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素质、领导决策与领导用人漫谈-毛林根
第四讲 领导用人

巴顿将军的人才观
基本特征
聪明不勤快 勤快不聪明 既聪明又勤快 既不聪明又不勤快
使用方略
当总统 当罪魁 当总理 当牛马
人才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制度及 其相应的人文精神制约和影响着人才的发展。 不同的社会制度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先进的 社会制度促进人才的成长,落后的社会制度压 抑人才的成长。而人才的实践活动也影响着社 会制度的不断变革和人文精神的不断进步。人 才和社会环境、人才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 动的、相互促进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 促进经济建设人才的成长。
在企业中,董事长是最高领导者。董事长之道,最怕 的就是不知人;董事长之德,最大的就是识才、爱才。 杰出人物对事业的发展之所以能起巨大的作用,并不 是他们有三头六臂,也不是他们先知先觉,而是因为 他们能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实事求是 地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譬如下棋,关键的一步下对 了,全盘皆活;关键的一步下错了,全盘被动。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就是关键性的 一步棋。诸葛亮把刘备集团内部的潜在的积极因素都 充分调动起来,各种人才的智慧、力量都充分发挥出 来,因而取得了节节胜利。
3、用人是实现领导决策的组织保证
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做出决策之后,有一系 列组织实施工作要做,选才用人是其中的中心 环节,是实现领导决策的根本组织保证。原来 毛泽东有句老话,叫做“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现在,我们说:企业 领导决策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如何使用 干部,就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了。 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分为识人、择人、用人 识人、、选人的原则和方式是什么? 3、用人的原则和艺术是什么? 本章分三节讲述:第一节 识人;第二节 选人;第三节 用人。
第一节 识人
识别人才,就是对人才在思想觉悟、道德水平、 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性格特质等多方面进行 考察与评价,它是对人才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 环节,也是网罗人才的重要手段。只有“识 人”,才可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是, 识人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各种识人手段都是必 要的。当然,不能为了“识人”而伤人。譬如, 为了对某人进行考验而伤了感情,那就得不偿 失了。
浅谈领导的用人之道

浅谈领导者用人之道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
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组织领导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领导者必须知人善任。
《韩非子·八经》中讲“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对一名领导者来说,在他为实现政治路线而进行的组织领导工作中,首要的就是人才问题。
因为不论是科学决策的执行,还是组织管理的实施和各项领导工作的进行,都离不开人才这个决定因素。
作为一名领导者,他不可能掌握现代化生产的一切科学技术知识,不可能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包揽各种巨细事物,不可能事事亲自动手干。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领导者的责任除了“出主意”之外,就是“用干部”。
任何一项组织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领导者能否有效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领导者要人尽其才,整合组织中各成员的长处共同实现群体目标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汉高祖刘邦能胜楚霸王项羽,主要依靠萧何、韩信、陈平等贤人智士的辅佐;蜀主刘备能与东吴孙权、魏国曹操成三国鼎立之势,因为他有诸葛亮出谋划策,有结拜兄弟关、张二将力战沙场;唐太宗李世民能御敌寇于境外,兴华夏于乱世,因为他虚怀若谷,“房谋杜断”、魏征为镜,功臣个个出类拔萃。
以上这些任人惟贤、人尽其才、不避亲仇的做法,对领导干部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
因此,我们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人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此外,干部选任原则和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每项原则的深刻内涵,并从整体上去把握,真正做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使干部的专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简述领导决策与用人

简述领导决策与用人毛泽东主席曾说:领导者得责任,就是出主意、用干部。
也就是说领导的实质一是决策,二是用人。
决策水平的高低,用人效果的好坏,不仅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而且决定着整个组织的发展走向。
关于决策,决策是一门科学,是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管理思维能力。
决策存在于整个领导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决策,也就没有领导。
领导者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进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成败得失及其成因、环境、过程等,从中借鉴经验、摒弃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经验总结是基础,决策能力的提高必须借助理论修养。
领导者要加强理论特别是哲学学习和积累,提高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自己思维过程的广阔性、深刻性、独创性、逻辑性等思辨能力,增强自己对复杂情况的鉴别能力和应变能力,防止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领导者必须培养具备创新型思维,在“认识、总结、提高”到“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辩证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运用到具体的决策实践之中去。
在经验中提炼,在实践中升华,在思想上飞跃是领导者提高决策能力的必由之路。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
只有充分了解和熟悉实际情况,掌握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通过归纳、整理、比较、选择,按照科学的程序作出正确的决策;没有调查研究的决策是盲目的决策,是产生不了积极效果的决策。
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是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
发扬民主,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博采众长的过程;“包打天下”的英雄领导只能演变成独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民主是过程,集中是目的,是展现领导者智慧和魄力的巅峰时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决策的关键阶段必定善于集中不同意见,勇于拍板定案。
权衡得失,利害取舍是决策过程考验领导能力的重要尺度。
领导者必须培养全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活用“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最优化原则,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作出准确、有效、务实的决策。
论领导决策与用人的关系(带修改痕迹)

浅谈领导决策与用人的关系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时代,决策和用人是领导者的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职能。
作为一名领导者,需要在每天面临的各项工作中不断地做出决策,然后用合适的人去完成这项决策,以达到整个组织,或者是整个企业的最终目的。
决策在整个管理和领导的过程中举足轻重。
作为领导,每天面临的各项工作实际上都是在不断地做出决策。
领导者的任务就是对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权衡利弊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对诸多处理方案或方法进行提出,分析,继而选择和实施的过程。
而科学决策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决策活动。
毛主席曾说——“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出主意、用干部”,该句也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履行的职责,无非是做出科学的决策和合理的用人。
一份合理的契合实际的决策的制定,是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优化决断的,而这势必会与经验决策背道而驰。
经验决策的结果不一定不是科学的决策,而科学决策的结果也不一定就是科学的决策。
经验决策是经过时间验证的沿袭至今的方法和途径,在借鉴和使用的同时,需要有所选择的进行科学分析和后果评估。
反而言之,合理的科学决策在被他人作为经验决策进行使用的同时,更需要重复进行科学论断和分析,以得出最佳优化配置后的科学决策。
合理、有效、实际、科学的决策“出台”和“拍板”,需要众人经过科学的方法得出。
但与此同时,如何将该决策合理、有效、实际、科学的传播下去,则又牵扯到领导者的另一项责任,即“用干部”。
美国管理学者西蒙在用人方面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长官是决策者,而真正开枪打仗的则是士兵。
没有士兵,长官的决策便无从实现,领导者下属的行为是是实现领导目标的中介环节。
”以上论据足以说明合理选拔人才利用人才在促成决策有效实施方面的重要性。
很多精明能干的领导者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但他们公司的营业丝毫未受不利的影响,公司的业务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那么,他们如何能做到这样省心呢?他们有什么管理秘诀呢?没有别的秘诀,只有一条:他们善于把恰当的工作分配给最恰当的人。
用毛泽东思想谈领导者如何提高执行力_HR管理

用毛泽东思想谈领导者如何提高执行力执行力,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
如何提高执行力,也是领导者经常思索的问题。
执行,并非是基层人员的特定行为,领导者也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以便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执行氛围。
现结合毛泽东思想浅淡领导者提高执行力的六大步骤。
一、建立执行力组织的总刚经常听业界朋友说:唉,现在的做销售很累,公司目标不明确,我们在市场上经常没方向感。
接触许多企业销售负责人,他们也会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残酷了,目标没法定了,市场策略也随着市场不断的变,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怎么去运作这个市场了,感觉在走一步算一步似的。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从员工上看,公司目标不明确性,使员工在执行过程中,资源的争取和利用完全跟着市场走。
“能”者就能多争取点,“不能”者就争取不到资源,在市场一线执行时失去方向感。
从企业层面上看,企业越来越被零散的市场信息所迷惑,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该集权的时候没有集权,该分权时又没有分权,不能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市场的“权力”因素。
我们按照毛泽东思想来阐述执行性组织的总刚是: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任何的行为与活动都必须有一个“一般的号召”,这就是所谓的目标。
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员工行动起来。
就营销这一块来说,我认为目标的制定应包括:品牌目标、市场目标、销售目标等,它是由领导者来制定的,在这一点是必须要集权的。
集权制定目标的过程它就是个“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过程。
这一过程它不仅是目标制定时必须运用的,而且是强执行力组织必须贯穿始末的总刚。
二、目标的制定要与实践相结合如果只限于一般的号召,基本的目标,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
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
品牌目标的制定首先要了解自己品牌的足迹,现在品牌所处的位置,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从品牌的知晓度、知名度到品牌的忠诚度目标制定,我们所需的产品网络支撑点是否已具备条件。
毛主席,讲领导的智慧33条

毛主席,讲领导的智慧33条1、如果领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党内仅有一般委琐不识大体,没有远见,没有能力的领袖与干部也是不行的。
2、领导并不靠力量的大小,而在于领导者提出的纲领和作出的努力。
3、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4、两方面的严重的情况,必须尖锐地提出谁领导谁的问题。
5、检查工作会议是一种领导方法,是最具体地学习领导的方法。
通过检查工作会议,团结了干部,发扬了优点,克服了缺点。
6、所谓共产党对工农的领导,可以分为政治上的领导与组织上的领导两方面。
7、那些地方的工人农民,凡是赞成共产党的主张,他们就是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上的领导,如果已经组织起来了,那末,也已有了组织上的领导。
8、没有领导中心是不能胜利的。
9、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
10、主要任务是政治领导,过去对掌握政策注意不够,而且要注意了解群众要什么政策。
11、独立性实际上就是多元论,个人自以为是领导核心。
12、惟有区别才能领导。
13、什么叫做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
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
14、他们在工作中出的问题有许多是因为我们在政策上交待得不明确。
领导上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
15、如果单靠演旧戏,我们自然演不过他们。
如果在政治上不提高,那我们就领导不了他们。
16、闲话有两种,一种是好人讲的,一种是坏人讲的。
如果是好人讲的,说明你这个领导在工作上很可能有问题。
17、在纠正这种错误的时候,必须从领导方针和领导方法两方面认真地进行检查。
18、在对自己领导的各项重要工作发出决议或指示之后,应当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的经验。
19、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但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迅速传播这些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论领导决策和用人

论领导决策和用人毛泽东主席曾说:领导者得贵任,就是出主意、用「部。
也就是说领导的实质一是决策, 二是用人。
决策水平的高低,用人效果的好坏,不仅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而且决定看整个组织的发展走向。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伟人时代,*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真抓实干,人胆而又仔细地匚作,积极主动地解决各种复朵的矛盾。
遇爭不能优柔寡断,该拍板的要大胆拍板,该表态的要果断处置。
在真理面前,敢亍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敢于承担责任,切不可做“窝囊官”“糊涂官”。
关于决策,决策是一门科学,是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基础Z上的科学管理思维能力。
决策存在于整个领导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决策,也就没有领导。
一、影响决策质量的心理因素(-)从众心理从众心理产生的丄要原因是参与者不愿意标新立异、习众不同,以免感到孤立。
而当参与者的态度和见解与其他成员一致时,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
尽管口己有不同看法,可是担心讲岀来不为大家接受,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干脆施人流,人云亦云。
从众心理的负效应在于:一方而,当多数人的不正确认识误导集体决策时,没有人敢于站出来坚持真理; 另一方面,如果有预谋的少数人抢先发言或拿出方案,会使不明真相的大多数人轻易赞同,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集体决策。
(-)群体压力从众心理一般起源于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指已经形成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得每个群体成员不得不顺从群体的行为。
集体决策的顺利进行需要正式的群体规范如议事规则等约束参与者的言行。
例如:一些集体讨论的发言顺序总是会按照职务等级要么口高而低,要么由下而上。
这不是明文规定的要求而足习惯造成的结果,谁不按惯例打乱顺序发言,马上就会感到群体压力迫使其回归原位。
虽群体压力没有强制执行的性质,但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难以违抗。
(三)个人控制如果决策集体被一个有才干的人所掌握,他可能是主要领导者,徳高望乘;可能是个性坚强老,很有个人魅力;可能是敢于说话者,能言善辩。
简论毛泽东关于领导者素质的思想

作者: 周新慧
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6-58页
主题词: 毛泽东;领导者素质;领导者的素质;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干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集中;战略思维能力
摘要: 简论毛泽东关于领导者素质的思想周新慧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十分重视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他关于领导者素质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