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销售哲学

合集下载

把木梳卖给和尚的哲学启示

把木梳卖给和尚的哲学启示

★政治故事会★
把“木梳卖给和尚”的哲学启示某企业招聘营销人员,企业负责人出了一个实践性的题目:把木梳卖给和尚。

众多应聘者困惑不解,光头和尚怎么会买木梳?纷纷离去,剩下了甲、乙、丙三人。

甲历尽艰辛甚至遭受和尚们的唾骂,最后卖出一把木梳。

那是下山时如火如荼的太阳下小和尚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甲递上一把木梳,小和尚一用止了痒,顺便买了一把。

乙为人比较机灵。

他见朝圣拜神者个个被山风吹得头发蓬乱,便让长老在庙宇里备一把木梳,让进香者梳理一下乱发以免蓬头垢面对神不敬。

长老采纳了这个建议买了十把。

丙思路比较宽广富于开拓。

一次卖出木梳一千把。

怎么卖法?丙说:他到一名山古刹,见进香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便对住持建议说:“进香者其心虔诚,施主慷慨,宝刹应对施主有所回赠以报平安,鼓励他们多做善事,你书法好,我有木梳一批,你可写上‘积善梳’三字作为纪念品赠给香客。

”住持大喜,当即买下一千把,香客得到了纪念品也十分高兴。

要把木梳卖给和尚,首先必须了解关于和尚的多方面实际,而不能仅仅看到和尚光头不需要梳子这一个实际。

故事中的众多应聘者一听要把木梳卖给和尚而困惑不解,随即纷纷离去,表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

材料中的甲虽然卖出了一把梳子,但还是把推销的对象仅仅局限在和尚本身。

乙则比甲思路略为开阔,他看到了和尚、庙宇、进香者等三方面的实际,因此成功地推销了十把。

丙则思路敏捷富于开拓,不是去消极地适应客观情况,而是看到各种因素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能从复杂的变化实际出发。

所以才能成为最终应聘的成功者。

经典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

经典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

经典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经典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一、案例背景把梳子卖给和尚是一个著名的营销案例,讲述了一位销售人员如何成功地把梳子卖给了一群和尚。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播,并被视为一个展示创新思维和销售技巧的经典案例。

二、案例描述一位销售人员被分配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那就是把梳子卖给和尚。

在传统观念中,和尚是不需要使用梳子的,因为他们会把头发剃光。

然而,这位销售人员并没有放弃,他运用了一些独特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首先,他去了一家寺庙,并向方丈推销梳子。

他告诉方丈,梳子不仅可以梳理头发,还有很多其他用途。

例如,梳子可以用来按摩头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

此外,梳子还可以用来整理经书和念珠。

方丈被他的说辞打动了,决定购买一些梳子作为寺庙的用品。

接下来,这位销售人员又去了其他的寺庙和尼姑庵,使用类似的策略推销梳子。

他还提出了一个特别的建议,那就是在梳子上刻上寺庙或尼姑庵的名字,作为纪念品出售给游客。

这样一来,梳子不仅有了实用功能,还具有了纪念意义。

很多寺庙和尼姑庵都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订购了大量的梳子。

最终,这位销售人员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把梳子卖给了和尚。

他的成功秘诀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将梳子从单纯的梳理工具转变为具有多种功能和意义的物品。

三、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展示了一些重要的创新思维和销售技巧:1.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这位销售人员没有被传统的观念束缚,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

他发现了梳子的多种用途,并将其推销给了一个看似不需要梳子的群体。

2.发掘产品的附加价值:除了梳理头发的基本功能外,这位销售人员还发掘了梳子的其他用途。

这些附加的价值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使得和尚们愿意购买梳子。

3.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这位销售人员深入了解了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喜好。

他知道和尚们关心身体健康和精神压力等问题,因此着重强调了梳子的按摩功能。

他还了解到游客喜欢购买纪念品,因此提出了在梳子上刻字的建议。

4.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位销售人员没有放弃,而是提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生活哲学故事

生活哲学故事

生活哲学故事三个推销员在寺庙推销梳子的故事。

甲到一寺院卖梳子,知道和尚没头发,直接就走了,一把没卖。

乙在寺院中见到不少女香客在跪拜时头发乱了,对主持说:“您可以买一些梳子,以备女香客用”,主持听取建议,买了一些梳子。

丙见寺院香火旺盛,对主持说:“我可以在梳子上刻上劝善的话和寺院的名字,然后卖给香客做留念”,主持听了,买下了所有的梳子,结果香火更旺了,丙就成了寺院的专门的梳子供应商。

这说明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善于创新。

(一)笨鸟今日,一间无人居住的房子的窗户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总是每日准时光顾,远远望去,只见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头撞击玻璃窗,然后总被撞得落回窗台;但它坚持不懈,每日总要撞十来分钟,尔后又跌回窗台,随即离开。

人们好奇心大发,纷纷猜测它大概是为了进那房间,而就在这鸟儿站立的窗台旁边,另一扇窗户是大开的,于是,得出结论:这是一只大笨鸟。

知道有一天,好事者带来望远镜,一切才真相大白:窗玻璃上粘满了小飞萤的尸体,那鸟儿吃得不亦乐乎。

众人哗然。

人们总喜欢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别人,而且自以为是。

(二)命运有一天,上帝的使者来到了人间,他碰到了一位高僧正在为两个孩子占卜前程,只见高僧指着其中一个孩子说“状元”,然后又指着另一个孩子说“乞丐”。

二十年后,上帝的使者又来到了人间,看到了先前那两个孩子,结果令他百思不解:当初的“状元”如今成了乞丐,而当初的“乞丐”反而成了状元。

于是,使者去问上帝。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只决定他命运的三分之一,而其余的则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人生就是这样……(三)安静有人出了个问题给两位画家,题目是“安静”,要他们各画一张表达同一主题的画。

第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面十分平静,好似一面镜子,另外还画了些远山和湖边的花草,让它们倒影在水中。

第二位画家则画了奔流直泻的瀑布,瀑布旁边有一棵小树,树上的一条小枝上安有一个鸟巢,鸟巢里有一只小鸟,小鸟正在恬静地酣睡。

人们自然说第二位画家画得高明,因为它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含义;而第一位画家所画的湖面,静虽静矣,不过是一池死水罢了。

【案例】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经典营销案例)

【案例】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经典营销案例)

【案例】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经典营销案例)哎呀,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这可是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和尚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喜好。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的需求,然后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

和尚有什么需求呢?1. 梳理头发没错,和尚也需要梳理头发。

他们使用的梳子可不是我们平时用的塑料梳子或者木质梳子。

他们需要的是一把能够帮助他们保持头发整洁、修剪指甲的梳子。

2. 心灵净化和尚们注重心灵净化,他们认为只有内心平静才能够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因此,他们需要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工具。

比如说,一把柔软舒适的按摩梳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

3. 修行需要和尚们在修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整理自己的衣物和物品,以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静。

因此,他们需要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整理衣物和物品的小工具。

比如说,一把小巧玲珑的收纳盒可以帮助他们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了解了和尚的需求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营销策略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营销手段:1. 以客户为中心我们要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反馈。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说,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评价和建议。

2. 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对于产品的销售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可以让消费者更加信任我们的产品,从而提高销售额。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来打造我们的品牌形象。

3. 创新产品设计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我们要不断地研发新产品,满足客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场合推出不同的梳子款式和颜色,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4. 提供优质服务优质的服务可以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和诚意。

比如说,我们可以提供免费试用、退换货服务等售后服务,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贴心和关怀。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励志小故事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励志小故事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励志小故事
有四个营销员接到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

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卖掉。

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售了十多把。

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还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

念经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

这样就卖掉一部分梳子。

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

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你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

你在每个庙堂的前面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

这一来就卖掉了百十把。

第四位营销员回来说,他销掉了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

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客人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

你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们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庙里香火更旺。

这一下就销掉了好几千把梳。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是一个营销学的故事。

3个推销员向和尚去推销梳子,第一个人苦苦游说只卖了一把;第二个人跟方丈说将梳子摆放在祠堂够前来烧香拜佛的人梳头,卖出了10把;第三个人惊人的卖出了1000把,并且得到了长期提供梳子的合同,他用的方法是说服方丈,让寺庙把梳子赠给前来烧香拜佛的人,梳子上面刻上“积善梳”,这样这个寺庙前来烧香拜佛的更多了,而且这个人还得到了长期提供梳子的合同。

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在想,和尚又没有头发怎样才能将梳子卖给和尚,最开始我想到的方法是故事中第二个人的方法。

我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我明白,卖给和尚梳子,不一定要在和尚身上做文章,和尚买了梳子不一定要自己用,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都是长着头发的。

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术,却有不同的结果。

同一件事,换种方式去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网络10-1班
陈丕享。

销售的小故事大道理

销售的小故事大道理

销售的小故事大道理1、把梳子卖给和尚说起故事营销案例,小马识途营销顾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经典营销故事。

有四个营销员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

第一位一把都没卖成功,因为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第二位卖了十多把,他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第三位卖了百十把,他跟老和尚讲,庙堂前面放些梳子,香客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第四位卖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他跟老和尚说,在梳子上刻上“积善梳”,说可保佑对方,谁来送谁,保证庙里香火更旺。

该故事告诉我们,零增长不等于零需求,有大量潜在消费需求处于睡眠状态,营销者面对原有的消费市场,应随机应变,转换思维,树立市场创新意识。

2、扩大牙膏开口职场营销故事“扩大牙膏开口”又可以说是“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为十大经典营销故事之一。

某品牌的牙膏,包装精美,品质优良,备受顾客喜爱,连续10年营业额保持10%-20%的增幅。

可到了第11年,销售业绩却停滞不前。

不久后公司总经理召开会议,商讨对策,提出谁能有好销售方法,就奖励10万元。

员工们提出了无数的建议,当总经理看到一个年轻人的创意建议后,立刻给了他10万元,并拍板第二年按年轻人的创意去实施,牙膏的销售额果然翻了一番。

年轻人的创意很简单:就是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

该小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如果坚持既有的思维方法,很容易陷入瓶颈。

主动打破常规,说不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3、卖住宅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

于是他宣布卖掉现在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

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了,并且价格还在上涨。

这时,有位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来到老者身边说道:“先生,虽然我只有1万英镑。

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老人听到这样的话,立马把房子卖给了他。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营销方案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营销方案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营销方案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制定一套巧妙且吸引人的营销方案至关重要。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思路,来思考一下如何将一把梳子卖给身具禅宗智慧的和尚。

尽管这两者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是通过深入了解和尚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我们就能找到方法打动他们的心。

首先,了解目标市场是成功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目标是和尚,一个寻求修身养性的人群。

传统上,和尚经常以匠人身份为生,制作纸伞、法器等等。

因此,定位梳子为他们新增的一项手艺,能够将他们的匠人特质与和尚的修行融为一体。

然而,单纯停留在概念上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挖掘和尚的需求,找到他们生活中梳子可能发挥作用的场景。

和尚长时间坐禅,容易导致头发散乱,影响修行心境。

因此,提供舒适的梳子,可以帮助他们整理头发,回归内心平静。

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梳子的材质,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和尚追求简朴而高质感的生活,通常选择天然材料的器物。

因此,选用梳子的材质应尽量遵循自然与环保的原则,比如竹子或者纯天然木料。

这样的材质不仅符合和尚的喜好,还能传递出简约与纯净的理念。

当我们的梳子具备了吸引力和尚的特质后,接下来就是制定营销策略了。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在寺庙周围设立橱窗展示,展示梳子的质感和独特之处。

和尚们通常会在闲暇时间漫步寺庙周围,他们对美学和传统工艺的欣赏能力较高,因此橱窗展示将会吸引他们的目光。

其次,我们可以与寺庙内的商店合作,将梳子作为宣传的一部分,并在观光客的礼品中心展示出售。

从哲学上讲,梳子是一个寓意着整理内心与外在的工具,这与和尚追求禅宗思想相符合。

当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独特的包装和附赠礼品,以增加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消费者。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力量,将梳子推广给更多的人。

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各种与和尚生活相关的内容,如关于修行心法、禅宗智慧的文章,吸引用户的关注和传播。

同时,我们可以邀请知名和尚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合作,增加营销活动的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销售哲学
把梳子卖给和尚,正如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把防毒面具卖给森林中的马鹿一样,推销的都是客户并不需要的产品,看上去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大多数推销员而言,都会是一不可能有结果的结果。

但是,对于推销高手与销售精英而言,更多接受的却正是类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超越自我的挑战,而他们所要求完成的工作就是将幻想变成理想,把理想变成现实,将所有不可能通过努力和技巧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能!且看一段推销高手推销实务的精彩案例:
从前,有二名推销梳子的推销员,姑且称他们为张三和李四吧,每天走街串巷,到处推销梳子。

有一天,二人结伴外出,无意中经过一处寺院,望着人来人往的寺院,张三大失所望,“唉,怎么会跑到这个鬼地方,这里全是一群……,哪有和尚会买梳子呢?”,于是打道回府。

(点评:轻易放弃推销机会是普通推销员经常犯的错误)
刚刚看到寺院的招牌,李四本来也是心内一凉,非常失望,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职业习惯和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又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不行动怎么会有结果呢?事在人为嘛!”(点评:同样是一枝玖瑰花,悲欢者看到的是刺,乐观者看到的是花,不同心态与心智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与命运,而推销高手必备的基本心态就是积极的心态,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全力以赴去争取)于是,径直走进了寺院,待见到方丈时心内已想好了沟通的切入点。

(点评:反应迅速,行动敏捷)
见面施礼后,李四先声夺人的问到“方丈,您身为寺院主持,可知做了一件对佛大不敬的事情吗?”(点评:摸准沟通对象的心理特点,可以尽快找准切入点,迅速引起对方注意和好奇)
方丈一听,满脸诧异,诚惶诚恐的问道“敢问施主,老纳有何过失”
“每天如此多的善男信女风尘仆仆,长途跋涉而来,只为拜佛求愿。

但他们大多满脸污垢,披头散发,如此拜佛,实为对佛之大不敬,而您身为寺院主持,却对此视而不见,难道没有失礼吗?”(点评:针对老和尚宽容仁和的品质,讲话语气略重,并无不妥,反而会引起对方充分重视)
方丈一听,顿时惭愧万分,“阿弥陀佛,请问施主有何高见?”(点评:客户主动询问解决方案时,已经很好的介入了销售环节,此时就是销售的良机)
“方丈勿急,此乃小事一桩,待香客们赶至贵院,只需您安排盥洗间一处,备上几把梳子,令香客们梳洗完毕,干干净净,利利索索拜佛即可!”李四答道。

(点评: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对方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购买的欲望得以提升)
“多谢施主高见,老纳明日安排人下山购梳。

”(点评:成功的推销应该让客户感觉购买决定是自己做出的,而非外人强加的)
“不用如此麻烦,方丈,区区在下已为您备好了一批梳子,低价给您,也算是我对佛尽些心意吧!”(点评:成交绿灯闪现,立刻顺水推舟,很快进入合作签约主题)
经商讨,李四以每把3元的价格卖给了老和尚10把梳子。

李四满头大汗地返回住所,恰巧让张三看到,“嗨,李四,和尚们买梳子了吗?”张三调侃道。

“买了,不过不多,仅仅十把而已。


“什么!十把梳子?卖给了和尚?”张三瞪大了眼睛,张开的嘴巴久久不能合拢“这怎么可能呢?和尚也会买梳子?向和尚推销梳子不挨顿揍就阿弥陀佛了,怎么可能会成功呢?”(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于是李四一五一十将推销过程告诉了张三,听完以后,张三顿觉恍然,“原来如此,自愧不如啊,佩服佩服!”嘴上一边说,心里一边想“为什么我会放弃这个好机会呢?老和尚真是慷慨啊,一下子就买十把梳子,还有没有机会让他卖出更多的价格更高的梳子呢?”(点评:摔倒爬起来抓把沙,推销员不怕犯错,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学到东西)脑筋一转,计上心来,(点评:多动脑筋,少走弯路)当天晚上便与梳子店老板商量,连夜赶制了100把梳子,并在每把梳子上都画了一个憨态可鞠的小和尚,并署上了寺院的名字。

(点评:个性化的新产品会引起客户更多的需求,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第二天一早,张三带着这100把特制梳子来到了寺院,找到方丈后,深施一礼,“方丈,您是否想过振兴佛门,让我们的寺院名声远播、香火更盛呢?”(点评:新的切入点,仍然围绕客户的心理做文章)
“阿弥陀佛,当然愿意,不知施主有何高见?”
“据在上调查,本地方圆百里以内共有五处寺庙,每处寺庙均有良好服务,竞争激烈啊!象您昨天所安排的香客梳洗服务,别的寺庙早在二个月前就有了,要想让香火更盛,名声更大,我们还要为香客多做一些别人没做的事情啊!”(点评:从竞争角度入手,更易令客户产生更浓兴趣)
“请问施主,我院还能为香客们多做些什么呢?”
“方丈,香客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果能让他们空手而来,有获而走,岂不妙哉?”
“阿弥陀佛,本寺又有何物可赠呢?”
“方丈,在下为贵院量身定做了100把精致工艺梳,每把梳子上均有贵院字号,并画可爱小和尚一位,拜佛香客中不乏达官显贵,豪绅名流,临别以梳子一把相赠,一来高僧赠梳,别有深意,二来他们获得此极具纪念价值的工艺梳,更感寺院服务之细微,如此口碑相传,很快可让贵院名声远播,更会有人慕名求梳,香火岂不愈来愈盛呢?”
方丈听后,频频点头,张三遂以每把5元的价格卖给方丈100把梳子。

(点评:更多产品,更高价格,用心就可以将事情做得更好)
张三大功告成,兴致冲冲地回来与李四炫耀自己的成功推销,李四听完,默不作声,悄悄离开。

(点评:有启发,有思考,就有更好的结局)
当晚李四与梳子店老板密谈,一个月后的某天清晨,携1000把梳子拜见方丈,双方施礼后,李四首先问了方丈原来购买张三梳子的赠送情况,看到方丈对以往合作非常满意,便话锋一转,深施一礼,“方丈,在下今天要帮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点评:切入点升级,以求引起对方更高兴致)
待方丈询问原因,李四将自己的宏伟蓝图向方丈描绘:寺院年久失修,诸多佛像已破旧不堪,重修寺院,重塑佛像金身已成为方丈终生夙愿,然则无钱难以铭志,如何让寺院在方丈有生之年获得大笔资助呢?李四拿出自己的1000把梳子,分成了二组,其中一组梳子写有“功德梳”,另一组写有“智慧梳”,比起以前方丈所买的梳子,更显精致大方。

李四对方丈建议,在寺院大堂内贴有如下告示“凡来本院香客,如捐助10元善款,可获高僧施法的智慧梳一把,天天梳理头发,智慧源源不断;如捐助20元善款,可获方丈亲自施法的功德梳一把,一旦拥有,功德常在,一生平安等等,如此以来,按每天3000香客计算,若有1000人购智慧梳,1000人购功德梳,每天可得善款约3万元,扣除我的梳子成本,每把8元,可净佘善款1.4万元,如此算来,每月即可筹得善款四十多万元,不出一年,梦想即可成真,岂不功德无量?(必要时的数字与逻辑说明,会更具说服力)
李四讲的兴致勃勃,方丈听的心花怒放,二人一拍即合,当即购下1000把梳子,并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如此以来,寺院成了李四的超级专卖店。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逐步引导,最终实现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