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

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
特点是音色自然、甜美、富有表现力;演唱个性的多元化;歌唱语言的艺术性
我国民族声乐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客观的历史的判晌仔沉淀,是由中国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语言特征、地谨段域掘汪特征、表现方法、审美特点决定的,是中国独立的声乐学派。
我国民族声乐包括戏曲、曲艺、民歌、歌剧四个方面。
从广义来说,民族声乐是指人民大众(尤其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历史地产生、社会地传承、集体地保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传唱的一种声乐种类或音乐体裁。
实际上现代民族声乐是专指民歌、歌剧而言的。
近年来,我国民族声乐在西方音乐的全面影响下,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进入了民族声乐的繁荣时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在这个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美声唱法对民族声乐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多的歌手由于过多的汲取了美声唱法的发声技术,忽略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特点,出现了“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罐头歌手”的现象,歌手总体缺乏鲜明的个人风格,甚至缺乏独有的民族风格特色。
教学的模式上也由于西化的影响,出现了固化的声乐教学模式。
歌唱教学中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的特殊运用

音乐课中的歌 唱教学不 同于其他学科教学 , 它是 I 教学 的特殊性决定 的, 这里所述 的特殊性是指歌唱教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一门课程。 所谓体力劳 学 中学生对歌 唱技 巧的学习包含 了许 多抽象性 的理
动是指教师与学生都有其各自肢体上的活动, 而这里 I 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些都决定了教师 论, 的脑力劳动是指在肢 体运动的 同时还要通 过耳朵 的 I 在实际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时, 语言也具有一定 其 聆听将肢体的活动变为大脑的思考。因此, 这就决定 I 的不确定性,给教师语言的表达增加了较高的难度。
泣” 等非规范性教学语言 , 在某种程度上能使乐感较 『 化 , 的恰 当运 用 对学 生 的演 唱具 有 极 强 的 表 情达 观 它 差、 理解速度较慢 的学生对歌唱 中的技能有较快的理 I 功能 , 同有 声 语 言一 样 丰 富 多 彩 。教 师 运 用 手 势 意 它
解与掌握 。此外 , 音乐语言艺术 的引导性 同时还体现 { 可以加 强教学力度 、 渲染歌 唱气 氛 , 以将抽象 的声 可 在教师语言的幽默性运用上 。这些 幽默 的、 艺术化的 1 音感觉和看不到的歌 唱器官的心态等通过手势直观 、
乐旋律手 段展示给学生 的语 言艺术的运用 和 [语化 J , 2 1 中 教师也要运用其 亲身感 受的具体 、 简洁 的语 言使 的非音乐旋律语 言艺术 的运用 。在此 , 两者的巧妙运 f 歌唱更加生活化 。
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特点 。 1 . 音乐旋律语言教学
f f
() 2 指令 性语 言与引导性语言相结合 歌 唱教 学中指令性语言 艺术与 引导性语言艺 术
・
1 51・
赵晓辉 : 歌唱教学中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的特殊运用
歌唱语言的艺术特性

歌唱语言的艺术特性作者:王桂平来源:《电影评介》2010年第14期摘要歌唱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既有生活语言的一般特点,又有高度的准确性、鲜明的形象性、丰富的音乐性、强烈的情感性等独具的艺术特性。
了解和掌握歌唱语言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
是正确运用歌唱语言的基础。
关键词声乐歌唱语言艺术特性一、高度的准确性声音艺术是一种具有强烈音乐性和强烈时间性的听觉艺术。
歌唱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内运用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形式,显现和展示声乐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内涵、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以此作用于听众的审美心理结构,唤起听众的情感体验和情绪记忆,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要达到这些目的,首先要求歌唱者在演唱时能够准确无误的咬准、吐清每个字的字音,使听众明白作品的内容。
这样字音的高度准确和清晰便成了歌唱语言重要的艺术特性。
歌唱语言的高度准确性这一艺术特征,不可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吐字准确、清晰,而且在此基础上力求做到字与腔(即语言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并和声、情、味三者结合起来,共同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基于歌唱语言的这些要求和规律,“字正腔圆”就成了歌唱艺术的重要原则。
而“依宇行腔”、“腔随字走”、“字领腔行”等,则是实现“字正腔圆”的重要方法和达到“字正腔圆”的重要途径。
“字不正,腔难圆。
”表述了字音纯正的重要性,也道出了字和腔的密切关系。
歌唱艺术所要求的字音准确、清晰,声音圆润、纯净,行腔连贯、彻满,是构成歌唱语言和声腔艺术的最基本条件。
“字不正,意难明。
”歌唱吐宇、发音时,如果字音不正,吐字不清,那么词义乃至整个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就难以得到准确和清晰表达,歌唱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字不正,音难听。
”音难听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字、词的意思,由于字音吐发不准而难以分辨,影响作品内容的正确表达和正确接受;二是指由于字音吐发不正造成腔不圆及音乐的不和谐,影响了声腔的整体艺术美感,使听众难以得到艺术享受,当然更不可能唤起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特点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特点1. 引言1.1 背景介绍鄂伦春民歌是鄂温克族的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源自于鄂伦春族的丰富生活经验和民族文化。
鄂伦春族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草原地区。
他们的民歌是一种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的传统文化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鄂伦春民歌的产生与民族生活密切相关,是鄂伦春族人民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真挚感情。
这些民歌既有叙事性的歌谣,也有抒情性的歌曲,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如赞美自然景观、歌颂英雄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深情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鄂伦春民歌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歌唱语言特点和音乐风格。
这些民歌不仅是鄂伦春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发展历程鄂伦春民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据传说,鄂伦春民歌起源于神话故事,最初是作为祭祀、婚礼和狩猎等活动的一种传统表达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鄂伦春民歌逐渐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表现风格和音乐特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鄂伦春民歌在不同的时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如蒙古族、满族、汉族等,这些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使得鄂伦春民歌不断吸收并融合各种元素,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在清朝和民国时期,鄂伦春民歌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变革的影响,鄂伦春民歌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传统的歌唱形式逐渐融入到现代音乐中,歌词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当代鄂伦春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鄂伦春民歌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字数:240】2.2 歌唱形式特点鄂伦春民歌的歌唱形式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音细腻婉转:鄂伦春民歌的歌唱风格以声音细腻婉转为特点,歌者的嗓音清澈柔和,有着独特的抑扬顿挫,充满了柔情蜜意的感觉,听起来让人感到温暖动人。
歌唱语言的艺术特性

歌喝语言的艺术特性
【 摘要 】 唱语言是 一种艺术语言 , 歌 它既有生活语 言的的音 乐性 、强烈 的情感性等独具 的艺术特性 。 了解和掌握 歌唱
语 言的艺术特性 和艺术规律 ,是 正确运 用歌 唱语 言的基础。
音效果。 每 一 首声 乐作 品 ,无论 是 什 么 主题 ,其 艺 术形 象 首 先必须 依 靠 这 首作 品 的语 言和 音 乐 的有 机结 合 来 确 立。这 种确 立 艺 术形 象 的词 曲虽 然 一开 始只 是 书面 上 的 符号 ,最 终 还 必须依 赖 歌 唱者 使 其 有声 化 ,但 是 ,它却 是 歌唱 中思 想表 现 、感 情
一
、
“ 不 正 , 难 明。” 唱 吐 字 、 字 意 歌 发音时 ,如果 字音不正 ,吐字不清 , 那 么词 义 乃至 整个 声 乐作 品 的思 想 内容就 难 以得 到 准确 和 清 晰表 达 , 歌唱就失去 了应有 的作用和效果。 “ 不正 ,音难 听。” 音 难 听 字 包 含 两 重含 义 : 是指 字 、 的 意 思 , 一 词 由于 字 音吐 发 不准 而 难 以 分辨 ,影 响作 品内容的正确表达和正确接受; 二是指 由于 字音 吐 发 不正造 成 腔 不 圆及 音 乐 的不和 谐 ,影 响 了声 腔 的 整体 艺 术美 感 ,使 听 众 难 以得 到 艺 术 享受 ,当然 更 不可 能 唤起 思 想和 感情上 的共鸣。 由于 歌 唱语 言 的高 度 准确 ,是 歌 唱语 言 最 重 要、最 基 本 的艺 术特 性 , 因 此 , 也 是 歌 唱 语 言 学 习 和 声 乐训 练 的重 要 内容 ,应 当 引起 每 个 声 乐学 习者 的高度重视 。 二 、鲜明的形象性 歌 唱 作 为一 种 艺 术 ,它鲜 明 的 艺术 形象是 以声音 为材料来 塑造 的, 而 这种 声 音材 料则 是 由语 言 与 曲调 ( 包括旋律、 节奏 、 式、 调 和声、 复调、 曲式等 ) 者 有机 结 合所 形成 的声 两
试论歌唱的语言在歌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口型准 、 调 准 的 原 则 。 声
关 于歌 唱 的吐字 咬字 , 国 民族声乐 前辈 已总 结 出许多 宝贵 经 我 验 。例如 : 清代李 渔在《 闲情偶寄》 中云 :学 唱之人 , “ 勿论巧拙 , 只看有 E无 I , l m 听曲之人 , 精粗 , l 慢讲 先问有字无字 , 字从 I出 , - 有字即有 E , I l如 出口不分 明, 有字若无字 , 是说话有 E, l唱曲无 口, 与哑人无 异。 这段话 ” 生动而具体 的说 明歌 唱吐字 的重要性 。但 如何做 到“ 字清” 呢?徐大椿 在《 乐府传声 》 中言 :天下有 有形之声 , “ 有无形 之声。无 形之声 , 风雷之 类也; 其声 不可 为而无 定 。有 形之 声 , 竹金 鼓之类 也 ; 丝 其声 可 为有 定 。其 形何等 , 则其声 亦可从而变亦 。欲改其声 , 先改 其形 , 形改 而声
i 歌唱 硇 语 言 在 歌 曲 艺术 表 坝 巾的 作 用 式论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 摘
陈 娟
浅谈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浅谈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作者:陈艳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21期【摘要】歌唱是通过语言和音乐的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
歌唱语言只有符合歌曲演唱的基本原则并具备相应的艺术特征,才能更好地为声乐艺术服务。
认真研究歌唱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相应的语言技术和运用手段,是我们学好声乐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歌唱语言;生活语言;艺术特征歌唱是一种语言艺术,作为歌唱艺术的基础和核心,语言对声乐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歌曲情感的表现具有意义重大。
具备科学、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分析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之间的异同,了解和掌握歌唱语言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征,是我们学习声乐艺术的关键所在。
一、歌唱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人类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就声乐艺术而言,语言则是歌唱的基础和内容支柱。
歌唱时,演唱者通常会运用经过长期训练所获得的声音,与蕴含着一定情感内涵的诗歌词赋相结合,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完美技术技巧和高超的表演能力,通过舞台艺术表演实践,用优美的声音塑造出完美、鲜活的艺术形象,才能真正完成对作品的诠释,所以说,歌曲的演唱过程其实也就是演唱者对歌曲进行再创作的过程。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歌唱艺术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努力学习演唱方法和技术技巧的同时,还必须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歌唱语言的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灵活的运用手段,通过演唱实践锻炼不断得以深入和深化,使之与音乐曲调旋律的要求和特点完美结合,让歌唱具有更加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二、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进行交流时的语言,都显得相对随意和自由;说话是只要能把字说清楚,意思表达明白即可,对音色、音量、语速、情感等都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而歌唱表现却不一样,因为情感表现的要求,歌词时不仅要求声音要有特定的气息来支持且要尽量保持高位置,而且身体中相关的器官和组织都要积极、协调的进行运作,共同为歌唱表现服务。
在歌唱实践中,由于情感表现的差异和音色运用的不同,语言处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过程中要适时而不断的调整歌唱的语言,使之与旋律的进行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完美表达音乐思想、塑造鲜活音乐形象的根本目标。
浅谈声乐演唱中歌唱语言的重要性

式上都形成 了各自 的风格 特点 衬词 不 同区域
囹
量河 之, Y LO ''RO 匹 SN 01 3 E LW R  ̄ F1 O G21年1翔 I M ’
* 中国 魅力 乐 杂志 最具 的音 艺术
如歌 曲 《 马溜 溜的 山上》 跑 是 一 境 的感 觉 这 是因 为音乐艺 术反 映社会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歌 》 { 茗词 易 语 言在情 绪渲 染、情
赵 季平 曲 }就 是这 样一 衬
f ) 衬词 二
个典 型 的例子 歌 曲在 曲调 上 在 词 的运 用上
去传 递情 感。 只有这样 民大 众服 务才不 是
感 抒发 上 的恰 当性 音 乐 情感 的表达 主 要靠 的是旋 律 .
特别 是尾声
运 用变奏
唱 出了 高亢 明朗的 天外 之音 雅韵脱俗 。所以说 衬
地域 风格 上的准 确性
在人 物情感 的表迭 上
物 性格 的生 动和 人物 形 象的鲜 活 。 如 电视剧 《 浒传》 的插 曲 《 汉 水 好
歌 唱具有 生命 力 歌 唱者除 了具备 良好 的训 练有 素的 声音 于作 品真 情实感 更重要 的必 须要赋 通过 语言 直接准 确地 声 乐艺术 为人
一
、
声乐艺术■突出的特征是语育与音乐的毫度结合
旋 律的 结合是 相互依 托
相互融 合的 .无论 是依 词谱 曲 还
人 类最早 期的 音乐是语 言的 曲调 它是 从人类语 言的 抑 扬顿 挫和重 读 中提炼而 成的一 种歌 唱性 的语言 无论 歌唱者 的技 术多么高 超 .如 果离开语言 更 构不成 歌唱 的艺术 也 是空洞 的 没有 灵魂的
技巧 台。 而 忽 视 了 音 乐 与 语 言 的 高 度 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不同
人在歌唱时发出的声音,就像是一件乐器,但它却比其他乐器有种更特殊的功能,就是配合歌声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这便是歌唱语言。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不同的喜悦、欢乐、轻浮、谐趣、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的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
对于艺术语言,包括戏曲、话剧、歌剧、歌剧等艺术形式,由于行当种类很多,因此,说与说、说与唱、唱与唱上都相互区别,有的会更接近生活,有的就离生活远一些。
总的来说,艺术的语言比生活的语言更夸张、更强调语言的发音质量。
(一)共鸣腔体
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的不同,首先就体现在运用共鸣腔体的不同。
生活里说话,只要每个字说得清楚,意思表达得明白,声音音色的好坏是无所谓的。
只是有时候我们受自身情绪的影响,声音会变得忽而高忽而低,忽而高亢忽而低沉。
但生活语言在共鸣腔的运用上多在口腔或胸腔,而歌唱的语言讲求气息控制下的高位置,这个高位置就是使声音的共鸣点尽可能地集中在头声区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声音具有穿透力。
当然尽可能地集中于头声区的声音是听众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我们身体中各共鸣腔体同时协调工作下的音响效果。
我认为歌唱理所应当的带着一种表演的性质,那么,表演就是要给听众表演,如果我们像生活中说话一样站在偌大的舞台上唱歌,那么可以想象谁也听不见声音,更别说能听懂歌词唱的是什么了。
歌唱语言在各个音区中的每个音都有相应的共鸣色彩,高音区的音色较多运用了头腔共鸣,使声音明亮而通畅;中低音区的音色就逐渐加入了口腔和胸腔的共鸣,使之浑厚而结实。
各个共鸣腔都是随着音高音低而不断调整的,并不是孤立机械地运用某一共鸣腔体,这些共鸣腔会有比例并且有机连贯地运用起来,使发出的音色均匀、统一。
(二)是否带有旋律性
歌唱语言与生活语言最为明显的一点区别就在于歌唱中的语言是带有旋律性的。
生活语言虽然也有音高、节奏等,但都是无规律、变化不大的,我们平时说话也不是老拖长音的,它是随意的,不受节拍控制,只有语气的轻重,也不存在音准的问题。
歌唱语言则不同,它是一种不影响自然声音的技术产物,能使歌唱者不必像生活语言那样喊叫才可以发出嘹亮的声音,并且生活语言中的喊叫只是为了把声音送得远,不会像
歌唱语言同时还能使声音带有动听的音色。
比如基础美声歌曲《我亲爱的》,这首歌曲具有抒情的性质,从歌曲的谱子来看,上边一行是歌曲的曲调旋律,下边一行是歌词,一首好的作品,是词曲同样出色的。
歌唱时就要同时完成上下两行规定的任务,不仅要在演唱旋律的过程中把话“说”得清楚、“说”得有感情,而且要科学地运用嗓音把旋律音乐的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
所以,我在演唱时就不能只想着去说出作品中请爱人相信我的话,这个话就要和唱结合,把想要说的话中的感情和语气唱出来,既要保持唱歌的位置不掉下来,还要在位置这条线上念出歌词,是歌唱语言通过气息流动起来。
歌唱说起来是很简单,其实我们要想出色地完成一个作品是很复杂的,比如说我们有节奏、有音准的控制,不是自由发挥演绎的,虽然歌唱语言的节奏是建立在生活语言的节奏之上,但它还是具有一定的规律可言的,就像歌剧中的宣叙调,人物角色也是在表达说话的内容,但却把话语加以旋律化和音乐化,根据剧情需要速度和节奏也在随着变化,悲伤时音乐就会是缓慢的,歌唱中的“说话”也随着变慢;激动时音乐就会欢快而明朗,歌唱中的“说话”也会随之活泼起来……
二、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歌唱是一种艺术,艺术源于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是不尽相同的,这就直接影响着歌曲的艺术形象、表现程度等,同时也影响着歌唱语言的发展,而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性因素,是歌唱的内容支柱。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语言习惯很差,学习声乐是很费力气的。
因此,先养成一个好的语言习惯是学唱的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歌唱者要具有相关的文化素养,充分了解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风情,并深入体验学习。
这样才能深刻地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才能演绎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也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歌唱者,才能够将作品中的歌唱和语言表现得“深沉而不呆板,活跃而不轻浮”。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歌唱语言的艺术特征。
(一)丰富的音乐性
歌唱使语言音乐化,富有歌唱性。
通过曲式与声音的不同色彩,通过声乐手段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才能使歌唱语言跌宕起伏,沁人心脾,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歌唱是在旋律与语言有机融合过程中科学地完成咬字发音的,使之与动听的音乐相结合,塑造出深刻丰富的音乐形象。
生活中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需要依靠语调、语气等方面来共同表达意愿,因此语言带有一种丰富的表现能力。
就歌唱中的语言表现来说,气息的饱满、贯通,吐字的准确、
清晰;声音的洪亮、圆润,音色的优美、纯净,语气的情真、意切等,都是构成音乐美的条件。
歌唱语言会随着作品中要求的音高、音量、音色、节奏上的变化而跌宕起伏,形成了不同于生活语言的、更具有旋律性特点的语言。
语言的音乐性,字音的轻重处理,语调的情感变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语言的高低、抑扬、强弱、顿挫等方面,这多种因素所构成的语言的情态、语调、语气、语势等使语言的音乐性更加强烈、突出。
在实际演唱时的处理和表现上,我常常遇到我嘴里唱出的歌词跟不上作品中的旋律这种感觉,后来在慢慢地琢磨中,我知道了这就是自己的歌唱语言没有和作品的旋律有机地结合,或者说我的语言没有融入到作品的旋律中,使得它们成为了独立的两部分,所以在平时的练习当中,我们就应该注意这样的协调统一,否则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效果。
(二)高度的规范性
这里所说的规范性,并不是像我们刚上学堂学习中国字的情形,我们会在固定的田字格中规范我们的字体笔画,然后循序渐进地练习更多复杂的字。
歌唱语言的规范性,是加入一定的灵活性的,不可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按固定的节奏准确地吐字,而是在此基础上力求做到字与腔,即音乐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并与情感、声韵有效地结合。
基于歌唱语言的这些要求和规律,“字正腔圆”才是我们所说的规范性。
“字不正,腔难圆”表述了字音纯正的重要性,也表露了字和腔的密切关联。
歌唱艺术所要求的字音准确、清晰,声音圆润、纯净,行腔连贯、彻满,是构成歌唱语言和声腔艺术的最基本条件。
我想对歌唱的语言的这一艺术特性,我的体会尤为深刻。
我往往会感觉到在唱歌时如果保持腔体的充分打开就很难清楚地演唱歌词,真的就是咬不住字的感觉,所以就会怀疑自己唱出的歌词别人是否能听懂,因此怎样能在保持腔体的同时又非常清晰地表达作品的内容是我长期以来需要练习的技术,习惯是可以成为自然的,只要我去坚持,就会慢慢寻找到它们的结合点,也为我的演唱提供高度的准确性。
(三)鲜明的形象性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经说过:“艺术本身绝不是生活的翻版,而是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所以说歌唱语言本身不是生活中的说话,即便是唱歌再接近语言、再清楚,也不可能跟说话的语言完全一样。
歌唱的语言应当既清楚又美化。
”对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我们有自己的形象,我们也有权选择我们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歌唱中我们可以复制我们的生活形象,但绝不是机械地复制,而是利用旋律将我们的形象美化,将我们的语言美化。
在我国传统戏曲中,不仅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声音造型和声腔特点,而且在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之中,又可以派生出具有不同特点的声腔造型。
如生行中老生的稳健、持重,小生的刚健、明快;旦行中正旦的娴雅、庄重,
花旦的泼辣、妩媚,老旦的稳重、沉着,彩旦的幽默、诙谐等。
角色各种不同的性格特点,都要求通过语言和音乐的独特的声音造型来塑造,从而使得音乐化的语言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形象魅力。
声乐演唱亦是如此。
在不同声部中,女高音中花腔女高音的清脆、婉转;抒情女高音的华丽、柔美;戏剧女高音的清亮、刚劲;女中音的醇郁、庄重,女低音的深厚、坚实;以及男高音的清澈、明亮;男中音的浑厚、丰满;男低音的粗狂、深沉等不同的声音色彩和风格,都是通过歌唱语言和音乐的声音造型和性格化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象来的。
比如说我很喜欢花腔女高音的一首作品《笑之歌》,这首作品很明显的给予了主人公阿黛拉鲜明的形象性,结合作品的文化背景,我知道了这是一部讽刺上层社会的歌剧,剧中的阿黛拉就是在讽刺伯爵,如何通过演唱表现阿黛拉娇媚讽刺的形象性是演唱这个作品的重点,歌曲中的每一次“笑”,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笑来表达,只是我们要运用歌唱的方法赋予这个“笑”更有穿透力和表现力。
每一首声乐作品,无论是什么主题,无论是什么角色,其艺术形象首先必须依靠音乐和语言地有机结合来确立。
这种确立艺术形象的词曲虽然一开始只是我们看到的音乐代号,最终还需要歌唱者使其有声化有情化。
但是,它却是歌唱者思想表现、情感表达和艺术形象开始塑造的基础。
一首作品的主题与形象是由作曲者本人规定好的,而演唱者就要对作品的语言和音乐细心体会、反复品味,挖掘、剖析、融入作曲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音乐内涵,并且还要加入演唱者本身的二度创作,塑造出准确而鲜明的艺术形象来。
所以,优秀的歌唱家和戏剧表演艺术家的演唱和表演之所以能够取得很高的造诣,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正是由于他们掌握了语言和音乐的形象性特点以及整个作品和角色艺术形象的表现规律,并以自己准确、清晰的歌唱语言和优美、动听的歌唱声音,深刻表达了作品的主题,塑造出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因此,歌唱的语言对艺术形象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