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寡占竞争模型

合集下载

寡占的斯塔克博格模型

寡占的斯塔克博格模型

三、模型分析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是一个产量领导模型,厂商之间存在着行动次序的区别 。产量的决定依据以下次序:领导性厂商决定一个产量,然后跟随着厂商 可以观察到这个产量,然后根据领导性厂商的产量来决定他自己的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领导性厂商在决定自己的产量的时候,充分了解跟随厂商 会如何行动——这意味着领导性厂商可以知道跟随厂商的反应函数。因此 ,领导性厂商自然会预期到自己决定的产量对跟随厂商的影响。正是在考 虑到这种影响的情况下,领导性厂商所决定的产量将是一个以跟随厂商的 反应函数为约束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在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领导性厂商 的决策不再需要自己的反应函数。
五、模型总结
• 是动态的寡头市场产量博弈模型
• 是一个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
•与古诺模型的唯一区别:选择有先后之分
•此博弈存在“先动优势”。拥有信息优势可能使局中人处于劣势。
THANKS
@ Yo u r N a m e
二、模型内容
在斯塔克尔博格的寡头理论中,提出了将寡头厂商的角色定位为“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分析 范式。一般来说,古诺模型中互为追随者的两个厂商势均力敌。而斯塔克尔伯格的寡头厂商模型 中,一个是实力雄厚的领导者,一个是实力相对较弱的追随者。
基本假定:
主导企业知道跟随企业一定会对它的产量作出反应,因而当它在确定产量时,把跟随企业的反应 也考虑进去了。因此这个模型也被称为“主导企业模型”假设厂商1先决定它的产量,然后厂商2 知道厂商1的产量后再作出它的产量决策。因此,在确定自己产量时,厂商1必须考虑厂商2将如 何作出反应。其他假设与古诺模型相同。
上述模型除了博弈的次序之外其他方面与古诺模型完全相同但其产量大于古诺模型价格却低于古诺模型总利润小于古诺模型不过厂商1的得益却大于古诺模型中两个厂商的得益这一点反映了该模型中两个厂商所处的地位的不对称性的作用

竞争策略的五个力量模型

竞争策略的五个力量模型

竞争策略的五个力量模型竞争策略的五个力量模型(Five Forces Model)是由麦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1979年提出的一种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行业或市场的竞争力。

该模型基于五个核心要素,包括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供应商、买家和替代品,通过分析这些要素来评估行业的利润潜力和竞争行为的潜在影响。

1. 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是指在同一个市场或行业中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公司。

竞争对手的存在对行业的利润和竞争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在进行竞争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竞争对手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及其对目标群体的吸引力•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策略•竞争对手的成本结构和资源能力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他们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有助于评估行业的竞争态势和自身的竞争优势。

2. 潜在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是指可能进入行业并竞争的公司。

他们可能是现有公司的新进入者,也可能来自其他行业的公司。

了解潜在竞争对手的存在和潜力,可以帮助企业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

评估潜在竞争对手的因素包括:•进入门槛:进入行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和法律法规等限制•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准入壁垒•政府支持和监管要求合理预测潜在竞争对手的行动和对市场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3. 供应商供应商是指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必要资源的公司。

供应商对企业的竞争力和成本结构有重要影响。

以下因素需要考虑:•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和垄断程度•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和可靠性•供应商的价格和交货条件•供应商与购买方的合作关系了解供应商的市场地位和能力,有助于企业评估自身供应链的强弱点,并制定相应的供应策略。

4. 买家买家是指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买家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对企业的定价、产品要求和服务质量提出要求。

以下因素需要考虑:•买家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买家的集中度和议价能力•买家对产品差异化和品牌认知度的需求•买家对供应商的忠诚度和替代选择了解买家的需求和行为,有助于企业设计产品和定价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寡占市场上的竞争与合作概述(PPT 78页)

寡占市场上的竞争与合作概述(PPT 78页)

将成本函数和逆需求函数代入利润函数中,可得:
π1=P·Q1-C1(Q1)=[(1-Q1-Q2)-c1]Q1 =Q1-Q12-Q1Q2-c1Q1
π2=P·Q2-C2(Q2)=[(1-Q1-Q2)-c2]Q2 =Q2-Q22-Q1Q2-c2Q2
其一阶条件(最优反应函数)是:
dπ1/dQ1=1-2Q1-Q2-c1=0 => Q1=(1-Q2-c1 )/2 dπ2/dQ2=1-2Q2-Q1-c2=0 => Q2=(1-Q1-c2 )/2 均衡解是:
支策 付略 策略
合作 参 与 人1
背叛
参与人2
合作
背叛
(-5)
第1节 非合作寡占市场
一、古诺模型
(一)经典古诺模型
假设:产量竞争、同质产品 假设:对称企业——无固定成本,边际成本相同且
为0——不失一般性?何谓一般性?
物理学中,在什么条件下研究一般规律? 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物理学研究中去思考:假设是
博弈论中的策略/战略(Strategy)是所有可能的行动 (Actions)的集合,因此有时又叫做策略/战略空间。
博弈论初步
囚徒困境的例子
两贼偷,被捉,警审
政策:坦白从宽
两贼偷被释放后将悔不当 初、重新做人,只“共苦” 一次
两贼偷作案不止一起,具 体支付见右表
请问:在实际经济问题 中,最终支付我们如何
• Q1与Q2哪个大?(经济学直觉:成本低的产量 大) • 分析:考虑企业2的反应函数曲线 • 若企业2推测企业1的产量是Q1,那么企业2所面 临的需求曲线为剩余需求曲线D2D2,它根据边际 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原则,由边际成本曲线c2与剩余 MR2曲线的交点确定产量Q2'。
PD D2

产业经济学课件 第二章 寡占模型

产业经济学课件  第二章 寡占模型

p1 p1 p2
p1N
N
p2N
pM
p2
伯川德模型的均衡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伯川德模型 不同成本的伯川德模型 伯川德悖论及其解决方法
增加生产能力约束 引入产品差异 重复博弈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模型假设:和古诺模型相似;所不同的是,古诺模 型中,企业同时决定产量,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企 业按先后顺序进行产量决策。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和古诺模型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思考题
什么是反应函数? 用图简析古诺模型。 简述伯川德模型。
干春晖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220. 12.12Sa turday, December 12,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11:5 8:5811: 58:5811 :5812/ 12/2020 11:58:58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211:58: 5811:5 8Dec-20 12-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1:58:5 811:58: 5811:5 8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1:5 8:5811: 58:58D ecembe r 12, 2020
(边际成本c; 企业i的产量 yi)
•每家企业对市场需求曲线上每一点有着完全的信息
(市场需求曲线:p a byi y2 a, b>0)

静态寡占模型

静态寡占模型


假定 p1m c2 ,则其他厂商根本没有机会参与竞争。此 m 时,垄断出现,厂商1的均衡订价为 p1
差异产品的贝特朗均衡

设仅有两家寡占厂商,需求函数分别为
x1 1 1 p1 p2 x2 2 2 p2 p1


设两家厂商的边际成本分别为常数 润为 i ( p1, p2 ) xi ( p1, p2 )[ pi ci ]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必要条件为
贝特朗模型:价格战略

古诺模型:产量战略; 贝特朗模型:价格战略。
贝特朗-纳什均衡

厂商的需求函数为
X ( pi ) xi ( p) X ( pi ) / k pi qi pi qi pi qi
0 其中 qi min{p j j i}

假定每个厂商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c(常数) p p c (1) ,否则厂商可以以一个低于 但高于c的价格将 整个市场全部占领; p (2)低于c的价格 也不可能是均衡价格,因为这一 价格使得每一个厂商都会出现亏损。 (3)此时的定价必然是 p c
2 i i [ ]0 xi x j x j xi

因此,古诺-纳什均衡不可能是帕累托有效的。
古诺-纳什均衡:福利分析

设每个古诺竞争厂商的边际成本为常数c,行业总产量 为X,则社会净福利为:
W ( X ) p( z)dz cX
0 X

行业的总利润为
( X ) p( X ) X cX

古诺竞争的一阶、二阶必要条件是:
i p( X ) xi p( X ) ci( xi ) 0 xi
2 i 2 p( X ) xi p( X ) ci( xi ) 0 xi2

简述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简述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简述五种竞争力量模型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有更好的理解竞争环境,从而有效地确定并实施可以有效地获得成功的竞争策略。

本文将着重介绍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海曼-罗宾斯模型、现代竞争模式、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可变成本模型以及空间竞争模型。

首先,海曼-罗宾斯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海曼和罗宾斯于1979年提出的。

模型提出,竞争力强度取决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市场力量。

海曼-罗宾斯模型中,竞争者之间的差异是指他们在产品价格、质量和利润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市场力量则包括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客户的购买力以及供应商的性质等。

其次,现代竞争模式是由比尔盖茨提出的,他认为,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因素:价格、品质、宣传以及售后服务。

价格是竞争的基础,企业要经常降低产品价格,以便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品质是商品的竞争优势,企业要不断加强质量控制,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宣传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形象,且宣传费用较低,因此应该给予重视。

售后服务是企业与消费者保持长期关系的基础,企业要做到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三,产品生命周期模型指出,在一个新兴市场中,产品从出现到消失,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发展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在发展期,产品的销售量增长较慢,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可以利用宣传活动来提高市场份额。

在成长期,产品的销售量达到顶峰,公司要降低宣传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以便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成熟期,销售量开始下降,此时公司要寻求其他市场来扩大营销。

最后是衰退期,产品的销售量和盈利率已经到达最低点,此时公司可以考虑停止生产、改进产品质量或者更换市场等方法来提高竞争力。

第四,可变成本模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囊括了一定范围内的技术、资源和经济机制。

它强调企业应该对不同的成本进行管理,以便确保高效地生产和有效地销售产品,减少成本,实现高利润。

可变成本模型在电子商务时代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并快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混合寡占结构下银行业竞争文献论文

混合寡占结构下银行业竞争文献论文

混合寡占结构下银行业竞争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0-053-02摘要本文主要对研究混合寡占这种市场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国外研究认为混合寡占市场结构下企业的目标已被多元化为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还需兼顾社会福利指标;我国学者通过构建混合寡占模型,分别对国有银行的最优控股比例、激励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借鉴其他国家国有银行改革的成功经验,找出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存在的不足。

这对于继续深化我国国有银行改革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混合寡占银行改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一个行业中,通常都存在一个国有厂商(国家控股)与若干个私营厂商相竞争的情况;或是一个部分私有化的厂商与若干个私营厂商相竞争。

根据相关文献(matsumura 1998)把在某个同质或异质的产品市场上,少数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或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目标之一的国有企业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市场结构称之为混合寡占(mixed oligopoly)。

一、国外的研究传统的寡占理论(oligopoly theory)研究的是少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有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

为了分析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的寡占竞争,国外的学者在寡占竞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寡占竞争理论。

当前混合寡占理论已经成为分析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垄断竞争行为的有力工具。

但在早期的文献中(niskanen,rees),在分析私有厂商(private firm)目标时都对私有企业采取了利润最大化假设。

在分析公有厂商时,merrill and schneider(1966)首先提出公有厂商(public firm)的目标为极大化社会福利;同时,该文亦在一家公有厂商及一家私有厂商(其目标为极大化利润)的架构下,得出公有厂商可以与私有厂商通过市场的竞争,提升市场产量,降低市场价格,从而提高社会福利的结论。

反倾销措施产业救济效果基于寡占竞争模型的理论研究

反倾销措施产业救济效果基于寡占竞争模型的理论研究

NANKAI ECONOMIC STUDIES No.32011 $▋反倾销措施产业救济效果:基于寡占竞争模型的理论研究向洪金詹政赖明勇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反倾销案例的快速上升,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以实证居多,但理论分析比较鲜见。

本文通过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寡占竞争理论相结合,构建了开放经济体系的寡占竞争模型。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进出口国的行业集中度、进口集中度、进出口国厂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等因素影响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的内在机理。

理论推导发现:本国进口竞争行业集中度、本国厂商间的产量推测弹性以及本国厂商对外国厂商的推测弹性都对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进口集中度会对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反倾销措施;产业救济效果;行业集中度;寡占竞争模型一、引言倾销(dumping)指以低于产品的正常价值在他国市场上销售并且出口量激增,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有造成实质损害的威胁①。

同时根据WTO《反倾销协议》有关条款的规定,当倾销行为确实存在时,进口国相关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可以根据本国反倾销法规采取相应的反倾销(antidumping)措施②。

近十多年来,在WTO多边贸易谈判以及地区性自由贸易协议的促进下,世界各国平均关税水平大幅下降,关税、进口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受到制约,反倾销逐渐由维护公平贸易的工具演变成为各国使用范围最广、实施最频繁的一种贸易保护手段③。

世界贸易组织在2009年度报告中指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反倾销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全球反倾销案例总数快速攀升,从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成立到2010年底,WTO 成员国登记备案的反倾销指控总数已达3752起;二是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越来越向洪金,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邮编:410079),E-mail:xhjin2006@;詹政,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邮编:710049);赖明勇,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邮编:4100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hn S. Heywood(2006)
运用混合寡占模型去分析私有化对社会
福利的影响。
[51]
Kazuhiro Ohnishi(2009)
运用混竞争行为的强有力工具。
Saha

Sensarma(2004)
将混合寡占模型应用到银行业,分析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49]
Kenneth Fjell

Debashis Pal(2005)
则把混合寡占竞争模型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当中。
[50]
Kenneth Fjella
争,其研究基础是私有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单一经营目标。当企业的目标
不再是单一的利润最大化时,传统寡占理论模型便无法很好的分析现实中各企业
的竞争。为解决这一问题之后,国外学者提出了以纯寡占竞争理论为基础的混合
寡占理论。
Matsumura(1998)
最先定义了混合寡占的市场结构,他认为国有企业
是把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私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寡占理论研究鼻祖古诺
1838
首先在其所著《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中
提出寡占理论模型。他假设厂商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勾结,而且模型的每一方
都知道对方将如何行动的前提下,分析了各寡占厂商如何决策自己的产量。之后
的经济学家伯川德
(1883)
和斯塔克尔伯格
(1934)
在古诺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
伯川德模型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传统的寡占理论主要是分析私有企业之间的竞
当这两种不同经营目标的企业同时出现在市场上,并展开竞争的市场结构称之为
混合寡占的市场结构。他还构建了最早的混合寡占模型,并证明了市场完全被国
有化或完全被私有化,都不会形成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只能是二者的结合。
当前各国经济当中,必然存在国有企业这一经济成分,它的存在使得混合寡占竞
争理论有很强的现实基础,使得混合寡占竞争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各经济学科,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