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实验一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教案:1 2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教学重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教学难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教具】显微镜,装片【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看图思考讨论并回答讨论题,师提示。
1.提示:从图中至少可以看出5种细胞,它们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
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提示: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是因为生物体内的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例如,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这有利于与氧气充分接触,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体形状,排列紧密,有利于起到保护作用。
播放PPT,为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细胞的显微图片,使学生从表观层面上对细胞的多样性有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图片上不同形状的细胞具有相似之处吗?具体表现在哪个方面?”。
待学生们对所展示图片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和讨论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多种多样的细胞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
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学生实验)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镜柱、镜筒、镜臂、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1)镜头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粗(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的升:逆时针旋转降:顺时针旋转(3)反光镜:分平面镜、凹面镜,调节视野的亮度(4)光圈:可调节光线的强弱探究1.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和亮度)、物像(数目和大小)有什么变化?物像视野物镜与玻片之间距离大小数目大小数目低倍镜高倍镜探究2.若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无色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应怎样调节视野的亮度?2.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二次备课】课堂小结: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压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3.注意①显微镜的使用原则:先低倍镜,后高倍镜(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②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操作: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③显微镜成像特点:成放大、倒立的像④污物位置的判断:若移动目镜,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目镜上;若移动物镜,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物镜上;若移动装片,污物随之移动,污物就在装片上。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 学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案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刚进入初中,对生物学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经验。
部分学生可能已有使用简单放大镜的经验,但显微镜的使用对他们来说仍是全新的。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耐心指导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目标生命观念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建立生命由细胞构成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细胞观察实验。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观察并识别不同种类的细胞。
难点 1. 正确调节显微镜,以获得清晰的细胞图像。
2. 理解并解释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显微镜、细胞切片、实验报告纸、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含显微镜使用视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细胞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吗?它存在于我们身体的哪里?”3. 简要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引出课题《学习使用显微镜》。
4. 讲解显微镜的历史,强调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 观看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 聆听教师关于细胞和显微镜的讲解,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对细胞及显微镜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演示显微镜结构及1. 展示显微镜实物,逐一介绍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如目镜、物镜、调节旋钮1. 认真观察显微镜实物,聆听教师讲解。
使用方法等。
2. 演示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标本、调节焦距等步骤。
《实验: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学设计

《实验: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学设计一、实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实验位于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为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实验。
教材旨在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热恩师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并可对生物学实验的基本仪器“显微镜”能够熟练操作,为后续的生物实验观察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知识层面上,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有关细胞相关的基础知识,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壁等)有所认识。
实验操作能力层面上,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就已接触过显微镜并进行过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兴趣层面上,学生对生物实验较理论学习会报以更大的兴趣。
(三)、实验教学内容(1)实验名称: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2)实验器材及试剂:高倍显微镜,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棉花片,永久玻片。
(3)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紫色洋葱,水绵(丝状绿藻),草履虫,酵母菌,黑藻。
(四)、实验教学条件分析学校设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所需器材、试剂都具备,实验材料也已完成采购。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将作为高中生物第一堂课,旨在通过高倍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到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因此,在实验材料准备上,选择了一些较易观察且具有鲜明特点的细胞:水绵(螺旋状叶绿体)、紫色洋葱(紫色大液泡)、草履虫(单细胞动物,显微镜下快速运动)、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常用于生产实践中)、黑藻(叶片较薄,显微镜下可见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
同时这些生物均会出现在后续的生物学习中,所以以期本次实验观察对后续的生物学习作以辅助作用。
三、实验教学目标1.与组员合作,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5种细胞2.能用自己的话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细胞进行描述3.能说明高倍显微镜操作步骤及要领,并对操作实例进行正误判断4.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到丰富多彩的细胞,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对未来的生物学习报以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实验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器具及试剂(2)确认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二)、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实验,包括熟知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并熟悉实验步骤。
人教版教学教案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创

二、学生活动——[问题探讨]展示多种细胞图片,观察后思考问题?1. 请分辨一共有几种细胞?分别是什么细胞?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结构?2. 试举例说明造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结论:观察细胞图片发现细胞形态的__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__、__和__,这反映了细胞的__性。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 观察大肠杆菌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思考:与之前观察到的细胞图片有什么不同?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__________,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以蓝藻为例,从宏观和微观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具体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 ) 宏观→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如状如发丝、呈黑蓝色——( )蓝 以非群体形式出现的蓝藻----------( )藻 没有成行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 )分子微观 蓝藻素和叶绿素——能进行( )作用(自养生物) 细胞质 核糖体 3. 四、细胞学说阅读[资料分析]栏目,思考:(1) 细胞学说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_________和_________; (3)细胞学说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五.显微镜的使用(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析比较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如下表:疑点解析:(1)由于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大,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换到高倍镜下不一定能看到,因此在换高倍镜之前必须在低倍镜下,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人教版教学教案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导学案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案班级组姓名编制人:吕英杰首席(协调)教师签字年级负责人第一章走进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说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注意从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特点上加以理解。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理解细胞学说的要点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其意义。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通过实验,掌握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技能。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异同点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区别和联系(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成像: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①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②增大或缩小光圈;③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1.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一、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一、实验原理
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二、使用方法
注意:倒立虚像,偏哪移哪
三、目镜与物镜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五、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
1.一行细胞数量随视野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量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1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设计预习案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日期:________ 【学习目标】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闸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自主学习】问题1:显微镜的光学结构有哪些?机械结构有哪些?问题2:显微镜的成像有什么特点?若观察的实物为“b”,则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应为什么性状?问题3: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短有什么关系?问题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和物体放大倍数有什么关系?问题5:简述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问题6:使用高倍镜时,如何移动装片?问题7:使用高倍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高倍镜下能用粗准焦螺旋吗?问题8: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何移动物像至视野中央?问题9:减数如何判断视野中异物的位置?问题10:比较低倍镜和高倍镜的视野问题12:如在10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16个细胞排成一行,则转换为40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多少个?如在10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转换为40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充满视野的细胞数为多少个?问题13:什么叫真核生物?什么叫原核生物?列举常见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问题14:什么是拟核?原核细胞有染色体吗?染色体存在于那里?问题15:列表比较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
么是水华和赤潮?蓝细菌为什么能够光合作用?问题17:概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练习案【思维导图】、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用高倍镜观察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光学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____________的虚像高倍镜的使用如何移动物像至视野中央 __________________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_____放大倍数×____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距装片距离越____。
显微镜的使用(教案)

第一章走近细胞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地细胞【实验目地】知识目标:认识显微镜地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地方法.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地图像.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地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重点、难点】显微镜地使用方法;规范使用显微镜.【知识链接】通过本节课地学习,我们认识了显微镜地结构和使用方法,这将为第三章第二节学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地实验打下基础.【学习过程】一、光学显微镜地结构和显微镜地使用●基础知识:1.结构: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和(有平面镜和凹面镜)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显微镜地使用(视频播放)(1)一般地使用程序: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观察→高倍镜观察.(2)低倍镜地使用方法①把所要观察地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地.②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③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使看到地物像更加清晰.(3)高倍镜地使用方法选好目标:在下将需要观察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换用高倍镜:转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调节亮度:调节,使视野亮度适宜↓调焦:缓慢调节,使物像清晰.●分析、讨论3.使用高倍镜观察地步骤和要点是什么?4.为什么换高倍镜之前要把观察地目标移到视野中央?5.换上高倍镜后能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典型例题6.【A级】在使用显微镜地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地两眼应()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7.【A级】关于“显微镜地结构和使用”地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地操作顺序应是()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地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地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地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二、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基础知识:8.镜头种类有无螺纹长度放大倍数视野大小、明暗物镜长小而暗小目镜小大而亮短9.显微镜成像特点:与实物相比是倒置地,即显微镜成像.10.视野中物像地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地运动方向正好.11.显微镜地放大倍数是.放大倍数=×,这里放大地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12.污点判断:玻片移,目镜转,物镜换●分析、讨论13.观察写有“上”字地标本.并写下你在视野中看到地图象.14.放大倍数不同,看到地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典型例题:15.【A级】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地是细小物体地()A.体积B.表面积C.像地面积D.长度或宽度16.【A级】当显微镜地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地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地()A.2个B.4个C.16个D.32个17.【A级】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地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A.反光镜上B.装片上C.物镜上D.目镜上18.【B级】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地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问题收集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写在这里吧!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地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请赶快动手写下来吧!当堂检测19.【A级】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地右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A 左前方B 右前方C 左后方D 右后方20.【A级】说说显微镜各部分地名称.1 234567891011121314课后作业21.【C级】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地正确组合是()A.1、3、5B.2、4、6C.2、3、5D.1、4、6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近细胞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学习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使用
●基础知识:
1.结构:
光学部分:
目镜、镜筒、物镜、和(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机械部分:
镜座、镜柱、镜臂、(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的使用(视频播放)
(1)一般的使用程序:
取镜安放→放置玻片标本→观察→高倍镜观察。
(2)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上,用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②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
稍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选好目标:在下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换用高倍镜:转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
↓
调节亮度:调节,使视野亮度适宜
↓
调焦:缓慢调节,使物像清晰。
●分析、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2.为什么换高倍镜之前要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3.换上高倍镜后能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
●典型例题
1. 【A级】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
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
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
2. 【A级】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二、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
●基础知识:
2.显微镜成像特点: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像。
3.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放大倍数= ×,这里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5.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6.污点判断:玻片移,目镜转,物镜换●分析、讨论
1.观察写有“上”字的标本.并写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
2.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3.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典型例题:
1.【A级】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的是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A级】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 【A级】当你开始用低倍物镜观察自制的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并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
这异物可能在… ()
A.反光镜上
B.装片上
C.物镜上
D.目镜上
4. 【B级】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方法?请赶快动手写下来吧!
当堂检测
1.【A级】在低倍镜下,如果一个细胞偏向视野的右前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A 左前方 B 右前方 C 左后方 D 右后方
2.【A级】说说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课后作业
1.【C级】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当成像清晰时物镜与标
本切片距离大小。
若载玻片位置不变,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最多的正确组合是()
A.1、3、5
B.2、4、6
C.2、3、5
D.1、4、6
2、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细胞,回答问题。
(1)请分辨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结构?
(2)你能从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不同种类细胞的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吗?
(3)上面几类细胞与大肠杆菌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有哪些?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