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核舟记》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核舟记》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核舟记》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核舟记》

汇编:黄庆峰

2014年

(广西钦州)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比.至陈(《陈涉世家》)

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引凄异(《三峡》)

C.居.右者椎髻仰面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D.篷桅橹舵咸具.各具.情态(《核舟记》)

11.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B.尝奏荐某人为.某官(《赵普》)

C.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D.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刻木巧匠》)

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其中对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描述不分主次,平分秋色。

B.【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

C.【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乙】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

D.【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3分)

(2)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3分)

10.(2分)D

11.(2分)A

12.(2分)A

13.(6分)(1)(3分)(佛印的)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3分)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丝毫不会侧翻。

(江苏无锡)

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

袒胸露乳,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

..数也。

A.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B.矫.首昂视矫:举

C.诎.右臂支船诎:同“曲”曲折

D.珠可历历

..数也历历:清清楚楚,一一分明

3.C

2013年

(2013·北京)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

(2)其两膝相比.者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

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

12.答案:(1)高高的(2)靠近

13.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14.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②各具情态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2013·贵州铜仁卷)阅读《核舟记》节选,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揖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富室、器皿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策而临之

D.其两膝相比.者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B.卧右膝,诎在臂支船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1O.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描写,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各具情态。

B.选文②—④段写核舟的正面,其写作顺序是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早写船尾。

C.选文③段详细描写的人物是苏东坡,他戴着高高的帽子坐在两人中间,右手抚鲁直背。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3分)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分)

8.C

9.D

10.C

11.(6分,每小题3分)

(1)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情态。(评分要点:“罔不”“因”答对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2分)

(2)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评分要点:“若……然”答对1分,句子基本正确2分)

2012年

(2012·广西贺州)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6分)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蒻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简单)

B.中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C.其船背.稍夷背(船顶部)

D.尝贻余.核舟一余(剩余)

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殊,不寻常)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B.高可.二黍许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

C.东坡右手执卷端.端(端正)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D.中轩敞者为.舱为(是)为.宫室、器皿、人物为(雕刻)

16.下列对本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核舟记》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文章生动地表现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的原貌,而不是写成一篇平实的解说词。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特意点明窗可以开合,表现了雕刻技艺之精巧。

C.本文写人形神飞动,“各具情态”。如写舟尾舟子,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苦啸呼状”,真是绘影绘声,呼之欲出。

D.文章最后用“嘻”这个叹词领出了“技亦灵怪矣哉”一句,突出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1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18.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3分)

14.B 15.C 16.A 17.(1)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二人不相类似。(2)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种。 18.言之有理即可。要点: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用心去做都能成为行家、高手。

2011年

(2011·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送

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C.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

D.钩画了了

..了了:结束,完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罔不因.势象形因.屏人曰:“汉室倾颓”

B.中轩敞者为.舱士卒多为.用者

C.而.竖其左膝学而.不思则罔

D.则.题名其上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7.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分)

(2)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2分)

4.D(了了:清楚明白)

5.D(“则”都解释为“就”。A项“顺着”/“于是”;B项“是”/“被”;C项表并列,可不译/“却”)

6.A(文章对三人的描写各有侧重,并不是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7.(4分)(1)(2分)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个黄米粒左右。(大意正确计1分,落实“奇”“可”的意思各计O.5分)

(2)(2分)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大意正确计1分,落实“倚”“历历”的意思各计O.5分)

2010年

(2010·四川攀枝花)

7、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答案:7、翻译。共9分,每题3分。

(1)(他)曾经送给我一枚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泛舟游赤壁。

(2)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面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3)(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2010·山东日照)

阅读下面两段方字,完成9—12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其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9.填空。(4分)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甲文段以“____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会宾客大宴会:_________

②罔不因势象形罔:__________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12.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2分)

9.张潮《虞初新志》善奇巧

10.适逢,正赶上;无,没有

11.(1)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2)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009年

(2009·湖北鄂州)

(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20—22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神情与苏、黄不属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4)珠可历历数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2.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0.(1)大约(2)类似(3)同“屈”,弯曲(4)分明可数的样子(全对给2分,全错给0分,其他给1分)

21.(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每句1分,共2分)

22.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2009·山东青岛)课内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7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项是( ) (2分)

A.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高可二黍许(上下)

C.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若听茶声然(好像)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分)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8.C(2分) 考查点: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的意义。解题思路:一定要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里去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C项解释错误,应解释为“像”。

9.同“屈”,弯曲(同“屈”或弯曲均可)(分,有错别字该项不得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10.①(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②他们的相互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共4分,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2008年

(2008·上海)

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7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上文出自课文《》,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3分)

答案:⒋(2分)核舟记(1分)苏轼(1分)

⒌(2分)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的衣褶里。(关键词:比)

⒍(3分)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或:说明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2007年

(2007·广西来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l题。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7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①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奇怪的)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B.①高可二黍许(大约) ②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C.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是) ②中轩敞者为舱(作为)

D.①东坡右手执卷端(上面) ②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8.翻译下面句子。(2分)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9.选文的说明顺序是;第②段的结构形式是;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4分)

7.B

8.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1分),右手扳着右脚趾,像在大声呼叫似的(1分)。

9.空间顺序 (1分)总——分(1分) 原因: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

人注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2007·山西太原)

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9.【甲】文介绍了,【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2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

③一士人善画善: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9.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评分说明:第一空大意正确即可。每空1分,共2分)

10.①类似,像②弯曲③善于,擅长④早晨(评分说明:结合语境正确解释,每空1分,共4分)

11.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评分说明:正确译出“比”“漫”各1分,每小题大意正确1分,共4分)

12.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评分说明:能结合写猫的句子1分,用自己的话正确表述1分,共2分)

2006年

(2006·福建福州)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4题。(20分)

(一)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8—12题。(16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

灵怪矣哉!

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其两膝相比者()(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0.选文前三段按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和船背。(3分)

11.按照下面括号内的提示,用文中相关词语填空。(4分)

(1)苏东坡——(肖像特征)

(2)佛印——(神态特征)

12.“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8.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分)9 .(1)挨着,靠近(2)船桨(3)平(4)通“拣”,挑选 (4分)10.空间船头船尾 (3分)11.(1)峨冠多髯(2)绝类弥勒(矫首昂视)(4分)12.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3分)

2004年

(2004·四川大邑县)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东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9、本文的体裁是,核舟雕刻的是的故事。

10、第一段说明雕刻人的生活时代、姓名和,引出核舟的,第二段说明核舟的和。

11、文中两个“木”字的意思分别是和。

12、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是。

9.说明文;大苏泛赤壁

10.精湛技巧;来历;大小;格局

11.木头;树木

12.奇巧

(2004·福建泉州)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6.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6分)

①语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

②绝佛印绝类弥勒()

夜久语声绝()

③居佛印居右()

居十日,扁鹊复见()

7.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

C.吾视其辙乱

D.其真无马也

8.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9.文段介绍了核舟的_________部分,着力描述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2分)

10.对对子(2分,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赞雕刻者高超技艺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奇巧人神技雕核舟

6.(6分,每空1 分)①说告诉②极停止、消失③在过了

7.(2分)C

8.(6分,每空3分,第①句“冠”“为”、第②句“倚”“历历”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①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②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2分,每空1分)船头情态(或“外貌”、“神情”、“动作”)

10.(2分,要求: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内容相关)例:①摹泛舟人悠闲神情②美髯公怡情泛赤壁

2001年

(2001·内蒙古呼和浩特)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3.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两处)。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4.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是。

15.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舟)有关的诗句。

诗句一:

诗句二:

16.分别概括三段文字的内容。

17.翻译:

⑴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⑵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8.选文第一段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有。

1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4.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15.(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6.介绍舟尾所刻的舟子和器物;介绍核舟的题字;通计核舟上所刻的物件。

17.略

18.啸呼状、视端容寂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桃花源记》

汇编:黄庆峰

2014年

(广东汕尾)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

B.寻.向所志/寻.病终

C.悉.如外人/悉.以咨之

D.便舍.船/屋舍.俨然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8.从桃花源的景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摘录原句并加以概况)(5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桃花源内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和睦幸福,是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

B.桃花源与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当时是个幸福、美好而真实的社会。

C.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选文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6.C

7.不再出去,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B

(贵州安顺)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3-17题。(18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渔人甚异.之( ) ②寻向所志.( )

③阡陌交通

..( ) ④便要.还家( )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选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特点?(2分)

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4分)

17.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13.①对……感到诧异②标志,标记③交错相通④通“邀”邀请

14.①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天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重点词: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②竟然不知道还有汉朝,更不必说魏和晋两个朝代了。(重点词: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如翻译错误,酌情扣分)

1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找出一句给一分,找出两句给满分。)

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1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3分)17.成语是:世外桃源。(1分)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的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和乐富足,宁静和谐的社会理想)意思对即可。

(贵州毕节)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3~16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要.还家(2)遂.与外人间隔

(3)寻.病终(4)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14.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

15.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

C.忘路之远近

D.闻之,欣然规往

16.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

13.(1)通“邀”,邀请(2)于是,就(3)不久(4)妻子儿女(每小题1分,共4分)

14.(每小题2分,共4分)

(1)老人和小孩都怡然自得,无比快乐的样子。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5.C(2分)

16.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自由、快乐的社会。(2分)

(湖北株洲)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②乃.不知有汉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22.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20.①邀请或通“邀”(1分)②竟然(1分)

21.太守立即(随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

22.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1点1分,答出2点即可)

(江苏常州)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材料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苏杭多产梅。或曰:“梅以曲、以欹①、以疏为美。”固②也。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③之隐明告鬻④梅者,斫⑤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⑥: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注释】①欹(qí):倾斜。②固:本来。③孤癖:特别嗜好。④鬻(yù):卖。⑤斫(zhu ó):砍削。⑥重价:大价钱。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芳草鲜美

..:

..:(2)渔人甚异之

(3)遏其生气

..:(4)安得

..使予多暇日: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9.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2分)

(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2)描写作者“疗梅”方法的句子:

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欲穷其林”与“穷予生之光阴”的“穷”用法一样,“悉如外人”“悉埋于地”的“悉”的意思相同。

B.甲文中的“豁然开朗”一扫武陵人的心中的疑惧,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望,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追求是一致的。

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7.(1)鲜嫩(新鲜、鲜艳)美丽(2)以之为异。即“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3)生机(朝气)(4)怎样才能(怎么能够)(共4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的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但是梅树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得到的。(共5分,第1句2分,第2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9.(1)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乙文: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共2分。答对一处得1分)

10.C(2分)

(浙江嘉兴舟山)

桃花源记(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渔人甚异.之(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5.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似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3分)

13.(3分)(1)以……为异,认为……奇异(2)通“邀”,邀请(3)记,作记号

14.(3分)这个人一五一十详细地说出了他所知道的外面的情况,(他们)都(对外面百姓的生活)感叹、惋惜。

15.(3分)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

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

(山东青岛)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7分)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五柳先生传》)

②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每有会意,便欣然

..忘食 (《五柳先生传》)

B.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C.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D.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便要.还家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1分)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分)

6.A(2分)

7.①通“邀”,邀请②向,对,跟(共2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8.①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②看见渔人,就(或“竟然”)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四川宜宾)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桃花源记》【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满井游记》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2分)

A.忘路之.远近聂政之.刺韩傀也

B.屋舍俨然.。吴广以为然.

C.于.是冰皮始解于.是鴟得腐鼠

D.山峦为.晴雪所洗此为.何若人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一致

..的是()(2分)

A.欲穷.其林泉而茗.者

B.渔人甚异.之。作则飞.沙走砾

C.复前.行红装而蹇.者

D.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毛羽鳞鬣

....之间皆有喜气2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1.下列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甲】通过渔人的所见村落、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展示了桃花源生活的风貌,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B.选文【乙】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的描写,有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

C.选文【乙】的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

D.【甲】【乙】两文都属于游记,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

18.(2分)C

19.(2分)D

20.(4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属”“阡陌”翻译正确,各1分;全句语意畅达2分。)21.(3分)D

2013年

(2013·湖北黄石)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

..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志.之(志:记住)

D.寻.病终(寻:不久)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乃.重修岳阳楼

10.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分)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8.C

9.A

10.B

11. ⑴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的

人”、“乃”、省略的“渔人”、“所”,每点0.5分,共2分)

⑵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主要评分点为省略的“村里人的祖先”,“妻子”、“绝境”、“焉”,每点0.5分,共2分)

(2013·广东梅州)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渔人甚异之.②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B.①咸.来问讯②悉.以咨之

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谨食.之,时而献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3.渔人在这里看到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这里环境,生活,民风。(3分)

1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4分)

11.(2分)B

12.(3分)出来后,(渔人)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处处做了记号。

13.(3分)优美恬淡淳朴(每空1分)

14.(4分)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意思对即可)(2013·山东枣庄)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落英

..缤纷

(2)黄发垂髫

..

(3)便要.还家

(4)处处志.之

9.下列句子中与“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念无与为.乐者

D.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10.从文中找出一个判断句并翻译。(2分)

句子:

翻译: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2.本文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离开桃源、等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4分)

8.(1)落花。(2)指小孩。(3)通“邀”,邀请。(4)做标记。(4分,每空1分)

9.B(2分)

10.句子: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翻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读书人

11.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规则整齐,有肥沃的田地、清澈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12.进入桃源再寻桃源追求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

(2013·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②曳:拖,拉。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异渔人甚异.之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去停数日,辞去.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道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8.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19.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4分)

16.C(2分)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翻译出大意,1分;“无论”译对,1分。共2分)

18.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2分)

19.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同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④基本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4分)

2012年

(2012·江苏淮安)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落英

..缤纷:②欲穷.其林:

③便要.还家:④后遂无问津.者: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阅读文章第(2)(3)两段,从两个方面概括桃花源的主要特点。(4分)

8.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一事,目的是什么?(4分)

5、①落花②尽;走到尽头③同“邀”,邀请④渡口

6、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分),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1分)。

②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1分)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1分)。

7、“生活环境”方面:生活环境宁静优美(或社会生活安定,安宁)(2分);“社会风尚”方面:社会风尚淳朴(或民风淳朴)(2分)。或景美(2分);人和(2分)。若答出“生活快乐,与世隔绝,热情好客”等只给1分。

8、表明桃花源神秘难得(1分);刘子骥这个真实人物,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1分);表明人物对桃花源的向往(1分);表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1分)。(2012·北京市)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未果,寻.病终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

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2012·福建南平市)三、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0-13题。(12分)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阡陌

..邑人来此绝境()

..交通()②率妻子

③无论

..魏晋()④处处志.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②。(2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举大计亦死 B. 远嫌而避怨/ 远望若有光 C. 顾左右曰/ 顾野有麦场 D. 此人素有痴名/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帝得疏,大怒,抵之地 A.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 趣执之,无使得遁 C.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D. 少顷 复取读之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海瑞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B. (乙)文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C. (乙)文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左右下了命令,最终把他逮了起来。 D. (甲)文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4)把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②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答案】(1)C (2)D (3)D (4)① 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②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孩子诀别,在朝廷待罪。 【解析】【分析】(1)C都是:回头看。A成功/发动。B远离/在远处。D向来/白色。 (2)A 助词,的。B代词,他。C助词的。D与例句均指代奏章。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杭州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 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 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 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 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 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 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 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他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_____ ;太守的“乐”指:______ 。 【答案】(1)C (2)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解析】【分析】(1)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而太守则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够和自己一起来游山,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所以,游人的“乐”主要指享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太守的“乐”指的是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故答案为:⑴C; ⑵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⑶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判断正误。 ①首联诗人先用一问句表达感慨:这升起我心中诗的旋律的“萧萧数百竿”是谁种的呢?随即指出它们如今伴我这“闲官”清吟,是多么相称啊!“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 ②颔联用拟人的手法写竹子不与娇艳的百花争春,孤独地守着坚贞,等待着寒冬来临的品格,同时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 ③颈联的“拂”和“侵”两字都用了拟人的写法。“拂”写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出一个物我同趣的意境。 ④尾联写自己第二年又被贬谪到了更远更荒僻的地方,但还时常想到今冬在这里看到翠竹白雪结为岁寒之友的情景。 ⑤此诗以竹自喻,人物融合,自然贴切;语浅意深,情味隽永。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特征?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1)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⑤正确 (2)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托物言志,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解析】【分析】(1)①错误。“‘闲官’一词传达出了因官事清闲而带来的轻松愉悦心情”理解错误。表达的是因遭贬而无法申志的无奈与愤怒。②错误。“也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无意仕途的心态”理解有误。描写出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诗人托物言志,意在表现自己的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③正确。④错误。“第二年又被贬谪到了更远更荒僻的地方”理解错误。未然理解成已然。尾联表面上说明年即便是被移到其他地方去,依然不影响今年冬天在皑皑白雪之中看到青翠碧绿的官舍竹,实际上是表达自己清高自守却屡遭排挤的愤懑之情。⑤正确。 (2)一问,要求答出官舍竹的特征。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竹”没有一般花木艳丽芬芳,它有的是清雅的色泽和高高挺拔的身姿。它的这种品质正与中国古代文人不愿与污浊世俗苟同,追求清高、独立的人格精神暗合。所以它常常成为古代文人墨客来寄托自

2019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9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咸宁卷】 陶侃少孤贫。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是自弃④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甓(p)ì:砖。②都督:统领。③士女:泛指百姓。④弃:放弃。⑤迄::到,至。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故自劳耳(使…劳累) B.常语人日(告诉) 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 D.明毅善断(善于) 17.C(3分。遗:硫忽,遗漏) 18.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朝运百甓于斋外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8.A(3分。A与例句都是介词,到;B介词,在C介词,比:D介词,向) 19.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 来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19.C(3分。“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与原文不符) 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20.(1)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终日:整天,1分;危:端正地,1分;大意1分) (2)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或贡献),死了后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益:好处,1分;闻:闻名,此处可译为“留下好名声”,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陶侃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晋愍帝建兴三年(315),陶倪在广州刺史任上比较空闲,常常早上运一百块砖到书房外,晚上又把砖运回书房里。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陶侃回答道:“我正要努力去恢复中原,过于清闲安乐,以后恐怕担当不了重任,因此要使自己筋骨劳累。” 晋明帝太宁三年(325)五月,任命陶侃为征西大将军,统领荆、湘、雍、梁四州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地方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互相庆贺。陶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数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营暑里许多的事情,检查管理,没有疏忽遗漏的地方,也没有一定的空闲时间。陶侃经常告诉别人说:“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画是位圣人,他尚且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应当爱借每一す光阴,怎么可以只图尽管玩乐、过度喝酒以至大醉呢!活着的时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死了后对千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这是在放弃自己啊!” 陶侃在军队里工作了四十一年,精明果敢,善于判断,观察事物细致周害,别人不能欺骗他;陶侃管辖的地方很多,从南陵一直到白帝城,方圆几千里内都很太平,甚至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拾为己有. 【2019·随州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岳阳楼记》,回答下面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连月不开________ ②朝晖夕阴________ ③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④日星隐曜________ ⑤樯倾楫摧________ ⑥把酒临风________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⑧去国怀乡________ (2)下列各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B. 览物之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临溪而渔/而不知人之乐 D. 不以物喜/以君之力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放晴;日光;有时;光芒;倒下;持、执;探求;国都 (2)A (3)①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课内的文言实词注意平时的背诵积累。开:今义多指关的反义词,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放晴”;晖:翻译为“日光”;或:该词含义比较多,在这里翻译为“有时”;曜:日、月、星都叫曜,在这里翻译为“光芒”;倾:翻译为“倒下”;把:翻译为“持、执”;求:今义多翻译为“请求、寻求”,古义在这里翻译为“探求”;国:今义多指国家,古义在这里翻译为“国都”。 (2)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A. 一:均翻译为“全、都”;B. 之:助词,的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而:表承接/却;D. 以:因为/凭借;故选A。 (3)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注

精品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淮安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20分)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 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 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 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2分)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为. 宫室 ②罔不因. 势象形 ③或. 六角 ④高可. 三四丈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10.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4分) 11.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4分) 【答案】7.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8. (1). 刻成,雕刻成。 (2). 根据 (3). 有的 (4). 大约 9. 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10. 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 收之。其妇出戒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 “‘ 举尔所知’ 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 “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 “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 “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 选自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 【注释】 ①虎贲(b ēn): 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 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 才流: 指才能品级。④才具: 才能,才干。⑤会止便止: 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 为称职与不( )

(2) 皆官得其人( ) (3) 举家号哭( ) (4) 寻还( ) (5) 早知尔耳( ) (6) 无预诸儿事。( ) 2. 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 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本文) B. 句读之不知( 《师说》) C. 臣之乡人( 本文) 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E. 帝核问之( 本文) F. 顷之( 本文)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 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 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 “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 “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 “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上曰: “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 “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 “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 “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

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 《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 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 之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_______ ;太守的“乐”指:________ 。 【答案】(1)C (2)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 【解析】【分析】(1)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而太守则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够和自己一起来游山,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所以,游人的“乐”主要指享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太守的“乐”指的是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故答案为:⑴C; ⑵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⑶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2020-2021中考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中考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140字) 安 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②养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比 ①等到比.至陈。(《陈涉世家》) ②类比每自比.于管仲。 (《隆中对》) ③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 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兵 ①兵士行收兵.。(《陈涉世家》) ②兵器,武器兵.甲已足。 (《出师表》) 并一起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策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诚 ①果真诚.如是。(《隆中对》) 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③诚心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乘 ①[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 ②坐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从 ①跟随从.先人还家。 (《伤仲永》)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②由,自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③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④堂房亲属赠从.弟。 (《赠从弟》) 旦 ①日出的时候;早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第二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殆 ①有害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②大概此殆.天之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道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②道义伐无道.。 (《陈涉世家》)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④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堵墙环堵.萧然。 (《五柳先生传》) 而 ①表并列关系,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②表承接关系,然后、接着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③表递进关系,而且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④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⑤表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⑥既而.儿醒:时间副词词尾,不译(《口技》) 凡 ①凡是凡.所应有。(《口技》) ②总共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方 ①当……时方.其远处海门。 (《观潮》) ②指面积荆之地方.五百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公输》) ③指面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愚公移山》) 芳香花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奉 ①通“俸”,侍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 ②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③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负背命夸娥氏父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更 ①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 ②古时计时单位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孤 ①幼而无父的人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②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不度德量力。 (《愚公移山》) 股大腿屠自后断其股.。(《狼》) 两股.战战。(《口技》) 故 ①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②所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固 ①顽固、固执汝心之固.。 (《愚公移山》)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训练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2020-2021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文言文综合题汇编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②。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补充注释:①盖:雨具。②桔槔(jié gāo):一种从井里汲水的工具。 4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 B.郑之鄙.人学为盖/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D.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微斯.人,吾谁与归 2.把语段(一)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语段(二)中划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B.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C.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D.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4.请简述语段(一)中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5.请从语段以外另写出一条成语,概括两个语段所表达的共同观点。 【答案】 1.C 2.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不具备的能力。(要求“所以”“动”“忍”“曾益”解释准确,整句通顺。) 3.A 4.首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述“生于忧患”的道理,然后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述“死于安乐”的道理,最后总结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有备无患、防微杜渐、曲突徙薪等。 【解析】

最新浙江中考文言文汇编

课外文言文摭拾(浙江中考) 班级:姓名: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道题。(15分)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 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注释】粜:tiào卖出粮食。赒zhōu:救济,接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必以处士为法(榜样) B.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遗憾)C.以牛自归(返回) D.厚遗以遣之(送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当为连公行丧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译文:。 ②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译文:。4.文章用了哪些材料刻画了“连处士”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①拏,又作“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下雪;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解析】【分析】(1)结合句意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注意“雪”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拏:通“桡”,撑(船)。毳衣:细毛皮衣。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② 焉得,哪能。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这句话作者描写雪景,他不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而是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就是数词加量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语言非常简洁,不加渲染,但却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当时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如

近十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题汇编之《论语》

近十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题汇编之《论语》 一、2002年四川眉山《论语》十则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 ⑸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识: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为.师矣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学而不思则.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思而.不学则殆有卖炭翁释担而.立 D.择其.善者而从之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