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方案
最新大桥动静载检测试验方案

大桥动静载检测试验方案大桥动静载检测试验方案1.概述2.试验目的(1)通过荷载试验,检验桥梁的工程质量,验证结构的可靠性,为桥梁竣工验收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
(2)通过实桥的静载试验,了解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检验结构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3)通过动力荷载试验,了解桥跨结构的自振特性,以及在长期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
为今后营运提供初始状态数据,建立大桥的原始档案。
3.试验依据(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3)《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交通部公路科研所等 1982.10)(4)《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交通部标准1988)(5) 公路桥梁设计、施工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6)大桥有关设计文件、施工图等技术资料4.试验主要项目4.1全桥考察(1)结构外观检查桥梁结构的现有工作状态和外观。
(2)混凝土强度采用回弹的方式现场检定各结构部位的混凝土强度。
4.2静载试验(1)结构检算及荷载设计根据考察及检测结果,按实际情况对桥梁进行全面的内力及变形的结构检算,并进行试验荷载设计。
(2)静载试验①准备工作测试断面的选取及测点布置,元件布设,仪器调试。
②现场加载试验1)环境参数检测2)加载试验在试验荷载(正载、偏载)作用下测定:●主梁中跨、边跨跨中的最大挠度值及中跨、边跨挠曲状况;●主梁控制断面最大正弯矩;●主梁控制断面最大负弯矩;●试验过程中结构裂缝的出现、扩展及闭合观测;4.3动载试验(1)结构的动力特性(自振频率、振型、阻尼特性)(2)结构的动力响应(动力系数、振幅等)5.试验方法及相应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5.1全桥考察5.1.1桥面系的检查(1) 桥面铺装:以桥跨为单元进行检查记录,用钢尺量出其大小,将病害的名称、程度、大致位置画出示意图,对严重的病害进行拍照以便查找。
检测内容包括:桥面铺装有无严重的裂缝(龟裂、纵横向裂缝)、坑槽、波浪、桥面防水层是否漏水。
公路桥梁工程检测方案

公路桥梁工程检测方案公路桥梁工程的检测方案是指通过对已建成的公路桥梁进行定期或特殊条件下的检测,以了解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健康状况和维护需求等,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围绕桥梁检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周期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桥梁检测的目的公路桥梁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桥梁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结构缺陷和隐患,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制定合理的维修和维护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桥梁的结构安全性,确保桥梁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并提前预测桥梁寿命。
2.检测桥梁的变形与沉降情况,判断桥梁是否存在结构位移、螺栓松动、裂缝等问题。
3.发现桥面铺装的损坏、泄漏、病害等情况,及时进行维护修复,确保桥面的平整度和防水性能。
4.分析检测数据,评估桥梁的健康和可维护性,为后续的维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桥梁检测的方法1.观测法:通过人工观测或安装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桥梁各部位的变形和振动观测,如位移观测、测斜观测、振动观测等。
2.非破坏检测法:采用超声波检测、X射线检测、红外热像仪检测等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桥梁的裂缝、锈蚀、混凝土质量等情况。
3.破坏检测法:需要在桥梁上进行钻孔、取样等操作,通过实验室对取样材料进行检测,如抗压试验、材料成分分析等。
三、桥梁检测的内容1.桥面系统检测:包括桥面铺装、防水层、声屏障等部分,检测其平整度、防水性能、病害、损坏情况等。
2.桥梁结构检测:包括梁段、桥墩、桥台、桥基等结构部分,检测其变形、裂缝、锈蚀、松动等情况。
3.梁板系检测:包括梁端螺栓、支座、伸缩缝、过水管等部分,检测其松动、位移、损坏情况等。
4.桥梁地基检测:包括桥梁地基的沉降、变形、土质情况等,判断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四、桥梁检测的周期1.日常巡查:每天对桥梁进行巡查,观察桥梁是否有明显的病害、变形、位移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定期检测:按照桥梁使用年限和检测要求,制定定期检测计划,一般为1-3年一次,对桥梁的各部位进行详细检测和记录,并评估桥梁的结构安全性。
公路工程测试及试运行方案

公路工程测试及试运行方案一、前言公路工程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化发展、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测试和试运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测试及试运行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参考。
二、测试方案1. 测试对象:本测试对象为某省某市的一条主干道公路工程,总长约10公里,包括路面、路基、桥梁、隧道等各类构筑物。
2. 测试内容:2.1 路面测试:包括路面均匀度、平整度、厚度等指标的测试,以及路基与路面的结合质量等方面的测试。
2.2 桥梁测试:主要包括桥面的平整度、桥墩的稳定性、桥面的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2.3 隧道测试:主要包括隧道内空气质量、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隧道内道路的平整度等方面的测试。
2.4 其他测试:包括路灯、护栏、标线等各类辅助设施的测试。
3. 测试方法:3.1 采用现场测试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公路工程进行全面的测试。
3.2 对于路面、桥梁等关键部位,采用辅助设备如激光测高仪、落锤试验仪等进行详细测试。
3.3 对于隧道内空气质量等指标,采用空气采样仪、CO检测仪等设备进行测试。
4. 测试时机:4.1 路面测试:在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试验路段的路面均匀度测试,路面完工后进行整体的路面测试。
4.2 桥梁测试:在桥梁竣工后,进行桥面平整度、桥墩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
4.3 隧道测试:在隧道完工后,进行隧道内空气质量、通风状态等指标的测试。
5. 测试人员:5.1 测试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工程技术背景和测试操作技能,对于现场测试和仪器设备操作具有一定的经验。
5.2 测试人员需要了解测试方法和测试要求,并具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或培训记录。
三、试运行方案1. 试运行内容:1.1 公路路面试运行:包括车辆行驶试验、重载车辆试运行等,以检验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承载能力。
1.2 桥梁试运行:包括大型货车经过桥梁、公交车、轿车等不同类型车辆的试运行,以检验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公路工程试验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试验实施方案公路工程试验是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因此,对于公路工程试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定制。
本方案旨在对公路工程试验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划,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二、试验范围和目的1. 试验范围本次公路工程试验的范围为某XXX高速公路的一段路段,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各个组成部分。
2. 试验目的通过本次试验,旨在验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验证施工工艺的可行性,检测材料性能和工程质量,保障路段的安全使用。
三、试验方案1. 试验内容本次公路工程试验包括路基土工试验、路面材料试验、桥梁结构试验、隧道结构试验等多个方面的试验内容。
2. 试验步骤路基土工试验主要包括原状土试验、变形及固结特性试验、抗压强度试验等内容;路面材料试验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抗压试验、抗剪试验、马歇尔稳定性试验等内容;桥梁结构试验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动载试验、振动监测试验等内容;隧道结构试验主要包括围岩稳定性试验、支护结构试验、地下水位监测试验等内容。
3. 试验方法根据试验内容的不同,采用的试验方法也不同。
针对路基土工试验,主要采用标准桶取样法、直剪试验法、三轴试验法等方法;对于路面材料试验,主要采用马歇尔稳定性试验法、抗剪试验法、沥青混凝土抗压试验法等方法;对于桥梁结构试验,主要采用静载试验、动载试验、振动监测试验等方法;对于隧道结构试验,主要采用岩石采样试验、支护结构试验、地下水位监测试验等方法。
四、实施计划1. 试验时间本次公路工程试验的实施时间为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共计12个月。
2. 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为某XXX高速公路的一段路段,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各个组成部分。
3. 试验人员本次公路工程试验的实施人员包括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4. 试验设备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包括取样桶、试验仪器、监测设备等。
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桥梁荷载试验及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一)

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桥梁荷载试验及施工
监控量测方案 (一)
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是保障公路安全运营的重要工作,而桥梁荷载试验及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则是这项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桥梁荷载试验方案
1. 首先,应该进行静荷载试验,以了解整个桥梁结构的性能,获得桥梁载荷和位移之间的关系。
2. 其次,进行变荷重试验,以了解桥梁的缺陷点和损伤情况,再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维修加固。
3. 最后,对于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的荷载,例如地震、风等应该进行以这些载荷作为试验,选取合适的荷载重组合进行试验。
二、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1. 对于加固工程,考虑对原桥梁和新加固部分进行相关的补强,避免大量承重传递至原桥梁的脆弱节点,同时加固部分应减少对原桥梁荷载传递的影响。
2. 对于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措施,应采取定位和个别垂直位移测量的方法,检测加固的影响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 监控元件通过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并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记录,以确保加固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的过程中,桥梁荷载试验及施工监控量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些方案能够全面、准确的了解桥梁结构的性能和荷载分布,监控维修加固过程中的变化和效果,提高桥梁在使用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公路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方案

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方案公路桥梁是连接道路的重要构件,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和交通的顺畅。
为了确保桥梁的质量,进行试验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下是一个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方案的示例,供参考:一、试验目的1.评估桥梁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检测桥梁材料和构造的质量。
3.评估桥梁设计和施工的可行性和效果。
4.形成可靠和准确的检测报告,为桥梁维修和加固提供依据。
二、试验内容1.桥梁结构安全性试验:a)承载能力试验:通过按需求加载桥梁,测定其变形程度和应力分布,评估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b)地震试验:模拟地震荷载,评估桥梁结构在地震下的反应和抗震性能。
c)风荷载试验:模拟风荷载,评估桥梁结构在风荷载下的变形和稳定性。
d)疲劳试验:模拟长期交通荷载,评估桥梁结构的疲劳性能。
2.材料和构造质量试验:a)混凝土试验: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等。
b)钢筋试验:包括钢筋拉力试验、钢筋弯曲试验、钢筋化学成分检测等。
c)基础试验:包括土壤承载力试验、地下水位检测、地基沉降观测等。
3.设计和施工可行性试验:a)施工工艺试验:对施工过程中有关工艺和程序进行试验,评估施工可行性和效果。
b)模型试验:在缩小比例的模型上进行试验,评估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的可行性。
4.桥梁维修和加固试验:a)缺陷检测: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手段,对桥梁进行缺陷检测,如超声波检测、红外测温等。
b)加固效果试验:对加固方案进行模拟试验,评估加固的效果和可行性。
三、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试验方法和仪器设备根据试验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试验方法: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
2.仪器设备:如加载设备、位移测量设备、力学性能测试机、荷载测试系统、非破坏性检测设备等。
四、试验数据处理与报告1.数据处理:对试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计算桥梁结构的各项技术指标。
2.报告编制:根据试验数据和处理结果,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包括试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评价。
公路桥梁工程检测方案

公路桥梁工程检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公路桥梁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
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营,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工作。
本方案旨在针对公路桥梁工程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检测,识别各种潜在问题,为维护桥梁安全提供依据。
二、检测方法1.目视检查:通过目测桥梁各个部位的表面状况,如裂缝、变形、脱落等情况,初步判断桥梁是否存在问题。
2.非破坏性检测: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微震检测、红外热像仪检测等,对桥梁的结构和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其性能和耐久性。
3.破坏性检测:对桥梁采取取样方式,进行试验室测试,如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了解桥梁结构和材料的实际情况。
三、检测内容和指标1.桥梁结构检测:a.桥墩和桥台:检测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包括裂缝、鼓包、变形等情况。
b.桥面板和梁体:检测其变形和损坏情况,包括裂缝、腐蚀、锈蚀等问题。
c.桥面铺装层:检测铺装层的平整度和破损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2.基础检测:a.强度和稳定性:通过钻孔和取样方式进行实验室测试,评估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b.抗冲击性能:通过冲击试验检测基础的抗震能力,分析其对地震的响应。
3.螺栓和焊接检测:a.检测螺栓连接部位的松动情况,并进行紧固。
b.检测焊接接头的质量,如焊缝的强度、裂纹等,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四、检测频率和评估标准1.桥梁结构检测: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以及每季度进行一次表面巡视检查。
2.基础检测:每两年进行一次强度和稳定性测试,每五年进行一次冲击试验。
3.螺栓和焊接检测:每年进行一次检测,并及时修补和更换损坏的部分。
4.评估标准:根据《公路桥梁评定标准》,结合现行桥梁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桥梁的安全等级和使用寿命。
五、检测报告和处理意见1.检测报告:对每次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桥梁的各项数据和评估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处理措施。
公路桥梁试验检测项目

公路桥梁试验检测项目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公路桥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进行试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公路桥梁试验检测项目。
一、荷载试验:荷载试验是公路桥梁试验检测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
通过在桥梁上加载一定的荷载,来评估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
荷载试验可以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两种。
静载试验主要是通过在桥梁上放置静态荷载,测量和记录桥梁的变形和应力变化。
动载试验则是通过在桥梁上加放动态荷载,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荷载情况,评估桥梁的动态响应和疲劳性能。
二、振动试验:振动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桥梁的动态特性和结构稳定性。
在振动试验中,通过在桥梁上施加一定频率和振幅的振动力,来观察和记录桥梁的振动响应。
振动试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桥梁的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幅等参数,从而评估桥梁的结构稳定性和抗振能力。
三、静力试验:静力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桥梁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在静力试验中,通过施加一定的水平或垂直力,来测量和记录桥梁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静力试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桥梁结构的刚度、变形特性和承载能力,从而评估桥梁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腐蚀试验:腐蚀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抗腐蚀能力。
在腐蚀试验中,通过模拟桥梁受到的各种腐蚀环境,如盐雾、酸雨等,来观察和记录桥梁材料的腐蚀情况。
腐蚀试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桥梁材料的腐蚀速率和腐蚀形式,从而评估桥梁的耐久性和抗腐蚀能力。
五、温度试验:温度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桥梁结构的温度变形和热应力。
在温度试验中,通过在桥梁上施加一定的温度变化,来观察和记录桥梁的热胀冷缩变形和应力分布。
温度试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桥梁结构在温度变化下的变形情况和热应力,从而评估桥梁的热稳定性和耐久性。
六、外检:外检是指对桥梁结构进行目视检查和测量,以评估桥梁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
外检主要包括对桥面、桥墩、桥梁支座等部位的检查和测量,以发现和记录桥梁的病害、损伤和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桥梁试验检测方案一结构概况公路20m简支变连续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预制—存梁3个月—吊装—简支变连续的工艺,桥梁采用双幅设置,每幅桥横向布置10片预制空心板,采用铰缝连接。
本次试验以预制的2片混凝土空心板为试验对象进行足尺模型试验。
二试验目的2.1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目的为验证梁体腹板箍筋和锚下钢筋由带肋钢筋改变为光圆钢筋对结构受力带来的影响,并评定箍筋类型改变后结构的安全状况,为结构的利用或改造提供依据。
三锚下局部应力试验3.1 试验内容锚下局部应力试验内容如下:(1) 试验用空心板钢筋骨架绑扎阶段,埋设钢筋应变计及应变片。
(2) 试验用空心板在浇注完成后及预应力张拉前在锚固区安装表贴式混凝土应变计,并在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
(3) 每根预应力钢筋张拉分为级对空心板张拉预应力过程锚固区局部应力进行测试。
3.2 测点布置(1) 锚下钢筋应力测点布置选择A-A、B-B、C-C三层截面布置锚下钢筋应力测点,将单向应变计及应变片粘贴于钢筋上,测试其应力变化情况。
每片空心板共布置12个钢筋应力测点。
(2) 锚下压力传感器布置为准确控制及测量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在预应力钢束张拉端单端布置压力传感器,单片梁共计压力传感器数量6个,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3.1.2-3。
(3) 混凝土应变测点布置在空心板梁端附近侧面布置混凝土应变测点。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3.3.1 边板试验结果(1) 预应力监测结果本次试验对边板预应力钢束张拉过程及张拉完成后张拉力值进行了测试,边板预应力张拉力普遍比设计值小,同一截面6根钢束,有5根钢束张拉力误差大于设计张拉控制力的5%,误差最大值为18.4%。
(2) 钢筋应力监测结果①预应力张拉过程,锚下钢筋各测点附近应变实测值变化趋势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锚下应力分布规律正常。
②预应力张拉过程及张拉后对梁体进行了外观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梁体表明外观良好,未出现明显裂缝及破损现象。
3.3.2 中板试验结果(1) 预应力监测结果本次试验对中板预应力钢束张拉过程及张拉完成后张拉力值进行了测试,中板预应力张拉力普遍比设计值小,同一截面6根钢束,有3根钢束张拉力误差大于设计张拉控制力的5%,误差最大值为11.8%。
(2) 钢筋应力监测结果①预应力张拉过程,锚下钢筋各测点附近应变实测值变化趋势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锚下应力分布规律正常。
② 预应力张拉过程及张拉后对梁体进行了外观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梁体表明外观良好,未出现明显裂缝及破损现象。
3.4 试验结论由锚下应变分布测试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板及边板锚固区附近混凝土应变变化趋势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锚下应力分布规律正常。
② 预应力张拉过程及张拉后对梁体进行了外观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梁体外观良好,未出现明显裂缝及破损现象。
四抗剪承载能力试验4.1 试验内容及测点布置4.1.1 试验内容抗剪承载能力试验内容如下:(1) 试验用空心板钢筋骨架绑扎阶段,在斜截面抗剪最不利位置处埋设钢筋应变计。
(2) 试验用空心板在浇注完成后指定位置安装混凝土表面应变花测点。
(3) 分级加载试验。
(4) 每级加载测试应变数据,并检查梁体有无出现裂缝。
4.2 测点布置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试验钢筋应力测点布置于中板及边板箍筋上,每片空心板两侧腹板各布置5个测点,其中4个测点为单向应变计(竖向),1个测点为三向应变花测点。
测点布置位置及编号见图4.1.2-1。
图4.2-1 斜截面抗剪试验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cm)4.3 试验加载及控制(1) 加载图示抗剪承载能力试验采用千斤顶单点加载,在千斤顶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以便于准确控制加载力值,加载图示见图4.3-1。
图4.3-1 抗剪试验加载示意图(单位:cm)(2) 加载分级本次试验分20级进行加、卸载。
在正式试验前实行预加载,使试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检查加载设备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4.4.1 边板试验结果每级加载过程对边板两侧腹板各测点竖向应变进行测试。
腹板三向应变花测点换算截面实测主应力值。
① 边板内、外侧腹板控制断面各测点各级加载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规律一致,说明边板加载过程应变分布规律正常。
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说明边板抗剪强度状况较好。
② 腹板主应力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在0.48~0.82之间,主应力方向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
③ 每级加载过程对结构表观进行检测,均未发现结构出现裂缝,未发现结构由于抗剪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承载力标志。
4.4.2 中板试验结果每级加载过程对中板两侧腹板各测点竖向应变进行测试。
腹板三向应变花测点换算截面实测主应力值。
① 中板内、外侧腹板控制断面各测点各级加载应变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规律一致,说明边板加载过程应变分布规律正常。
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说明边板抗剪强度状况较好。
② 腹板主应力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在0.51~0.84之间,主应力方向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
③ 每级加载过程对结构表观进行检测,均未发现结构出现裂缝,未发现结构由于受剪而产生的承载力标志。
4.5 抗剪承载能力评定4.5.1 评定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的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γ0u≥γ0[γu] (4.5.1-1)式中γo u—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实测值,即试件的荷载实测值与荷载设计值(均包括构件自重)的比值;γ0 —结构重要性系数,按设计要求确定,本试验取1.1;[γu]—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按表4.5.1-1取用。
表4.5.1-1 构件的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在进行使用状态检验时,使用状态试验结果中挠度及抗裂性检验指标全面满足要求,则判定结构性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在进行承载力检验时,当结构主要受力部位或控制截面出现表4.5.1-1所列的任一种承载能力标志时,即认为结构已经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规范要求确定荷载实测值,并判定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如承载力试验直到最大加载限值,结构仍未出现任何承载力标志,则应判断结构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
4.5.2 评定结果(1) 边板抗剪承载能力评定根据抗剪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的最大值反算边板承载能力试验最大加载限值为:726kN,本次试验边板最大加载值为800 kN,检测表明:本次试验加载值最大限值时,边板仍未出现任何承载力标志。
根据规范规定:如承载力试验直到最大加载限值,结构仍未出现任何承载力标志,则应判断结构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
故本次评定边板抗剪承载力极限状态满足设计要求。
(2) 中板抗剪承载能力评定根据抗剪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的最大值反算中板承载能力试验最大加载限值为:665kN,本次试验边板最大加载值为760 kN,检测表明:本次试验加载值最大限值时,中板仍未出现任何承载力标志。
根据规范规定:如承载力试验直到最大加载限值,结构仍未出现任何承载力标志,则应判断结构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
故本次评定中板抗剪承载力极限状态满足设计要求。
4.6 试验结论(1) 各级加载过程边板及中板应变分布规律正常,应变实测值均较理论值小,说明结构强度状况较好。
(2) 中板及边板在加载至最大加载限值时,结构仍未出现任何承载力标志,可判断中板及边板满足设计抗剪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
五 抗弯承载能力试验5.1 试验内容抗弯承载能力试验内容如下:(1) 试验用空心板钢筋骨架绑扎阶段,埋设钢筋应变计。
(2) 试验用空心板浇注完成后,在指定位置安装混凝土表面应变计。
(3) 分级加载试验。
(4) 每级加载测试应变数据,并检查梁体有无出现裂缝及其宽度变化规律。
5.2 测点布置为了考察跨中断面应力分布状况及应力与荷载关系,在试验梁跨中断面布置应力监测点,跨中断面底面应变测点布置于底板底层钢筋上,腹板及顶板应变测点布置于混凝土表面,测点布置图见图5.1.2-1。
1片空心板共计纵向钢筋应力测点3个,混凝土应变测点共计10个。
中板边板图5.1.2-1 跨中断面钢筋应力测点布置示意图(2) 挠度测点布置试验同时观测控制截面挠度变化情况,挠度测点布置于梁体四分点位置,示意图见图5.1.2-2,采用电子位移计进行测试。
图5.1.2-2 挠度测点布置示意图(3) 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对空心板裂缝进行观测,作为结构承载能力判定的标志,采用人工目力结合裂缝测宽仪观测裂缝。
5.3 试验加载及控制(1) 加载图示抗弯承载能力试验采用千斤顶在跨中断面单点加载,在千斤顶上安装压力传感器,以便于准确控制加载力值,加载图示见图5.3-1。
图5.3-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试验加载示意图(单位:cm)(2) 加载分级本次试验分26级进行加、卸。
在正式试验前实行预加载,使试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并检查加载设备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5.4.1 边板试验结果(1) 结构应变-荷载关系每级加载过程对边板底面钢筋拉应变及边板顶面混凝土压应变进行测试。
① 钢筋应变及混凝土应变变化趋势正常。
②加载过程钢筋应变最大值为2203µε(拉应变),混凝土应变最大值为-831µε(压应变),均小于材质的极限应变。
③ 每级加载过程对结构表观进行检测,未发现结构出现承载力标志。
(2) 荷载-挠度关系每级加载过程对边板跨中挠度进行测试。
① 边板随荷载增加挠度数据变化趋势正常,卸载后跨中挠度残余为2.07mm,基本恢复,说明结构刚度状况正常。
② 加载过程至最大荷载,边板跨中最大挠度57.94mm,为跨径的1/330。
③ 每级加载过程对结构表观进行检测,未发现结构出现承载力标志。
5.4.2 中板试验结果(1) 结构应变分析每级加载过程对中板底面钢筋拉应变及中板顶面混凝土压应变进行测试。
① 钢筋应变及混凝土应变变化趋势正常。
② 加载过程钢筋应变最大值为1872µε(拉应变),混凝土应变最大值为-981µε(压应变),均小于材质的极限应变。
③ 每级加载过程对结构表观进行检测,未发现结构出现承载力标志。
(2) 荷载-挠度关系① 中板随荷载增加挠度数据变化趋势正常,卸载后跨中挠度残余为0.88mm,挠度基本恢复,说明结构刚度状况正常。
② 加载过程至最大荷载,边板跨中最大挠度65.34 mm,为跨径的1/293。
③ 每级加载过程对结构表观进行检测,未发现结构出现承载力标志。
(3) 裂缝分析① 在428kN荷载加载过程时,在距跨中附近的腹板处出现裂缝,该裂缝自底缘垂直向上,最大缝长约:0.25m,最大缝宽为0.09mm。
② 随着试验荷载的增加,一方面原有裂缝继续扩展,另一方面新的裂缝不断产生,并且裂缝宽度在一定荷载范围内随试验荷载增大而增大。
③荷载达到700kN时,外侧腹板出现26道裂缝,内侧腹板出现25道裂缝,裂缝分布于跨中附近6m范围,裂缝宽度最大值为:0.44mm,长度最大值为:0.60m④ 每级荷载卸载后裂缝后,裂缝闭合趋势明显,卸载至0时,裂缝宽度最大值为:0.0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