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合集下载

第四章茎-茎的显微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第四章茎-茎的显微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茎的显微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4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通过茎的成熟区作一个横切面 ,可观察到茎的初生构造,从外至 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1.表皮:由原表皮层发展而 来,为一层扁平,排列整齐而紧密 的生活细胞,有的具有气孔和毛茸 或其它附属物。表皮细胞壁较厚, 通常角质化而形成角质层,有的还 有蜡被。
有的具石细胞。草本植物髓大,木本
植物髓小。有些植物髓为中空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皮层
皮层位于表皮内方, 皮层细胞壁薄而大,
由基本分生组织发展 具细胞间隙,靠近胞构成,皮层一 含叶绿体,所以嫩茎
般不如根发达。
呈绿色。
另外,有些植物靠近表 皮处的皮层细胞常有厚 角组织,有的成环(如 葫芦科和菊科的一些植 物)有的聚集在茎的棱 角处,如薄荷、芹菜等 。
有的植物皮层中有 纤维,石细胞或分
泌组织。
因 茎的皮层内无内 皮层(凯氏带)的 分化,故皮层与维 管区域之间无明显
的界限,
但有少数植物具淀 粉鞘(相当于内皮 层的细胞富含淀粉 粒)。如马兜铃、
蚕豆等。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 维管柱
01
位于皮
层之内,占
02
茎的大部分
,包括呈环
03
状排列的维
管束、髓射
线和髓。
1
初生维管束
包括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束中形成
层。维管束常为无限外韧的维管束。初生
木质部是内始式,初生韧皮部为外始式的
。有些植物为双韧的维管束(如茄科、葫
芦科、桃金娘科某些植物)。
髓射线
2
也称初生射线,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 壁组织,外连皮层,内接髓部,具模 向运输的功能。

实验六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教学提纲

实验六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教学提纲

实验六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教学提纲实验六: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一、实验目的:1.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2.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和研究植物组织结构的方法;3.培养动手实践操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地下茎、维管束等;2.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包括表皮、栅栏组织、水分导管等。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双子叶植物茎的样本;2.单子叶植物茎的样本;3.显微镜;4.切片染色试剂;5.甘油。

四、实验步骤:1.预备工作:a.准备好双子叶植物茎的样本和单子叶植物茎的样本;b.将切片染色试剂稀释至适当浓度;c.准备好显微镜和盖玻片。

2.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a.用刀片将双子叶植物茎切成薄片;b.将切好的样本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中;c.滴入适量染色试剂;d.用盖玻片覆盖样本,并轻轻压平;e.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通过调节显微镜镜头,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3.观察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a.用刀片将单子叶植物茎切成薄片;b.将切好的样本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中;c.滴入适量染色试剂;d.用盖玻片覆盖样本,并轻轻压平;e.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通过调节显微镜镜头,观察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4.记录观察结果:a.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记录下维管束、地下茎、表皮等结构的特点;b.观察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记录下栅栏组织、水分导管、表皮等结构的特点。

5.结果分析:a.比较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差异,分析其原因;b.总结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6.清洗和整理:a.清洗实验器材和试剂;b.整理显微镜和载玻片等实验工具。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显微镜,避免碰撞和损坏;2.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调节焦距,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和整理实验器材。

茎的结构

茎的结构

实验五
1.叶芽的结构
茎的结构
取丁香叶芽固定装片进行进行观察,可见芽的最外面几层是较硬 的鳞片状叶,即芽鳞。芽鳞的内部有几片还未伸展的幼叶,在每 一片幼叶的叶腋处有一突起,即腋芽原基,芽的顶端生长锥,属 分生组织,其周围有一些侧生突起,即叶原基。叶原基、腋芽原 基、幼叶等部分共同着生在芽轴上,芽轴实际上是节间没有伸长 的缩短的茎。
实验五
茎的结构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取棉花幼茎、向日葵、大丽菊、南瓜茎的 横切装片进行观察,先在低倍镜下区分出 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三部分然后再转到 高倍镜下进行观察。 (1) 表皮:茎最外面的一层较小的、排列 比较紧密的细胞是由原表皮发育而来,细 胞壁外壁可见角质化的角质层,属初生保 护组织。另外,表皮上还分布有气孔器、 表皮毛、腺毛等附属结构。气孔器保卫细 胞在横切面上较表皮细胞小,染色较深, 还可见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孔隙及其内方 较大的孔下室。表皮具保护作用。 (2) 皮层:表皮以内,维管柱以外的部分,由基本分生组织发育而来。靠近表 皮的几层细胞比较小,细胞壁在角隅处加厚,为厚角组织,起支持作用。厚角组 织内侧为由数层薄壁细胞构成的基本组织,其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有细胞 间隙。茎的皮层中,一般没有形态上可以分辨的内皮层,但在有些植物的幼茎中, 皮层的最内层细胞含有淀粉粒,称为淀粉鞘
实验五
茎的结构
5、裸子植物茎的结构:松茎横切片 6、木材三切面:松木材三切
实验五
茎的结构
四、作业 1.绘椴树茎的次生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实验五
茎的结构
实验内容: 1、芽的结构:丁香芽纵切片 2、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小麦、玉米茎横切片 3、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棉花、向日葵、大理 菊、南瓜茎横切片 4、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椴树茎横切片 5、裸子植物茎的结构:松茎横切片 6、木材三切面:松木材三切 作业:绘椴树茎部分次生结构图

双子叶植物的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的茎的初生结构茎是双子叶植物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承担着植物的支持和运输水分、养分的功能。

在双子叶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茎的初生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茎的初生结构的组成、形态特征、生长过程以及其在植物生理中的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茎的初生结构主要由茎尖、茎皮、茎髓和茎轴组成。

茎尖是茎的最顶端,由细胞分裂和伸长而形成。

茎尖的细胞分裂活跃,细胞不断分裂并向上生长,从而推动茎的伸长。

茎皮是茎的外部保护层,由表皮细胞、皮层细胞和韧皮部细胞组成。

表皮细胞密集排列,形成一层保护层,起到防止水分流失和抵御外部环境的作用。

皮层细胞负责储存养分和水分,并起到支持和保护茎的作用。

韧皮部细胞排列紧密,形成了茎的主要支持和强度结构。

茎髓位于茎的内部,由髓细胞组成。

茎髓主要负责储存水分和养分,并起到茎的支持作用。

茎轴是茎的主要结构,由茎尖向两侧生长而成,它连接了茎的各个部分,起到茎的整体支撑作用。

茎的初生结构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特征。

茎尖通常呈圆锥形,顶端为尖尖的形状。

茎皮通常呈深绿色或棕色,质地坚韧,有一定的弹性。

茎髓通常呈白色或浅黄色,质地柔软。

茎轴通常呈圆柱形,表面光滑。

这些形态特征使茎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进行养分吸收和水分输送。

茎的初生结构的生长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茎尖的细胞不断分裂,并向两侧延伸,茎皮、茎髓和茎轴随之形成。

茎的生长是由茎尖的细胞分裂和伸长驱动的,茎尖的细胞分裂速度决定了茎的生长速度。

随着茎的生长,茎皮、茎髓和茎轴也会随之增加。

茎的生长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直到植物生长停止或进入休眠期。

茎的初生结构在植物生理中起着重要的功能。

茎尖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使茎能够不断向上生长,从而使植物能够更好地获取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茎皮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和外界环境的侵害,保护茎的内部组织。

茎髓的储存作用可以储存水分和养分,以备茎的生长和发育所需。

茎轴的支撑作用可以使茎能够稳定地承受风力和重力的作用,保持植物的立体结构。

实验六茎的结构

实验六茎的结构

实验六茎的结构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茎尖的结构、分区及各区细胞特点(二)掌握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二、材料与用具新鲜材料:多年木本植物的枝条(如杨树),大豆或向日葵幼茎;永久制片:植物的芽纵切片,玉米或丁香、小叶黄杨茎纵切,向日葵幼茎横切,小麦、玉米茎横切,向日葵老茎横切,多年生椴树茎横切,松茎三切面。

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滤纸、钌红水溶液。

三、内容与方法(一)芽的结构取杨树、苹果等不同植物的芽,用肉眼观察分辨鳞芽与裸芽。

通过纵剖在放大镜或解剖镜下观察辨认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取一个剖开的枝芽(叶芽),在解剖镜下观察,辨认芽轴顶端的生长锥、芽轴、叶原基和幼叶,还有幼叶基部的腋芽原基,有些芽在最外面还有芽鳞(图6-1)。

图6-1 枝芽纵切1.生长锥2.叶原基3.腋芽原基4.幼叶温带地区的木本植物,越冬枝条上的芽多有芽鳞保护,为鳞芽。

一般草本植物多为裸芽,即芽外没有芽鳞的包被。

(二)茎尖的结构取玉米或丁香、黑藻茎尖的纵切制片观察,区分原分生组织(原套、原体)、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和叶原基、腋芽原基等,比较各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在茎尖中的位置(图6-2)。

图6-2 茎尖,示原套-原体1.原套2.原体(三)茎的初生结构1.双子叶植物⑴取大豆(或向日葵)的幼茎作徒手切片,制成水装片,在显微镜下区分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维管束呈束状,环状排列为一圈,束间有髓射线,中央为髓。

注意观察厚角组织壁的加厚、叶绿体的分布。

用钌红水溶液滴染于上述新鲜材料上,观察能否将细胞的胞间层染成红色或浅红色,而使皮层部分细胞的角隅加厚情况显现出来?取另一新鲜的切片,滴加I2-KI溶液,观察皮层内是否有被染成蓝色的淀粉粒?⑵观察大豆幼茎横切的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对照徒手切片,详细观察下列结构。

①表皮:表皮细胞一层,排列紧密,外壁具有角质层。

有些表皮细胞形成表皮毛。

6茎的形态与初生结构

6茎的形态与初生结构

维 管 束 维管柱
髓部,髓射线
表皮
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外具角质层,有表皮毛,具 有少数气孔。
表皮
back
皮层
由多层生活细胞组成,靠近表皮的为厚角组织,可 增加机械支持作用。中间的皮层细胞较大,排列疏松, 有胞间隙,细胞内含叶绿体。
厚角组织
皮层

维管柱(维管束、髓部和髓射线)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形 成 层
back

3.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的结构
一般只有初生结构,没有形成层,构造比较简单; 维管束星散分布于基本组织中,常见有两种类型:
表皮
维管束 基本组织
表皮
表皮:表皮细胞(长细胞和短细胞)、气孔器
back
基本组织
近表皮的细胞排列紧 密,木质化,为厚壁 组织,有机械支持的 作用。中央的为薄壁 细胞, 细胞大,排 列疏松。

1、茎外部形态的观察(课外)
节与节间 顶芽与腋芽 叶痕与维管束痕 芽鳞痕 皮孔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材料: 1.新鲜材料:豆瓣菜(徒手切片) 2.永久装片:棉花幼茎、向日葵幼茎


豆瓣菜,俗名西洋菜,亦称水蔊草,十字花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图
表皮 皮层 初生韧皮部 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2.绘小麦(玉米)茎的一个维管束图, 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维管束
维管柱鞘 筛管和伴胞(韧皮部) 后生木质部导管 原生木质部导管 气腔 (胞间道)
维管束 维管束被一圈厚壁组织(纤维)构成的 维管束鞘包围。只有初生木质部和初生 韧皮部。初生木质部通常含有3-4个显著 的导管,在横切面上排列成V字型,下部 是原生木质部,含有1-2个较小的导管和 少量的薄壁细胞。小导管的内侧有一个 大空腔,是由于最早形成的原生木质部 被破坏而形成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区别1页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区别1页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区别1页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分别属于单子叶植物门和双子叶植物门。

虽然它们都是植物,但它们的结构和形态存在一些不同。

本文将着重介绍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以及与双子叶植物茎的不同之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单子叶植物的茎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1. 表皮:茎的外层,通常呈绿色或棕色。

2. 原基:是茎的发育元素,从原基产生的细胞在不同方向上分裂和扩张。

3. 维管束:茎内的导水管和导管细胞。

4. 次生增粗层:茎的每年生长环增加的一层,提高茎的机械强度。

5. 节:茎的区域,可以产生叶子、枝条、花和果实等器官。

1. 茎的横截面单子叶植物的茎的横截面呈现出分散的导管分布。

单子叶植物的茎不会分出一些裂纹或切口,而导管比较稀疏,呈离散状态。

而双子叶植物的茎的横截面常常是环状的,在外周有一圈包裹导管,这些导管是由连接维管束的圆形组织的环状排布组成。

2. 茎的生长方式单子叶植物的茎的生长方式是很不同的,茎的生长是一种垂直性的生长,长度可以无限延长,形成直立的植物。

而双子叶植物通常是一个中心轴,由一些称为节间的连接组而成的几乎垂直平面上的芽接缝而形成的。

3. 组织的分化在单子叶植物中,建立起维管束后,壁有分化的水分运输管、染色的膜细胞和伸展的柔细细胞,常常存在一个无明显分界的内部组织。

在双子叶植物内部,组织显著分化成更明显的层次,导管在相对位置固定的某一圆环中排列,支配维管束。

成长环被分成明显的年轮层,由树缺、小洞、微妙的透明媒介纤维组成。

总的来说,与双子叶植物相比,单子叶植物的茎很简单,通常呈直立式,外型呈现圆柱形或锥形,明显区别为导管分布状态和组织分化等方面。

单子叶和双子叶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单子叶和双子叶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单子叶和双子叶茎初生结构的异同点好嘞,今天咱们来聊聊单子叶和双子叶的茎初生结构,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其实也挺有趣的哦。

先说说单子叶植物,比如说水稻、玉米这类,嘿,它们的茎结构就像是个小巧玲珑的建筑。

单子叶的茎,内部结构可真是个热闹的聚会。

细胞排列得比较散乱,像是随意摆放的家具,大家互不干扰,各自占着自己的小空间。

你看,它的维管束分布可是相当均匀的,像是用点心摊成的图案,真让人眼前一亮。

单子叶的茎,通常是空心的,这样的设计可厉害了,减少了重量,让植物更容易迎风摇摆,仿佛在跟风儿打招呼,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再看看双子叶植物,比如说豆类和玫瑰,哎呀,它们的茎就显得有些厚实了。

双子叶的茎,内部结构就像是个严谨的工厂,各种细胞排列得规规矩矩,像是排队等着去吃饭。

维管束那可就有点特别了,成环状排列,像个团团转的舞会,分层分得可清楚了。

这种结构让它们在承受压力的时候,显得特别稳当。

双子叶植物的茎通常是实心的,像个小火柱,挺拔而坚毅,给人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

你瞧,单子叶和双子叶的茎,就像两位性格迥异的朋友,一个活泼,一个稳重,各有各的魅力。

说到这里,咱们再细说说这些维管束,哇,真是一门学问啊。

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一般都是不分层的,像是个随便拼凑的艺术作品。

而双子叶植物的维管束,那可是精心设计的,每一层都显得那么有条理。

想象一下,单子叶的维管束就像街头的涂鸦,随性而自由,双子叶的则像是一幅精致的油画,讲究得多。

这样的差异,让它们在水分和养分的运输上,真是各显神通。

单子叶的轻松灵活,双子叶的稳定可靠,简直是互补的好搭档。

单子叶植物的茎,生长得也是相对较快。

它们就像是年轻的小伙子,拼劲十足,给自己留个够的空间。

而双子叶植物嘛,生长速度就稍微慢一些,像是个稳重的大叔,扎根扎得更深,考虑得也更周到。

这种成长的方式,也让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生存得各有千秋。

单子叶植物在水田、沙地的表现可以说是杠杠的,而双子叶植物则能在森林里呼风唤雨,真是各有千秋,令人叹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单子叶植物茎一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

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椴树属 (Tilia )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黑松木材三切面。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三)试剂
40%盐酸、5%间苯三酚。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

取向
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结构
(图10-1):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3.1维管束
3.2髓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
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
面,注意维管束的区别。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
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
生结构。

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重要的
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结构为观察对
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

1.表皮
2.基本组织
3.维管束
3.1木质部
3.2维管束鞘取水稻茎的横切面加以观察,注意与玉米茎的横切面相比较。

(三)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取三年生以上的椴树属茎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
下各部分的结构(图11-1)。

1.表皮多数已脱落,有时仅有残余部分存在,可
根据表皮细胞上厚厚的角质层来确定。

2.周皮在茎的外围,由数层排列整齐而致密的细
胞组成。

可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皮孔结构
具有何种生理功能?注意观察椴树茎上的皮孔是否具有封
闭层,是属于哪一类皮孔?
3.皮层周皮下方的多层皮层细胞属于厚角细胞,
厚角细胞内方的数层细胞为薄壁细胞。

4.韧皮部外形略呈梯形放射状,与喇叭形的韧皮
射线相间排列于形成层之外。

5.形成层(维管形成层) 形成层细胞在每次分裂
后,产生两个子细胞,其中的一个仍然保留细胞分裂能力,
而另一个则分化为次生维管组织的母细胞。

6.木质部年轮中,由口径较小的导管和管胞所组
成的面积较小的部位,是夏、秋季所形成的,叫晚材(秋
材)。

由于该时期植物的生长渐缓,小管径的导管能够满足
降低的生理需求,同时,这种结构能增强植物的支持能力。

木质部的细胞成分为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7.维管射线
8.髓
(四)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取黑松幼嫩枝条,做徒手横切片,以间苯三酚染色法染色后加以观察,了解其结构特点。

观察松树木材的三个切面:横切面、径向切面和切向切面。

了解次生木质部中管胞、射线、具缘纹孔、树脂道等结构特征。

四、作业
1.绘椴树属茎的部分横切面结构图,分别标明各部分名称。

2.绘向日葵茎部分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玉米茎的一个维管束,注明各部分名称。

五、思考与探索
1.根据观察结果,比较茎和根的次生结构的异同点。

2.比较双子叶植物木本茎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并加以分析。

3.试列出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试列出玉米茎和水稻茎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最后的姿势
主备人: 陈莉主备研讨人: 陈国胜洪文杰审核人:
个案修改人: 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生的无私大爱。

课文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除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还借助三类角色不同人物的语言来侧面刻画谭老师。

另外,对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写,也从侧面很好地衬托了谭老师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注意“漱”的字形和“凹”的笔顺。

联系语境理解“诠释、绘声绘色、生死攸关”等词语。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法。

4.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并学习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资料链接】
资料一: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资料二:谭千秋
谭千秋,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师,被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

地震中,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

谭千秋在危急时刻用双臂将四名学生掩护在身下成功获救,自己献出了51岁的生命。

资料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作用:一、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二、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三、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