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鉴定记录

合集下载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职责: QC 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内容:1术语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

2.标准:2.1 检定菌的申购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2.2 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 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贴好标签并储存于 2-8?C直到需要使用时。

储存期最长不超过 5 年。

2.3 检定菌的保存2.3.1 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保存。

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 1 个月;酵母菌: 2 个月;霉菌及芽胞: 3 个月。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菌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 测序鉴定菌种一. 原理细菌中包括有三种核糖体RNA ,分别为5S rRNA 、16S rRNA 、23S rRNA 。

5S rRNA 虽易分析,但核苷酸太少,没有足够的遗传信息用于分类研究;23S rRNA 含有的核苷酸数几乎是16S rRNA 的两倍,分析较困难。

而16S rRNA 相对分子量适中,又具有保守性和存在的普遍性等特点,序列变化与进化距离相适应,序列分析的重现性极高,因此,现在一般普遍采用16S rRNA 作为序列分析对象对微生物进行测序分析。

16S rRNA 对应于基因组DNA 上的一段基因序列称为16S rDNA ,rRNA 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在细菌的16SrDNA 中有多个区段保守性,根据这些保守区可以设计出细菌通用物,可以扩增出所有细菌的16SrDNA 片段,并且这些引物仅对细菌是特异性的,也就是说这些引物不会与非细菌的DNA 互补,而细菌的16S rDNA 可变区的差异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菌。

因此,16SrDNA 可以作为细菌群落结构分析最常用的系统进化标记分子。

随着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的16S rDNA 序列被测定并收入国际基因数据库中,只要将基因序列放入基因数据库进行对比,便可快速的鉴定所测定的细菌种属,这样用16Sr DNA 作目的序列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更为快捷方便。

二. 技术路线该方法包括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16S rDNA 特异引物PCR 扩增、扩增产物纯化、DNA 测序、序列比对等步骤。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三. 方法步骤(一)细菌基因组DNA 提取(酶解法)1. 挑取单菌落接种到10 mL LB 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培养。

细菌培养液基因组DNADNA 提取PCR 扩增16S rDNA 片段片段回收连接克隆载体阳性克隆鉴定 测序2. 取2 mL培养液到2 mLEP管中,8000 rpm离心2分钟后倒掉上清液。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介绍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介绍

3.分离培养 ⑴一般培养: 用定量接种环或无菌微量 加样器取尿液0.001ml或0.01ml(已使用 抗生素患者),接种于血平板和麦康凯/中 国兰平板,不能定量时需用倾碟法记数, 35~37℃培养18~24小时。 (2)特殊培养: 对临床要求真菌、淋病奈 瑟菌及结核菌等培养者,根据细菌所需 条件接种相应特殊培养基,放臵相应条 件下进行培养。
(三 ) 尿 尿路感染是指尿道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 而引起的尿路炎症。从肾脏排泌出来的 尿液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如果在尿液 中分离出细菌(排除污染因素)即为菌 尿,同时伴有感染症状者称为尿路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 肾炎)及下尿路感染(膀胱炎),男性 还可出现前列腺炎。
1.尿中常见分离菌
⑵采血时间及采血量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
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24小时内采集2~3份血
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
为单份血培养)。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 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进行。成人采血量8~ 10ml,儿童1~5ml。血液和肉汤之比1:5 ~1:
(2)标本采集 a.清洁中段尿 最好是晨尿,是临床上 最常留取尿标本的方法 b.耻骨上膀胱穿刺法 是评估膀胱内细 菌感染的“金标准” c.直接导尿法 d.小儿收集包 e.留臵导尿
(3)标本运送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2小时内进行接种,否则应臵4~8℃冰箱 保存,冷藏保存标本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2)报告方式 初步报告:在分离出细菌后,进行革兰 氏染色,作出初步报告。 最终报告:有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应 报告菌落计数、细菌种名及药敏结果。 无意义的阳性结果报告,报告菌落 数、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并注明是纯 培养或是混合菌生长。 阴性结果报告:应报告无菌生长和菌落计 数<1000cfu/ml或 <100cfu/ml尿。

球菌的培养与鉴定(实验)

球菌的培养与鉴定(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表皮葡萄球菌阴性。
链球菌属
(一)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 肺炎链球菌
– 灰色,较小, α溶血,“脐窝”状凹陷,有荚膜菌株可 成粘液样
• 化脓性链球菌(A群)
– 灰白色,较小,半透明,无/有光泽,周围有较大的β 溶血环
• 无乳链球菌(B群)
– 灰白色,较A群大,平坦,有光泽,不透明,周围有狭 窄的β溶血环
蕈糖 乳糖 麦芽糖 蔗糖 甘露糖
四、操作步骤
(2)肺炎链球菌
Optochin敏感试验 胆汁溶菌试验(有对照)
(3)化脓性链球菌与无乳链球菌
杆菌肽敏感试验 CAMP试验
四、操作步骤
(4)粪肠球菌
触酶试验 65g/LNaCl 胆汁-七叶苷试验 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有对照管) 甘露醇 山梨醇 阿拉伯糖 棉子糖
球菌的培养与鉴定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刘婷婷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材料
4
操作步骤
5
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
• 掌握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的 菌落特点、染色形态及鉴别实验;
• 了解其它球菌的菌落特点、染色形态及鉴 别。
二、实验内容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链球菌属
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3 结果
在两种细菌划线交界处出现箭头状透明溶血环区 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CAMP试验
链球菌属
2、肺炎链球菌
Optochin敏感试验:+ 胆汁溶菌试验:+ 荚膜肿胀试验:+ 分解菊糖
Optochin敏感试验
1 原理
Optochin能干扰肺炎链球菌叶酸合成,抑制 细菌生长,故肺炎链球菌对其敏感。

菌种记录表格

菌种记录表格
工作用菌种
操作人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数量
编号
有效期
保存
方法
分离与纯化过程

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收到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接收人
移交人
领用日期
用途
数量
发放人
领用人
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观察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冰箱温度(℃)
塞子是否松动
是否霉变
处理措施
观察人
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鉴定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菌种名称及编号
鉴定原因
开始鉴定日期
鉴定人
复核人
年月日
鉴定项目
菌落形态
革兰染色
显微镜下形态
典型生化反应特征
鉴定结论
日期:年月日
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记录名称
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领用日期
名称及编号
数量
使用人
制备菌悬液浓度
(CFU/ml)
用于检验的
产品批号
记录名称
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
代码
页次
1
共1页
日期
被处理菌种(物品)名称
销毁原因
处理方式
批准人
操作人
监督人
备注:废弃菌种要标明编号、数量(支)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第一篇: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乳酸菌是指一群通过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

乳酸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性或厌氧性细菌。

目前,对乳酸菌的应用研究,着重于食品(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和泡菜)和医药工业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 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 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

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

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us):长杆形,直径1-3mm左右,能产生大量的乳酸。

酸碱度方面,为耐酸或嗜酸性,因低pH能防止一些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方面,为嗜温至少许嗜热,最适生长温度在37-45℃之间,对低温非常敏感。

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卵圆形,直径0.7-0.9微米,呈对或链状排列,无运动性。

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本研究对市售主要品牌酸奶中(河南花花乳业生产的酸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制备酸奶条件(温度、时间等),以达到最佳的天然酸奶质量效果。

一、实验内容(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无菌操作倒平板、十倍稀释、划线分离,恒温培养2.菌落观察与镜检 3.筛选生产用菌株(2)优化酸奶制作条件1.制备发酵液2.不同条件下,接种发酵菌剂并发酵生产 3.观察发酵情况4.品尝发酵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5.记录结果二、实验器材1)菌种:新鲜乳酸饮料(标记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2)试剂: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蔗糖10g;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四、实验方法4.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4.1.1分离(1)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黑曲霉□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检定菌种领用、使用记录
文件编号:SOR-ZL-042-A/0
检定菌种名称:
领用日期
领用菌种编号
领用人
发放人
用途
使用人
备注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成品 □中间品 □饮用水 □内包材 □原辅料
□黑曲霉悬液制备 □菌种传代□菌种鉴定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

检验用菌种管理制度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修订页目录1. 目的 (4)2. 适用范围 (4)3. 职责 (4)4. 程序 (4)5. 相关文件 (11)6. 记录表样 (11)1.目的规范公司微生物实验使用的检验用菌种的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采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

3.职责检验员负责本制度的执行。

质管部负责人对检验员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程序4.1菌种的定义4.1.1标准菌种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4.1.2 传代用菌种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4.1.3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半固体培养基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工作用菌种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种为第0代);4.1.4本文中检定菌种包括传代用菌种和工作用菌种。

4.2菌种的采购和验收4.2.1微生物检测人员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年度购买计划,交质管部经理审批;4.2.2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控制传代代数;4.2.3菌种到达实验室后,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种接收记录》,并将其暂贮存于2-8℃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

4.3菌种的保存4.3.1 斜面低温保存法操作方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2-8℃冰箱中;4.3.2半固体石蜡低温保存法操作方法:将菌种穿刺接种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待菌生长充分以后,经培养箱培养后取出,用无菌液体石蜡滴加到半固体琼脂菌种管表层约0.5cm高度,转移至2-8℃冰箱中;4.3.3 甘油冷冻管保存法操作方法:4.3.3.1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经冷冻复溶增菌后并接种至平板或琼脂斜面的菌苔,并通过接种环与试管壁之间的轻轻摩擦而使细菌充分扩散到预先装入试管中的0.9%无菌生理盐水;4.3.3.2调整菌液浓度,向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含20%甘油的0.9%无菌生理盐水,即为10%甘油菌悬液;4.3.3.3轻轻振摇,使内容物充分混合,分装于无菌小试管,转移至-20℃冷冻条件下;4.3.4各菌种的保存方法、条件及期限,见下表1表1 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4.4标准菌种的复苏和确认4.4.1标准菌种的复苏4.4.1.1在生物安全柜内用75%的酒精擦拭冻干菌种管(安瓿)的外表面并让其自然风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呈红色,即为革兰氏阴性菌(G)。鉴定结果:□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 阴性菌(G)
油镜观察镜检结果:
2.生化特征鉴定试验
生化试验
鉴别现象
结果
精品文档
3.结果判断
根据中国药典Βιβλιοθήκη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现行版进行结果判断。
确认结果 :
鉴定结果:
检验人:
检验时间:
精品文档
标准储备菌种纯度特性确认记录
菌种来源:
检验日期:
菌种纯度、形态的确认
操作方法
所用培养基
培养条件
菌落形态特征
取接种环轻轻沾取
名称:
温度:
菌落菌液于琼脂平
皿上或斜面琼脂培
养基上
批号:
时间:
1.革兰染色
操作方法:取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沾取1〜2滴纯水至于载玻片上,再沾取少 许培养物菌苔,于纯化水仔细研匀,使涂片上的菌悬液均匀并微显浑浊, 待干后 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说明:菌体呈蓝紫色,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