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精)
抽动症讲课PPT课件

专业医生答疑解惑
抽动症的症状 和表现
抽动症的预防 和护理
抽动症的病因 和治疗方法
抽动症的心理 支持和治疗
互动环节与问题解答
解答环节:针对观众的问题 进行详细解答
提问环节:请观众提出关于 抽动症的问题
讨论环节:邀请观众分享自 己的经验和看法
总结环节:总结讨论内容, 强调抽动症的预防和治疗
汇报人:
心理社会因素:压力、焦虑、抑郁 等心理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
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神经递质异 常,如多巴胺、血清素等
环境因素:某些环境因素,如食物 添加剂、重金属等可能与抽动症有 关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根据症状、病史、家族史等综合判断 评估方法:包括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 诊断流程:初步诊断、详细评估、确诊 诊断结果:根据诊断标准和评估结果,确定是否患有抽动症
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可能 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
药物停药:根据病情和治疗 效果,适时停药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帮助患者放松身心 家庭治疗: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社交技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显改善
案例二:小丽, 12岁,患有抽 动症,经过家 庭支持和学校 教育,症状逐
渐消失
案例三:小强, 8岁,患有抽 动症,经过行 为疗法和饮食 调整,症状得 到控制
案例四:小华, 14岁,患有抽 动症,经过药 物治疗和自我 管理,症状明
显减轻
患者与家属经验交流
患者症状:抽动症的症状表现,如眨眼、耸肩等 治疗方法: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家属支持:家属如何支持患者,如陪伴、鼓励等 患者感受:患者对治疗的感受,如痛苦、希望等 家属建议: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建议,如注意饮食、保持良好心态等
抽动症 症状多样化

抽动症症状多样化*导读:抽动症不光发生于头部,还会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分,像上肢抽动、下肢与躯干肌抽动、呼吸和消化道抽动等。
上肢抽动,表现为手指弹动,手不停地抓紧放松、放松抓紧,或者一阵阵紧握拳头,前臂摆动,耸肩等;下肢与躯干肌的抽动表现为,下肢一阵阵抽动,脚趾一阵阵抖动,特殊步态,躯体扭动或跳动;呼吸或消化道的抽动症,常见的表现有呃逆、叹息、哈哈、喷嚏、吹哨性呼吸、深呼吸、打嗝、吮吸、咂嘴、不停地清嗓子等等。
……8岁的文文,近半年来老是爱眨眼睛,开始家人以为他闹着玩,没有在意。
谁知他眨眼的频率逐渐加剧,一分钟眨几十下,不时还挤眉皱额,日久天长他眼角便露出了鱼尾纹,眼部肌肉突出,快变成小老头了。
他爸爸妈妈不由得着急起来,该好好管孩子了。
怎么个管法呢?爸爸是个急性子,只要一看见文文连续眨眼,上去就是几个耳光,以后,文文就处处躲着他。
妈妈心痛儿子,总是好言相劝:“文文,好好控制自己,不要眨眼,否则到人跟前太难看了。
”可是妈妈越劝,文文越是想眨眼,若是强迫他控制眨眼,不满三分钟,他就感到心烦,颈硬,头发胀,全身不适。
这是什么原因呢?抽动多样化原来文文患了“抽动症”,他的眨眼是眼轮匝肌在“作祟”,并非是感染炎症等器质性毛病,而是由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不良习惯引起的,靠打骂、劝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
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在儿童期发生率为1%~7%,男多于女,男女之间患病的比例为3∶1。
主要表现为同一组肌肉快速、频繁、刻板、重复、不自主、无目的、短暂、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这种抽动可发生于任何一组肌肉,最常见于头面部肌肉,像眨眼、皱额头、皱鼻子、鼻翼抽动、露齿、咬嘴唇、伸舌头、面颊肌抽动、伸缩颌部、点头、摇头、颈肌抽动、头向一边倒、头部转动等,都是抽动症的具体表现。
该病症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往往被家长误认为是做怪动作而加以责备。
抽动症

什么叫抽动症?抽动症是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简称,又叫多发性抽动症,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
(抽动症是指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反复地收缩或运动。
这种抽动可发生于身体多数部位的骨骼肌,因此,称为多发性抽动症。
)迄今为止发病原因仍不清楚。
有些学者认为脑部有病变,与大脑基底神经节发育及功能障碍有关,主要是神经递质功能失调,尤其是多巴胺活动过度,所以引起抽动、多动;也有些学者认为大多数儿童到了发育期以后会自动好转,用脑部病变不太好解释,可能和家庭、学校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中起很大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遗传因素、胚胎发育及感染等对此病均有一定影响。
1825年Itard 描述了一位法国年轻贵族女人的病情:7 岁起患有不自主抽动,开始头部和手臂抽动,以后累及面部和肩部。
当时并无命名。
1885年法国医生Geore Gilles de la Tourette 报告了8例相似病例,并进一部描述了疾病症状和阐述了疾病的本质,所以后人便称此病为Tourette 综合征。
根据其多组肌群抽动的发病特点,又称为多发性抽动(mulfiple fics )或慢性多发性抽动(chronic muitiple Tic);其抽动、发音多为爆发性突然发作,又称冲动性肌痉挛;临床上可见进行性运动和精神症状,故又有人称为进行性抽搐;有部分病例若干年后出现秽语现象,即成为抽动-秽语综合症。
简称抽动症。
哪些孩子易患抽动症?一般儿童多在少年期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1次发病。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早产、难产、剖腹产儿童多患此病,其中以剖腹产最多见。
另外,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也多见,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与精神行为异常的人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易被遗传。
抽动症的抽动特点?抽动快速、多组肌群同时出现。
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抽动症的疾病症状

抽动症的疾病症状
短暂性抽动障碍
该障碍多起病于3-10岁,其中4-7岁为最多,但也可早到2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通常局限于头、颈、上肢,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
抽动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该障碍通常起病于儿童早期。
主要临床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
其中以简单或复杂运动抽动最为常见,部位多涉及头、颈、上肢。
发声抽动明显少于运动抽动,并以清嗓、吸鼻等相对多见。
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该障碍为抽动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型。
一般起病于2-15岁,平均起病年龄为7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同时存在。
该障碍症状一般起始于眼、面部单一运动抽动,时有时无,以后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肢体、躯干的抽动,并持续存在。
抽动形式也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出现秽语。
通常发声抽动症状较运动抽动症状晚1-2年出现,多为简单发声抽动,复杂发声抽动较少,约15%的患儿存在秽语。
该障碍症状累及部位多,次数频繁,对患儿情绪、心理影响较大。
约有一半患儿伴有强迫症状,一半患儿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症状,并有部分患儿伴有自伤行为、情绪障碍或学习困难。
抽动症近年来的临床表现症状

抽动症近年来的临床表现症状多为哪些?
抽动症是指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的、迅速的肌肉收缩,发病年龄以5-9岁为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近年来,随着抽动症患病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抽动症也有了正确认识。
究竟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症状呢?
具体临床表现症状多见为:眨眼、挤眉、清嗓、皱额、吸鼻、咂嘴、伸脖、摇头(甩头、点头)、咬唇、咧嘴和模仿怪相等;还有的出现耸肩、甩胳膊、掰手、用手拍屁股、抖腿、强直性伸腿等;更有甚者会出现肚子抽动、发声性抽动等等。
总之,患儿始终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抽动,有的患儿抽动部位不固定,还有的患儿则是各个部位同时发生抽动。
当抽动开始时患儿本身能意识到,但无法克制。
这类儿童多数具有敏感、羞涩、不合群,容易兴奋和激动等特点。
有些儿童同时还伴有遗尿、夜惊、口吃等症状。
当家长们发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引起注意,这时孩子就可能是患了抽动症,避免当成孩子是因淘气才这样,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什么是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通常是指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上以姿势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
张口、伸舌、点头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1。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2%
易感人群:好发于3至15岁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多动症小儿多动症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儿科儿科综合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个月
治愈率:85%
常用药品:醒脑安神片紫雪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8000元)
温馨提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抽动症

抽动症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它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占比例比女性多。
抽动症是一组肌肉或几组肌肉不可控制地反复快速抽动,而且是全身很多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抽动,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入睡后抽动消失,性情紧张时加重。
抽动症通常被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一、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复杂发声性抽动由有意义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符的不由自主地重复无意义的词句或无缘无故地骂人二、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厥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异常表现:1.裸露癖:少数抽动症患者有裸露癖症状。
男性约占16%,女性约占6%。
裸露癖可分为四级:O级:无裸露现象;I级:抚摩性器官;Ⅱ级:在家中限于家庭成员面前裸露;Ⅲ级:在公众前也有裸露欲及裸露行为。
本病患者中,以上四级均有表现。
2.遗尿:抽动症患者后期不少出现遗尿现象,约占36%。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二便,如肾先天不足,失于约束,则出现遗尿。
3.攻击性及行为幼稚:如易怒、行凶、思想不成熟、记忆力不足等现象。
4.焦虑、抑郁、纪律问题、狂躁、恐怖、口吃,睡眠障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5-20倍。
注意事项:抽动症对孩子学习及生活的影响是相当的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发现孩子的身体局部有抽动的状况,一定要及早治疗。
详细了解可以咨询QQ:3251455266。
儿童抽动症怎么确诊?原来这样可以判断儿童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怎么确诊?原来这样可以判断儿童抽动症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身体总是容易被一些疾病所困扰,其中最让家长担心的孩子出现抽动症等现象,很多孩子会有不断的眨眼和挤眉等现象,有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出现抽动症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孩子的正常学习和成长发育都有极大的影响,但是想要治疗抽动症要进行检查确诊才可以,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儿童抽动症要怎么进行确诊呢?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
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
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
小儿抽动症的检查方法:1、智力测验,这个诸位家长应该很熟悉了,抽动症患儿一般无智力低下表现。
2、运动持久试验:查抽动症患儿自我控制能力。
3、默画试验:可粗略判断抽动症患儿的智能状态。
4、翻手试验:阳性率53.7%,可疑36.6%,10%为正常。
5、空间位置障碍检查:观察抽动症患儿视觉、听觉,有联系的知觉综合功能有无异常,50%阳性及可疑。
6、联带运动试验:联带运动是观察抽动症患儿大脑对抑制和兴奋转换的共济协调功能的一种检查,83.3 %阳性及可疑。
7、穿针试验:在一定照明度下,用统一线长和针型观察抽动症患儿1分钟穿针引线的次数。
可了解抽动症患儿视觉力、注意力集中及精细动作的灵敏度,以及心理竞争状态如何。
试验证明,抽动症患儿穿针引线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用文档
病因(西医)
• 1.遗传因素; • 2.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 3.病理因素; • 4.精神因素;
实用文档
临床表现
1.
运动抽动
常由眼、面部开始,逐渐 发展至颈、肩、上肢、躯 干及下肢。
强迫动作、思想
攻击、自伤行为
实用文档
检查
• 微量元素、脑电图、脑功能检查、 C-反应蛋白
• 抽动量表评定、社会生活能力、注 意力测试(>6岁)、智力测试、心 率变异检查
实用文档
临床诊断
• 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 准》第二版修订本(CCMD-2-R)中TS的 诊断标准。
• 1.起病于21岁以前,多数在2~15岁之 间;
既往的相关诊治经过、诊断、用药,疗 效如何。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4.个人史:母亲的妊娠情况; 5.出生史:胎儿期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情
况;出生时是否窒息等;
6.喂养史; 7.生长发育情况; 8.家族史; 9.生活环境; 10.教育方式。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二、体格检查
1.一般体格检查:一般情况;皮肤黏膜;淋
3. 习惯性抽动:4~6岁多见。往往只有一组肌肉 抽搐,如眨眼、缩鼻、努嘴或咳嗽。发病前常 有某些诱因,此症一般轻,预后较好。有些病 儿能发展为多发性抽动症。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一、病பைடு நூலகம்采集
1.主诉:症状+起病时间
2.现病史: ①起病时间、起病形式、起病的诱因; ②抽动的症状、部位:
a.眼部肌肉抽动:如扬眉、皱眉、眨眼、 斜眼、翻白眼、凝视等;
复杂性
如重复言语或无意义的语音、无聊 的语调,极少数儿童出现秽语症, 如重复刻板同一秽语
实用文档
影响抽动症状的因素
紧张
情绪低落
过度兴奋 惊吓
加
焦虑
重
抽动症状
注意力集中
减 轻 放松
实用文档
伴发行为症状
患儿智力正常,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躁动不安、 过分敏感
易激惹、 行为退缩
多动、冲动
抽动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障碍
简单性
如眨眼、眼球转动、皱额、缩鼻、 努嘴、伸舌、舔唇、张口、摇头、 抖腿、扭腰、搓指、挺胸、收腹等
复杂性
表现为各种形态奇特的抽动,如冲 动性地触摸东西、刺戳动作、跺脚、 似触电样全身抖动、走路回旋 等。
实用文档
临床表现
2.
发声抽动
简单性
清嗓、干咳、哼声、吠叫声、啊叫声、 吸鼻、喷鼻声、咂舌声、深吸气等
必利等; 重症患者首选: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等。
使用原则: 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调整药量至疗效
最佳而不良反应最小为止。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②.联合用药:减轻单一用药的副作用; 在单一药物使用效果不佳时考虑使用。
2.检查:
• 脑电图(24h动态脑电图、常规脑电图,根据情况选择,主 要排除癫痫);
• 脑涨落图(脑地形图)检查; • 头颅CT或MRI(必要时候查,如在外院已做过相关的检查,
可直接参考外院结果)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四、测评(心理评估)
1.精神压力测试:心率变异检查;
2.心理行为评定:
注意力分析;智力检查(DDST;大、小 韦氏;瑞文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脑功能 检查;抽动症量表测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 展评定;注意力测试;社会生活能力测试;伴 多动者做多动量表评定,等。
• 2.主要表现为多种抽动动作和一种或多 种不自主发声,两者出现于病程某些时 候,但不一定同时存在;
实用文档
临床诊断
• 3.抽动症状一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 此,但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 化,并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病程至少持续1年,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 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
• 4.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 肌痉挛发作、药源性不自主运动和其他 锥体外系病变。
g.喉部发声抽动:如点干咳声、清嗓声、 吼叫声、语节、重音不当、不自主的秽语等;
h.其他异常行为:如刻板、重复的语言和 动作、强迫性行为、模仿别人、猥亵或控制不 住的下流动作、自伤或伤人、破坏物品、侵犯 别人等。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3.既往史:
既往是否有脑炎、脑膜炎、高热、头部 外伤等疾病;病后是否有认知、行为、情绪 或人格的改变;
巴结;头颈部;五官;胸部;腹部;四肢及脊 柱情况(临床接诊中根据具体情况来检查)
2.神经系统检查:主要查运动和共济情况。 3.精神状况。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三、检验和检查 1.检验:
• 血常规;微量元素7项(查看患儿血锌、镁情况); • C-反应蛋白、血沉、抗“O”(排除风湿性舞蹈病); • 肝功、血浆铜蓝蛋白(排除肝豆状核变性);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五、诊断
1.诊断:
根据病史、检验、检查及测评的结 果,明确诊断;
2.制定治疗方案。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六、干预治疗
1.西药治疗; 2.中药治疗; 3.心理治疗; 4.专科治疗; 5.特殊治疗; 6.饮食指导。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1.西药治疗: 目的:控制症状。 轻或中度抽动患者首选:可乐定、硫必利、泰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b.面部肌肉抽动:如咧嘴、噘嘴、缩鼻、扮怪 相等;
c.颈部肌肉抽动:如点头、摇头、扭脖子、耸 肩等;
d.上肢肌肉抽动:如甩手、举臂、扭臂、搓手 指、握拳等;
e.下肢肌肉抽动:如抖腿、踢腿、踮脚、旋转 等;
实用文档
诊断思路参考
f.躯干肌肉抽动:如挺胸、扭腰、身体旋转 、腹肌抽动等;
抽动症
上海六一公司
实用文档
概述
• 定义
多发性抽动症(multiple tics,MT)又称抽动 -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 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不自主多部位 抽动、声音(语言)抽动为主要特点。
实用文档
概述
发病情况
➢ 国外儿童患病率为0.15%~1.1 %,我国为0.24%;
实用文档
鉴别诊断
1.风湿性舞蹈病:6岁以后多见,女孩居多,是 风湿热主要表现之一。表现为四肢较大幅 度的无目的而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生活 经常不能自理,常伴肌力及肌张力减低, 并可有风湿热其他症状。
实用文档
鉴别诊断
2. 肌阵挛:肌阵挛是癫痫中的一个类型,往往是 一组肌群突然抽动,病儿可表现突然的前倾和 后倒,肢体或屈或伸,不能受意志克制,脑电 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