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合集下载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哈尔脑初中2016.4.26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及解读)

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及解读)

眉县育才学校校训
校风:刻苦学习奋力拼搏
校训:博学勤奋立志成才
教风:严谨求实勤奋奉献
学风:尊师守纪团结进取
校风:刻苦学习奋力拼搏
解读:攻城不怕坚,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并把旧知与新知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扬拼搏向上的精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校训:博学勤奋立志成才
神:勇争第一:永不言败。

解读:成功之人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创造来自广泛的博学。

勤劳的蜜蜂需采过许多花才会酿出蜜来;读书更是如此,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需要勤奋,需要博览群书,需要持之以恒;学知识,学本领,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教风:严谨求实勤奋奉献
解读:“做事严谨,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为人
师者,做学问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无论是学习还是教书育人,皆应精益求精;“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者的伟大成就主要来自于无限的勤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种精神永远符合时代的要求,只有勤奋加无私的园丁才会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学风:尊师守纪团结进取
解读:“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尊重知识的表现。

古往今来,许多动人的尊师故事告诉我们,做到尊重老师就会求得学问,只有尊重知识,守纪、律己才能学好知识。

学校是少年儿童的摇篮,大家团结一心,学知识,求进步,共建和谐校园。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葛洲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葛洲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濠江区葛洲学校“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依法治校、质量为本、特色强校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风:学习、探索、进取、奉献教风:敬业、严谨、高效、创优学风:活泼、主动、勤学、进取一、办学理念:以德为先、依法治校、质量为本、特色强校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元朝的学者吴澄说:“学必以德性为本。

”清末的康有为也提出“以德育为先”的口号。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

知识与品德应该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学校致力于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不良品德,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对于一个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学生,如果不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就很难使之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以德为先这对师生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学校校训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团结:团结是和谐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团结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

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

勤奋:勤奋语出韩愈的《劝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哈尔脑初中2016.4.26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教风:乐业团结创新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校风校训大全

校风校训大全

校风校训大全篇一: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明德小学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发展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明理、立德,激励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能够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发展目标:创建乡镇一流学校、创新明德品牌学校。

建设目标:“六个一流”(办学理念一流、教学设备一流,校园环境一流,校风学风一流,教师素质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

培养目标:培养明德创新的“五会”新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发展策略:特色办学,科研兴校校训:明德、励志、博学、笃行校风:自主、和谐、活泼、进取教风:敬业、爱生、务实、创新学风:乐学、善思、勤奋、博采校训:明德、自立、励志、笃学校训:有学校训导,诫勉之意,是学校追求的目标和修为。

它应该体现学校的民族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的凝炼和概括。

根据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中心思想以及办学方向,借鉴兄弟学校的提法,归纳为“明德、励志、博学、笃行”。

明德:明白法律条文做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方方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

教师要明德,就是要有高尚“师德”,“德高为师”。

这就小学教师要求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献身教育,只有爱岗敬业,我们才能积极正确地面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正确认识才能正确看待学校分配的工作。

也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其次要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没有真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神圣的爱。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最后,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完全符合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学生要明德就是要有正确远大的志向,要有警醒的能力,要有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有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的意识,要有艰苦朴素的文风,要有孝敬父母晚辈的爱心。

励志:在艰苦的周围环境中磨练意志,激发志气,树立志向,以求有所作为。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释
一、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优秀的品格。

“厚德载物”: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发展的前提。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学校这一团体中,只有团结起来,将这种力量凝聚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共同完成和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奋进:振奋向前;奋勇前进。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科学决策,认认真真搞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

创新:义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阔视野,奋发进取,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摆脱旧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用全新的思路来创造全新的业绩。

三、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敬业:专心致力于工作,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
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

爱生:爱护学生、关爱学生,对待学生就像爱护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进取:出自《论语》: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

奉献: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爱和全身心的付出。

四、学风:文明勤奋博学慎思
文明: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

勤奋: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博学慎思: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

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哈尔脑初中2016.4.26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农村小学三风一训

农村小学三风一训

农村小学三风一训篇一: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解读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动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践行以人为本理念,通过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等多途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校将不断地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办学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力争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特色:注重细节形成习惯养成品格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要养成好的习惯,必须从细节做起,从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使其养成高尚的品格,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目标: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是对我校全体师生提出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与终身学习理念相吻合,号召全体师生无论在身体、心理方面都要健康、快乐成长,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们学校的长远愿景是:小纪一小全体师生,都成为“勤奋学习习惯好,快乐生活心态棒,健康发展求全面”的高素质的幸福的人。

校训:诚信向善尚美求真诚信:诚实乃为人之本,守信方可求得久远。

只有明礼诚信,诚以待人,才会使生活充满和谐;只有言行一致,务实求真,才会让人生浸润幸福。

向善:即朝着“善”的境界,不断追求,直到永远。

就是勉励广大师生积善心,行善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道德和人文修养,追求人格、学识、行为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使我们的道德达到至臻至善的完美境界,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尚美:就是追求真、善。

世界上的一切事理,凡真的、善的,必定是美的。

美有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这里所指为人文之美,即通过熏陶浸染,促进学生形成审美的人生态度,自觉追求并达到真善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
2016.4.26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
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
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

”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

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

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来对待。

只有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学校持续发展、兴旺不衰。

三、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文明: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

“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

“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努力学习,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

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违背师德等行为。

对学生而言,应该牢记《中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善学:是指对待学问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活动中,掌握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

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审美素质和各种技能的习得、提高,努力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

求进:是指对待工作、学习保持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

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增强体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着眼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以此为基础的工作状态。

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倡导教师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从严治学,勇于创新。

乐业:“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业是事业的理想境界,乐于工作,以事业为乐,对事业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并产生恒久的动力。

只有愿意工作并能够达到乐在其中,才能体验工作的愉悦。

求实:是对“实事求是”的浓缩。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就是不浮夸,不弄虚,不作假,讲求实效,就是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潜心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

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

创新:意为工作和学习都要勇于开拓和创造,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

创新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用创新做为教风,意在勉励广大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不拘泥于书本,不满足于现状;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总结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并能付诸实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五、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
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

我们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勤问: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问”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慎思:“慎思笃行”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

思考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

善用:“善用”一词取“基用之学而以为,善尔”之意归纳而成。

意思重在讲求学习目的,规避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

把学到的知识、能力,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