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鲧禹治水

合集下载

1鲧禹治水

1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教学资料大禹治水,又称为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

作为黄帝的后代,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尧、虞舜二帝,分别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事宜。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封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出处《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海经——海内南经卷十八。

《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

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其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

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

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著,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大禹治水的古代故事(通用8篇)

大禹治水的古代故事(通用8篇)

大禹治水的古代故事(通用8篇)大禹治水的故事篇一传说,帝尧时,洪水成灾,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

尧帝命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

鲧率众筑坝修堰,费了九年功夫,因没把大水治伏,被尧帝流放,后诛杀于羽山。

舜继帝位后,便命鲧的儿子禹(此时禹已做了部族首领),继续治理洪水。

禹欣然领命,但他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

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他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

历时十三年之久,最后把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除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是他一心为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他手拿治水工具,亲自参加劳动,给参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样貌。

为了治水重任,新婚四天便离开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由于他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布满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连束发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顾不上收拾。

老百姓见了无不心痛流泪。

传说,大禹治水时,他顾不得回家,便于妻子涂山氏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

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他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连推带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

正干的起劲时,一块劈山崩裂的石头误触皮鼓,禹妻闻听鼓声,连忙烧火做饭。

当她拖着已怀孕的笨身子送饭到山上时,东张西望不见丈夫踪影,却见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跃奔忙,吓得扭头就跑,大禹见此情景,顾不得变回原形就冲妻子追去,妻子受到惊吓,顷刻间化作一块巨石。

大禹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

鲧禹治水课文主要内容

鲧禹治水课文主要内容

鲧禹治⽔课⽂主要内容鲧禹治⽔课⽂主要内容 《鲧禹治⽔》是⼀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

以下是鲧禹治⽔课⽂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鲧禹治⽔》 上古时代,中国闹过⼀次⼤⽔灾。

那时,⼤地⼀⽚汪洋,庄家、房屋都被淹没了,⼈们只好逃到⼭上或树上去。

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很多。

⼈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位叫鲧的天神⾮常同情⼈们的悲惨遭遇,决⼼想办法帮助⼈们治理洪⽔。

鲧知道要治理洪⽔,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rǎng)。

息壤是⼀块⼏尺见⽅的黄⼟块⼉,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声“长”,他便会迅速扩⼤,驱⾛洪⽔,露出陆地。

鲧探听到了秘藏息壤的地⽅以后,就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

鲧把息壤放在地上,说⼀声“长”,果然,息壤马上⼏⾥、⼏⼗⾥、⼏百⾥地伸展开来。

洪⽔慢慢被赶退了,陆地重新露了出来。

逃到⼭上、树上的⼈们重新回到了陆地,准备盖房⼦、种庄稼,重建家园。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了息壤。

他⼤发雷霆(tíng),派⽕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

这样⼀来,洪⽔⼜重新泛滥开来,⼈们⼜陷⼊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

⼀天,忽然⼀声巨响,鲧的肚⼦裂开了,从⾥⾯钻出了他的⼉⼦——⼤禹。

⼤禹同⽗亲⼀样,有⼀颗善良的⼼。

他决⼼继承⽗亲的遗志,治理洪⽔,完成拯救⼈类的事业。

⼤禹⾛遍了⼭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的⾛向等情况,决定⽤导引洪⽔⼊⼤海的⽅法来消除⽔灾。

治洪⼯程开始了。

⼤禹亲⾃拿着镐(gǎo)头,率领成千上万的⼈挖渠开⼭,疏通河道。

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神⼒很⼤的应龙也⽤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

在治⽔过程中,最艰巨的⼯程是开凿龙门。

龙门是⼀座⼤⼭,⾼⾼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的去路,河⽔只好绕道从⼭脚下⼀条狭窄的河道穿过。

每当⽔量增⼤时,河⽔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

1鲧禹治水生字词学习

1鲧禹治水生字词学习
第一课
会认字: 拼 音
鲧禹治水
tíng jiā
rǎng



wāng

rǎng tàng jiā
会写字: 拼 音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tíng
雷霆
天帝为鲧偷走息壤一事大 发雷霆。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丿部 独立结构
大禹 禹书
中国民间流传着鲧禹治水的传 说。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句 子
jiā
三点水 左右结构
汗流浃背
虽然大禹已经汗流浃背,但他 却仍然认真地工作着。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rǎng
土壤
息壤
息壤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 土块儿。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jiā 汗流浃背
大禹虽然已经汗流浃背,但 依然不停地工作。
词 语
句 子
wāng
三点水 左右结构
汪洋 水汪汪
上古时代的大地是一片汪洋。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rǎng
提土旁 左右结构
息壤 接壤
传说中,息壤是天帝的宝物。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tàng
火字旁 上下结构
烫手 滚烫
夏天,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仍 不停地工作着。
拼 音
结 构部 首Fra bibliotek词 语

1、鲧禹治水

1、鲧禹治水

1
2
3
• 大禹亲自带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 渠开山,疏通河道。
返回
•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 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 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 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 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 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 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 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 过家门而不入”。
祈求 哀求 请求 要求
1、他(请求 )上级给他最艰巨的任务。 2、农民们摆上供品,跪拜神灵,(祈求 )来 年有个好收成。 3、王老师对同学们的书写( 要求 )十分严 格。 4、罪犯在长官面前苦苦( 哀求 )饶他一条 性命。
• 默读课文,思考:父子俩治理洪水的方法 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 默读“禹治水”这部分内容,找出感动自 己的句子,并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
• 七、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 1、( )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 ) 能治理洪水。 • 2、鲧( )死了,( )他的尸体过了三 年也没有腐烂。 • 3、( )缺吃少穿,( )饿死、冻死的 人很多。
• 九、修改病句。 • 1、小明扶着小心地老奶奶过马路。 • 2、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他的听觉仍很灵 活。 • 3、等羽毛长得饱满,小鸟就可以自由飞翔 了。
• 5、“人们都被感动了”人们是被大禹的什么精神 感动的? • 6、这段话在结构上采用了( )的写法。
比一比,再组词。
• 遭( • 糟( • 嚷( • 镶( • 壤( ) 劈( ) 壁( ) 避( ) 璧( ) ) 汤( ) 烫( ) ) 融( 隔( ) 夹( ) 颊( ) 浃( ) 挟( ) ) ) )
片断练习。(9段:从大禹不怕辛 苦——齐心协力地干着。)

大禹神话故事

大禹神话故事

大禹神话故事大禹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立国始祖。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大禹神话故事,希望对你有用!大禹神话故事篇1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

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

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

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

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

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大禹神话故事篇2大禹,他的名字叫文命。

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

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

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

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

《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启示
尊重自然规律
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不能盲目地改造自然,而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在治水过程中,鲧采用 了堤防、疏浚等措施来控制水流、保护土地,而不是无限制地围湖造田或任意砍伐森林,这体现了尊 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的思想。
生态平衡的维护
鲧禹治水的故事中强调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治水过程中,鲧不仅注重解决水患问题,还注重 保护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系统得以保持平衡。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生态保护和环 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
01
丰富了古代中国的神话体系
鲧禹治水的传说作为中国古代神话的一部分,丰富了古代中国的神话体
系,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艺术创作的素材。
02
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鲧禹治水的传说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引导人们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坚定信念、积极应对。
03
鲧禹治水的影响
对古代中国洪水治理的影响
提供了洪水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01
鲧禹治水的传说为古代中国洪水治理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引导
人们利用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手段来治理洪水。
促进了水利工程的发展
02
鲧禹治水的传说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和发展水利工程,以应对自
然灾害的挑战。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3
鲧禹治水的传说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引导人们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社会道德
鲧禹治水的故事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道德观念,如忠诚、 勇敢、智慧等,这些观念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 要的影响。
文化传承

1鲧禹治水

1鲧禹治水

自学提示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鲧和禹为什么 要治水”。 2.理解“哀求”与“祈求”,想象人们 当时会怎么做、怎么说,体会人们遭受 洪水灾害时的悲惨与无助。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阅读质疑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 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 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1.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凶猛肆虐的洪水
终于被治服了,顺着河道乖乖地流人大海, 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大禹也被 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鲧和禹虽然治理洪水的方法不同,但 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
洪水的决心。 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 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治洪前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 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 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 来消除水灾。
①理解“走遍”“山南海北”,体会大禹为
了摸清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翻山越岭, 长途跋涉,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②通过“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 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治水开始
大禹亲自拿 着镐头,率领 成千上万的人 挖渠开山,疏 通河道。
关于《山海经》
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 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 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 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 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 等方面的内容。《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 《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山海经》 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 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有些学 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 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鲧是上古时代的一位天神,深感人们因洪水而遭受的苦难,决心帮助他们治理洪水。他了解到天帝有一件宝物名为息壤,具有神奇的特性,只需放在地上并命令其“长”神龟的帮助下,成功偷取了息壤。他将息壤置于地上,一声令下,息壤果然如预期般迅速伸展,洪水被逐渐逼退,人们得以重返陆地,开始重建家园。然而,好景不长,天帝很快察觉到了鲧的行为,大为震怒,命令火神祝融将鲧杀死,并夺回了息壤。因此,洪水再次失去控制,泛滥成灾,人们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尽管鲧的治水方法一度展现出希望,但最终因天帝的干涉而宣告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