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

小结: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观看视频,思考
两位同学将盛有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气球同时、同步的加入稀盐酸中
分组实验:奇数组的同学把稀盐酸逐滴滴入2mLNa2CO3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偶数组的同学把Na2CO3溶液逐滴滴2mL稀盐酸溶液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
探究实验
提问
热稳定性
与酸反应
设疑
与碱的反应
与盐的反应
鉴别和转化
总结
从苏打水、苏打饼干、苏打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入手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的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布置实验方案
巡视、指导
通过实验,你对Na2CO3、NaHCO3的物理性质有什么认识?
播放实验视频
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将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邀请学生完成演示实验
CaCI2白色沉淀不反应
教学
反思
同时和酸反应,碳酸钠慢,为什么呢?
和学生分析,讨论并利用坐标来解释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与NaOH、
Ca(OH)2反应时的异同
讲述:Na2CO3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
指导、评价
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
聆听、思索,初步了解钠盐的用途
分组动手实验
观察Na2CO3,NaHCO3外观上的细小区别;加入水比较溶解性;分别加2滴酚酞溶液,比较
课题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授课人源自朱春芳学校安图一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
2.理解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为何存在差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2NaHCO3=Na2CO3+H2O+CO2↑
用途
1.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2.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
加热、酚酞、溶解、与盐酸反应
讨论总结后,个别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
布置作业:习题 11,1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物质
名称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Na2CO3
无
无
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
NaHCO3
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
Na2CO3+H2O+
CO2↑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回答: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Na2CO3
热稳定性:
Na2CO3>NaHCO
(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结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比碳酸纳与盐酸反应剧烈,
反应速率: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快
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
Na2CO3+2HCl=
NaHCO3+HCl=
板书
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1.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2.与盐酸反应
a.CO32-+2H+=H2O+CO2↑
b.HCO3-+H+=H2O+CO2↑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那我们一起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重点: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醋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用途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2. 列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途,如烹饪调料、清洁剂、药品等。
三、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0分钟)1. 解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及其分子结构。
2. 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溶解度等。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解性和酸碱性变化。
2. 使用酚酞指示剂和醋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提出拓展问题,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小结,或者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某一性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2.1课时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选择几个典型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2.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
3.实物模型: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微观结构。
七、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
2.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
c. 碳酸钠常用于洗涤剂的制造。
d.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a.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b. 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纪律不够严格,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组织:在教学组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活动安排不够合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讲授法过于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需要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讲课教案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浪费。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教学工具;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
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工业用于哪些领域?同学们有没有蒸过馒头?蒸馒头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小苏打碳酸氢钠。为什么一小块面团能蒸出一个大馒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
过渡
引导
板书
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
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
1.Na2CO3与NaHCO3的对比;
化学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俗称:碳酸钠: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
颜色及晶形:碳酸钠:白色粉末,碳酸氢钠:
白色晶体
阅读课本,总结、归纳。
学生1:俗称、颜色
学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
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
生2:都使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
板书
溶解性:Na2CO3>NaHCO3
碱性:Na2CO3>NaHCO3
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
设疑
深入
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学习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试验原理与方法;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生产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培养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Na2CO3和NaHCO3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Na2CO3和NaHCO3 的化学性质
难点:Na2CO3和NaHCO3 的化学性质差异和多种鉴别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药品和仪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案标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2.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3.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4.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试剂瓶、试剂盒、试管、酒精灯、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等;2. PPT或黑板、粉笔等;3. 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详细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包括化学式、酸碱性质、溶解度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如碳酸钠的烧碱法和碳酸氢钠的中和法。
2. 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知识。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原因。
六、知识总结(10分钟)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教师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补充。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撰写实验报告。
2.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环节,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教师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如烘焙中的膨化剂、制作洗涤剂等,并引出课题。
2.利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结构及物理性质。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酸碱性。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别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酸碱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一些基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如小苏打在清洁去污中的应用等。
2.学生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知识框架。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总结的成果。
第六部分: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的常见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答题。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批判性地思考,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第七部分:课堂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课程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进行反馈。
评价方法:1.实验操作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数据,评价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和实验技巧。
2.学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在课堂反馈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提前规划并配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2.学生参与度: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
大家已经知道化学物质中有“苏苏两姐妹”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在厨房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回忆并
思考初中学
习的有关碳
酸钠与碳酸
通过知识回
顾和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
活情景,拉近
踪影。
那么姐姐苏打和妹妹小苏打她们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板书标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氢钠的知
识。
学生与新知
识的距离激
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兴趣。
[讲解]我们常言观人观面向,
初始伊人,我们先来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
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为白色粉
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
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
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
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
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1.学生观察
并回答:
碳酸钠加
水结块变
成晶体,
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解度要大一些,看来呀妹妹要合群一些。
再请同学们触摸一下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呢?
3.碳酸钠试管底部发热,说明碳酸钠溶解在水中是放出热量的,看来呀姐姐还是要比妹妹热情一些。
[板书] 讲解并补充表格一
显变化。
2.碳酸钠试
管底部有
些微热,
碳酸氢钠
试管底部
没感觉。
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
力。
[讲解] 我们在继续向试管中加
入10mL的水,观察她们溶液的怎么样?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全部溶解,碳酸氢钠部分溶解。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
没有妹妹细腻,但是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
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
液颜色变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
小结
一下呢:Na
2CO
3
加水先变成含
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
NaHCO
3大,溶液碱性比NaHCO
3
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红;碳酸氢
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
色。
碳酸钠
的碱性更强
些。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
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
面分析了
碳酸钠与
碳酸氢钠
的一些物
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那么两姐妹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
析:Na
2CO
3
与NaHCO
3
的热稳定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
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
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
有水滴产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的观察、分
性探究。
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2.看来呀姐姐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妹妹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
3=Na
2
CO
3
+H
2
O+CO
2
↑
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
[板书] 讲解并板书表格二(见最后页)生,分解了,
并产生能使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二
氧化碳气
体。
学生思考并
重点笔记。
析、总结能
力。
[讲解] 1.在前面,我们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两姐妹都是显碱性的,那么它们与遇到心仪的对象——
盐酸时,各自又会
有什么样的反应
呢?接着进行下
一步的探究。
老师
在两支试管中分
别加入3 mL(水柱高3cm)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小半
勺Na
2CO
3
或NaHCO
3
粉未的小
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
将气球内的Na
2CO
3
和NaHCO
3
同时倒入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反应现象。
2.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得出
呢:相同质量的Na
2CO
3
和
NaHCO
3
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
的盐酸,NaHCO
3
反应更剧烈,
产生CO
2
气体更多。
看来妹妹在遇到心仪的对象的时候呢学生观察并
回答:都有
大量气泡产
生,气球体
积都膨胀,
但NaHCO
3
对
应的气球膨
胀得快且
大。
学生思考并
重点笔记。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
力。
更心动,产生的化学反应更剧烈。
[板书] 板书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见最后板书设计)
[讲解]我们学习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知道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些,受热易分解,与酸反应更剧烈,而碳酸钠的碱性更强。
大家今天学习过后,回去完成两个习题:1.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有哪些呢?2.从碳酸钠中除去碳酸氢钠,或者从碳酸氢钠中除去碳酸钠有什么方法呢?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
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三、与盐酸反应
1.Na2CO3与盐酸反应
是分步进行的:
Na2CO3+HCl=NaHC
O3+NaCl
NaHCO3+HCl=NaCl
+H2O+CO2↑
二、碳酸钠与碳酸氢
钠的热稳定性
2.
NaHCO 3跟HCl 反应一
步完成:
NaHCO 3+HCl=NaCl +H 2O+CO 2↑
步骤
Na 2CO 3
NaHCO 3
① 加5滴水
白色粉末,加水结
块变成晶体;放热 细小白色晶体,加
水无明显变化
② 加10 mL 水 全部溶解
部分溶解
③ 加1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浅红色
初步结论
Na 2CO 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
解度比NaHCO 3大,溶液碱性比NaHCO 3的强
现 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 论
Na 2CO 3
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
受热不分解
NaHCO
3
澄清的
石灰水
变浑浊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
受热易分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