其临床应用

• 4.临床案例
• (1)长期感冒:柴胡桂枝汤 • (2)长期发热:小柴胡加茵陈汤。 • (3)头痛:平时:小柴胡加川芎汤 经期:小柴胡加钩藤汤。
• • • •
(4)产后感冒: (5)牙痛: (6)抑郁症: (7)胸腔积液:
谢谢各位!
• 1)胸胁苦满: • 包括胸闷和胁满两症 • 是指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 满感。 • 胸部多闷,胁部多胀。凡胸胁部的胀痛、胀 满、硬满、触痛、压痛、乳房胀痛及结块等 都包括在内。
• 胸胁苦满既是自觉症状,也有他觉指征,如 沿肋骨弓的下缘向胸腔内按压,医生的指端 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局部有胀痛不适的感 觉。一般多见于肋间肌肉的紧张,如炎症刺 激等。 • 2)口苦发热等
小柴胡汤药物结构小柴胡汤药物结构柴胡黄芩疏解半表之邪生姜半夏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在临床上加解表药可以治疗外感加活血药可以治疗血分病加补气药可以扶正袪邪加化痰药可以化浊以畅达气机无论男女老少气血阴阳各种病变使用它可以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
小柴胡汤及其临床应用
• 一、仲景对小柴胡汤的论述
• 1.原文记载
• 3、应用体质:
• 柴胡证的出现,与体质有较大关系,其体 质特点如下: • 外观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 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 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象 多弦细。 •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 敏感,或时有寒热感,情绪的波动较大, 饮食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 二、小柴胡汤的方义及药物加减法
• 1.小柴胡汤方义
• 组成及煎服法: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炙甘草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 十二枚,擘。 •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 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柴胡汤的临床经验

小柴胡汤的临床经验

小柴胡汤的临床经验小柴胡汤的临床经验录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少阳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脉弦;太阳、阳明二经发热不退,寒热往来。

少阳主半表半里,凡病邪从外来的须外出,方中柴胡和解少阳;半夏启阴气上升,阴阳相济,有除病邪之力量;少阳病为火病,故用黄芩以解火邪;甘草、人参、大枣健脾气,使病邪由内达外;生姜发散宣通,合而为使病邪由内达外的方剂。

临床加减应用范围较广,现就近年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脑积水:脑积液的产生、循行和吸收,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如产生过多,循行途径受阻或吸收过少时,均可发生脑积水。

临床上,可见有头胀、眩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

治疗时,用上方加茯苓取其降及淡渗利水的作用,因气行则水行,故获效。

高血压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病,以动脉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祖国医学所载的肝阳、肝风、中风等证,包括了本病及其并发症等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本方用于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

在治疗时,方中再加入茯苓以降之。

本病虽属肝病,但由于肝胆相表里,胆为肝用,而收缩压高者用少阳之主方治之。

偏头痛:本病属风邪为患。

头侧部是少阳经脉循行部位,偏头痛为风邪伤及少阳经脉。

其表现为发作性偏头痛,一般病程较短者可用本方。

治疗时,可去人参加桂枝。

因风邪在早期宜散不宜补,故去人参之补,加桂枝之散。

眼疾:祖国医学治眼疾虽有“八廓五轮”之分,但眼外角为少阳经脉所起之处。

其病有属外邪与内伤之分,如症见外眼角红肿,是为风邪中少阳经脉,因风为阳邪,阳热盛故红肿。

治疗时,于本方中去人参加桂枝,去大枣加生牡蛎。

阳盛则阴不足,故加生牡蛎以益阴;去大枣之甘缓,以防风邪留恋。

面神经麻痹:本病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但其病因还不完全清楚,部分病人只是在头面受冷风吹拂后发病。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风邪为患。

若其人素体血虚,以致在表之络脉空虚,则凤邪乘虚侵袭。

风中络脉,导致局部络脉阻塞不通,形成麻痹。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感冒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喉咙疼痛、发热等。

小柴胡汤,是中国传统的治疗感冒的方剂,其主要药物包括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等,具有解表散寒、发汗解毒、调和气血的功效。

下面将介绍小柴胡汤在治疗感冒中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中药方剂。

在治疗感冒方面,小柴胡汤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效。

1.1 解表散寒小柴胡汤可以解表散寒,是治疗感冒的关键功效之一。

感冒患者因为寒邪入侵,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出现面色苍白、恶寒、发热等症状。

小柴胡汤的主要成分柴胡、黄芩、生姜、人参等都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帮助体内阳气恢复。

1.2 发汗解毒小柴胡汤还可以发汗解毒。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一旦病毒进入体内后,往往会繁殖扩散,导致身体不适。

小柴胡汤可以通过发汗,将毒素排出体外,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1.3 调和气血小柴胡汤还可以调和气血,平衡人体的阴阳。

感冒患者常常会出现气滞血瘀等问题,导致身体不适。

小柴胡汤中的半夏、芍药、甘草等成分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缓解气滞血瘀的问题。

2. 适应人群小柴胡汤适用于因风寒、风热引起的感冒。

感冒患者出现的常见症状包括恶寒、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疼痛等。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伴有心悸、胸闷、腹痛等症状的感冒患者。

3. 使用方法小柴胡汤的制剂一般为颗粒和丸剂两种。

颗粒剂的服用量一般为每次1包,每日3次。

丸剂的服用量一般为每次8-10粒,每日3次。

使用小柴胡汤时应注意饮食,不宜过于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并应注意保暖防寒。

4. 临床应用实例小柴胡汤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

下面是一个临床应用实例。

张先生,男,45岁,因寒邪入侵引起感冒,出现明显的恶寒、发热、身体不适等症状。

病情持续1天,自行口服感冒药无效。

经诊断为风寒感冒,建议使用小柴胡汤治疗。

张先生服用小柴胡汤后,发汗量明显增多,症状有所缓解。

继续服用3天后,症状基本消失。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一书,其用广,其效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本文结合临床择例报道并略谈体会如下。

1 发作性睡病患者,女,71岁,退休干部。

述多年来经常发病,发病前即感头部有蒸热感,且昏昏欲睡,有时甚至在做事时可当即倒下而睡,但体温不高,呼之能醒,醒后又睡,不吃不喝,1、2天后逐渐好转,恢复后无异常表现。

长期经中西医治疗可减轻症状,但始终不能控制其发作和延长发病间隔期。

2000年5月来我处诊治。

症如上述,察脉弦长有力,舌红苔白。

此属少阳枢机不利,痰热上蒙,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

拟小柴胡汤合温胆汤。

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5g,陈皮10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

服后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即恢复正常。

因见其有效,即备药在家,每于稍有发病先兆时即服之,可控制其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大大减少,且症状亦轻,基本治愈。

患者,男,74岁,退休干部。

2001年5月24日就诊。

自述近半个月来,无论白天或夜间,出现颈以上出汗,颈以下其它地方无汗,尤以夜间为甚,时轻时重,并无其它不适,但以汗湿衣领及枕头为之烦心,要求诊治。

察脉弦稍细,舌红苔白,且伴口中微苦稍干渴。

此少阳枢机不利,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

拟枢转少阳兼益阴固涩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

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百合15g,煅牡蛎25g,龙骨15g,大枣5枚,3剂愈。

3 耳根周围发热疼痛症状患者,男,45岁,在职干部。

2001年4月2日就诊。

述左耳根周围大范围皮肤发热、疼痛,同时伴咽痛且干枯已十多日,经西医消炎治疗无效,遂来我处诊治。

余观左耳根部皮肤并无异常,但触之疼痛,咽部鲜红,扁桃体不肿大,舌红苔黄微腻,察脉浮弦,此为风热之邪客于少阳经脉使然。

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清疏和解之。

药用: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甘草6g,防风12g,玄参15g,蝉蜕10g,板蓝根15g,蔓荆子10g,3剂。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标签:小柴胡汤;经方;治疗应用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的经典名方,笔者在临床中常以小柴胡汤辨治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1 典型病例1.1 外感案例1:患者,男,35岁,2010年5月6日初诊。

主诉感冒1周余,服感冒药无效。

刻诊:往来寒热,脉弦数,舌质略红,苔薄白。

中医辨证属于外感(少阳病),根据“往来寒热”,给予小柴胡汤治疗。

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6 g,大枣10 g,生姜10 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0年5月10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1剂后即感病情减轻,3剂后病霍然而愈。

嘱其不必服药,注意饮食起居即可。

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96条高度概括了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本案患者出现了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的典型症状,故患者服用原方治疗而愈。

1.2 胸痹案例2:患者,女,57岁,2011年8月18日初诊。

患者胸闷憋气1年余,喜唾,曾经活血行气通络中药治疗,罔效。

刻诊:面容呈焦虑状,喜叹息,脉沉弦,舌质黯红,苔薄黄。

辨证为肝气郁滞证。

给予小柴胡汤党参易丹参方:柴胡15 g,丹参12 g,黄芩10 g,法半夏6 g,炙甘草6 g,大枣10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1年8月23日二诊:服药后胸闷憋气基本消失,唾唾沫也减轻,效不更方,续服上方巩固治疗。

后其家人来诊,叙服药后胸闷消失,心情改善,因中药味苦不愿再服药,遂停药。

按:本案望其焦虑明显,闻其喜叹息,切其脉弦,均是肝气郁滞的表现。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胀闷;肝主疏泄,气机郁结,不得条达,则情志抑郁,喜叹息;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面容呈焦虑状;肝郁克脾,脾运失健,津液代谢紊乱,则喜唾;久病入络,故舌质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的几个临床应用经验
组成: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主方。

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能疏解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能清胸腹之热,芩、柴合用,解半表半里之邪。

生姜、半夏调理胃气以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以养正。

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疏利三焦气机,调达气机升降,宣通内外,运行气血之功。

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咽干,目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小柴胡汤证的证候,在临床实践中不一定同时出现,只要出现一两个主要证候,即可诊断。

如《伤寒论》原文第103条着重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在《伤寒论》中的99、100、101、102条为小柴胡汤在临床的运用的典范。

对后人很有启迪。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小柴胡汤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糖原、改善高脂血症、调节抗体产生系统、诱导干扰素、促进肝细胞再生、抗感染、抗变态反应、抗应激性溃疡等作用。

后世医家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化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1.治疗耳科多种疾病
耳疮、耳带状疱疹、耳胀耳闭、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病,临床辨证多因少阳经脉不利而致。

①耳疮、脓耳症见一侧耳痛,伴头痛、发热,口苦咽干,舌红苔微黄,脉弦略数。

局部见耳道红肿,或鼓膜充血——小柴胡汤去人参、姜、枣,加菊花、栀子、胆草。

②耳胀耳闭,耳内胀闷堵塞感,伴头胀不适,口微干苦,但不欲饮,舌质淡红或淡胖,苔白略厚,脉弦滑——小柴胡汤加云苓、生苡仁、木通等。

③耳眩晕,症见旋转性眩晕,伴头胀,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胸胁苦闷或心悸心慌——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见《伤寒论》110条)加龙骨、牡蛎以镇静止眩,止烦悸。

2.喉痹
①咽喉梗塞不利,胸闷,口不甚干,痰黏白,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苔白微腻,脉弦细滑。

局部或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色淡,或见咽侧索肥厚——小柴胡汤加瓜蒌仁、薤白。

取瓜蒌仁涤痰散结,薤白辛温通阳,散满宽胸。

②咽喉梗塞不利,胸闷,口干欲呕者,舌质稍红,少苔,脉弦细。

咽黏膜潮红——小柴胡汤(人参改用太子参)加麦冬。

此组方即小柴胡汤合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汤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症并治》之方,取麦门冬润肺养肺,清虚火,半夏下气化痰止呕。

③咽喉梗塞不利,痰黏咽异物堵塞感甚,时伴呃逆嗳气,胸胁满闷——小柴胡加厚朴,苏子。

厚朴下气除满,苏子降气除痰。

④咽喉梗塞不利,胸闷,胃纳欠佳,大便溏,时有腹痛一—小柴胡汤合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原名白术芍药散(《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由白、防风、陈皮四药组方,有泻肝补脾的作用。

中医学渊深博大,历代医著浩如烟海,我们所学的仅是沧海中一粟,本人在教学医疗中对经方的运用仍很肤浅,总感到掌握很不够,有时脑子,甚至理解有错,感到能将前人的东西真正领会,实实在在学到手,灵活运用于临床的实在太少了。

必须不断学习钻研,才能不断地深入,对继承和发扬中医学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