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二首》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第2课时】《望天门山》》课件

zhòng)
三、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
A.湖光/秋月/两相和 B.湖光秋月/两相和 C.潭面/无风/镜未/磨 D.潭面/无风/镜/未磨
四、写出下面带点字的意思。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谐。这里指水光和月光融为一体。 没有打磨。 未磨: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 遥:__________________ 远远地。 翠:__________________ 青绿色。
4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助读资料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1.会认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学习通过査阅工具书等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从《望天门山》中,我感受到天门山矗立两岸、 对峙如门的英姿,长江水奔腾回旋的气势。
课文结构
望 天 ( 李 门 白 山 )
天门断——碧水回
青山出——孤帆来
雄奇、壮美
课文主旨
《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矗立两岸、对峙如 门的雄姿,写出了长江碧水奔流、孤帆远来的美景, 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狂放不羁、 乐观豪迈的情怀。
了解古诗的意思,有时需要查阅一些背景资料。读下面 的资料,看是否对你理解《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帮助。
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之间, 耸立于长江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4.古诗二首之望天门山 ▎ 冀教版 (共20张PPT)

带有夸张的成语: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怒发冲冠 弹丸之地 十万火急
火冒三丈 度日如年 一落千丈
寸步难行 惊天动地 挥汗如雨
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 山》的意思。
2、积累你喜欢的李白的诗句。 3、学说一句夸张句。
明诗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悟诗情
天
门
中断:
中
从中间断开
断
开:
断开,劈开
楚
江
楚江:
开
长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诗的特点:
大胆奇特的想象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复回。
夸张
判断
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是 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声,大山抖了三抖。 是 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不是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是 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不是
尝试来说夸张句:(小组合作完成)
(1)为了突出雨大,可以说:雨真大呀, 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表现人的愤怒,可以说:他气得______。 (3)为了说明一个人酒量小,可以说: 酒杯没挨到嘴唇,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说明一个人很瘦,可以说:你看他胳膊瘦 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诗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课件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课件冀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 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 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 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 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 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 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明 显看出这点。
小学复习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课件冀教版四年 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6古诗二首课件冀教
铁夜尚僵 马阑思卧 冰卧为孤 河听国村 入风戍不 梦吹轮自 来雨台哀 。,。,
作者是一位爱国诗人, 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 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 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 激烈拼杀。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 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题解
• 选自《剑南诗稿》,作者同题诗 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
词解
• ②〔僵卧〕指卧病在床。 • ③〔不自哀〕不为 • 自己哀伤。 • ④〔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 • 守卫。轮台,在现在的新疆,汉代曾在这里驻 • 兵屯守。 • ⑤〔夜阑(lán)〕夜将尽。 • ⑥〔铁马〕 • 披着铁甲的战马。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 古诗二首|冀教版 (共25张PPT)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12时10分47秒下午12时10分12:10:4721.8.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下午12时10分47秒12:10:4721.8.7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下午 12时10分21.8.712:10August 7, 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12时10分47秒12:10:477 August 2021
我的仿句:
请写一段描写人物的文字,要求人物塑造鲜 活生动:
3.语言积累
有关爱国的词语: 赤胆忠心 鞠躬尽瘁 精忠报国 忧国忧民 抒写爱国情怀的名诗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五、随堂练习
说一说,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塞下曲》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 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 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 象是非常丰富的。诗人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 气概豪迈。
古诗二首
李广“中石没镞”的故事是怎 样的?陆游一“僵”一“孤”, 凄凉至极,为什么还“不自哀” 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寻找 答案吧!
一、初读感知
1.背景资料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 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人。大 历中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后任河中浑 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卢 纶祖上、近世官皆不显,这种介于达官 阶层和士民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使他 既有依附达官贵人、以诗干进的一面, 又有了解社会现实、创作出一些优秀之 作的一面。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塞下曲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精品课件

请抓住重点词语,分析诗歌1.2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 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 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 “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 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 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 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 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 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图解结构
塞 下 曲
夜里射箭
赞扬英雄气概
清晨寻剑
概括主题
这首诗通过韩将军李广黑夜射石的故 事,刻画了一个武艺高强、英勇善战 的将军形象,赞美了唐朝戍边名将的 勇武。
写法点拨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运 用了夸张的手法,把将军力大无比 的神勇风采表现的栩栩如生,极富 戏剧性,为诗歌涂上一层浪漫色彩。
随堂练习
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棱(lénɡ lí nɡ) 塞外(sài s āi )
出没( méi
mò)
jiāng
冻僵
僵硬
āi
悲哀
哀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自号放翁,越 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人。南宋爱国诗人。他 自幼好学不倦,“年十 二能诗文”,他还学剑, 钻研兵书。他在少年时 代,就立下“上马击狂 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 的志向。
léng
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
塞下曲:古代歌曲 名。这类作品多是 描写边境风光和战 争生活的。
唐· 卢纶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二首》

面。
第一课时 一、组织初读对比,把握
诗境 1.要求自由读两首古诗,
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 诗题:望洞庭 望天门山)
2. 指名朗读古诗 3. 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 步感知这两首诗,简介作者。 4. 引导抓题目中的 “望”字,引出成语或诗句加 深对“望”字本义的理解。 5.再要求自由读这两首 诗,找一找诗人都望见了什 么?从哪里能够看出诗人是在 远处望洞庭、望天门山。 6. 汇报交流各自所发现 的两首古诗中描写的不同景 物。 二、组织分步解读,品悟 诗情。学习《望洞庭》。 过渡: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 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 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 欣赏洞庭湖美景画 面。 2. 多媒体出示诗和音 乐,教师范读。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四)媒体辅助进一步加深理
学生欣赏。
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展开联想——“两
1. 出示天门山、长江图片 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
感知景的壮美。
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 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
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 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
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 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
修饰,全天然巧成。而在诗中却 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
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 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
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 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
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
2.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 陶《题君山》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方 干《题君山》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 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 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 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 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 水下 72 位螺姑娘的同情。她 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 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 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 山上的 72 峰,就是 72 位螺 姑娘变成的。据说这就是君 山和湘山名称的由来。 有趣的是,君山在历史 上还有过负罪的传说。据 传,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 船过君山时,忽然风浪大 作,始皇大怒,说:“我真 命天子行舟,本应风平浪 静,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兴 风作浪?”接着,他便问左 右:“此乃何地?”侍臣回 答说是君山。始皇一听愈加 恼怒,说:“普天之下,唯 我为‘君’,怎么山也称起 ‘君’来了?”他遂命刑徒 三千砍光了全山的树木,并 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今 临湖石壁上仍可见一石印, 长 1 米,宽 0.8 米,字迹依 稀可辨,似是“永封”二 字,俗称为“封山印”。
山西省吕梁市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名优课件冀教版

a.写作背 景
a.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 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于天宝元年 (742年)被迫辞官离开长安已有整 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 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 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 添了孤寂之感。
a. 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 游山、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倾诉内 心情感的诗。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 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 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 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望”是什么意思?诗人都望见 了哪些景色?
望: 看,往远处看。 诗人望见的景色: 洞庭湖水、秋月。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注释:
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相和:相互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青螺:青绿色的螺壳。
a.众鸟高飞尽, b.孤云独去闲。 c.相看两不厌, d.只有敬亭山。
a. 5、结合写作背景交流感悟:在 诗人心中,此时的敬亭山就像诗人的 什么人?它会对李白说些什么呢?
a.众鸟高飞尽, b.孤云独去闲。 c.相看两不厌, d.只有敬亭山。
a. b.
a.
a.课文总
结
a.众鸟 a.高飞尽
山 独 坐 敬 亭
望天门山
写作背景: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一次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 奇特的景色勾起了他的兴致,从而诞生 的一首不朽的诗篇。
注释: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 向北流去。 出:突出。
日边:天边。
诗歌赏析: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 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 “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此时 的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 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优秀课件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诗二首优秀课件

看 图 背 诵 古 诗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红日 青山 孤帆
碧水
图解结构
望天门山
山险水涌 帆来日出
爱国
概括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 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 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 观豪迈的情感。
写法点拨
这首诗意境雄奇壮阔,孕大 含深;气势汹涌奔腾,吞吐山 河;色调热烈醒目,催人奋发; 构图粗野苍劲,风格豪迈超俗, 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气势磅 礴的画。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2021/4/2
9
望洞庭
资料宝袋
刘禹锡(772- 842),字梦得,唐代诗 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 ”。他的许多作品,立意 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 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 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和地方色彩。
资料宝袋
洞庭湖概况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 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 、资、沅、酆(fēng)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 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是:在皓月银辉直下,洞庭山愈显青 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 远望去,如同一个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 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图解结构
望
湖光秋月
洞 潭面无风
洞庭
庭 白银盘
两相和
镜未磨 山 青螺
宁静和谐 (美)
概括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 的洞庭月夜图,展示了洞庭湖的 静态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 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的是谁的力量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分析: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天门山的奇险。 师:把这句连起来读,感受楚江的波涛汹涌和天门山的奇险。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 但出作:者突想出象。力体非会常“出丰”富的,作他用认:为 天 门 山 有 情 , 为 迎 接 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
天门中师断:楚在江开作:者浩荡笔东下流,的楚楚江江冲仿破佛天门成,了奔有流巨而去大。生 命力的事 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 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让我
们用图示把这个画面描绘出来:
回:huai,回旋。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碧●水是问东直题流向:至前此既奔回然腾:楚而江东去流波,的涛却碧汹说绿涌“的,至江能水此冲,回断经”天过呢门两?,山这为之句什间话么狭突它窄出不的描通
古 诗 二 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 有《刘宾客集》。
Hale Waihona Puke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 淡水湖,绵延八百里,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 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在两岸相对立的雄姿扑进眼帘, ()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荡而来。
问题:诗题“望”的立脚点是哪里,即诗人是在哪里远望的? 分析: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望天门山,他“望”的 立脚点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即是说诗人是坐在孤帆上
诗 中 描 写 的 景 物 : 青山、碧水、孤帆、日。 学● 诗习歌的完思整想感首情:诗歌,我们试着用图示把它表示出来。图示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会默写《望天门山》。 3、做《同步练习》和《字词句篇》。
湖光和秋月相互映衬,非常和谐。 平静的潭水就像一面未打磨的镜子。 远远的看洞庭湖山水苍翠, 就像银白色的盘子里放着一 只小小的青螺。
重点理解: 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这里作者连续运用两个比喻,
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 权贵,反映人民疾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 和追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富。他是 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返回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 远望所见的天门山壮美景色。
返回
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 代又称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 山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 “天门”由此得名。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分析: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 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 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 山和西梁山)。这句衬托出楚江水的汹涌。
分析: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天门山的奇险。 师:把这句连起来读,感受楚江的波涛汹涌和天门山的奇险。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 但出作:者突想出象。力体非会常“出丰”富的,作他用认:为 天 门 山 有 情 , 为 迎 接 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
天门中师断:楚在江开作:者浩荡笔东下流,的楚楚江江冲仿破佛天门成,了奔有流巨而去大。生 命力的事 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 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让我
们用图示把这个画面描绘出来:
回:huai,回旋。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碧●水是问东直题流向:至前此既奔回然腾:楚而江东去流波,的涛却碧汹说绿涌“的,至江能水此冲,回断经”天过呢门两?,山这为之句什间话么狭突它窄出不的描通
古 诗 二 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 有《刘宾客集》。
Hale Waihona Puke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 淡水湖,绵延八百里, 烟波浩淼,水天相接,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 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
相对出:相对着突出来。 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在两岸相对立的雄姿扑进眼帘, ()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飘荡而来。
问题:诗题“望”的立脚点是哪里,即诗人是在哪里远望的? 分析: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望天门山,他“望”的 立脚点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即是说诗人是坐在孤帆上
诗 中 描 写 的 景 物 : 青山、碧水、孤帆、日。 学● 诗习歌的完思整想感首情:诗歌,我们试着用图示把它表示出来。图示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会默写《望天门山》。 3、做《同步练习》和《字词句篇》。
湖光和秋月相互映衬,非常和谐。 平静的潭水就像一面未打磨的镜子。 远远的看洞庭湖山水苍翠, 就像银白色的盘子里放着一 只小小的青螺。
重点理解: 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这里作者连续运用两个比喻,
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 权贵,反映人民疾苦和愿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渴望 和追求。他的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丰富。他是 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返回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 远望所见的天门山壮美景色。
返回
天门:即天门山。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古 代又称博望 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和称。两 山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 “天门”由此得名。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中断:从中间断裂开来。 开:撞开。
问题:天门的“中断”和楚江的“开”有什么联系?
分析: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 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 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东梁 山和西梁山)。这句衬托出楚江水的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