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被推荐人材料-中国运筹学会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

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实用版)目录1.2023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额与领域2.2023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与领域3.2021 年院士增选情况4.2023 年院士增选工作启动5.增选名额分配与学科方向正文2023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指南已经发布,标志着新的院士增选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指南,2023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 90 名,涵盖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农业等领域。
与此同时,2023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 79 名,涵盖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六个领域学科方向。
此外,还设置了特别推荐领域 6 名,另行安排。
回顾 2021 年的院士增选情况,共选举产生 65 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 25 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 84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 20 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总共有 149 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 65 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 84 人。
为了稳妥有序地完成 2023 年院士增选工作,学部主席团将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确定增选名额基数为 60。
此外,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
在增选名额分配方面,2023 年院士增选工作将重点考虑新兴交叉学科、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等领域。
同时,还将在机械与运载工程、水下兵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专业组分配一定名额。
总之,2023 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将有机会加入这一荣誉行列。
第1页共1页。
国家人才项目推荐信模板

[推荐人姓名][推荐人职务][推荐人单位][推荐人联系电话][推荐人电子邮箱][被推荐人姓名][被推荐人性别][被推荐人出生年月][被推荐人身份证号][被推荐人所在单位][被推荐人联系电话][被推荐人电子邮箱][日期]尊敬的[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相关领导]:您好!我谨以此信向您推荐[被推荐人姓名],他/她是我单位[被推荐人所在单位]的一名优秀人才。
经过长期观察和了解,我认为[被推荐人姓名]具备国家人才项目的入选条件,特此推荐。
一、个人基本情况[被推荐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现任[被推荐人所在单位]的[具体职务]。
他/她自[入学/入职时间]以来,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工作之中,展现出了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卓越的专业能力。
二、学术成就与专业能力[被推荐人姓名]在[专业领域]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如下:1. 学术研究:[被推荐人姓名]在[研究方向]方面有深入研究,已发表[论文数量]篇学术论文,其中SCI/SSCI检索论文[数量]篇,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篇。
2. 主持项目:[被推荐人姓名]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数量]项,项目总经费[金额]万元。
3. 专利成果:[被推荐人姓名]已获得[专利数量]项国家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数量]项。
4. 学术交流:[被推荐人姓名]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曾赴[国家/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三、综合素质与团队协作[被推荐人姓名]具备以下优秀素质:1. 思想政治素质:[被推荐人姓名]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业务能力:[被推荐人姓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工作,解决复杂问题。
3. 团队协作:[被推荐人姓名]善于与他人沟通、协作,能够发挥团队优势,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4. 创新能力:[被推荐人姓名]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敢于挑战,勇于探索,为我国[专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国性学会及中科院等部门主办的部分代表性学术刊物目录

全国性学会及中科院等部门主办的部分代表性学术刊物目录(仅供参考)中国科学(A辑、B辑、C辑、D辑、E 辑、F辑),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数学学报(中国数学学会)应用数学学报(中、英)(中国数学学会)数学物理学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数学年刊(中)(教育部)计算数学(中科院数学与工程计算所)数学进展(中、英)(中国数学学会)力学学报(中、英)(中国力学学会)力学与实践(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学报(中)(中国力学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学报(中国水利学会等)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快报(英)(中国物理学会)理论物理通讯(英)(中国物理学会)化学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中国激光(中国光学学会)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国光学学会)声学学报(中国声学学会)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英)(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报(中国化学会)催化学报(中国化学会)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学报(中国化工学会)硅酸盐学报(中国硅酸盐学会)测绘学报(中国测绘学会)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学会)地质学报(中国地质学会)振动工程学报(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海洋学报(中国海洋学会)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境科学委员会等)水土保持学报(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学报(中国土壤学会)材料导报(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复合材料学报(复合材料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太阳能学报(中国太阳能学会)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学会)煤炭学报(中国煤炭学会)金属学报(中国金属学会)金属学报(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报(中国稀土学会)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工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计量学报(计量测试学会)仪器仪表学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制冷学报(中国制冷学会)内燃机学报(中国内燃机学会)兵工学报(中国兵工学会)空间科学学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气动力学报(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电工技术学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工程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电波科学学报(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报(中国通信学会)自动化学报(中国自动化学会)信息与控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图像图形学报A版(图像图形学会)电子与信息学报(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自动化学会等)计算机学报(计算机学会)软件学报(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学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计算机学会)计算数学(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物理(中国核学会)中文信息学报(中文信息学会)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利学报(中国水利学会)生物工程学报(中国微生物学会)土木工程学报交通工程分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地质学报(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园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铁道学报(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公路学报(公路学会)航空学报(中国航空学会)宇航学报(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劳动保护学会)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情报学报(中国情报学会)系统工程学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科院系统工程研究所)管理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学会)管理工程学报(国家教委管理工程教材委员会)系统科学与数学(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运筹学学报(中国运筹学学会)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世界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财政研究(中国财经学会)投资研究(中国投资学会)经济研究(中科院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科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社科院)中国高教研究(高教学会)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道德与文明(中国伦理学会)体育科学(体育科学学会)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法学研究(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社会学研究(社科院社科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研究(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语文(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文学评论(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学评论(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语教学与研究(北外外国语言研究院)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当代语言学(社科院语言所)(目录中所列期刊被检索系统收录的情况请参见本指南的其他部分)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增选指南摘要:1.院士增选的背景和意义2.院士增选的流程和标准3.院士增选的现状和问题4.院士增选的建议和展望正文:一、院士增选的背景和意义院士增选是指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中,由一定数量的院士按照规定的程序,选举产生新的院士的过程。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代表着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水平。
院士增选对于激励科技工作者追求卓越、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院士增选的流程和标准院士增选的流程主要包括推荐、资格审查、初选、终选等环节。
推荐环节通常由院士、学术团体、有关部门等推荐候选人;资格审查环节是对候选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初选环节是由各学部常委会根据一定比例选出初选候选人;终选环节是由全体院士投票选举产生新院士。
院士增选的标准主要包括学术成就、科技贡献、道德品质等方面。
学术成就主要评价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学术影响等;科技贡献主要评价候选人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应用价值等;道德品质主要评价候选人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等。
三、院士增选的现状和问题近年来,我国院士增选工作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推荐环节,有时存在过于注重关系、地域等因素的现象;在评审环节,有时存在学术不端、人情票等问题;在增选结果方面,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人才可能因为票数不足等原因未能当选。
四、院士增选的建议和展望针对院士增选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完善推荐制度,规范推荐程序,减少不正之风;二是严格评审程序,加强学术诚信审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三是优化院士结构,关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人才,提高增选的代表性;四是加强对院士的监督和管理,建立院士退出机制,维护院士队伍的纯洁性。
总之,院士增选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对于激励科技工作者、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院士指导推荐信范文

[院士职称][院士所在单位][院士所在城市][院士所在国家][日期][收信人姓名][收信人职称][收信人所在单位][收信人所在城市][收信人所在国家]尊敬的[收信人姓名]:您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院士所在单位]向您表示诚挚的问候。
在此,我非常荣幸地向您推荐一位优秀的年轻学者——[推荐人姓名],他/她即将申请[推荐人申请职位或项目名称]。
基于[推荐人姓名]在我单位的卓越表现及我对其学术能力和科研潜力的深入了解,我坚信他/她将能够在贵单位取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推荐人姓名]自[入学/入职时间]以来,一直在我单位[推荐人所在学院/研究所]从事[推荐人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
在过去的[工作年限]中,他/她展现出了卓越的学术潜力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一、学术成就[推荐人姓名]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他/她已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发表文章数量]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包括[列出具体期刊名称]等国际顶级期刊。
此外,他/她还参与了[科研项目名称]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我国[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科研能力[推荐人姓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她在[研究方向]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对相关技术有独到的见解。
在科研过程中,他/她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三、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推荐人姓名]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出色,他/她能够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项目进展。
同时,他/她还担任[项目/课题名称]项目负责人,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
四、个人品质[推荐人姓名]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他/她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日常生活中,他/她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深受同事和学生的好评。
综上所述,我认为[推荐人姓名]具备在贵单位从事[推荐人申请职位或项目名称]工作的充分条件。
我相信,在贵单位的培养和支持下,他/她必将在[研究领域]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刘源张先生生平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刘源张先生生平刘源张,1925年出生,籍贯安徽六安,1949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主修经济学;1955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主修运筹学。
1956年应钱学森先生邀请回国参加工作。
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系统科学所研究员兼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其间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评审组成员,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中国运筹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95年当选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源张先生六十余年致力于质量科学与质量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主要贡献包括:1、在中国首先倡导全面质量管理,并身体力行地在全国各地各厂进行宣传。
1957年,他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运筹学研究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质量控制研究组,1976年开始提倡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宣传推广。
其中,1976年至1979年在北京清河毛纺织厂、北京内燃机总厂,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所做的试验和推广工作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
1979年,刘源张先生参与创办了中国质量协会,1980年协助国家经委颁发《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行;直至1996年12月24日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中,仍明确提出“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2、致力于质量管理标准的制订、鉴定和推行。
刘源张先生从1985年任国防科工委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到1988年起任国家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51)主任委员,和1995年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176技术委员会中国代表,矢志不渝地致力于中国质量管理标准的制订、鉴定和推行。
在他的努力下,先后有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1989年版,1994年版,2000年版),GJB/Z 9000-9004-96《质量管理和质量理论的军用标准》和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出台并被企业广泛接受。
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

2023年院士增选指南一、背景介绍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最高水平。
每年,我国都会进行院士的增选工作,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本文将介绍2023年院士增选的指南,以便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相关流程和要求。
二、申报条件1. 具有中国国籍;2. 在相关领域拥有卓越的学术成就和贡献;3. 年龄不超过65周岁;4. 对国家科技事业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力;5. 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
三、申报流程1. 确定提名单位:提名单位可以是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
提名单位需要对提名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进行严格评估,确保提名人符合院士申报条件。
2. 提名人申报:提名单位向中国科学院提交提名人的申报材料,包括个人简历、学术成果清单、代表性学术论文等。
申报材料需要详实、全面地反映提名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
3. 材料初审:中国科学院对提名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专家评审:中国科学院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提名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进行评审。
评审过程中,专家将对提名人的学术水平、学术声誉、学术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5. 决策审议:中国科学院组织院士团体进行决策审议,最终确定入选院士的候选人名单。
6. 公示和公示反馈:确定的候选人名单将进行公示,以便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对候选人进行了解和评价。
公示期结束后,中国科学院将根据公示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确认。
7. 最终决策:中国科学院根据公示反馈情况和综合评审结果,最终确定入选院士的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四、评审标准1. 学术水平:申报人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成果,包括科学发现、理论创新、技术发明等。
2. 学术声誉:申报人在学术界享有良好的声誉,被国内外同行广泛认可和尊重。
3. 学术影响力:申报人的学术成果对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引发了重要的学术讨论和研究热点。
4. 国家贡献:申报人对国家科技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运筹学史大事概览

中国运筹学史大事概览(从公元前6世纪到现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13篇是体现我国古代军事运筹思想的最早的典籍。
他总结了战争的规律,考察了各种依存、制约关系,并依此来研究如何筹划兵力以争取全局的胜利。
公元前6世纪,我国就创造了绿肥轮作制、间作制等先进的耕种技术,其中合理筹划农事的经验富于运筹思想,后由北魏时期的科学家贾思勰(公元5世纪末-6世纪中)总结为《齐民要术》一书。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孙膑“斗马术”是我国古代运筹思想中争取总体最优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范例(记载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孙膑献策:以下马对齐王上马,以上马对齐王中马,以中马对齐王下马,结果田忌以一负两胜而获胜。
他的基本思想是不强求一局的得失,而争取全盘的胜利。
另外,当时著名的“围魏救赵”与“减灶之法”也都充分体现了如何运用筹划兵力,选择最佳时间、地点,趋利避害,集中优势兵力以弱克强的运筹思想。
公元前3世纪在公元前3世纪楚汉相争中,汉高祖刘邦的著名谋士张良为推翻秦朝,打败项羽,统一全国立下了盖世奇功,刘邦赞誉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这千古名句也可以说是对张良运筹思想的赞颂和褒奖。
公元前206一公元8年从对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8年)首都长安的都市规划和修建的勘察和发掘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历代在城市规划方面都重视市址的选择、地形的优势、水陆枢纽的便捷,及对宫殿、街道、市井等的统筹布局。
其设计原则还体现了我国古代最常用的,早在《管子》一书中就提出的“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城市选址的运筹思想。
公元前54年公元前54年汉宣帝时,对当时都城长安的供粮运输与存储问题作了调查研究和调整。
改远地供应为就近调运,节省了一半以上的劳力;并开始设置常平仓储备粮食。
这完全符合现代运筹学合理运输与选址问题的基本思想。
公元208年《三国志》记载的“赤壁之战”,是著名的古代军事运筹代表人物之一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而由周瑜率军以弱胜强战胜曹操的不朽战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被推荐人附件材料
(本附件材料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
本学会已收到这份附件材料提供者对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
全国学会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印制
三、主要学术经历(10项以内)
四、重要学术任(兼)职(6项以内)
五、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3000字以内)
填写2-3项反映被推荐人系统的、创造性的学术成就和体现重大贡献和学术水平的主要工作。
说明在学科领域所起的作用、在学术界的影响和评价,以及(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系统引用10篇代表性论著和附件5、附件6等材料)。
六、10篇(册)以内代表性论文、著作(包括教材)、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全文作为附件3)
希望10篇(册)中含国内刊物发表的文章,每篇(册)应说明被推荐人的主要贡献,包括:提出的学术思想、创造性、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学术刊物中的主要引用及评价情况等(200字以内)。
证明材料和评价说明放入附件5中,此处可引用附件5。
按以下顺序填写:
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
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
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名称、地点。
七、发明专利情况(10项以内)
请按顺序填写专利申报人(按原排序),专利名称,申请年份,申请号,批准年份,专利号。
并分别简述专利实施情况和被推荐人在专利发明和实施中的主要贡献(100字以内)。
实施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放入附件6,此处可引用附件6。
若无实施证明材料则视为专利未实施。
八、重要科技奖项情况(10项以内)
按顺序填写全部获奖人姓名(按原排序),获奖项目名称,获奖年份、类别及等级(如: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并简述被推荐人的主要贡献(限100字),相关证明材料放入附件6,此处引用附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