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在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能学实验报告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对实验动物输入氯化氨,观察出现症状所需氯化铵用量及时间,以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谷氨酸是针对氨中毒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

【方法】将将家兔麻醉后实施腹部手术,结扎家兔肝脏的其中3叶,十二指肠注射氯化铵,观察家兔是否出现行为异常以及出现异常所需的时间。

对出现行为异常的家兔静脉注射复方谷氨酸钠进行救治。

【结果】家兔出现了有节律的抽搐,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

没有进行救治的家兔持续抽搐,死亡。

【结论】肝功能健全可使氨中毒的作用时间延长,即肝有对氨的解毒作用。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减弱,可导致血氨升高,间尔影响脑的功能。

复方谷氨酸钠溶液有缓解氨中毒的作用。

关键词:氨中毒;肝性脑病;复方氯化氨;复方谷氨酸钠;醋酸引言:病理情况下,当肝功能受损时,或慢性肝硬化等疾病使肠壁吸收肠道内生成的氨过多,或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均可导致血氨升高。

增高的血氨可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通过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等作用,引起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1、实验材料1.1实验材料:1.1.1 实验动物:家兔1.1.2实验仪器:家兔手术器械。

1.1.3实验药品: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醋酸,生理盐水,复方谷氨酸钠溶液2、实验方法:1.2.1麻醉: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约8cm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轻轻向下压肝,剪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状韧带,再将肝叶上翻,钝性分离肝胃韧带,使肝叶完全游离,辨明肝脏各叶。

用粗棉线绕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根部一周并结扎,以阻断肝血流。

对照组动物不结扎肝脏。

1.2.3十二指肠插管:找出十二指肠,用线缝一圆圈,在圆圈中心切一小口,插入导管向下推进约4~5cm,切口荷包缝合固定导管,组织钳关闭腹壁切口。

氨中毒

氨中毒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摘要】目的:①复制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用十二指肠灌注复方氯化铵法,观察氨中毒对家兔脑功能影响;②用耳缘静脉注射谷氨酸钠法治疗肝性脑病,探讨其治疗机制。

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复方谷氨酸钠是针对氨中毒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

方法:全班分为7大组,其中第一,二组为假手术组,其他组为模型组,第二,六,七组为症状明显抢救组,第一,三,四,五组为早期治疗组。

结果:结扎肝脏并注射复方氯化铵溶液,家兔出现肝性脑病,注射复方谷氨酸钠可解氨毒,醋酸也具有缓解作用;不结扎肝脏则不出现肝性脑病。

结论:血氨升高容易引起肝性脑病,肝脏对氨具有解毒作用,肝功能不全在肝性脑病的发生中占极大地作用。

复方谷氨酸钠可以治疗肝性脑病。

【关键词】氨中毒肝性脑病复方氯化氨复方谷氨酸钠AbstractObjective::①Copy rabbit model of acute hepatic dysfunction, duodenal perfusion with ammonium chloride compound, observation ammonia poisoning effect on brain function in rabbits; ②by ear vein injection of monosodium glutamate treatmen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disease, to explore i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Understand the lower intestinal pH and injection of sodium glutamate compound for ammonia poisoning is a basic treatment.Methods: The class is divided into 7 major groups,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up, sham operation group, model group, the other group, the second, sixth, seventh group symptoms rescue groups, the first, three, four, five group early treatment group.Results: ligation and injection of compound ammonium chloride solution, the live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rabbits injected with compound sodium glutamate can be toxic ammonia, acetic acid also has a relief role; did not undergo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s not the liver.Conclusion: The elevated blood ammonia easily lead to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 liver detoxification of ammonia, hepatic dysfun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ignificantly accounted for the role. Sodium glutamate compound can be treated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Key words Ammonia poisoning Hepatic encephalopathyAmmonium chloride compound Compound sodium glutamate【引言】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Ammonia in the Mechanism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实验目的】
1.急性阻断肝脏血流造成急性肝功能损伤模型, 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
2.对经不同处理的实验家兔灌入氯化铵或生理 盐水,观察出现相应症状的时间及所需的氯化铵 用量,测定各组动物实验后的血氨和尿素氮水平, 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甲、乙兔灌复方氯化铵( 3ml/kg/ 5min) 丙兔灌入生理盐水(3ml/kg / 5min ) 每次灌药前观察记录上述指标的变化。
四、血氨和血尿素氮(BUN)的测定 在甲兔第一次痉挛抽搐发作时,固定甲兔,心脏采血5ml,
测定血氨( 1ml )和血尿素氮。 其它组按甲兔出现痉挛抽搐的时间进行心脏取血,测定血氨
535.91
整理实验数据,填写上表,分析和讨论氨在肝性脑病发病 机制中的作用。
【思考题】 1、结扎肝门血管以及灌入氯化铵是否复制肝性脑
病的动物模型?为什么? 2、为什么要设立甲、乙、丙组家兔,作用何在? 3、灌入复方氯化铵溶液后,甲组家兔的呼吸如何
变化?为什么? 4、血氨和血尿素氮的变化有何关系?道理何在? 5、氯化铵在哪些方面对CNS起作用?
组别
症状
剂量 时间 血氨(mg/L) 血BUN(mg/L)
呼吸 肌无力 抽搐 ml/ Kg min 变化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86 不明显 √ 16.8 23′30″
1948
236.8
乙 88 减弱
√ 25.2 39 ′ 1.23±0.47100
28.0±98 48.21
丙 78 不明显
31.52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实验目的:
1、采用肝大部分切除术,造成急性肝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2、用十二指肠灌注复方氯化铵溶液,观察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实验设计思想:
因有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和电解质紊乱、精神性药物的使用、便秘、过高蛋白质饮食、肝功能的急剧恶化等,对于没有明确诱因的自发性肝性脑病也要高度怀疑有无不正常的循环通路的存在;(3)降低肠道氮质负荷,包括灌肠、使用非吸收性双糖和抗生素;(4)长期治疗必要性和疗效的评估,肝硬化病人有发生肝性脑病的高风险,需要对病人的诱因控制情况、肝性脑病发作的可能性,以及是否需要肝移植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长期治疗方案。

结论
结扎肝脏后,注射氯化铵溶液,使血氨升高而引起肝性脑病;肝脏对氨具有清除作用,所以不结扎肝脏不会发生氨中毒。

氨中毒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实验目的】对经处理的实验动物(家兔)输入氯化氨,观察出现相应症状所需氯化氨用量及时间,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谷氨酸钠的作用。

【摘要】目的:①复制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用十二指肠灌注复方氯化铵法,观察氨中毒对家兔脑功能影响;②用耳缘静脉注射谷氨酸钠法治疗肝性脑病,探讨其治疗机制。

方法:建立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结果:复方氯化铵可使家兔大脑功能受影响,而肝可解氨中毒,复方谷氨酸钠也可缓解其作用。

结论:肝具有解毒作用,氨中毒在肝性脑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性脑病,氨中毒【实验对象】健康家兔一只【实验器材和药品】1、试剂: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谷氨酸钠溶液。

2、仪器:10ml注射器、50ml注射器及针头,手术剪,镊子、止血钳、兔手术台、棉线若干、婴儿秤、缝针、导管。

【实验步骤】1、称重:将家兔放置于婴儿称重。

2、麻醉固定:按1g/kg体重剂量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3、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约8cm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向下压肝,剪断肝与横隔之间的镰状韧带,再将肝叶上翻,钝性分离肝胃韧带,使肝叶完全游离,辨明肝脏各叶。

用粗棉线绕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方形叶根部一周并结扎,以阻断肝血流。

找出十二指肠,切一小口,插入导管向下推进4~5cm,切口荷包缝合固定导管,组织钳关闭腹壁切口。

4、实验观察:1、观察家兔注射25g/L复方氯化铵溶液后的表现。

2、记录所用复方氯化铵溶液的总量。

3、家兔出现抽搐后,给家兔按20ml/kg体重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5g/L复方谷氨酸钠溶液,并按5ml/kg体重剂量向十二指肠注入10g/L醋酸进行治疗,观察家兔的症状。

【实验结果】1、每隔5min向十二指肠导管中注入25g/L复方氯化铵溶液5ml,当复方氯化铵溶液累积注射到30ml时,家兔开始出现轻微抽动,当注射氯化氨溶液到达35ml时,家兔出现全身性抽搐,角弓反张的现象。

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

试验目的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综合症。

有关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 其中氨中毒学说受到重视。

正常情况下 血氨的来源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 而氨在肝中合成尿素是维持此平衡的关键。

病理情况下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 或慢性肝硬化等疾病使肠壁吸收肠道内生成的氨过多 或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 均可导致血氨升高。

增高的血氨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通过干扰脑组织对能量代谢 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等作用 引起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谷氨酸可与血中过多的氨结合而成为无毒的谷氨酸钠 由尿排出 进而降低血氨。

谷氨酸还可参与脑细胞的代谢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肠道给予醋酸溶液可使肠道PH降低 减少氨的吸收。

步骤1、麻醉家兔称重 按5ml/kg体重剂量自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

待家兔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8cm的切口 打开腹腔 暴露肝脏 向下压肝脏 剪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状韧带 使肝叶游离辨明肝脏各叶 用粗棉线绕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根部一周 不结扎肝脏。

找出十二指肠 找其上壁血管较少的一处做一荷包环形缝合 在环形中间剪一个小口 沿小肠方向插入导管并向下推进4~5cm 切口荷包缝合固定导管 用止血钳关闭腹腔切口。

2、实验观察①观察并记录兔的一般情况 呼吸 频率、幅度角膜反射 对刺激的反映等指标。

然后每隔5min向十二指肠导管中注入25g/L复方氯化铵溶液5ml 动态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 直至出现全身性抽搐、角弓反张为止 记录所用的复方氯化铵溶液的总量 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量。

3、结果时间和用量讨论1、氯化铵经肠道水解为氢离子和氨,氨经肠道弥散入血,氨在肝脏可形成尿素,另外氨与谷氨酸钠结合为谷氨酰胺,由于肝脏被结扎,其解毒能力减弱,造成血氨升高,没有结扎肝脏的动物也造成死亡,说明肝脏的解毒能力有一定的限度!2、氯化铵(NH4Cl)进入肠道后分解成NH3即氨,当大量的氨经肠道吸收进入血,使血氨增高而产生肝性脑病;肝脏大部分结扎后,造成肝脏鸟氨酸循环障碍,肝脏对氨的清除能力下降,高浓度的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肝性脑病。

氨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氨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昏睡期
昏睡、精神错乱
昏迷期
肝性昏迷 (hepatic coma) 神智丧失、不能唤醒, 无扑击样震颤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氨中毒学说
肝性脑病
综合学说
γ-氨基丁酸学说
血浆氨基酸 失衡学说
氨中毒学说
• 内容: 在严重肝病时,机体内氨生成过多而 肝脏对氨的清除能力下降,致使血氨水平 显著升高,高浓度的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 脑组织,引起脑功能障碍。
继续推注复方NH4Cl直至乙兔 出现大抽搐, 记录所用复方 NH4Cl总量和时间
观测项目
• 呼吸运动、肌张力、抽搐。 • 出现大抽搐时两兔复方NH4Cl用量及时间 • 血氨浓度
注意事项
• 专人测定血氨 • 肝叶结扎线置于肝叶根部 • 乙兔注射复方NH4Cl晚于甲兔 • 复方NH4Cl切勿漏入腹腔 • 原则上选择体重相差不超过250g的
氨对脑代谢功能的影响
• 1、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 • 2、使脑内神经递质改变 • 3.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
血氨水平的变化 3.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实验动物
家兔, 体重2.0~2.5Kg
实验器材
家兔急性手术器械一套, 兔固定台, 粗棉线, 细 丝线, 1ml注射器2具, 2ml注射器1具, 10ml注射器 1具 ,婴儿秤,扩散瓶2个,试管2只等
药品
0.5%利多卡因 , 1%肝素, 复方氯化铵溶液, 纳氏试剂, 0.5mol/L硫酸, 饱和碳酸钾
实验方法
甲兔: 结扎大部肝叶+注射复方 NH4Cl
乙兔: 不结扎肝叶 + 注射复方 NH4Cl
称重 分组 固定 剪毛 局麻(颈部、上腹部) 颈
总动脉插管,放血1ml测血氨,暴露肝脏,观察家兔一般情况后: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中山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每公斤体重 给药量(ml)
开始实验
小结
肝脏的功能 氨中毒机理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谭红梅
实验原理
NH4+ + OH-
NH3 + H2O
脑 血脑 血液
屏障
鸟氨酸循环

尿素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兔手术台及器械、注射器、导尿管 定时钟、纱布、棉线、缝合针等
实验药品:1%普鲁卡因、2.5%氯化铵混合液、 1%醋酸、2.5%谷氨酸钠混合液
观察指标
一般情况、角膜反射、对刺激的反应 出现痉挛时间、给药量
每次 5 ml 每 5 min 源自次 直到出现痉挛抢救十二指肠插管 1%醋酸,5 ml/kg
NH4+ + OH- NH3 + H2O
耳沿静脉 2.5%谷氨酸钠,30 ml/kg
谷氨酸钠 + NH3 谷氨酰胺
实验结果
组别
1

2

3

4
平均
1

2

3

4
平均
出现痉挛时间 (min)
总给药量 (ml)
实验步骤
家兔称重、固定 上腹正中局麻
实验组
对照组
结扎切除肝脏
假结扎肝脏
十二指肠插管 关闭腹腔松绑 注射氯化铵液
抢救
肝脏结扎示意图
尾叶
注意:切断镰状韧带时勿损伤后方的下腔静脉 在肝蒂部结扎肝脏,结扎要牢固
十二指肠插管荷包缝合法

6~8 cm
注意:插管朝下,打防滑结,防治插管脱出
氯化铵混合液注射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谭红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l/kg)
实 验 兔2.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抢救效 果
【注意事项】
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弄断镰状韧带时要小心,勿伤及膈肌、 肝脏及后方的下腔静脉。
十二指肠插管要结扎牢固。
缝合针的选择(十二指肠、腹肌—圆针; 皮肤—角针)。
谷氨酸钠为碱性药物,对组织有刺激性, 静脉注射时要避免漏出血管外。
预习下次实验
6. 每隔5min向十二指肠注入氯化铵5ml,观察 家兔的反应,至全身抽搐时停止。
7. 抢救:耳缘V注射谷氨酸钠30~40ml/kg,十 二指肠注入醋酸5ml/kg,观察症状有无缓解。
8. 对照兔:除不做肝脏结扎,余处理同上。
【实验后处理】
1.列表显示相关实验结果
表 7-5 氨中毒实验结果
动物 氯化铵用 中毒发生 中毒症 量 时间(min) 状
第十二次实验
氨在肝性脑病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关知识】
肝性脑病: 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临床表现从轻微的精神异常到昏迷可人为 地分为四期,最终进入昏迷阶段。
❖ 发病机制
▪ 氨中毒学说 ▪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 GABA学说
氨中毒学说
氨的产生
氨的清除
肝 鸟氨酸循环
家兔急性肾功能不全
❖ 机体内氨的代谢
BBB
血氨
脑组织
分解代谢生成的氨 少量
肝脏 鸟氨酸循环
合成某些 氨基酸和含氮物质
尿素
肾脏 排除体外
❖ 本实验
NH3
角弓反张 扑翼样震颤
肝大部 分结扎
血3;
i.v 谷氨酸钠
谷氨酰胺
排出 体外
NH4+ NH3 醋酸 NH4Cl
【实验步骤】
1. 家兔称重、固定、局麻、气管插管。 2. 上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游离肝脏。 3. 上翻肝脏,辩明各叶,用粗棉线接扎(尾 状叶除外)各肝叶的根部,由红色变为褐色后由 结扎线上方切除。 4. 十二指肠荷包缝合,插管固定,关闭腹腔。 5. 观察家兔的一般情况、呼吸、角膜反射、瞳 孔大小、疼痛反应、肌张力。
氨中毒学说
消化道出血 消化、吸收 排空障碍 氮质血症 腺苷酸分解 肠道PH值
脑组织
NH3
肝 鸟氨酸循环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影响脑内正常神经递质的生成和平衡 兴奋性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 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
对神经细胞膜的直接抑制作用 干扰神经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