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中毒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实验目的】对经处理的实验动物(家兔)输入氯化氨,观察出现相应症状所需氯化氨用量及时间,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谷氨酸钠的作用。
【摘要】目的:①复制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用十二指肠灌注复方氯化铵法,观察氨中毒对家兔脑功能影响;②用耳缘静脉注射谷氨酸钠法治疗肝性脑病,探讨其治疗机制。
方法:建立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结果:复方氯化铵可使家兔大脑功能受影响,而肝可解氨中毒,复方谷氨酸钠也可缓解其作用。
结论:肝具有解毒作用,氨中毒在肝性脑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性脑病,氨中毒【实验对象】健康家兔一只【实验器材和药品】1、试剂: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谷氨酸钠溶液。
2、仪器:10ml注射器、50ml注射器及针头,手术剪,镊子、止血钳、兔手术台、棉线若干、婴儿秤、缝针、导管。
【实验步骤】1、称重:将家兔放置于婴儿称重。
2、麻醉固定:按1g/kg体重剂量兔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3、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约8cm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向下压肝,剪断肝与横隔之间的镰状韧带,再将肝叶上翻,钝性分离肝胃韧带,使肝叶完全游离,辨明肝脏各叶。
用粗棉线绕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方形叶根部一周并结扎,以阻断肝血流。
找出十二指肠,切一小口,插入导管向下推进4~5cm,切口荷包缝合固定导管,组织钳关闭腹壁切口。
4、实验观察:1、观察家兔注射25g/L复方氯化铵溶液后的表现。
2、记录所用复方氯化铵溶液的总量。
3、家兔出现抽搐后,给家兔按20ml/kg体重剂量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5g/L复方谷氨酸钠溶液,并按5ml/kg体重剂量向十二指肠注入10g/L醋酸进行治疗,观察家兔的症状。
【实验结果】1、每隔5min向十二指肠导管中注入25g/L复方氯化铵溶液5ml,当复方氯化铵溶液累积注射到30ml时,家兔开始出现轻微抽动,当注射氯化氨溶液到达35ml时,家兔出现全身性抽搐,角弓反张的现象。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能学实验报告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对实验动物输入氯化氨,观察出现症状所需氯化铵用量及时间,以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谷氨酸是针对氨中毒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
【方法】将将家兔麻醉后实施腹部手术,结扎家兔肝脏的其中3叶,十二指肠注射氯化铵,观察家兔是否出现行为异常以及出现异常所需的时间。
对出现行为异常的家兔静脉注射复方谷氨酸钠进行救治。
【结果】家兔出现了有节律的抽搐,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
没有进行救治的家兔持续抽搐,死亡。
【结论】肝功能健全可使氨中毒的作用时间延长,即肝有对氨的解毒作用。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减弱,可导致血氨升高,间尔影响脑的功能。
复方谷氨酸钠溶液有缓解氨中毒的作用。
关键词:氨中毒;肝性脑病;复方氯化氨;复方谷氨酸钠;醋酸引言:病理情况下,当肝功能受损时,或慢性肝硬化等疾病使肠壁吸收肠道内生成的氨过多,或经侧支循环进入体循环,均可导致血氨升高。
增高的血氨可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通过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等作用,引起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1、实验材料1.1实验材料:1.1.1 实验动物:家兔1.1.2实验仪器:家兔手术器械。
1.1.3实验药品: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醋酸,生理盐水,复方谷氨酸钠溶液2、实验方法:1.2.1麻醉: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缓慢注射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1.2.2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约8cm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轻轻向下压肝,剪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状韧带,再将肝叶上翻,钝性分离肝胃韧带,使肝叶完全游离,辨明肝脏各叶。
用粗棉线绕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根部一周并结扎,以阻断肝血流。
对照组动物不结扎肝脏。
1.2.3十二指肠插管:找出十二指肠,用线缝一圆圈,在圆圈中心切一小口,插入导管向下推进约4~5cm,切口荷包缝合固定导管,组织钳关闭腹壁切口。
氨在兔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氨在兔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The Role of Ammonia in the Mechanism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教学对象与学时】一、教学对象:五年制本科二、学时:4学时【预习要求】预习肝性脑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其决定和影响因素。
【目的要求】一、釆用肝大部分结扎,复制急性肝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
二、观察肝性脑病的表现,探讨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学握复制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2、掌握复制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3、观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4、掌握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二、难点1、复制急性肝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2、血氨升高在肝性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提问和预习检査2、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所用动物和器材、实验分组、观察指标、实验步骤。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结果。
4、实验结束前汇总全班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课前预习检查或提问】1、Definition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不全,使大量毒性代谢产物在血循环中堆积,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终出现肝性昏迷。
这种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
对于这个概念,我要强调两点:第一、肝性脑病的病理生理条件是有严重肝脏疾病,第二,是在此条件上,并有诱因时出现了神经精神综合症。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肝性脑病这个概念。
2、Stages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临床上根据肝性脑病症状的轻重进行分期,即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症状和脑电图的变化,将肝性脑病分为四期,分别为: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
3、Mechanisms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目前有数个学说试图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6.3十二指肠插管方向要向空肠方向,并防止复方氯化铵溶液溶液溢出漏入腹腔。
六,实验小结
实验中,结扎肝脏后,注射氯化铵溶液,使血氨升高而引起肝性脑病;肝脏对氨具有清除作用,所以不结扎肝脏不会发生氨中毒;谷氨酸钠可以较好的缓解抑制肝性脑病的发生。
本次试验在老师的辛勤讲解和辅导下,通过和其他同学的密切配合,较顺利并成功的完成了试验,并提高了自身能力!
2、氯化铵(NH4Cl)进入肠道后分解成NH3即氨,当大量的氨经肠道吸收进入血,使血氨增高而产生肝性脑病;肝脏大部分结扎后,造成肝脏鸟氨酸循环障碍,肝脏对氨的清除能力下降,高浓度的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肝性脑病。由于肝脏大部在注射氯化铵前已被结扎,因此肝脏不能对氯化铵进行代谢、清除。氨的毒性作用:(1)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进入脑内的氨与α - 酮戊二酸、谷氨酸结合生成毒性较低的谷氨酰胺,但此过程使脑组织 ATP 生成减少、消耗增加,导致大脑能量严重不足,难以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而昏迷。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血氨增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2,验证肝脏对氨具有解毒作用
3,思考血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酸碱平衡的影响,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试验材料
用药至抽搐时间(分) 32 45
复方氯化铵用量(毫升) 25 36
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分析
(肝脏处理氨的方式,通过哪种酶系统?氨对中枢系统的毒性作用?血氨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影响,最易引起哪种类型酸碱平衡紊乱,该类型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影响如何?)
3、家兔呼吸加深加快变急促,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甚至出现
抽搐,角弓反张。这是由于血氨浓度升高,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同时产生谷氨酰胺为抑制神经的递质,并使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并且氨对神经细胞膜也有抑制作用是神经细胞兴奋性异常,并干扰神经传导活动。其中乙酰胆碱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的作用,从而可见家兔呼吸频率加快的原因。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家兔实验麻醉方法的改良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家兔实验麻醉方法的改良吴卫;何慧华;董祁【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5(000)022【摘要】我国各大医科院校病理生理学传统的“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实验中,由于家兔的上腹部大型手术只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动物挣扎强烈,故此实验一直受到不少师生的抵触,个别院校甚至取消了该实验。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静脉麻醉方法有效运用于该实验。
适量注射短效巴比妥类药硫喷妥钠,辅以局部麻醉,既能保证动物在安静状态下上腹部手术的顺利完成,又不会明显影响兔苏醒后氨的中枢毒性作用的观察。
此改良麻醉方法值得在各大医科院校推广。
%The class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 of exploring the role of ammonia intoxic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as been debated for years and even cancelled because in this experiment the rabbitwill struggle strongly during the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that is carried out only under the 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In thispaper ,intravenous anesthesia drugs (such as urethane ,pentobarbitol sodium) are discussed ,with the purposeto discover an appropriate ones to be applied in this experi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hiopentalsodium (a short‐acting barbiturate) ,combined with local anesthesia ,will not only make the rabbit to be morecollaborative during the sugery but will also make the neuropsychical manifestationscaused by acute ammonia intoxicationduplicated after the awakening of rabbit be observed clearly .【总页数】3页(P3029-3030,3035)【作者】吴卫;何慧华;董祁【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机能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 5114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相关文献】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评价——观察药物对家兔实验性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 [J], 袁文丹;王垣芳;陈金荣;刘巍;石磊;崔勇2.联合应用东茛菪碱对家兔急性实验性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 [J], 袁文丹;杨芳3.家兔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改良方法 [J], 郑维平;高进;李晓军;高丽佳;邓华瑜4.肝性脑病中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 [J], 曾胜澜;吕超;肖伟松;覃小宾;吴聪;毛德文5.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药物对家兔实验性肝性脑病的治疗作用”的实践与评价[J], 袁文丹;陈金荣;刘巍;石磊;崔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性脑病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观察陈朝辉(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0级中医七年制3班,20101150326)【摘要】目的:①复制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模型,用十二指肠灌注复方氯化铵法,观察氨中毒对家兔脑功能影响;②用耳缘静脉注射谷氨酸钠法治疗肝性脑病,探讨其治疗机制。
方法:全班分为五大组,其中第一组为模型组,第二组为治疗组,第三组为假手术组,第四组为症状明显抢救组,第五组为预防组。
结果:复方氯化铵可使家兔大脑功能受影响,而肝可解氨中毒,复方谷氨酸钠也可缓解其作用。
结论:肝具有解毒作用,肝功能不全在肝性脑病的发生中占极大地作用。
【关键词】氨中毒肝性脑病复方谷氨酸钠1、实验材料1.1对象:家兔1.2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谷氨酸钠溶液;1.3实验仪器:10ml注射器、50ml注射器及针头,手术剪,镊子、止血钳、兔手术台、棉线若干、婴儿秤、缝针、导管。
2、实验过程2.1实验分组本组实验为治疗组2.2麻醉家兔称重,按5ml/kg剂量由耳缘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
待家兔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3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8cm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向下压肝脏,剪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状韧带,使肝叶游离,辨明肝脏各叶,用粗棉线绕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根部一周,不结扎肝脏。
找出十二指肠,找其上壁血管较少的一处做一环形缝合,在环形中间剪一个小口,沿小肠方向插入导管并向下推进4~5cm,切口荷包缝合固定导管,用止血钳关闭腹腔切口。
2.4试剂注射前两次分别向十二指肠内注入10ml的复方氯化铵溶液,之后的注射量都为5ml 每次注射间隔5min,仔细观察并记录。
2.5仔细观察,当出现抽动,立即耳缘静脉注射复方谷氨酸钠溶液(30ml∕kg),直至症状缓解,并继续观察。
2.6实验观察2.6.1记录家兔的呼吸频率:实验前、实验中、治疗中、死亡前。
2.6.2记录家兔抽搐及痉挛发生所需时间。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摘要】目的对经不同处理的实验动物输入氯化氨,观察出现症状所需氯化铵用量及时间,以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谷氨酸是针对氨中毒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
方法:将将家兔麻醉后实施腹部手术,结扎家兔肝脏的其中3叶,十二指肠注射氯化铵,观察家兔是否出现行为异常以及出现异常所需的时间。
对出现行为异常的家兔静脉注射复方谷氨酸钠进行救治。
结果:家兔出现了有节律的抽搐,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
没有进行救治的家兔持续抽搐,死亡。
结论:肝功能健全可使氨中毒的作用时间延长,即肝有对氨的解毒作用。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减弱,可导致血氨升高,间尔影响脑的功能。
复方谷氨酸钠溶液有缓解氨中毒的作用。
【关键词】氨中毒肝性脑病复方氯化氨复方谷氨酸钠【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实验动物家兔主要试剂及仪器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谷氨酸溶液,醋酸,生理盐水,手术台,纱布,玻璃分针,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不同型号的注射器,粗绳线,培养皿方法:麻醉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剂量自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家兔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约8cm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向下压肝,剪断肝与剑突之间的镰状韧带,再将肝叶上翻,钝性分离肝胃韧带,使肝叶完全游离,辨明肝脏各叶。
用粗棉线绕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方形叶根部一周并结扎,以阻断肝血流。
对照组动物不结扎肝脏。
找出十二指肠。
切一小口,插入导管向下推进约4~5cm,切口荷包缝合固定导管,组织钳关闭腹壁切口。
实验观察观察并记录兔一般情况,呼吸(频率、幅度),角膜反射、对刺激的反应等指标。
然后每隔5min向十二指肠导管中注入25kg/L复方氯化铵溶液5ml,动态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出现全身抽搐、角弓反张为止,记录所用的复方氯化铵溶液的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量。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

氨中毒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XXX(XX大学,09级针灸推拿学,本部2班,20091020---)[摘要]目的:对经不同处理的实验动物输入氯化氨,观察出现症状所需氯化铵用量及时间,以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降低肠道pH及注射谷氨酸是针对氨中毒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
方法:将家兔麻醉后实施腹部手术,部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家兔肝脏的其中3叶,其余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结扎家兔的肝脏,所有实验组静脉注射氯化铵,所有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家兔是否出现行为异常以及出现异常所需的时间。
对出现行为异常的家兔静脉注射醋酸进行救治。
结果:未结扎的注射生理盐水或氯化铵的家兔和结扎了注射生理盐水的家兔没有出现抽搐及角弓反张等异常行为,结扎肝脏后的家兔出现了有节律的抽搐,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现象。
注射了醋酸后的家兔得到救治,角弓反张的现象有所缓解,而没有进行救治的家兔持续抽搐,死亡。
结论: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将氨转化为尿素的能力减弱,可导致血氨升高,间尔影响脑的功能。
[关键词]:氨中毒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各种严重肝脏疾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而且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
国内外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对肝性脑病发病机制提出多种假说,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满意解释肝性脑病时肝脏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紊乱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文就对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家兔,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主要试剂及仪器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谷氨酸溶液,醋酸,生理盐水,手术台,纱布,玻璃分针,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不同型号的注射器,粗绳线,培养皿1.3方法1.3.1实验分组随机选取一半数量的实验动物作为实验组动物,另一半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动物。
1.3.2 麻醉家兔称重,按5ml/kg体重剂量自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家兔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中毒在家兔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谢方洲
摘要【目的】对经不同处理的实验动物输入NHCl,观察出现相应症状所需NHCl用量及时间,以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通过耳缘静脉注射谷氨酸钠的治疗,探讨其治疗的病理生理机理。
【方法】全班分为二大组,其中第一,二,三.四组为手术组,第五,六,七,八组为假手术组。
【结果】当家兔出现角弓反张时,复方氯化铵使家兔大脑功能受影响,而肝可解氨中毒,复方谷氨酸钠也可缓解其作用。
【结论】肝具有解毒作用,肝功能不全在肝性脑病的发生中占极大地作用。
关键词:氨中毒;肝性脑病;复方氯化铵;复方谷氨酸钠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一系列精神神经综合症。
有关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其中氨中毒学说受到重视。
正常情况下,血氨的来源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而氨在肝中合成尿素是维持此平衡的关键。
病理情况下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或慢性肝硬化等疾病使肠壁吸收肠道内生成的氨过多,或经侧枝循环进入体循环,均可导致血氨升高。
增高的血氨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通过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等作用,引起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谷氨酸可与血中过多的氨结合而成为无毒的谷氨酰胺,由尿排出,进而降低血氨。
谷氨酸还可参与脑细胞的代谢,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1.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家兔
实验仪器:10ml注射器、50ml注射器及针头,手术剪,镊子、止血钳、兔手术台、棉线若干、婴儿秤、缝针、导管
实验药品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复方氯化铵溶液,复方谷氨酸钠溶液,醋酸,生理盐水。
实验分组:随机选取一半数量的实验动物作为实验组动物,另一半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动物。
麻醉:取健康家兔称重,自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体重)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复制:从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行长约6~8cm的切口,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向下压肝,剪断肝与横膈之间的镰状韧带,再将肝叶上翻,钝性分离肝胃韧带,使肝叶完全游离,辨明肝脏各叶。
用粗棉线从肝蒂部结扎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方形叶,以阻断肝血流。
对照组动物不结扎肝脏。
十二指肠插管:沿胃幽门向下找到十二指肠,提出腹腔,用眼科剪在肠壁上剪一小口,将导管插入肠腔约4cm,沿插管周围作荷包缝合,收缩荷包结扎固定,将肠管回纳腹腔,检查腹内无出血,关闭腹腔。
实验观察:
1.8.1观察家兔一般状况,呼吸(频率、幅度)、角膜反射、瞳孔大小、对刺激的反应、是否出现肌肉痉挛、抽搐及强直。
1.8.2十二指肠插管中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每隔5min向十二指肠插管中注入25g/L 复方氯化铵溶液5ml,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出现全身性抽搐、角弓反张为止,记录所用的复方氯化铵溶液的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量。
1.8.3治疗: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5g/L复方谷氨酸钠溶液20ml/kg,并按5ml/kg剂量向十二指肠注入10g/L醋酸,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症状有无缓解。
2.结果:
手术组
分析谷氨酸钠和醋酸的作用:
本组是假手术组,主要探讨氨中毒对家兔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谷氨酸钠和醋酸对肝性脑病的影响及其机制。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递质,含量丰富,它在神经元间快速兴奋性突触传递和脑发育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结果可知,谷氨酸钠和醋酸对肝性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复方谷氨酸钠溶液为氨基酸类药。
谷氨酸与血中过多氨结合而成为无毒的谷氨酰胺,化学方程式如下图:
3.1.1谷氨酰胺又是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的耗能解毒反应,它主要从脑、肌肉等组织向肝和肾运氨。
在肾脏可被谷氨酰胺酶水解释放氨,氨与尿中H+结合成铵盐而排出体外;在肝脏则合成尿素后经血液运至肾脏随尿排出。
这样有利于降低及消除血氨,并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改善脑病症状。
所以推注复方谷氨酸钠溶液对治疗氨中毒有一定效果。
而现在氨中毒学说在肝性脑病中的发病机制中又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所以谷氨酸钠溶液对肝性脑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3.1.2醋酸可降低血液pH值,可以中和血液中呈碱性的氨,并有效阻止氨继续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
3.2.1随着实验的进行家兔的肌紧张加剧,以至于出现嘴角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等表现。
3.2.2说明血氨浓度升高,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是干扰葡萄糖的生物氮化过程,而脑组织随时都要依赖血液中的葡萄糖提供能量。
氨与脑内的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影响糖代谢,使ATP产生不足,产生谷氨酰胺为抑制神经的递质,并使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并且氨对神经细胞膜也有抑制作用是神经细胞兴奋性异常,并干扰神经传导活动。
其中乙酰胆碱有扩张血管减慢心率的作用,从而可见家兔呼吸频率加快的原因。
而其中肌紧张加剧可能由于脑组织中氨大量增加使大量谷氨酸转化成谷氨酰胺使氨中毒早期生成γ-氨基丁酸的底物-谷氨酸减少,引起脑内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减少有关。
本实验血氨升高的原因:肝具有生物转化的作用,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氨在肝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而解毒。
但是,实验中结扎了肝,腹腔注射氯化铵的时候,由于氨大多,而清除太少;并且肠黏膜淤血、水肿,肠蠕动减弱以及胆汁分泌减少等,导致肠道细菌活跃,一方面可使细菌释放的氨基酸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另一方面,未经消化道吸收的蛋白成分在肠道集聚使肠内氨基酸增多;同时在肝性脑病时兔子躁动不安、震颤等也会使肌肉的腺苷酸分解加强,产氨增多。
复方氯化铵中毒引起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肝大部分结扎在实验中的作用:
3.4.1据氨中毒学说,正常情况下,血氨的来源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而氨在肝中合成尿素是维持此平衡的关键。
在结扎大部分肝的基础上灌注氯化铵导致血氨增高,增高的血氨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通过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引起脑的功能障碍,出现震颤、抽搐、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症状。
3.4.2肝大部分结扎术在实验性肝性脑病中的作用:采用家兔大部分肝结扎,是为了复制急性肝功能不全的动物模型,造成肝解毒功能急剧降低,在此基础上经十二指肠灌入复方氯化铵溶液,导致肠道中氨生成增多并吸收入血。
4.实验结论:
肝具有解毒作用,肝功能不全在肝性脑病的发生中占极大地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迎雪、魏佑震、洪岸.谷氨酸钠对新生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的毒性损伤(英文),泰山医
学院学报,2003(3).
[2]梁敏锐、冯劭婷.探讨中药及醋酸灌肠佐以静脉注射谷氨酸钠对肝性脑病的解毒作用[3]张志雄.生理学.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1
[4]陆源、林国华、杨午鸣.机能学实验教程.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62
[5]KonopackaA,KonopaekiFA,AlbrechtJ.ProteinkinaseGisinvolvedinammonia-inducedswellingofast rocytes[J].JNeurochem,2009,109(Suppl1):24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