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市场失灵--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10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调节

第10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调节

在存在道德风险时,如何解决道德风险,以减 少效率损失呢? ? 可行的解决办法是,设计一些合约安排.让具 有道德风险行为的一方承担其道德风险造成的 损失。解决道德风险的另一个办法是提供一个 激励计划。
(三)委托-代理问题与激励机制
1.委托-代理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委托-代理”关系是非常普遍的。例 如,雇主和雇员,股东与经理,医院与医生,被告与律 师。在这些例子中,前者是“委托人”,后者是“代理 人”。当一个人(代理人)为另一个人或机构(委托人) 工作,而工作的成果取决于他的努力程度和一些不可控 制的客观原因。委托人有委托人的目标,代理人有代理 人的目标,由于这些利益主体的目标不一定相同,就有 可能产生代理人的“道德分险”,如偷懒、偷工减料等, 这就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委托-代理问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委托代理问题从本质上又是一个不 对称信息问题,因为代理人掌握的信息明显要多于委托 人。
(二)外部影响与资源配置不当
外部不经济是私人成本和社 会成本之间、 会成本之间 、 私人效益和社会 效益之间存在差异的结果。 效益之间存在差异的结果。 o私人成本是个人在生产中投入 私人成本是个人在生产中投入 私人成本 要素价格之和; 社会成本是私 要素价格之和 ; 社会成本 是私 人成本加上给社会造成的但没 有补偿的损失, 有补偿的损失 , 是强加给社会 的费用。 的费用 。 存在外部不经济时社 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一词是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Francis.M.Bator在 《市场失灵的剖析》中提出来的。斯蒂格 利茨把市场失灵区分为两种:“新的市场 失灵是以不完全信息、信息有偿性以及不 完备的市场为基础;而原始的市场失灵是 与诸如公共物品、污染的外部性等因素相 联系的。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原始的 市场失灵在很大程度上是容易确定的,其 范围也容易控制,它需要明确的政府干预。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六版课后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class=txt>第1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

财政学(第2版)习题答案

《财政学(第2版)》章节配套习题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9-10略。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CD4.ABD5.ABC6.ABCD7.CD8.BCD四、分析判断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五、简单分析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与失衡。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十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9
女方 看足
球 逛 商 店
男 看 3, 0
方足 1 ,
球0 逛 0, 1 图7-3 性别战
商0 ,
10
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均衡
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二、重复博弈 三、动态博弈战略行动
11
一、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B 低价 高价
A 低 24 4 价 ,2 0 4, 8
高 8, 3
价 40 2
,图7-4 房地产开发博弈
3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一、占优战略均衡 二、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三、纳什均衡
4
一、占优战略均衡
• 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 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 (dominant strategies)。
• 占优战略均衡只要求所有的参与人是理性的, 而并不要求每个参与人知道其他参与人也是理 性的。因为,不论其他参与人是否理性,占优 战略总是一个理性参与人的最优选择。
• 参与人在前一个阶段的选择将决定随后 的子博弈的结构。这样的动态博弈称为 序贯博弈(sequential games)。动态博 弈中另外一类是所谓的重复博弈 (repeated games)。顾名思义,重复博 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许多次,其 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stage game)。
14
•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 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就是个人
理性与团体理性的冲突。
5
囚徒B
坦白
抵赖
囚徒A 坦 -8, -8 -1, -10 白
抵 -10, -1 -2, -2 赖
图7-1 囚徒困境
6
二、重复剔除的占优战略均衡

市场失灵参考答案

市场失灵参考答案

市场失灵参考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十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状况。

2.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

3.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4.外部性效应(external effects),也称外部影响,是指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人带来某种利益或者危害,而该行为主体又没有为此而得到报酬或进行补偿的现象。

5.垄断(monopoly):垄断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意义上的垄断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销售量,即只存在惟一卖者的市场结构。

广义意义上的垄断认为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

6.自然垄断(nature monopoly):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现在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7.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8.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是指针对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所制定的法律。

9.公共管制(publiccontr01)是指政府对垄断的管制,通常有垄断价格管制和垄断产量管制。

10.逆向选择(inversechoice)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第十章 市场失灵

第十章 市场失灵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东加群岛 1,490 ★埃及1,390 史瓦济兰 1,350 摩洛哥 1,320 维纳阿图 1,180 叙利亚 1,160 土库曼尼斯坦 1,120 西班克和伽扎 1,110 ★★中国 1,100 巴拉圭 1,100 ★菲律宾1,080 洪都拉斯 970 乌克兰 970 亚美尼亚 950 ★斯里兰卡 930 吉布提 910 圭亚那 900 玻利维亚 890 克里巴提 880 ★格鲁吉亚 830
什么牌子的手机使你感到效用最大化?
(2)生产者不一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
(3)市场的优胜劣汰最终会导致垄断
2.市场供求非均衡
在均衡的价格体系下,需求量与供给量在交易中是 相等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供需双方根据价格信号来 做出数量决策,而给与市场的数量信号却没有利用。
市场供求的非均衡还表现在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变动 时间相应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会引起市场价格和 成交量的波动,从而破坏了市场的稳定均衡。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马来西亚 3,780 阿根廷 3,650 加蓬 3,580 委内瑞拉, 3,490 博茨瓦纳 3,430 多米尼加 3,360 波里茨 3,190 圣文森特 3,300 ★土耳其 2,790 南非 2,780 牙买加 2,760 巴西 2,710 马歇尔群岛 2,710 ★俄罗斯2,610 斐济 2,360 罗马尼亚 2,310 ★马尔代夫 2,300 突尼斯 2,240 萨尔瓦多 2,200 ★泰国 2,190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

微观经济学各校考研试题及答案整理 第十章

考试真题与典型题1概念题1.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与道德风险(moralhazard)(中山大学2005试;南开大学2005试;东北财大2006试)2.柠檬问题(lemon’sproblem)(中山大学2004试)3.私人成本(PrivateCost)与社会成本(SocialCost)(北大1997试)4.信息的不对称性(人行2002试)5.外部性(externality)(北师大2004试;北航2004试;东南大学2003试;南开大学2005试;四川大学2006试)6.公共物品(南开大学2005试;北京化工大学2006试;东北财大2006试;上海交大2006试;厦门大学2006试)7.代理成本8.市场失灵(北京工业大学2005试;深圳大学2005试)9.隐藏行动(上海理工大学2006试)10.市场协调失灵论(marketcoordinationfailurestheory)11.委托人(principal)12.公共产品论(theoryofpublicgoods)13.公共选择(publicchoice)14.寻租(rentseeking)15.科斯定理(北师大2006试;人大2006试;北理2006试;南开大学2006试)2简答题1.公共物品的特性。

(中南财大2004试)2.什么是信息不对称,请举例说明为什么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南开大学2004试)3.全世界每天消费大量的鸡,但没有人担心鸡会灭绝,相反没有多少人吃鲸肉,人们却时时刻刻担心鲸会灭绝,为什么同样一个市场系统可以保证产出足够的鸡,却偏偏威胁到鲸的生存呢?(中山大学2006试)4.试以举例的方式,借助几何图形简要分析网络外部性(networkexternality)之正外部性——攀比效应(bandwagoneffect)。

(中山大学2004试)5.为什么要反垄断?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主要有哪些?(北师大2005试)6.举一个柠檬市场的例子,并说明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如何会导致市场失灵。

第10章 市场失灵

第10章 市场失灵
事件 : 事件1:
时间是在交通高峰期,事发地点是全世界 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洛杉机的威尔士街 和韦斯特伍德大道交汇处.
如果在两条大道上开车的司机在进入十字路口前很 远的地方就能有所节制的话,那么,交通拥堵的现 象就不会发生.车辆的流速不仅会更快,而且司机 们也能尽早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 一个司机如果表现的多一些闯劲,在信号改变前冲 过去,当然使自己受益.但损害了其他司机的利益. 对别人的损害要比对自己所得到的益处大得多,因 此,从净效果来看,我们会感到更糟. 其实,开车大家都少一些闯劲,那么情形会更好一 些.
二,信息不完全导致的问题
(1)信息与商品市场 )信息与商品市场--逆向选择
签订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 逆向选择是合同 签订前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问题.由 于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存在着掌握信息的一方隐藏信 息而导致交易的另一方利益损害的现象. 息而导致交易的另一方利益损害的现象.
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 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 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是相 反.
信息与保险市场
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专门的保险 公司提供, 公司提供,而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就是 保险费用. 保险费用.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问题: 1.对投保人的情况既有所了解,有不很 了解. 2.最容易出事的人也是购买保险最积极 的人.
保险价格上升
人们对保险的需求下降
(减少的需求主要是那些相对"好"的投保人 对保险的需求) 投保结构发生变化
一个男人正为女朋友的生日送什么礼物而发 愁,"我知道了"他自言自语"我认为我应该 给她现金,我毕竟不知道他的喜好,而她自己 知道,有了现金,她可以买自己喜欢的想要的 东西".但是,当他把钱给她的时候,这位女 孩很生气,女孩觉得他并不是真正的在乎她, 于是跟他分手了,这个故事背后有什么经济学 道理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市场失灵及其解决对策一、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的状况。

2.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是指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

3.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是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4.外部性效应(external effects) ,也称外部影响,是指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人带来某种利益或者危害,而该行为主体又没有为此而得到报酬或进行补偿的现象。

5.垄断(monopoly) :垄断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意义上的垄断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销售量,即只存在惟一卖者的市场结构。

广义意义上的垄断认为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

6.自然垄断(nature monopoly)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现在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7.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8.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 是指针对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兼并、排他性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所制定的法律。

9.公共管制(publiccontr01) 是指政府对垄断的管制,通常有垄断价格管制和垄断产量管制。

10.逆向选择(inversechoice)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换句话来说,逆向选择就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的情况。

1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是指这样一种现象:某些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利益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12.私人成本(private cost) 是指为了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必须承担的成本费用。

13.社会成本(social cost) 是指社会总体从某项经济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成本。

14.私人收益(private revenue) 是经济主体从事一项经济直接获得的收益。

15.社会收益(social revenue) 是社会总体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收益。

16.准公共品(quasipublic goods)又称混合产品,与纯公共品有两点区别:(1)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超过一定范围便有竞争性;(2)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排他性,必须支付某种(不一定是全部)代价方能获得。

二、选择题1. (1)通常将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水平,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2)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一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从公共物品中都得到一定的效用,而其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从效率的角度(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来看,应该让所有的人都免费享用公共物品。

如果公共物品由私人来生产,那么他将会破产。

(3)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产生免费搭车问题,即不能避免一些人不付费也可以同样消费公共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人都不支付费用或支付很低的费用来消费公共物品,那么市场上就没有私人愿意提供公共物品。

即使有些消费者不做“搭便车者”,愿意自己付费购买,也只是根据公共物品带给他的私人利益来决定他愿意支付的价格,而不是根据社会利益决定他支付的价格。

公共物品如果由竞争市场上私人进行生产,其结果只能是低于社会所要求最优数量的产岀,甚至是零产岀。

⑷既然市场机制对公共物品的有效率配置无能为力,那么只能由政府或公共部门安排生产并根据社会福利原则来分配公共物品。

2. (1)外部影响是指某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该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不相等。

外部影响的存在可以造成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为V 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为V s,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V P < V S,此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C P,即有V P< C P < V s,此人显然不愿意采取该行动。

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由上不等式可得:V s V P > C P V P,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 s V P大于私人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 P V P O如果此人采取该项行动,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岀一部分来补偿行动者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结果是社会上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是帕累托改进,就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

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2)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为C P,该行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为C S,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C P < C S,此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V P,即有C P < V P< C s,此人显然会采取该行动。

由上不等式可得:C s C P > V P C P,说明社会上受到的损失C s C P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V P C P。

如果此人不采取该项行动,社会避免的损失大于此人所放弃的好处,结果是社会上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是帕累托改进,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3 •垄断可以造成生产效率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会福利遭受损失。

以上问题可由图13. 3解释说明。

图13. 3中,曲线D表示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曲线MR表示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假定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相等且固定不变,用直线AC = MC表示。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厂商将产量确定在Q2,价格确定在P2,垄断厂商获得超额经济利润,此时确定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消费者愿意为增加额外一单位产量而支付的货币超过生产该单位产量所耗费的成本,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整个经济均衡于低效率之中。

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产量应增加到Q i,价格应降到P i o然而,垄断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只能是Q2和P2。

如果产量和价格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Q i 和P i,消费者剩余是△ FP i H的面积,当垄断者把价格提高到P2时,消费者剩余只有△ FP2G 的面积,所减少的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图中四边形P1P2GI所代表的面积)为垄断者占有,另一部分(△ GIH所代表的面积)就是由于垄断所引起的社会福利的纯损失,它表示由于垄断所造成的低效率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垄断还可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取超额经济利润,厂商常常付岀一定代价,例如,向政府官员行贿,或雇佣律师向政府官员游说,等等。

这种行为是一种纯粹的浪费,它不是用于生产,没有创造岀任何有益的产岀,完全是一种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一般称其为“寻租”活动。

现实的经济生活证明,寻租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4 . (i)科斯定理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他打破了庇古传统,提岀了不管权利属于谁,只要对产权关系予以明确的界定,那么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就不会产生背离,而一定会相等。

虽然权利属于谁的问题会影响财富的分配,但如果交费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买卖者的互定合约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这是一种崭新的思路。

(2)科斯定理在理论界引起广泛关注,人们认识到,在解决外部性时可以用市场交易的形式来替代法律程度以及其他政府管制手段,为解决外部性问题打开了新思路。

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由于科斯定理所设置的一些假定条件(如交易费用为零等)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成立,为此斯蒂格利茨对科斯定理提岀了三点异议:第一,在受损者人数众多时,科斯定理解决不了“搭便车”问题,因此,政府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当外部性涉及的人数众多时,他们自愿地组织起来试图使外部性内在化的成本是巨大的。

并且,组织起来进行共同行动,这本身也是一种公共物品。

而实际上,可以把政府明确地看作是众人建立的使外部性内在化的义务机构。

第三,建立一系列的财产权反而会导致低效率,因为许多现行的财产权不是通过法律而是通过一些公共规则建立的。

受损者的起诉不能每次都成功;长期形成的财产权和规则都有公平精确的定义,只有在定义范围内的起诉才有成功的希望,否则就不能成功。

在无烟区吸烟就是很好的例证。

(3)科斯定理引起人们的讨论和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零交易费用;二是当受损者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整体时,不但交易费用巨大,以致使自愿协商成为不可能,而且会岀现严重的“搭便车”问题。

当外部性涉及的当事人人数较少时,自愿协议是有可能的;但当大量的当事人必须参加会议时,相互间达成协议的成本非常高,而且达成一致协议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⑷尽管科斯定理被人们认为有上述局限性,但是,总的来说,它主张利用明确的产权关系来提高经济效率,解决外部性给资源最优配置造成的困难,尤其是解决公共资源中岀现的严重的外部性的问题,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它启发了一代经济学家,使外部性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

同时,科斯的分析方法与思想也开创了法律的经济学分析先河。

5 •对于一个垄断厂商而言,在不受管制的条件下,它会依照着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 i,并索取相应的价格P i o政府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管制,就是规定一个低于垄断市场价格的管制价格或者最高价格。

如图13 • 4中的P2点,此时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就是由价格P2所决定的一条直线。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垄断厂商选择的只能是P2对应的Q2o对应这一价格和产量,垄断厂商会获得一定数量的超额利润,但是这一利润低于垄断厂商自主定价时决定的超额利润。

以上分析说明,政府规定一个低于厂商自主定价的最高价,一个适当的选择是按市场需求等于厂商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管制价格。

五、计算题1 •路灯属于公共物品,每个人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2图13.4 政府对垄断厂商的价格管制元,10人共20元,这可看成是对路灯的需求或边际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