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实训指导.doc
第4单元:实训- 无线组网教学内容

第4单元:实训-无线组网实训:无线组网无线路由器B作为中心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A、C与无线路由器B建立WDS连接。
四、实验步骤步骤及简述:配置思想:无线路由器B作为中心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A、C与无线路由器B建立WDS连接。
步骤如下:一、中心无线路由器B设置登陆无线路由器设置B管理界面,在无线设置-基本设置中设置“SSID号”、“信道”,如图:在“无线设置”——“无线安全设置”中设置无线信号加密信息记录无线路由器B设置后的SSID、信道和加密设置信息,在后续无线路由器A、C的配置中需要应用。
二、无线路由器A设置。
1.修改LAN口IP地址。
在网络参数-LAN口设置中,修改IP地址和B路由器不同(防止IP地址冲突),如192.168.1.2,保存,路由器会自动重启。
2.启用WDS功能。
重启完毕后,用更改后的LAN口IP地址重新登陆无线路由器A,在无线设置-基本设置中勾选“开启WDS”。
大家注意这里的SSID跟B路由器的是不一样的,当然也可以设置成相同的,这样你在这三个路由器覆盖范围内可以漫游,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个范围内随意一点连上了网,到这个范围内的另一点也能上网,不用重新连接,重新输入SSID很方便形象的说就是三个路由器组成了一个相同的大网。
3.WDS设置。
点击“扫描”,搜索周围无线信号。
在扫描到的信号列表中选择B路由器SSID号,如下图中TP-LINK_841_B,点击“连接”。
将信道设置成与B路由器信道相同。
设置加密信息和B路由器相同,“保存”。
4.关闭DHCP服务器。
在DHCP服务器中,选择“不启用”,“保存”,重启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A配置完成。
此时无线路由器A与无线路由器B已成功建立WDS。
三、无线路由器C设置。
设置的方法跟路由器A配置相同(IP地址必须与路由器A、B实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实训日期:。
思科网络设备配置实训报告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题目: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指导教师:***学生姓名:***专业年级:12网络6班一、《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实习成绩评定表一、实习任务及要求1、实习任务(1)熟悉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的使用;(2)熟练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3)掌握基本子网划分和VLSM的方法;2、实习要求(1)实习时间:一周(2)实习报告字体:宋体,正文字号:小四,行间距:单倍。
(3)必须有封面,目录(可选),总结,页码,实习报告第二页为成绩评定表。
二、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三、成绩评定:实习报告成绩(40%):实习出勤成绩(30%):平时实验成绩(30%):总成绩:一.IP地址规划1.Ospf192.168.0.0/24192.168.0.0 0000000192.168.0.0/25 ....... 1 192.168.0.1-192.168.0.126192.168.0.128/25192.168.0.01 000000192.168.0.128/26........2 192.168.0.129-192.168.0.190192.168.0.192/26........3 192.168.0.193-192.168.0.2542.Eigrp192.168.1.0/24192.168.1.0/25..........1 192.168.0.1-192.168.0.126192.168.1.128/26........2 192.168.0.129-192.168.0.190192.168.1.192/26........3 192.168.0.193-192.168.0.254(方法:从里面最大的主机数开始划分如100、50、40,先从给100划分就是2的n次方减去2要大于等于100,要要最接近主机数从而使浪费的ip最少,这里的n取7最合适)二.OSPF区域配置1.在OSPF1、OSPF2和OSPF Border(不包括S0/0/0接口)三台路由器上运行OSPF协议。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教案

理解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任务实施
1、开放最短路由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是一类内部网关协议IGP,用于属于单个自治体系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它通过收集和传递自治系统(AS)的链路状态来动态发现并传播路由。
2、作为一种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将链路状态广播数据包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传送给在某一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这样所有路由器都掌握了路由域内的链路状况,每个路由器都有统一的链路状态数据库,路由器根据这个数据库计算网络拓扑结构。这一点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不同。运行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是将部分或全部的路由表传递给与其相邻的路由器。
学情分析
本教案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学生学历层次属于高三毕业。开设本课程之前,已学过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和广域网组建等课程,有一定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本章概念性内容比较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步入本门课程的学习之旅。
教学总结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主动探究的能力。
通过OSPF技术的优点,更适合大型网络。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网络环境下采用更为合适的网络技术。
实训1组建中型局域网

实训1组建中型局域网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组建中型局域网的指导和步骤。
中型局域网是一个覆盖较大范围的局域网,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组织或企业。
通过搭建中型局域网,可以提供高效的内部通信和资源共享。
2. 设计和规划在组建中型局域网之前,需要进行一些设计和规划工作。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步骤:2.1 网络拓扑设计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是组建中型局域网的第一步。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和环型。
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2.2 IP 地址规划进行 IP 地址规划是确保中型局域网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
需要为每个设备分配唯一的 IP 地址,并规划子网掩码、网关和 DNS 设置等。
2.3 网络设备选择选择适合中型局域网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根据组织的需求和预算考虑网络设备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
2.4 安全性考虑确保中型局域网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访问控制策略等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
3. 执行步骤一旦确定设计和规划,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组建中型局域网的过程:3.1 网络设备安装和配置根据设计和规划,安装和配置所选的网络设备。
确保设备与网络结构和安全策略相符,并配置正确的IP地址和其他网络参数。
3.2 网络连接和布线连接各个网络设备,确保物理连接稳定可靠。
进行布线工作时,应遵循标准和最佳实践,尽量减少信号干扰和数据传输延迟。
3.3 测试和故障排除完成网络连接后,进行测试和故障排除。
确保所有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并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故障。
3.4 安全设置和监控配置安全设置,包括防火墙规则、入侵检测系统和访问控制策略等。
设置网络监控工具来实时监测中型局域网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
4. 维护和管理搭建好中型局域网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以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备份和恢复重要数据;- 更新和升级网络设备的固件和软件;- 监测网络流量和性能,并进行优化;-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
第4单元:实训-无线组网

实训:无线组网
无线路由器B作为中心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A、C与无线路由器B建立WDS连接。
在“无线设置”——“无线安全设置”中设置无线信号加密信息
记录无线路由器B设置后的SSID、信道和加密设置信息,在后续无线路由器A、C的配置中需要应用。
二、无线路由器A设置。
1.修改LAN口IP地址。
在网络参数-LAN口设置中,修改IP地址和B路由器不同(防止IP地址冲突),如19
2.168.1.2,保存,路由器会自动重启。
2.启用WDS功能。
重启完毕后,用更改后的LAN口IP地址重新登陆无线路由器A,在无线设置-基本设置中勾选“开启WDS”。
大家注意这里的SSID跟B路由器的是不一样的,当然也可以设置成相同的,这样你在这三个路由器覆盖范围内可以漫游,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个范围内随意一点连上了网,到这个范围内的另一点也能上网,不用重新连接,重新输入SSID 很方便形象的说就是三个路由器组成了一个相同的大网。
3.WDS设置。
点击“扫描”,搜索周围无线信号。
在扫描到的信号列表中选择B路由器SSID号,如下图中TP-LINK_841_B,点击“连接”。
将信道设置成与B路由器信道相同。
设置加密信息和B路由器相同,“保存”。
4.关闭DHCP服务器。
在DHCP服务器中,选择“不启用”,“保存”,重启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A配置完成。
此时无线路由器A与无线路由器B已成功建立WDS。
《Linux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第三版)》综合项目实训任务书[5页]
![《Linux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第三版)》综合项目实训任务书[5页]](https://img.taocdn.com/s3/m/c0f15ec1f7ec4afe04a1dfc6.png)
XXXXXXX职业学院《Linux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综合项目实训任务书教务处制《Linux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综合项目实训任务书一、项目实训目的通过一个以学校为背景的校园网建设项目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操作系统平台上,掌握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技术,学会搭建一个中小型校园网的设计细节和施工流程,为今后架设综合网络平台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打下基础。
二、项目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1.项目实训前必须仔细阅读《项目施工任务书》,明确实训的目的、要求和任务,制定好上机步骤。
2.每人备用一台笔记本(至少16GB内存容量),独立完成全部项目任务。
3.上机时必须携带本项目实训任务书以及相关的教材资料,以备查阅。
三、项目施工时间和进度安排本项目实训安排在该课程学习的最后两周,每次4小时,共计32学时,进度见表15-4。
表15-4 项目实施进度表实施进度实施内容1 阅读本任务书,把握任务要求、明确实训内容2 搭建实训环境(准备好6台虚拟机及其所需数量的网卡,调试好4台虚拟机交换机)3 部署软路由器,配置所有主机的网络参数,实现4个内部子网及外网的互连互通4 逐台配置其他的功能服务器、完成本地客户机对服务器的访问测试5 进行综合调试和测试6 项目验收及成绩评定7 整理技术文档,并通过网络空间提交《综合项目实训报告书》四、项目规划及施工环境本项目通过1台物理机和VMware Workstation软件,构建了一个具有4个内部子网、一个外部模拟公网、4台虚拟交换机和6台虚拟机的网络,网络拓扑图如图15-2所示。
图15-2 校园网示意图设备及IP地址分配见表15-5。
表15-5 设备及IP地址配置参考表任务1:配置各虚拟机的网络参数和NAT服务,实现内部4个子网和外网的互连互通(1)为虚拟机①和虚拟机③添加所需数量的网卡,并根据表15-5的规划将各网卡连接至相应的虚拟交换机,配置所有虚拟机上各网卡的IP地址等网络参数。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指导书实训一:网络基本概念及简单应用一、实训目的1)单机系统软件的安装方法2)网卡设备的驱动程序安装方法3)掌握获取Internet资源的方法,掌握Internet搜索引擎的使用,熟练掌握电子邮件E-mail 的使用二、实训环境1)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具备Internet环境。
2)Win2000、Ghost、网卡驱动程序三、实训步骤1、安装单机系统计算机的主机首先要安装操作系统,Windows 2000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操作系统之一,由于本实训中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操作,基于Windows 2000的基本安装大家在计算机组装实训中已经操作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操作,下面着重以磁盘克隆软件Ghost为例来说明系统的还原方法。
(1)GHOST软件介绍:GHOST是著名的硬盘复制与还原的软件,不仅可以进行硬盘对硬盘的克隆,而且可以进行分区到分区的克隆。
菜单介绍:Local本地硬盘间的备份LPT网络硬盘间的备份Option设置(一般不做调整,使用默认值)Quit退出作为单机用户,我们只选择Local,其包括以下几选项:●Disk硬盘操作选项To Disk硬盘对硬盘完全拷贝To Image硬盘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gho)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恢复到原来硬盘●Partition硬盘分区操作选项To Partition分区对分区完全拷贝To Image分区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复原到分区check检查功能选项(2)操作步骤(划线部分为键盘输入命令)●进入DOS界面:插入win98启动光盘或软盘,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时选择安装win98 dos系统(按F8选择)●运行GHOST软件:C:\>D:D:\>CD \SETUP\GHOSTD:\SETUP\GHOST>GHOST●恢复镜像文件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恢复系统。
2024年大学生网络管理实训总结范文(3篇)

2024年大学生网络管理实训总结范文一、实训背景与目的网络管理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网络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网络管理技术,我校在____年夏季学期组织了大学生网络管理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拓扑设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主机等设备的网络拓扑结构,并对其进行布线。
2.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习了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方法,并对设备进行了初始化设置。
3.网络安全管理:学生学习了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网络防火墙的配置和管理技术,并进行了实践操作。
4.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处理:学生学习了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的方法,熟悉了网络故障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并进行了故障排除的实践操作。
5.项目实践:学生基于已学知识,分成小组进行项目实践,实现一个小型网络的搭建和管理,并撰写了相关文档。
三、实训过程本次实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理论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则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
在理论学习阶段,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实例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并且,老师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在实践操作阶段,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在实验室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些实际设备和虚拟设备,供我们进行实践操作。
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并进行网络安全测试和性能优化。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思考和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熟悉了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实验环境的安装与熟悉一、实验目的:1、掌握Packet Tracer5.3的安装及配置2、掌握Packet Tracer5.3的简单应用二、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三、实验环境:PC+Packet Tracer5.0四、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五、实验要点1、Packet Tracer5.3的安装与配置2、Packet Tracer5.3的简单应用六、实验内容实验一、Packet Tracer5.3的安装及配置本实验的目的是练习Packet Tracer5.3的安装与配置,常见设置如语言包的设置、字体的设置等。
实验步骤:参考课堂演示实验二、Packet Tracer5.3的简单应用实验拓扑图如下:实验步骤:1、添加实验设备2、连接个设备之间的线路,注意用线的规则,并添加注释。
3、设置各台PC机的IP地址4、测试:各台PC机之间相互Ping对方看是否能通,如果不通原因是什么。
七、实验说明1、思考题: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用什么线?交换机与PC之间呢?PC与PC之间呢?PC与路由器之间呢?请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毕后请按照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实验2 路由器的配置模式与基本命令一、实验目的:1、掌握路由器的几种工作模式2、掌握路由器的基本管理二、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三、实验环境:PC+Packet Tracer5.3四、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五、实验要点1、路由器工作模式2、路由器基本管理六、实验内容实验一、熟悉路由器的几种工作模式【以Cisco 2621XM为例】准备:拖动一台Cisco 2621XM路由器、一台PC到工作区中;建立两条连接:console口连接pc机与Cisco 2621XM路由器;通过网线连接PC机与Cisco 2621XM路由器。
1、熟悉路由器的7种模式【Setup模式、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接口配置模式、Line配置模式、Router配置模式】要点:路由器开机时会自动进入Setup模式,在特权模式下通过Setup命名也可进入该模式。
7种模式间如何相互切换?每种模式下包含哪些命令?如何掌握某命令的用法?Tab键的功能?提示:?、help、某命令?、某命令?、enble、configure terminal、interface 类型端口、line console 0、line vty 0 4、router、exit、end、Ctrl+Z2、为Cisco 2621XM路由器设置主机名为自己的学号【全局配置模式下:hostname】3、设置路由器的端口IP地址【全局配置模式下:interface 端口、ip address IP地址子网掩码、exit】4、设置PC机的IP,注意要与路由器所连接端口的IP地址同一网段。
问题:尝试下看是否能Ping通路由器?实验二、路由器的基本管理1、设置控制端口(console口)的密码。
【注意两种形式:加密、不加密】注意:默认情况下路由器中的各种密码以明文形式保存。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命令加密口令。
问题:退出并关闭终端连接后,再次通过终端登录,有什么情况?提示【注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line console 0password 123456LoginEndWrite2、设置进入特权模式的密码【注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enable password 密码exitwrite问题:退出交换机特权模式,再次进入特权模式,看是否要求输入密码?3、设置虚拟终端密码,这样能够通过Telnet登陆连接交换机。
设置后尝试通过PC机是否能远程登录交换机?提示【注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line vty 0 6Password 654321LoginEndWrite4、保存配置:write或者copy run start5、查看当前运行配置及启动配置:show run 、show start七、实验说明1、思考题2、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毕后请按照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实验3 配置静态路由一、实验目的:1、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2、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二、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三、实验环境:PC+Packet Tracer5.0四、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五、实验要点1、配置静态路由2、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六、实验内容实验一、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实验拓扑图如下:实验步骤:按照上图添加实验设备、添加连接,并做上如图所示标记(笔记)。
注意:为两个路由器分别添加一个WIC-1T模块,然后再通过DCE串口线连接路由器0和路由器1,路由器0作为DCE。
1、在主机1上,分别ping 192.168.10.1、192.168.1.1、192.168.1.2、192.168.20.1、192.168.20.3哪些能通?哪些不能通?为什么?2、分别进入路由器0、路由器1,查看下路由表,现在知道了问题2中的为什么吗?请截图。
【命令提示:show ip route】3、进入路由器0,添加达到192.168.20.0网络的路由,命令如下:ip route 192.168.20.0 255.255.255.0 192.168.1.24、请根据步骤3,进入路由器1上添加一条到192.168.10.0网路的路由,命令是什么?请写出来。
5、重复步骤2、36、在主机1上访问Web服务器试下,能通否?截图。
【web服务器上的网页可自行修改】实验二、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单臂路由)实验拓扑图如下:实验步骤:1、按照上图添加实验设备、添加连接,并做上如图所示标记(笔记)。
2、配置三台主机的Ip地址及网关。
3、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2、3,并将fa0/1、fa0/2添加到VLAN 2中,将fa0/3添加到VLAN 3中,设置fa0/4为Trunk端口。
【具体步骤可以参考实验8】注意:请不要为VLAN 2、3设置IP地址。
4、在主机0上ping主机1、主机2,是否能通?验证了什么?5、在路由器上,做如下配置:Router(config)#interface fa0/0.1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2Router(config-sub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subif)#interface fa0/0.2Router(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3Router(config-sub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subif)#exitRouter(config)#interface fa0/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onfig-if)#endRouter#writeRouter#show ip route6、请大家思考下上面所输入的每个命令的作用是什么?请通过文字说明。
7、在主机0上ping主机1、主机2以及网关,看是否能通?【如果不同的话,请在路由器上分别Ping主机1、主机2,然后再试】七、实验说明1、思考题2、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完毕后请按照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实验4 配置RIP路由及单区域OSPF路由一、实验目的:1、学习配置基本的OSPF和RIP。
2、掌握基本的路由知识。
二、实验要求: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三、实验环境:PC+Packet Tracer5.0四、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实验五、实验要点1、开启Packet Tracer2、按照要求配置路由六、实验内容实验拓扑图如下:图1实验过程:1.运行Packet Tracer。
点击windows的开始菜单,查找到Packet Tracer这个菜单项,然后点击它,启动。
2.使用三台思科2811路由器。
按照【图1】画出拓扑。
3.规划ip地址。
如图1,ip地址已经规划完毕。
按照要求配置ip地址。
参考命令:RouterA>enableRouterA#config tRouterA(config)#int f0/0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1.1 .1 255.0.0.0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nt f0/1Route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A(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A(config-if)#endRouterA#writeRouterB>enableRouterB#config tRouterB(config)#int f0/0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1.1.1 .2 255.0.0.0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B(config)#int f0/1RouterB(config-if)#ip address 2.2.2 .1 255.0.0.0RouterB(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B(config-if)#endRouterB#writeRouterC>enableRouterC#config tRouterC(config)#int f0/1RouterC(config-if)#ip address 2.2.2 .2 255.0.0.0RouterC (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config)#int f0/0Router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C(config-if)#no shutdownRouterC(config-if)#endRouterC#write思考:如果PC不配置网关,PC机之间可以互相通讯吗?为什么?4.在路由器上启用RIP。
参考命令:RouterA(config)#router rip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0.0 .0Route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outerB(config)#router ripRouterB(config-router)#network 1.0.0 .0RouterB(config-router)#network 2.0.0 .0RouterC(config)#router rip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 2.0.0 .0Router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全部配置完毕后,查看路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