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CO措施
一氧化碳超限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案

一氧化碳超限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案一氧化碳(CO)超限的原因可以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案:
1. 燃烧设备问题:燃烧设备不完全燃烧或燃烧效率低下是一氧化碳超限的常见原因。
处理措施包括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燃烧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2. 不合理的燃料配比:不合理的燃料配比会导致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处理措施是对燃料进行合适的配比和调整,确保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正常进行。
3. 燃烧过程控制不当:燃烧过程的温度、压力、氧气含量等参数不稳定或控制不当会导致一氧化碳超限。
处理措施包括对燃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及时调整参数以保持稳定的燃烧过程。
4. 排气系统问题:排气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不当会导致一氧化碳超限。
处理措施包括对排气系统进行定期的清洗和维修,确保排气通畅,并安装合适的过滤和净化装置以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5.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会影响燃烧过程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处理措施包括根据环境因素调整燃烧参数,并对排放进行监测和控制。
总之,为减少一氧化碳的超限,需要进行设备和工艺的维护和调整,严格控制燃烧过程,安装合适的净化装置,并进行监测和排放控制。
这样才能确保燃烧过程的健康与环保。
一氧化碳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氧化碳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有毒气体,对人体
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面对一氧化碳泄漏或中毒的紧急情况下,需
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
以下是一氧化碳应急处理和处置
方法:
1. 立即离开泄漏现场,一旦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应立即远离泄
漏源,避免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
2. 打开门窗通风,如果可能的话,打开门窗通风,让空气流通,有利于稀释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
3. 使用呼吸器具,如果必须返回泄漏现场,应佩戴适当的呼吸
器具,确保呼吸道不受一氧化碳影响。
4. 关闭气源,如果泄漏源是来自燃气设备或管道,应立即关闭
气源,阻止一氧化碳的继续泄漏。
5. 拨打应急电话,在一氧化碳泄漏或中毒事件发生时,应立即
拨打应急电话,如救护车或消防队,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6. 就医救治,如果有人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应立即送往医院就医救治。
总的来说,面对一氧化碳泄漏或中毒事件,应该第一时间确保
自身安全,采取措施避免继续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并
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等都是有效的
预防措施。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一氧化碳的应急处
理和处置方法。
井下co超标处置方案

井下CO超标处置方案
背景
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如果在煤矿井下积累过多,将对矿工的
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对井下CO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CO监测的方法
1.空气自动监测仪:自动检测井下CO浓度,当CO浓度超过预警值时,
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措施。
2.抽样监测法:用手持式抽样泵将井下空气抽出,然后使用特定的设备
测试CO浓度。
CO超标处置方案
当井下CO浓度超标时,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以下是建议的处置方案:
1.停止工作:如果超标情况严重,需要立即停止矿井开采,并集中矿工
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2.通风降温:针对CO超标原因,加强通风,开启风机,并加强风管系
统的维护。
同时,可以采用水幕、喷雾等方式进行降温、降低CO浓度。
3.防护措施:矿工需佩戴摩尔卡面具等防护设备,以降低CO对矿工的
危害。
同时加强矿工身体状况监测,并对出现异常症状的矿工进行及时救治。
4.CO排放管道清理:对CO排放管道定期进行清理,以确保CO排放
通畅。
总结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CO超标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风险,必须采取控制措施,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对于超标情况,需要迅速停止工作,加强通风降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定期清理CO排放管道。
同时,在日常生产中,应加强CO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急性co中毒急救措施

急性CO中毒急救措施前言CO中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急性中毒,也是最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一种。
CO中毒时,病人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呼吸急促、口渴等症状,病情恶化后可导致昏迷、直至死亡。
因此,对CO中毒进行急救非常关键,本文将为您分享CO中毒的急救措施。
CO的来源及危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的家庭如煤气炉、热水器、锅炉房、燃气灶、汽车尾气等都可能产生CO。
CO对人体具有强烈的毒性,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产生二氧化碳类似的效果,使血液无法运输氧气,导致缺氧和窒息。
CO中毒的症状CO中毒最初的症状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协调障碍、呼吸急促、口干舌燥等。
随着CO浓度的升高,症状会加重,出现意识障碍、肌肉僵硬、瞳孔扩大、面色苍白、皮肤潮红、癫痫发作等。
CO中毒的急救措施1. 立即脱离CO污染环境当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将病人脱离CO污染环境,将其移至室外,保证空气流通良好。
2. 给病人提供氧气给CO中毒者提供氧气是最重要的急救步骤,最好使用高流量、高浓度的氧气,以至于可以将CO从血液中驱散出来,使得血液重新可以运输氧气。
如果没有专业的急救人员在附近,可以到最近的医院寻求帮助。
3. 呼吸道保护当CO中毒者出现呕吐时,应将病人头或身体侧向一侧,以避免呕吐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
4. 寻求专业急救如果病情非常严重,也可以通过拨打120等急救电话求助。
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应继续维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和提供高浓度氧气。
预防CO中毒预防CO中毒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2.定期检查火灾控制设备和管道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良好4.安全使用燃气设备结语CO中毒是一种非常危险和严重的中毒,出现类似CO中毒的症状一定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给予病人高浓度氧气,帮助其恢复正常。
为了避免CO中毒的发生,应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保障个人和家庭健康安全。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的气体,但它对人体的健康
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一旦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中,人体会出
现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
因此,建立一氧化碳
应急预案对于保护员工和居民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氧化碳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 预防措施,在使用燃气设备的场所,应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员工和居
民的一氧化碳中毒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2. 应急响应,一旦一氧化碳报警器响起,员工和居民应立即停
止使用燃气设备,打开门窗通风,并迅速撤离现场到安全地点。
同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紧急救援人员前来处理。
3. 救援措施,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紧急救援人员应迅
速到达现场,为受害者提供急救措施,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
治疗。
同时,应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4. 事后处理,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及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媒体,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同时,应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进行清理和修复,确保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建立一氧化碳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和居民在一氧化碳中毒事故中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因此,各单位和社区应认真制定并执行一氧化碳应急预案,确保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co泄露现场处置方案

CO泄露现场处置方案一、定义在一些生产过程中,如煤矿、冶炼、化工、玻璃、发动机等,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CO)废气,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危害极大,如果泄露产生,需要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置。
二、危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它能够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一种强大的物质,能带走人体的氧气。
当浓度超过50mg/m³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会造成人失去意识,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三、处置方案如果发现现场有一氧化碳泄露,必须迅速采取下列措施:1.迅速撤离在一氧化碳泄露现场,人不能逗留,应该尽快撤离,以减小受害者的损失。
此时忽略任何工艺或现场设备等,首先考虑人的安全。
2.封闭和停止一氧化碳源停止一氧化碳泄漏是最紧急的。
如果有可能封闭泄漏源,请立即采取行动,停止一氧化碳的继续泄漏。
如无法直接封闭,可以用绝缘材料、砖块等对漏洞进行临时封堵。
3.通风换气在封闭泄漏源的同时,需要及时进行通风换气,让新鲜空气进入泄漏场所,并将有毒害气体快速排出。
通风气体的进口和排出口必须选在不同的位置,避免形成死角。
4.个人防护在进行处置时,工作人员一定要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防止一氧化碳对身体的危害。
如:戴防毒口罩、戴防毒面具等。
5.消防设施适当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是保证安全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应该全面准备。
6.采样分析在处置工作完成后,必须对空气进行采样分析。
如果在空气中检测到一氧化碳,必须重新考虑现场处理是否完全。
四、注意事项1.进入泄漏区域需要佩戴合适的防治装置和呼吸器。
2.在现场作业时,应该避免明火。
3.作业期间,不要随意丢弃垃圾和废弃物,更不能在泄漏的区域内进行任何工作。
4.进入现场后,要时刻进行空气检测,确保现场空气质量达到安全标准。
5.处理现场时要尽可能地避免有雾气,要采取措施确保能够使空气快速畅通。
充分认识一氧化碳的危害,了解一氧化碳泄漏现场处理方法,对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和工作素质、保护本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有重要作用。
co中毒应急措施

co中毒应急措施CO中毒应急措施一、CO中毒的症状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很难被人察觉。
CO中毒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
严重的CO中毒还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四肢瘫痪、死亡等,因此一旦有CO中毒疑虑,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二、CO中毒应急措施1.保持警觉,及时离开CO污染源:如果你感觉有CO中毒的迹象,如头痛、头晕、恶心等,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离开CO污染源,找到某个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
2.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一旦发现CO中毒疑虑,需要立即打开所有的门窗,创造尽可能多的通风口。
这样可以迅速使室内的CO浓度降低。
3.用热水和红糖缓解中毒症状:如果中毒症状不是很明显,可口服一些用热水和红糖煮制的饮品。
这样可以缓解体内的CO浓度,并帮助身体排出CO。
不过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则需要及时就医。
4.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如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现象,需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的医务人员来给你提供及时的救助。
三、CO中毒的预防措施1.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CO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室内空气不流通,导致CO浓度过高。
因此需要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可以定时打开门窗通风,或者安装机械通风设备。
2.及时检查燃气设备:CO主要的来源是燃气设备的不完全燃烧,因此需要经常检查燃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如果出现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3.正确使用燃气设备: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设备,如遇到异常应及时切断燃气。
4.安装CO探测器:在室内安装CO探测器,可以及时检测出室内CO浓度,避免因为难以感知浓度而导致意外发生。
综上所述,CO中毒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及用热水和红糖缓解中毒症状等方法都有一定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加强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使用燃气设备,并安装CO探测器等设备,避免CO中毒的发生。
co中毒急救措施护理

CO中毒急救措施护理CO中毒是指人体吸入CO后,CO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造成人体缺氧。
CO中毒的危害非常大,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掌握CO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护理非常必要。
CO中毒症状CO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头痛、晕眩、恶心、呕吐等。
严重的CO中毒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抽搐、甚至心跳骤停等症状。
因此,一旦发现有CO中毒的症状,要及时救治。
急救措施CO中毒的急救措施应该分为现场处理和医院救治两个阶段。
现场处理时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清新处,使患者呼吸新鲜空气,避免继续中毒。
下面是具体的急救措施:1. 立即转移现场如果发现有人出现CO中毒的症状,应立即转移,使其远离CO源。
避免暴露在高浓度的CO环境中,保证呼吸的新鲜空气。
2. 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3.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保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4. 给予高压氧治疗CO对高压氧敏感,可以使血液中的CO向氧气流动,缩短CO在人体内的存留时间,降低CO中毒程度。
因此,在医院内应给予高压氧治疗。
护理措施CO中毒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观察和护理,以避免再次发生中毒或者复发。
下面是具体的护理措施:1. 正常饮食CO中毒患者在治疗后需要保证正常的饮食,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可以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2. 定期检查体征治疗后,需要经常检查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 避免二次中毒CO中毒患者在治疗后需要注意避免二次中毒,避免接触CO,尽量减少吸烟、饮酒等对身体有害的行为。
4. 加强体育锻炼CO中毒患者在恢复期间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高。
以上就是CO中毒急救措施和护理措施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尤其在使用燃气等容易产生CO的家电用品时,更要注意安全,避免CO中毒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8-10-F10050采空区CO情况
平煤一矿
2006年7月21日
戊8-10-F10050采空区CO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戊8-10-F10050采面位于我矿一水平戊十残采区内是跨戊十大巷布置回采的最后一个工作面,南与一水平戊二采空区相接、北与戊8-10-F10013采空区相邻,地面标高160~240m,井下标高~,煤尘爆炸指数为%,自然发火期为6~8个月,瓦斯相对涌出量为~t。
该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一直沿戊10煤层底板回采,采用液压支柱放顶煤采煤工艺,2002年7月21日开始回采,于2004年1月25日结束,2004年2月5日封闭。
2004年12月7日零点班02:20分,瓦斯检查员在检查时发现戊8-10-F10050机巷密闭处在密闭顶部与顶板接触处有短时间烟雾涌出,同时在邻近的戊
-F10060工作面风巷带领工人检修的工程三队跟班干部也汇报有相同的情8-10
况。
通风区值班人员接到汇报后,立即向有关领导及相关业务汇报,并要求戊
-F10060工作面风巷停电撤人,通知救护队下井检查取样,但救护队队员下8-10
井到现场后发现戊8-10-F10050机风巷密闭均处于进风状态,无异常现象。
8:00班通修区值班干部又带领救护队及有关人员下井落实,发现风巷密闭在戊十小上山两调节风门敞开状态下,戊8-10-F10050风巷密闭出风,内部CO最高值达%;机巷密闭出风,内部CO最高值达%;密闭外部均没有检查到CO。
晚8:00班岳殿召总工程师和刘彦昌副矿长带领有关单位下井落实情况,立即制定了防范措施,并要求戊十采区全部停产。
8日8:00班救护队取样化验分析:戊8-10-F10050风巷密闭出风状态时内部气样:O2:%;CO:%;CH4:%;CO2:%;密闭内流出水的温度达38度,因此初步认定戊8-10-F10050采空区内停采线附近有煤或可燃物自燃现象发生。
邻近的戊8-10-F10060风巷掘进工作面立即停工、停电、撤人,回收封闭。
加强现场盯岗、警戒防护工作:救护队负责每班两人盯岗,每两小时检查一次
戊8-10-F10050机、风巷密闭、戊十总回密闭内外的CO及其它有害气体变化情况及戊8-10-F10050机巷密闭出水情况,并向通风调度汇报;
安检科安排评估员每班在戊8-10-F10050机巷与顺煤交岔点以下5m处设警戒把岗,警戒范围内若有人作业必须有救护队员监护,除此之外,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盯岗、警戒人员必须现场交接班。
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调整戊十采区风量,将戊
-F10050顺煤上口两道风门摘除,同时调节戊十总回通戊七岩石轨道挡风墙,8-10
使戊十采区风量保持在100m3/min;戊8-10-F10050风巷密闭重新封闭,新建密闭厚度800mm,与原密闭之间留100mm左右的间隙,中间用水泥、砂浆灌注;两帮掏槽扩帮、顶板离层砂岩全部挑掉、四周接触严实,原密闭的灌浆孔、观察孔引出。
在戊8-10-F10060斜机巷(现戊8-10-F10060机巷口向上40m处)、一水平丁戊组石门(与戊十进风眼交岔点向内5m之内)各建一道永久密闭,新建密闭厚度,掏槽、挑顶、落底不少于300mm,且见实帮实底,灌浆孔、观察孔位置留在巷道底板以上三分之二处;密闭以里5m打板闭。
先后对戊8-10-F10060斜机巷密闭、一水平丁戊组石门密闭进行喷洒聚氨脂,采用地面灌浆系统对戊8-10-F10050风巷密闭、戊8-10-F10050机巷密闭灌浆,后又对戊8-10-F10050风巷密闭、戊8-10-F10050机巷密闭注凝胶封堵。
但是效果不好。
风巷密闭CO浓度仍然超标。
2005年月日,采用MK400井下移动式膜分离制氮机对戊8-10-F10050风机
巷密闭进行注氮,注氮期间,效果较好,CO比较稳定,偶尔有超标现象。
2006年5月29日制氮机停止2天后,戊8-10-F10050风巷密闭内CO浓度剧增至6100 ppm,最大达到8000ppm以上。
目前,制氮机只能正常开启。
戊 -F10050采空区外围通风系统示意图
戊七岩石轨道
戊十总回
戊西大巷
戊-10050采空区
戊-10060
丁
戊
组
石
门
顺
煤
停
采
线
时间O2
%N2
%
CO
ppm
CH4
%
CO2
%
H2
%
C2H4
ppm
C2H6
ppm
C3H8
ppm
C2H2
ppm 5800 0 34 315 83 0
84 0 7 0 0
6200 26 247 62 0
2900 0 13 119 30 0
15 2400 12 107 30 0
3900 0 18 165 46 0
3200 6 21 105 57 0
2000 0 12 104 58 0
10200 101 702 235 0
3200 26 235 58 0
4500 40 379 95 0 5 1900 0 34 345 80 0
2400 15 135 38 0
84 8000 36 396 104 0
4900 30 361 88 0
3400 0 19 219 52 0
2800 0 22 247 59 0
1000 0 23 266 60 0 6 240 0 22 248 57 0
800 0 14 146 35 0
2000 23 263 67 0
540 0 19 207 51 0
81 140 0 13 143 36 0
48 0 4 43 12 0
150 0 12 129 34 0
84 55 0 31 291 77 0
16 0 21 207 47 0
79 0 68 16 0
46 0 13 142 34 0.
18 3 0 2 23 6 0
71 0 51 14 0
79 60 0 49 12
95 0 11 122 0
10 0 4 44 11 0
31 0 35 7 0
84 0 70 17 0
51 0 7 0
102 0 8 77 20 0
2 0 15 0
127 0 0
31 0 5 81 17 0
350 0 7 90 20 0
370 0 27 7 0
49 0 6 91 0 8 30 0 5 85 23 0
3 0 0
270 0 57 19 0
12 0 5 0
48 0 0
510 0 2 35 11 0
340 0 1 14 0
64 0 13 4 0
16
3
85 0 1 0
350 0 2 0
270 0 12 0 17 360 0 8 4 0 19 27 0 0
20 4
81 6400 91 32 0
7700 86
5600 56 19
5600 5 52 19 0
5900 30 507 176 0
14 4400 11 93 0
2430 87 31 0
180 49 17 0 0
570 0 42 0
890 0 3 0
1050 0 21 0 附:戊8-10-F10050采空区外围通风系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