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记录表

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小组合作学习)
日期:
观察者:
小组成员(姓名):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观察点
观察内容和现象
评价和分析
建议和改进措施
小组合作
1. 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
2. 是否存在互相协作和相互支持
3. 是否存在分工合理,任务分配均衡
4. 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沟通障碍或冲突
5. 小组成员是否尊重他人观点和意见
个人参与
1. 小组成员的积极程度
2. 是否存在主动提供想法和观点的行为
3. 是否存在被动依赖他人完成任务的行为
4. 小组成员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5. 小组成员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学习效果
1.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2. 小组成员是否能够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愿
4. 小组成员是否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否能够促进小组成员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他观察点:(可添加)
总结和建议
根据以上观察内容,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1.科学分组
2.具体分工
3.定制计划
1.把课例研究组的教师分组:一人做组长,其余九人分成三组。
2.组长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协调、组织。
3.三组教师具体分工:一组负责给学分组,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以4-5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二组负责定制研究计划,计划要科学合理,可操作;三组负责最后的整理记录,及时反馈学生小组活动的成果,教师要做好评价和总结。
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小组活动时时有竞争,处处有竞争,有效的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加上教师评。使评价更客观、准确,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将学生的合作状态分为A、B、C、D四个梯度
依据学生活动讨论的热烈程度,参与回答的人数,回答的正确率,合作学习的整体状态,思维的独创性等,赋予合适的等级,以此来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上面的符合在课堂中收集信息)
学习小组中要有记录员,记录员要记录本组成员讨论和交流的情况,可由成绩中下的学生担任或定期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明白小组任务人人有责,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师观察员从各自的观察角度,对小组表现予以评价,按上面要求做好记录。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从5个层面来观察,每个层面2位老师,观察要客观公正,然后把老师们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从总体上考察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主要进行以下五个层面的记录
第一:合作方式的选择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课堂结束后,有不同意见的提出再次进行讨论,最后进行五个层面的汇总。
为了清除的表达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记录的结果可以用图表的方式展现,更加的一目了然,比如说第一层面可以用扇形图表示小组的合作方式等不一而同。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合作有效性,角色定位,弱势学习群体参与度等级abcd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上面的符合在课堂中收集信息)
清楚的记录每个层面的所用时间,以及合作方式时机和规则的类型方法,关注教师的的角色定位和合作中弱势群体的学习效果。
前两个层面的老师根据学生分组情况观察每个组的合作方式以及教师选择的合作时机加以区分用符号表示,评价合作的有效性等级。
第三层面的老师观察小组内部分工及完成情况,评价合作的有效性等级。
第四层面的老师观察教师教师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及时地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程度,记录涉及的小组个数及时间,以评价教师的角色定位。
第五层面的老师观察每个小组弱势学习群体的参与二:合作学习的时机
第三:有序的合作规则
第四: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
第五: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符号必须简单易掌握,同时一目了然。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组长1人
副组长2人
具体操作员6人
记录员1人
组长:负责在教室全局观察师生的整体互动与合作完成情况
副组长:负责观察老师如何组织并实施课堂各环节及各环节之间如何过渡,发现教师各个活动的课堂效果
1.为学生解释每个符号代表的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长起好带头作用
3.课上定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及时评价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根据以上观察记录的各个小组在各个环节中的等级情况,统计各小组最终得分,并形成汇总表
记录员老师负责把各小组的课堂表现情况分别进行汇总得分,并对各小组进行比较,形成汇总表。各位老师根据汇总表,参照各小组在各环节的得分情况,共同分析观察结果。
具体操作员:观察各小组学生的表现,具体包括:学生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学生听课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小组成员之间及各小组之间互动合作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参与度等。
记录员:负责汇总记录结果。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利用☆△⊙○四个符号代表不同的完成情况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根据各个环节中各小组的等级和最终等级,来评价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越多,反映学生合作越有效。
充分运用以上统计数据,指出每个环节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分析其优点和不足,探讨怎样实施效果会更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工作中改变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优秀,有效合作,3分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你的大致想法(意图)你的具体办法(措施)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把10位成员分成2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大组长,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分配要均衡,每组由好中差的学生组成,并兼顾性别差别。
2、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具体分工,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组长负责纪律和组织活动,其他成员为发言人(编为1、2、3、4号)。
3、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和次数、学生学习结果的测评、学生参与度、学生合作交流默契程度的、学生展示的观察等。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小组个人表现:1、A优(表现优异);2、B良(回答较正确);3、C中(回答错误,但勇于发言);4、D差(不积极参与答题);个人奖(牌):优秀奖、进步奖小组合作表现:团体奖(牌)A:组织能力强,组成员分工明确,并能快速解决问题。
B:组织能力较好,组成员分工明确并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
C:组织能力一般,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规定时间内有效解决问题。
D:组织能力较差,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上面的符号在课堂中收集信息)课堂上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记录提问次数、提问的时机、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的展现形式等,用符号详实的记录下来。
记录员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做好详细的学习记录。
学生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时及时观察,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时针对每小组特点,进行评价。
评价形式可以分为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综合点评(点拨式评价)。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各个组的研究成员将不同的信息整理分析,汇总、分析数据,提取有用的信息,快速做好学习成效分析报告,反馈给老师。
对于小组合作中合作积极热烈,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好的小组进行表扬,标记为“A”;处于中间状态的小组标记为“B”并给予及时鼓励;对于互动交流不顺畅的小组标记为“C”并及时给予督促和鼓励引导,帮助他们完成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学习合作的有效性观察量表

2、参加准备的学生比例以及积极程度。
第二小组:1、学生合作的参与比例、积极性、纪律状况。
2、学生合作之余独立思考、学习状况如何?
3、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帮助状况。
第三小组:1、通过学生合作是否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2、学生是否掌握合作学习的使用方法。
学习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小组合作做出贡献记A档,学习小组大部分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为小组合作做出贡献记B档,学习小组一半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纪律一般记C档,学习小组小部分成员参与小组活动,纪律较差,记A档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由课例研究组成员分三个小组具体分工记录。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课例研究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第一、二小组各3人,第三小组4人。
第一小组负责观察学生小组合作的准备工作。
第二小组负责观察学生小组合作状况。
第三小组负责观察学生小组合作的效果。
表格存档,用A、B、C、D四个等级汇总学生合作状况。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用母反映学生合作的效果
整理后得到A的表示优秀,B表示表现良好,C表示表现及格,D表示表现较差。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1、2、3、4
A、B、C、D
小组划分为1、2、3、4小组
合作效果优秀用字母A表示
合作效果良好用字母B表示
合作效果及格用字母C表示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1、 组长用小红旗等。 2、 施实过程负责人用五角星等。 3、 总结,讨论等人员用三角形等。 4、记录人员用星号。
1、 要根据自忆的特点,结合对内容的 依据本次研究内容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 上面的符合在课堂中收集信息) 的特点,重要性,要点, 难点,并结合自已的想 法, 每人先叙述自己的观 理解程度来作不同的记录。 2、 结合内容的要点、重点、难点来确 定信息收集。 3、 结合在课内所学内容的要点、 重点、 学习、总结来作出明确指导。
点,然后交由小组讨论。 难点等内容作出必要记录,为课后的巩固,
设计如下表格进行记录
根据在课内内容的所 学,理解、记录,并结合自已 的理解程度,想法来进行归
组员讨 论情况
组员汇 报情况
符号记 载及说 明 ☆ (优) √(较 好)
情 况 统 计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 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纳、总结等来表达自已的所 学。课堂上的记录要力求简 单、方便、快捷、明了,所以 在充分利用特定符号的前提 下, 利用表格来进行记录可以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 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1、 根据课例的内容、特点、方法步骤
研究组成员的分工不 仅仅是要给每个成员布置不
来确定分工。 2、 结合成员的意见,特点等方面来确 定分工的内容,并对分工细化。 3、 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协调工作,根据 个成员的个人性格特点、知识水平统筹兼 顾的来进行具体分工,使分工达到最理想的 效果。
1、 回答 讨论积 极, 人 人参 正确 2、 回答 比较正
与。
确 3、 回答 错误, 但勇于 发言 4、 无机 会参与 答题 〇(小 组团结 合作但 回答错 误) △(一 般)
一份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观察记录表

观察小组依据评定项目记录课堂中出现次数和课堂效果赋予“★”。
“小组观察评价记录表”
学习小组“★”数→“赞”→等次
项目
评价内容
“★”
1
小组成员分工是否明ຫໍສະໝຸດ 、合理2小组成员课前准备充分,预习效果明显。
3
小组成员课堂参与度,尤其关注中等生和学困生。
4
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成果,问题生成的质量。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统计整理汇总结果,切实保证成员观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组长监督,统计员分析统计整理各组的情况,根据“★”的个数和标准赋予“赞”数,评定出学习小组的等次。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根据小组的等次来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1、根据汇总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2、调整教学的设计。
3、加强对学习小组合作的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依据1、课例内容2、观察项目3、成员想法三点来分配任务,保证观察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
观察内容主要确定为四项,成员分工具体为:设置小组长一名,记录统计员一名。另外八名分为四组:1组成员两名主要负责观察学生小组分工明确、合理;2组成员两名主要负责观察学生小组的课前准备和预习情况;3组成员两名主要观察学生学习小组成员的参与度;4组成员两名主要负责观察学生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的质量。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合成员的想法,优异点等方面来确定分工的内容,来细化分工。
3、结合成员之间的协调能力,个成员的个人性格特点、水平程度、统筹兼顾的来进行具体分工,使分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4、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的高低,指定按不同的顺序进行分工。
使用哪些符号代表不同的合作状态(即发明一些大家统一使用的符号代表某种含义)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设计表
课例研究中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你的大致想法(意图)
你的具体办法(措施)
课例研究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假定有10位成员)
学习小组成员学生分工必须兼顾综合水平与能力。避免有些后进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没有发言锻炼的机会,又能避免小组学习活动无组织,盲目性地胡说,同时便于教师分类分批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3、结合在课内所学内容的要点、重点、难点等内容作出必要记录,为课后的巩固,学习、总结来作出明确指导。
如何汇总记录的结果(即记录的结果如何整理或表达)
根据内容的特点,重要性,要点,难点,并结合自已的想法来收集内容的各方面的信息。将课堂记录的的情况转化为数值量化积累、总结。
按照课堂发言、课堂展示、组内讨论、扣分惩罚、总结等几大类制作表格,表格内按照等级、细化再次分为小的记录条,并用不同的符号及具体的数量统计。根据已经分好的小组,每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成员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加分或者扣分,一节课后或一周后进行统计,积分最高的组授予“最佳合作团队奖”,而这个组长则获得“最优秀小组长奖”。
2、根据内容的要点来讨论总结,并结合自已的想法、理解程度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合作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评价。
3、用讨论的方法来探讨内容的要点、
重点、难点,真正把知识理解透彻,并结合自已来记录总结。
4、自我评价。学生在反思和我评价的过程中,回顾一节课所学,总结自己收获的内容及遇到问题,如有疑问不能解决,可以记录下来提出来作为下一节课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
制作小组表格,根据分工每人在小组合作的表现,均用优良中及格分为不同的等级,细化每条均为分值记录。加分时每一面小红旗为加一分、大拇指加二分、减分时每一个哭脸为负一分。等等
加分奖励机制①课堂发言:得到老师特殊表扬的或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加一面小红旗。
②课堂展示: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特殊表扬的,赢得一个大拇指。
怎样反映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即整理后的数据结果说明什么)
根据在课内内容的所学、理解、记录,并结合自已的理解程度,想法来进行归纳、总结等来表达自已的所学。
1、回顾自已在课内所学知识的要点、
重点、难点、并根据所记录的内容来理解掌握。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还要对同伴的表现从完成的速度﹑完成的质量等方面给予评价。
③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一面小红旗。
扣分惩罚机制:根据分工每人在小组合作的表现,酌情扣分。
如何做记录(即如何使用上面的符合在课堂中收集信息)
分类分组制作属于小组的表格,由记录员及时记录。
1、结合内容的要点、重点、难点来确定信息收集。
2、要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来作不同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