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厌氧消化池设计计算书
污泥计算、厌氧消化处理污泥

污泥计算、厌氧消化处理污泥⼀,污泥的介绍污泥是⽔处理过程的副产物,包括筛余物、沉泥、浮渣和剩余污泥等。
污泥体积约占处理⽔量的0.3%~0.5%左右,如⽔进⾏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0.5~1倍。
使污泥减量、稳定、⽆害化及综合利⽤。
(1)确保⽔处理的效果,防⽌⼆次污染;(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4)使有⽤物质得到综合利⽤,变害为利。
由于污泥处理技术难度⾼、投资⼤、回报不确定等因素,国内涉⾜此领域的企业少且规模⼩,与外国先进国家相⽐差距较⼤。
在我国现有的污⽔处理设施中,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不到25%,处理⼯艺和配套设备完善的不到10%。
国外的城市污泥处理与处置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论是进⾏有效利⽤还是填埋处置,污泥处理与其他废物的处理⼀样,皆是以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害化、资源化为⽬的。
1)按成分不同分: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
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重较⼩(约为1.02~1.006),含⽔率⾼且不易脱⽔,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性物质。
初次沉淀池与⼆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以⽆机物为主要成分。
其主要是颗粒较粗,⽐重较⼤(约为2左右),含⽔率较低且易于脱⽔,流动性差。
沉砂池与某些⼯业废⽔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初次沉淀污泥(也称⽣污泥或新鲜污泥):来⾃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污泥或新鲜污泥):来⾃活性污泥法后的⼆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污泥或新鲜污泥):来⾃⽣物膜法后的⼆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化学沉淀法处理污⽔后产⽣的沉淀物。
例如,⽤混凝沉淀法去除污⽔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中的重⾦属离⼦;投加⽯灰中和酸性污⽔产⽣的沉渣以及酸、碱污⽔中和处理产⽣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污泥的特性见表城市废⽔⼚污泥的性质和数量表1(1)污泥量计算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V=100C0ηQ/1000(100-p)ρ式中: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Q——污⽔流量,m3/d;η——去除率,%;(⼆次沉淀池η以80%计)C0——进⽔悬浮物浓度,mg/L;P——污泥含⽔率,%;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市政污泥厌氧消化处理的工程设计

・ 5・
市 政 污 泥 厌 氧 消化 处 理 的 工程 设 计 串
李 光
( 安徽 省城建 设计研究院 ,安徽 摘
泥 厌 氧 消化 工 艺 作 了经 济 分 析 ,提 出 了其 工程 目标 。
合肥
2 3 0 0 0 1 )
要 :阐述 了污 ,并对重要设计参数进行 了界定 ,同时对 污
关键词 :市政污泥 ;厌氧消化 ;工艺设 计 ;工艺参数 ;降解率
中图 分 类 号 :X 7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8 2 0 6( 2 0 1 3 )0 4 — 0 0 0 5 — 0 3
En g i n e e r i n g De s i g n o f An a e r o b i c Di g e s t i o n Tr e a t me n t o f Mu n i c i p a l S l u d g e
城 市市 政 污 水 处理 厂产 生 的脱 水 污 泥 ( 含 水
率8 O %)输送至污泥浆 化调质一体机稀释混合后 进 入 调 配 池 内 ;在 调 配 池 内污 泥 进 行 搅 拌 调 质 ,
将 物料 含水 率 、温 度分别 调 至 9 2 %和 5 0℃后 泵人 高 温 水解 罐 进 行 水 解 ,水 解 后 与鲜 料 换 热 泵 人 中 温 厌 氧反 应 罐 。经厌 氧 消化 后 的 消化 物 采 用板 框
Ab s t r a c t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w a s e x p o u n d e d .T h e c o mp o s i t i o n a n d f u n c t i o n o f e a c h u n i t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w e r e d e s c ib r e d ,a n d t h e i mp o  ̄ a n t d e s i g n p a r a me t e r s we r e d e i f n e d .Me a n w h i l e ,t h e e c o n o mi c a n a l y s i s o f s l u d g e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 a n d i t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o a l wa s p u t f o r w a r d . Ke y wo r d s : mu n i c i p a l s l u d g e ; a n a e r o b i c d i g e s t i o n ; p r o c e s s d e s i g n ; p r o c e s s p a r a me t e r ; d e g r a d a t i o n r a t e
厌氧水解池计算书

东台污水处理工程厌氧水解池计算书本工程安全等级二级,抗震烈度7,抗震设防类别丙级,抗震等级按三级。
正负零相当于绝对高程4.800m(现有场地高程4.300m)。
最高地下水位相对高程-1. 00m。
(即现有场地地面以下0.5m)1.池体结构布置:中间为矩形(长×宽=40m×24m),两端与半圆连接(直径24m),深度约7米,底板顶高程-3.5米,池壁顶高程3.5米。
底板厚度500mm, 池壁厚400mm。
2.池体在地下水位以下,需进行抗浮验算。
地下水浮力:F=(40×24+3.14×122)×(3.5+0.5-1.0)×10=42364 kN底板自重:G1=(40×24+3.14×122)×0.5×25=17652 kN池壁自重:G2=40×0.4×7×25×2=5600 kNG3=3.14×24×0.4×7×25=5275 kNG4=40×0.4×7×25=2800 kNG5=3.14×24×0.20×7×25=2637 kN 外挑底板, 覆土重量, 走道板、梁、柱重等不计入。
总重G=33964 kN<F=42364 kN(1)如考虑底板增加0.5m至1m总厚度以抵消浮力(2)抗浮设计采用抗拔桩两种方案比较,方案2比较经济。
抗浮桩抗浮承载力特征值>350 kN(根据勘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拟按间距4m×4m布置,桩数约80根,桩底标高-15.0m。
每根桩承受的上拔力标准值R= (F-G1)/80=(42364-17652)/80=250 kN3.池壁1:(壁柱间池壁)跨度约8m,深度约7m1)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固端/固端/ 固端/ 自由计算成果表1.1 基本资料1.1.1 工程名称:1.1.2 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固端 / 固端 / 固端 / 自由1.1.3 荷载标准值1.1.3.1 永久荷载标准值三角形荷载: gk1 = 70kN/m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 = 1.27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1 = 1.271.1.3.2 可变荷载标准值1.1.4 计算跨度 Lx = 8000mm 计算跨度 Ly = 7000mm板厚 h = 400mm (h = Ly / 18)板底、板面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40mm、as' = 40mm1.1.5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fc = 11.94N/mm ft = 1.27N/mmftk = 1.78N/mm Ec = 27871N/mm1.1.6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 300N/mm Es = 210000N/mm1.2 弯矩计算结果1.2.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弯矩 MxMx = Max{Mx(L), Mx(D)} = Max{63.44, 63.44} = 63.44kN·mMxk = 49.95kN·m Mxq = 49.95kN·mAsx = 600mm ρ= 0.17% ρmin = 0.20% Asx* = 800mm Φ12@130 (As = 870)ωmax = 0.145mm1.2.2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的中点弯矩 M0xM0x = Max{M0x(L), M0x(D)} = Max{55.76, 55.76} = 55.76kN·mM0xk = 43.90kN·m M0xq = 43.90kN·mAs0x = 526mm ρ= 0.15% ρmin = 0.20% As0x* = 800mm Φ12@130 (As = 870)ωmax = 0.104mm1.2.3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弯矩 MyMy = Max{My(L), My(D)} = Max{50.64, 50.64} = 50.64kN·mMyk = 39.87kN·m Myq = 39.87kN·mAsy = 491mm ρ= 0.14% ρmin = 0.20% Asy* = 800mm Φ12@130 (As = 870)ωmax = 0.094mm1.2.4 沿 Lx 方向的支座弯矩 Mx'Mx' = Max{Mx'(L), Mx'(D)} = Max{-149.07, -149.07} = -149.07kN·mMx'k = -117.38kN·m Mx'q = -117.38kN·mAsx' = 1454mm ρ= 0.40% Φ16@100 (As = 2011)ωmax = 0.178mm1.2.5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上固定端的支座弯矩 Mxz'Mxz' = Max{Mxz'(L), Mxz'(D)} = Max{-34.99, -34.99} = -34.99kN·mMxz'k = -27.55kN·m Mxz'q = -27.55kN·mAsxz' = 328mm ρ= 0.09% ρmin = 0.20% Asxz'* = 800mm Φ12@130 (As = 870)ωmax = 0.034mm1.2.6 沿 Ly 方向的支座弯矩 My'My' = Max{My'(L), My'(D)} = Max{-183.77, -183.77} = -183.77kN·mMy'k = -144.70kN·m My'q = -144.70kN·mAsy' = 1817mm ρ= 0.50% Φ18@100 (As = 2545)ωmax = 0.197mm1.3 跨中挠度验算挠度 f = 14.5mm f / Ly = 1/4831.4 X 方向自由边挠度验算挠度 fOx = 11.3mm fOx / Lx = 1/7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rGain 结构快速设计程序 V2004.15.1162.0】 Date:2008-12-22 14:54: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池壁2(壁柱间池壁且与圆形池壁连接)跨度约8m,深度约7m1)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简支/固端/简支/ 自由计算成果表1.1 基本资料1.1.1 工程名称:1.1.2 边界条件(左端/下端/右端/上端):铰支 / 固端 / 铰支 / 自由1.1.3 荷载标准值1.1.3.1 永久荷载标准值三角形荷载: gk1 = 70kN/m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 = 1.27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1 = 1.271.1.3.2 可变荷载标准值1.1.4 计算跨度 Lx = 8000mm 计算跨度 Ly = 7000mm板厚 h = 400mm (h = Ly / 18)板底、板面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40mm、as' = 40mm1.1.5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fc = 11.94N/mm ft = 1.27N/mmftk = 1.78N/mm Ec = 27871N/mm1.1.6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 300N/mm Es = 210000N/mm1.2 弯矩计算结果1.2.1 平行于 Lx 方向的跨中弯矩 MxMx = Max{Mx(L), Mx(D)} = Max{91.03, 91.03} = 91.03kN·mMxk = 71.68kN·m Mxq = 71.68kN·mAsx = 869mm ρ= 0.24% Φ12@100 (As = 1131)ωmax = 0.180mm1.2.2 平行于 Lx 方向自由边的中点弯矩 M0xM0x = Max{M0x(L), M0x(D)} = Max{125.74, 125.74} = 125.74kN·mM0xk = 99.01kN·m M0xq = 99.01kN·mAs0x = 1216mm ρ= 0.34% Φ16@120 (As = 1676)ωmax = 0.182mm1.2.3 平行于 Ly 方向的跨中弯矩 MyMy = Max{My(L), My(D)} = Max{69.7, 69.7} = 69.70kN·mMyk = 54.88kN·m Myq = 54.88kN·mAsy = 680mm ρ= 0.19% ρmin = 0.20% Asy* = 800mm Φ12@110 (As = 1028)ωmax = 0.146mm1.2.4 沿 Ly 方向的支座弯矩 My'My' = Max{My'(L), My'(D)} = Max{-297.85, -297.85} = -297.85kN·m My'k = -234.53kN·m My'q = -234.53kN·mAsy' = 3091mm ρ= 0.86% Φ25@110 (As = 4462)ωmax = 0.198mm1.3 跨中挠度验算挠度 f = 29.2mm f / Ly = 1/2391.4 X 方向自由边挠度验算挠度 fOx = 30.4mm fOx / Lx = 1/26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rGain 结构快速设计程序 V2004.15.1162.0】 Date:2008-12-22 15:08: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池壁3为水池内隔墙,相互之间水位差小,按构造配筋 14@2006. 半圆形导流墙为水池内隔墙,相互之间水位差小,按构造配筋 12@2007. 半圆形池壁(1)池内满水时内力计算计算条件:底部固端,顶部自由;t=0.4m, H=7m,R=12m,q=70 kN/m2竖向弯矩M X=K MX qH2环向弯矩Mθ= M X /6环向拉力Nθ=K NθqR弯矩计算成果表拉力计算成果表(2) 温差内力:内外温差取10度,温差竖向弯矩Mt =0.07×Ec×H2×a×t=0.07×(3×104×103)×0.42×10-5×10=33.6 kN〃m,温差环向弯矩=Mt温差环向拉力(0.5H处) Nθ=K NθM/t=0.580×33.6/0.4=48 kN/m (3) 竖向配筋计算:竖向配筋计算成果表(1)竖向弯矩按强度求配筋1.1 基本资料1.1.1 工程名称:1.1.2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fc = 11.94N/mm ft = 1.27N/mm1.1.3 钢筋强度设计值 fy = 300N/mm Es = 200000N/mm1.1.4 由弯矩设计值 M 求配筋面积 As,弯矩 M = 130kN·m1.1.5 截面尺寸 b×h = 1000*400mm ho = h - as = 400-40 = 360mm1.2 计算结果:1.2.1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 bξ b =β1 / [1 + fy / (Es * εcu)] = 0.8/[1+300/(200000*0.0033)] = 0.5501.2.2 受压区高度 x = ho - [ho ^ 2 - 2 * M / (α1 * fc * b)] ^ 0.5= 360-[360^2-2*130000000/(1*11.94*1000)]^0.5 = 32mm1.2.3 相对受压区高度ξ= x / ho = 32/360 = 0.088 ≤ξ b = 0.5501.2.4 纵向受拉钢筋 As =α1 * fc * b * x / fy = 1*11.94*1000*32/300= 1259mm1.2.5 配筋率ρ= As / (b * ho) = 1259/(1000*360) = 0.35%最小配筋率ρmin = Max{0.20%, 0.45ft/fy} = Max{0.20%, 0.19%} = 0.20%(2)竖向弯矩引起的裂缝宽度验算1.1 基本资料1.1.1 工程名称:1.1.2 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 = 2.1截面尺寸 b×h = 1000×400mm1.1.3 纵筋根数、直径:第 1 种:10Φ16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deq =∑(ni * di^2) / ∑(ni * υ * di) = 16mm带肋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υ= 11.1.4 受拉纵筋面积 As = 2011mm 钢筋弹性模量 Es = 200000N/mm1.1.5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c = 35mm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近边的距离 as =43mm ho = 357mm1.1.6 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 1.78N/mm1.1.7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距值 Mk = 110kN·m1.1.8 设计时执行的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1.2 最大裂缝宽度验算1.2.1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te,按下式计算:ρ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 8.1.2-4)对矩形截面的受弯构件:Ate = 0.5 * b * h = 0.5*1000*400 = 200000mmρte = As / Ate = 2011/200000 = 0.010051.2.2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等效应力σsk,按下列公式计算:受弯:σsk = Mk / (0.87 * ho * As) (混凝土规范 8.1.3-3)σsk = 110000000/(0.87*357*2011) = 176N/mm1.2.3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按混凝土规范式 8.1.2-2 计算:ψ= 1.1 - 0.65 * ftk / (ρte * σsk) = 1.1-0.65*1.78/(0.01005*176) = 0.447 1.2.4 最大裂缝宽度ωmax,按混凝土规范式 8.1.2-1 计算:ωmax =αcr * ψ * σsk * (1.9 * c + 0.08 * deq / ρte ) / Es= 2.1*0.447*176*(1.9*35+0.08*16/0.0101)/200000 = 0.160mm1.2.5 受弯构件表面处的最大裂缝宽度ωs,max,可近似按下列公式计算:ωs,max = (h - x) / (ho - x) * ωmax当 z = 0.87 * ho 时,x = 0.26 * hoωs,max = (h - x) / (ho - x) * ωmax = (400-93)/(357-93)*0.16 = 0.186mm (4)环向配筋计算:池壁为小偏心受拉构件,应进行抗裂验算(1) 环向弯矩较小时,按轴心受拉验算Nk/(An+a E A S)=(400+48)×103/(1000×400) =1.12 N/mm2<0.87f tk=0.87×2.01=1.74 N/mm2(2) 温度荷载同时作用时,按小偏心受拉验算Nk (1/A0+e0/ 1.75W 0)=1.12+33×106/(1.75×1000×4002/6) =1.12+0.72=1.84 >0.87f tk =1.74 N/mm 2环向配筋计算成果表(按小偏拉构造配筋)8.底板计算条件:柱下平板筏形基础1) 板厚验算:抗浮时,抗拔桩冲切计算(冲切力标准值250 kN) τmax = F l / u m h 0=1.2×250×103/(3.14×800×400)=0.30 N/mm 2 <0. 7f t =0.7×1.6=1.12 N/mm 22)配筋计算:按无梁倒置楼盖计算纵横配筋采用经验系数法计算,M x =1/8×q ×l y ×(l x )2=0.125×17.5×4×42=140 kN 〃m,无梁双向板的弯矩计算系数内力标准值计算结果按构造配筋。
污水系统厌氧池设计计算

污水系统厌氧池设计计算有很多朋友询问一些设计的问题,作为简单的运行设计,今天提供厌氧池的设计,仅仅是作为参考,希望大家看后能够有一定的体会,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10m3/d 每小时0.5m3设计容积负荷为Nv=2.0kgCOD/(m3·d),COD去除率为60%。
则厌氧池有效容积为:V1=10×(1500-600)×0.001/2=4.5m32.厌氧池的形状及尺寸据资料,经济的厌氧池高度一般为4~6m,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也是系统优化的运行范围。
厌氧池的池形有矩形、方形和圆形。
圆形厌氧池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但是建造圆形厌氧池的三相分离器要比矩形和方形的厌氧池复杂得多。
因此本次设计先用矩形厌氧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考虑,矩形厌氧池长宽比在2:1左右较为合适。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全套3册梁晓声著电视剧原著小说118购买设计厌氧池有效高度为h=5m,则横截面积S=4.5/5=1.125m2设计厌氧池长约为宽的2倍,则可取L=1.4m,B=0.70m;一般应用时厌氧池装液量为70%~90%,本工程中设计反应器总高度为H=6.5m,其中超高0.5m。
厌氧池的总容积V=0.7×1.4×6=5.88m3,有效容积为4.5m3,则体积有效系数为76.5%,符合有机负荷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水力负荷率V2T=(4.5/10) ×24=10.8h, V2=(10÷24)÷1.125=0.37m3/(m2·h)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V2=0.1~0.9 m3/(m2·h),符合要求。
3、进水分配系统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一管多点的布水方式,布水点数量与处理废水的流量、进水浓度、容积负荷等因素有关。
为配水均匀,出水孔孔径一般为10~20mm,常采用15mm,孔口向下或与垂线成呈45°方向,为了使穿孔管各孔出水均匀,要求出口流速不小于2m/s。
厌氧消化工艺计算题

厌氧消化工艺计算题厌氧消化工艺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降解有机废弃物并产生沼气的过程。
这种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有机固废处置场等领域,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
本文将通过一个厌氧消化工艺计算题,探讨该工艺的原理、关键参数以及计算方法。
题目: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污水量为5000 m3,COD浓度为5000 mg/L。
设计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该污水,要求COD去除率达到80%。
该工艺采用容积为2000 m3的消化池,污泥停留时间为30天,请计算以下参数:1.每日需要补充的污泥量。
2.每天产生的沼气量。
3.污泥干固物质的含量。
4.沼气的能量产量。
解答:1.每日需要补充的污泥量首先,根据COD浓度和污水量可以计算出每日输入的COD总量:每日输入COD总量 = 5000 mg/L * 5000 m3 = 25,000,000 mg = 25,000 g = 25 kg根据要求的COD去除率为80%,可以计算出每日需要去除的COD量:每日需要去除的COD量 = 25 kg * 80% = 20 kg而污泥停留时间为30天,所以每日需要补充的污泥量为:每日需要补充的污泥量 = 20 kg / 30 day = 0.67 kg/day2.每天产生的沼气量沼气产生量主要与消化池的污泥停留时间和污泥产生的沼气量有关。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每日输入COD总量来估算污泥产生的沼气量。
每日输入COD总量=每日产沼气量*污泥产沼气量已知每日输入COD总量为25 kg,假设污泥产生的沼气量为0.35m3/kg COD。
则可以计算每天产生的沼气量:每日产生的沼气量 = 25 kg / 0.35 m3/kg COD = 71.43 m3/day3.污泥干固物质的含量污泥干固物质的含量是评估污泥性质和浓度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污泥干固物质与总悬浮固体(TSS)之比来计算。
已知总悬浮固体(TSS)含量一般为2-6%。
厌氧消化池计算公式

厌氧消化池计算公式厌氧消化池是一种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重要设施,它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沼气和有机肥料。
在设计和运行厌氧消化池时,需要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进行计算和设计。
本文将介绍厌氧消化池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内容。
1. 厌氧消化池的基本原理。
厌氧消化池是一种没有氧气的环境,通过微生物的厌氧代谢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沼气和有机肥料。
在厌氧消化池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沼气和有机肥料,同时产生热量。
这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减少废水的污染程度。
2. 厌氧消化池的计算公式。
在设计和运行厌氧消化池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设计工作。
其中,厌氧消化池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下面将介绍厌氧消化池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1)厌氧消化池的处理能力计算公式。
厌氧消化池的处理能力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废水量。
在设计厌氧消化池时,需要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计算厌氧消化池的处理能力。
厌氧消化池的处理能力计算公式如下:Q = V × HRT。
其中,Q表示厌氧消化池的处理能力,单位为m3/d;V表示厌氧消化池的有效容积,单位为m3;HRT表示厌氧消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单位为d。
(2)厌氧消化池的沼气产量计算公式。
在厌氧消化池中,有机物质分解产生沼气。
沼气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用于发电、供暖等用途。
因此,在设计厌氧消化池时,需要计算沼气的产量。
厌氧消化池的沼气产量计算公式如下:G = V × VS × R。
其中,G表示厌氧消化池的沼气产量,单位为m3/d;V表示厌氧消化池的有效容积,单位为m3;VS表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容积浓度,单位为m3/m3;R表示沼气的产生率,单位为m3/kg。
3. 厌氧消化池的设计参数。
在设计厌氧消化池时,需要确定一系列的设计参数,包括厌氧消化池的容积、水力停留时间、沼气产生率等。
这些设计参数是根据废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确定的。
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实例

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白龙港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实例!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朝阳村,是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同时其污泥处理工程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污泥处理项目。
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在对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采用了浓缩中温厌氧消化、脱水干化的处理工艺。
1、工程规模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总规模200万m3/d,本工程污泥处理的对象是其产生的化学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根据实际进水水质确定污泥量为204t DS/d( 湿污泥量 1020 t/d, 以含水率 80% 计, 以下同),按照设计水质产生的污泥量为268 tDS/d,浓缩脱水系统设计规模按设计水质设计,厌氧消化系统按现状水质设计并按设计水质复核,污水处理厂实际和设计进水水质见表 1。
2、工艺流程污泥处理采用重力、机械浓缩中温厌氧消化脱水部分干化的处理工艺,工艺流程见图 1。
污泥处理工程由 6 个系统组成:(1) 浓缩系统。
对污水处理工程产生的化学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进行浓缩处理,将污泥含固率提高到约5% ,减小污泥消化池容积,降低工程造价。
为达到含固率目标,初沉污泥和化学污泥采用重力浓缩,剩余污泥经重力浓缩后再进行机械浓缩。
(2) 厌氧消化系统。
对浓缩污泥进行中温一级厌氧消化,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产生污泥气供消化系统和干化系统利用,使污泥得到稳定化和减量化。
(3) 污泥气利用系统。
对消化产生的污泥气进行处理、储存和利用,作为污泥消化系统的污泥加热热源和脱水污泥干化处理系统的干化热源,污泥气脱硫采用生物脱硫和干式脱硫分级串联组合工艺。
(4) 脱水系统。
对消化污泥进行脱水,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小污泥体积,并将脱水后的污泥输送至污泥干化处理系统进行干化处理,或直接输送至存料仓储存后外运。
(5) 干化系统。
利用污泥消化产生的污泥气对部分脱水污泥进行干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污泥含固率。
污泥干化处理系统采用消化处理产生的污泥气作为能源,以天然气作为备用能源,污泥干化能力按在满足消化处理条件下可利用的气量确定。
A2O生物池(厌氧缺氧好氧)计算书

Px×k4= Nw×1000/Q= Nt-Na-Nw= Nt-Nte-Nw= Q×NN/1000= SALK1×NNH= 165 mg/L 27.7835 mgNH3-N/L 17.7835 mgN03-N/L 124.485 kgN03-N/d 7.14 0.1 11 3.57 mg/mgNH3-N mg/mgBOD5 mg/L mg/mgNO3-N 198.374 mg/L
1126.78 kgO2/d 177.678 kgO2/d 949.102 kgO2/d 966 kgO2/d 合成细胞,未耗氧 71.3713 kgO2/d 894.629 kgO2/d 356.026 kgO2/d 1487.71 kgO2/d 61.9877 kgO2/h 2082.79 kgO2/d 86.7828 kgO2/h 1.93209 kgO2/kgBOD 9.17 mg/L 查表附录十二 查表附录十二 当地气压比标准气压 mg/L 合成细胞,未耗氧
工艺计算 设计参数 (一) 序号 进水水量 项目 工程设计规模 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平均时流量 最高日、最高时流量 (二) 水质参数 CODcr BOD5 TSS NH3-N TKN NO3--N TN TP PH 碱度 Tmax Tmin 污水处理 一 (一) 序号 A2O生物反应池(厌氧/缺氧/好氧) 判断是否可采用A2O工艺 项目 BOD5/TN(碳氮比) BOD5/TP(碳磷比) (二)
计算值 3.42857 40 7000 0.08 3500 1 m3/d
单位
备注 ≥4 ≥17
A O生物反应池容积计算(污泥负荷法) A2/O生物反应池设计流量 BOD5污泥负荷 混合液悬浮物固体浓度MLSS 污泥回流比 脱氮率 混合液回流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泥厌氧消化池设计
1设计参数:污泥经浓缩后,含水率为97%,污泥量264m³/d,采用中温消化。
2设计计算
(1)消化池有效容积计算
式中:Q——污泥量,m³/d;
v c——污泥龄,d,可通过实验求得或采用经验数据。
取v c =20d。
(2)池体设计
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总容积为3520m³,用2座池,单池容积。
二级消化池容积为1760m³,用1座池。
设计采用圆柱形消化池几何尺寸。
一级、二级消化池采用相同池形,计算简图如下所示。
圆柱形消化池简图
消化池的直径D采用13m,集气罩直径d3=2m,高h4=2.0m,池底锥底直径d2=2m,锥角采用15°。
故:
消化池柱体高度h1=D=13m
消化池各部容积:
集气罩容积
上盖容积
下椎体容积等于上盖容积,即V2=V3=78.2m³
柱体容积
故消化池有效容积
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集气罩表面积:
上盖表面积
下锥体表面积
消化池柱体表面积
故消化池总表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