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辞赋研究
异域知音:美国汉学家康达维教授的辞赋研究

Jn,0 a . 1 2 1
Vo _8 N . l o1 3
第3 8卷 第 1 期
异域知音 : 国汉学家康达维教授 的辞赋研究 美
苏 瑞 隆
(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文系 )
[ 摘
要 ]美国西雅 图华 盛顿大 学康达 维教授 , 是西方 当代 著名汉 学家和汉赋及 六朝 文学专 家。 积三十余 他
析 , 定 了 日后 研 究辞 赋 扎实 的根 基 。 奠
康达维教授 , 被海 内外赋学界誉为 “ 当代西方汉学之 巨擘 , 辞赋研究之宗师 ”他积三十余年的不懈 。 努力 , 在中国古代辞赋 的译介 、 研究及学术交流 、 传播诸方面 , 都取得了十分突 出的成绩 。 本文拟从以下
四个 方 面叙 述 之 。
注解 。
15 年 , 9 8 奥地利籍 的赞克 ( ri V nZc ,82 14 ) Ewn o ah 17— 92 出版 了《 中国文选 : 昭明文选作品翻译》 一
书, 虽然其译 文缺乏注脚 , 但赞克的翻译准确性极高 , 2 在 0世纪 中前期一直是无人可及 的。 17 年 , 国的华生教授( u o t n 在哥伦 比亚大学 出版 了一本 《 91 美 B r nWa o ) t s 中国汉魏六朝辞赋》 的英译
美 国西雅 图华盛顿大学康达维( ai R K eh e) D v . nct s教授 , d g 是西方当代著名汉学家和汉赋及六 朝文 学专家。92年出生于美 国蒙特拿州 , 14 于高 中时代即对 中国文学产生兴趣 , 开始致力学习中文 。90年 16
进入美 国著名汉学重镇——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攻读 中文学士学位 , 其间即 自学外语 , 并从旁涉猎 中古欧
年 的不懈努力 , 中国古代 辞赋的译介 、 究及 学术 交流 、 在 研 传播诸 方面 , 都取得 了十分 突出的 成绩 。 其辞 赋研 究成
《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的经典

读写频道《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的经典□周嘉寅摘要:《过秦论》是古代政论散文的经典之作,被多本语文教科书收录。
如果按照现代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分析《过秦论》,会发现文章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过秦论》的学习提示中指出了其文体特点,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气势雄劲”的文体特点和贾谊借古喻今的议论之精妙能被更好地理解。
关键词:《过秦论》;文体特点;借古喻今《过秦论》作为古文经典,是多本语文教科书的入选篇目。
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将《过秦论》与《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师说》四篇文章整合为一个单元,重视其议论的特点。
不同于之前“一纲多本”时期的教科书将《过秦论》的教学重点放在“论”的分析和议论方法的学习与掌握上,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过秦论》的学习提示中指出了其文体特点:“《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多用夸张、对比,通篇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
”如果按照现代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分析《过秦论》,只是将其作为议论文写作的范本和学习对象,一方面忽视了《过秦论》作为文言文具有的文体特点,另一方面会发现文章存在立论有偏颇,论证有疏漏,逻辑不严密等不足之处。
然而,《过秦论》论证上的问题并没有影响其经典地位,因此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过秦论》的经典性和贾谊议论之精妙能被更好地理解。
一、文体之辨:“论”体的创新《过秦论》最早见于《新书》,仅有“过秦”二字,但文章研究秦朝的历史,探求秦朝灭亡的原因,正符合了刘勰对“论”体的描述,“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1]218。
同时,无论是按照文体分类的古文选本,还是在文学批评等其他著作中,《过秦论》都被归为“论”体一类,并被后人于题末加上“论”字。
梁萧统将其放于《文选》“论”体首篇,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将其选入论辩类并置于首篇。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提出,“陆机《辨亡》,效《过秦》而不及”,也是将《过秦论》放在“论”体一类中讨论。
政论文章与辞赋创作——从文体的转变看贾谊的政治命运

太 中大 夫 。仕 途 的顺 利使 贾 谊 的 治 国 之 略 得 以 有 效 的施 展 。 此 时 , 谊创 作 了大 量 的 政 论 文 章 , 逐 一 向 汉 文 帝 上 书 进 贾 并
一
贾 谊 是 西 汉 著 名 的 政 论 家 、 想 家 、 学 家 。 在 其 短 暂 思 文 的一 生 中 。 创 作 了大 量 的 政 论 文章 和辞 赋 之 作 。3 就英 他 3岁 年 早 逝 的 他 , 生 政 治 命 运 极 为 坎 坷 。从 少 年 得 志 到遭 排 挤 一 贬谪 , 谊 的 经 历 了治 国 的 雄心 到政 治 理 想 的 覆 灭 这 一 大起 贾 大 落 。在 此 过 程 中 , 谊 的 文学 主要 作 品 既 有 对 其 政 治 建 树 贾 的表 达 , 有 对 其 内 心 愁苦 的宣 泄 。 又
话文 学刊
21 第 2 0 0年 期
政 论 文 章 与 辞 赋 创 作
从 文体 的转 变看 贾谊 的政 治命 运
。 代 雅 洁
( 南开大 学 历史 学院 , 津 天 30 1) 0 0 7
[ 摘 要] 贾谊作为西汉士人的代表人物, 其坎坷的政治命运成为历代 中国知识分子宿命的写照。贾谊在
在 任 博 士 期 间 , 谊 参 与 国事 讨 论 并 积 极 进 谏 , 治 国 贾 其 之 策 得 到 了文 帝 的 赏 识 。 不 到 一年 , 谊 就 被 破 格 提 拔 成 了 贾
贾谊 人仕 之初 的一 系列 的治 国之 策 , 动 了 朝 中 老 臣 的 触 利 益 。《 记 ・ 原 贾 生 列 传 》 : 于 是 天 子 议 以 贾 生 任 公 史 屈 载 “ 卿 之 位 。绛 、 、 阳侯 、 敬 之 属 尽 害 之 , 短 贾 生 日 : 洛 灌 东 冯 乃 ‘
两汉赋体文学的先声——贾谊辞赋的探究

《 吊屈原赋》鹏鸟赋》作为研究贾谊辞赋最为重要 的 《
文本依 据 。 其余存 在 争 议 的赋 篇仅 为贾谊 辞 赋研 究 而
的参考 文本 。
篇 用韵 , 注重 感 情 的抒 发 。 而 , 可 以论定 贾谊 的 从 我们 辞 赋是 源于 屈 赋 的。清代程 延 祚在 《 骚赋 论 》 中也称 贾
赋 “ 多类骚 , 屈 氏之 遗风 ” 声 有 。
《 吊屈原赋》 是贾谊赋作 中最早 的一篇 , 为文帝 四
贾 谊《 吊屈 原 赋 》 骚 体 赋 中首 开 吊屈 题材 之 先 在
一
3一
.艉 年月 7
河, 刘勰《 文心雕龙 ・ 吊》 : 自贾 谊浮湘 , 哀 云 “ 发愤 吊
文章编号 :6 2 0 0 (0 )6 0 3 0 1 7 — 4 72 1 0 — 0 — 2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收稿 日期 :0 O — 2 1一 5 1 1 0
马 积高 《 赋史 》 :汉 初 的赋 家 , 云 “ 唯有 陆贾 、 建 、 朱
年( 公元 前 16年 ) 谊 被 贬 为 长 沙王 太 傅 , 湘水 , 7 贾 过 临屈 原放 逐之 地 , 因致 伤 悼 而作 。这 篇作 品表 面上 揭 露 屈 原所 生活 的社 会 的 黑 暗 , 为屈 原 所遭 受 的 不公 正
杂赋 ; 初辞 人 , 流 而作 。 贾扣 其端 , 谊振 其绪 。 汉 顺 陆 贾 ” 从上 述材 料 我们 可 以看 出 ,汉 初 之 际的赋 家 有 四人 , 但在 赋体 文 学 流变 中起 着重 要 作 用 的仅 两家 , 陆贾 和
贾谊 。 然就其作品的流传和保存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 的影响而言 , 也仅仅只有贾谊一家而已。 因而 , 我们要
《吊屈原赋》先唐注秤研究

《 吊屈 原赋》 先 唐 注释 成果 主要保存 在 《 记 史
・
《 离骚赋 》 ,其 终 篇 日 : ‘ 已矣 !国亡 人 ,莫 我 知 也 。 遂 自 投 泪 江 而 死 ,谊 追 伤 之 , 因 以 自 ’ 谕 。 [ 22《 ” 12 吊屈 原 赋 》 是 吊屈 之 祖 , 于 后 代 吊 ]. 7 . 对
邓展 、苏林、张晏、如 淳、孟康 、韦昭、晋灼 、臣瓒 、徐广 等 1 4名注释家为其 作注 ,这些 注释文字 主要保存在 《 史记》 三家注、 《 汉书》 颜师古注和 《 文选》 李善注的征 引 中。早期注释或注音 。或释 词,或 解旬 。或校勘 ,促进 了 《吊屈 原
赋》 的 解 读 和传 播 。 关 键 词 :《 吊屈 原赋 》 ;注释 ;汉魏 六朝 中图 分 类 号 :I2 . 22 4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编 号 :17 62—87 2 1 ) 0 08 o 52 f0 1 1— 04一 7
F b 2 1 e .O 1
【 辞赋研究 】
《吊屈原 赋》 先 唐 注秤 研 究
景 晶
( 首都 师范大 学 文学院 ,北京
摘
10 8 ) 009
要 :贾 谊 《 吊屈 原 赋》 是 汉 赋名 篇 ,历 代 注 释 甚 多 。 早 在 汉 魏 六 朝 时 期 。就 有 胡 广 、服 虔 、应 劭 、郑 氏 、李 奇 、
哀 吊》 : 云 “自贾谊 浮 湘 , 愤 吊屈 , 周 而 事 核 , 发 体 辞
清而 理哀 , 盖首 出之作也 。及相如之 吊二世 , 为赋 全 体 , 谭 以为 其 言侧怆 , 者叹 息 。及卒 章要 切 , 桓 读 断 而能 悲也 。扬 雄 吊屈 , 积 功寡 , 深文 略 , 思 意 故辞 韵
西汉初年文学家贾谊的诗赋

【导语】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西汉初年的政论家、⽂学家。
其著作主要有散⽂和辞赋两类。
他对道家的学说也有研究,青少年时期,就写过《道德论》、《道术》等论著。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贾谊的诗赋,欢迎阅读!【篇⼀】西汉初年⽂学家贾谊的诗赋:《鵩鸟赋》 单阏之岁兮,四⽉孟夏,庚⼦⽇斜兮,鵩集予舍。
⽌于坐隅兮,貌甚闲暇。
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
发书占之兮,谶⾔其度,⽈:“野鸟⼊室兮,主⼈将去。
”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其灾。
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
”鵩乃叹息,举⾸奋翼;⼝不能⾔,请对以臆: “万物变化兮,固⽆休息。
斡流⽽迁兮,或推⽽还。
形⽓转续兮,变化⽽蟺。
沕穆⽆穷兮,胡可胜⾔!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彼吴强⼤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
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
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激则旱兮,⽮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
云蒸⾬降兮,纠错相纷;⼤钧播物兮,坱圠⽆垠。
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兮,何⾜控抟;化为异物兮,⼜何⾜患!⼩智⾃私兮,贱彼贵我;达⼈⼤观兮,物⽆不可。
贪夫殉财兮,烈⼠殉名。
夸者死权兮,品庶每⽣。
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不曲兮,意变齐同。
愚⼠系俗兮,窘若囚拘;⾄⼈遗物兮,独与道俱。
众⼈惑惑兮,好恶积亿;真⼈恬漠兮,独与道息。
释智遗形兮,超然⾃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乘流则逝兮,得坻则⽌;纵躯委命兮,不私与⼰。
其⽣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
不以⽣故⾃宝兮,养空⽽浮;德⼈⽆累兮,知命不忧。
细故蒂芥兮,何⾜以疑!”【篇⼆】西汉初年⽂学家贾谊的诗赋:《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遭世罔极兮,乃殒厥⾝。
论贾谊辞赋

论贾谊辞赋汪耀明【摘要】贾谊辞赋无论是骚体赋意味浓厚的<吊屈原赋>,还是汉大赋色彩明显的<鸱鸟赋>,都更多地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才智之士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忧愤感情和坚持理想的斗争精神.这些辞赋兼有屈原赋和荀子赋的体制,趋向散体化,形成问答形式,常用四字句,注意句法整齐,显示出从楚辞向汉赋过渡的痕迹.【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1)003【总页数】5页(P111-115)【关键词】贾谊;辞赋;思想;艺术【作者】汪耀明【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4在西汉辞赋创作中,贾谊辞赋是与众不同、具有开创意义的。
就辞赋来说,辞因产生于战国楚地而称楚辞,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屈原作品也被称为屈原赋。
赋的名称一般认为始于战国赵人荀子《赋篇》。
屈原赋和荀子赋是各有特色的,前者侧重抒情,后者重在说理。
两者的结合,应该说是从贾谊开始的。
贾谊写作辞赋,继承和发展了屈原辞赋和荀子《赋篇》,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人风格。
贾谊辞赋是西汉骚体赋的发轫之作,又孕育了汉大赋的一些特点。
他的辞赋对西汉辞赋创作中呈现不满黑白混淆的现实、抒发贤才失志忧愤的倾向和形成铺陈夸张、具体描述的特征都有所影响。
一贾谊有论政治国之才,又一度为文帝所赏识。
他原想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可是,事与愿违,理想难以实现,自然感到失望与伤心,只能通过写作辞赋,把这些情感充分表达出来。
因此,贾谊辞赋难免有些消极情绪,似乎与他大部分散文体现出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有所不同。
不过,这样的情绪正是作者怀才不遇、一度悲观的感情的真实反映。
贾谊辞赋的数量不多,但是,内容丰富,感情激越。
它们主要表现出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暴露与批判,对个人坎坷一生的愤懑与不平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与同情,还涉及一些哲学观点,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从接受史论贾谊 鵩鸟赋

第7第3期2008年6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nan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7 No.3J un. 2007 [收稿日期]2007201218[作者简介]李春云(19792),福建周宁人,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接受史论贾谊《鵩鸟赋》李春云(浙江大学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摘 要]贾谊《鵩鸟赋》的主要接受内容在于说理的写作模式、鵩鸟意象、人生思想哲理的接受、贾谊著鵩鸟这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吟咏,及因此引发的共鸣。
接受的方式在于史书的记载、作品集的传播和研读,以及文学作品的模拟创作和作品题材、意象、典故和情绪的反复营造积淀。
[关键词]鵩鸟;贬谪;接受[中图分类号]I 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973(2007)0320071206Jia Yi ’s Song of Roc from R eception HistoryL I Chun 2yun(School of Ar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China )Abstract :The main content of Jia Y i ’s S ong of Roc is t he discourse of argumentation.The mode of reception is t he evidence of history book ,t he wide spreading of works and st udy ,t he simulation of t he work ,and t he develop ment of topic ,images ,idioms ,and emotions.K ey w ords :Roc ;Banishment ;Reception 贾谊《鵩鸟赋》对于后世文人和文学影响深远,然而学者多论及其思想,具体的文学史上的演变和影响研究诸文有所论及,却往往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谊的骚体赋研究
一.绪论
1.骚体赋的界定
骚体赋是以屈、宋辞作为范式,结合赋的文体特征而形成的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式。
通常又被称作“楚辞体”,这种源于楚骚的赋作体式经过汉初几位赋家的努力逐渐确立。
虽然,骚体赋和楚辞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承关系,但是终究别是一体。
主要区别有三点:第一,两者源流不同。
楚辞的源流是楚地的民歌,而骚体赋的本体是赋,其源应是诗经,到战国末期时,荀子乃创赋名。
因为楚地民歌和诗经并不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所以二者源流不同。
第二,楚辞是打着楚国时代烙印的诗歌,而骚体赋在汉初时才形成,两者形成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相同,自然使其篇中的乐调、语言、名物泾渭有别。
第三,楚辞中的作品包含可歌和可诵两部分,而赋体作品只能是可诵。
骚体赋就好像是诗经代表的中原文化之流与楚歌代表的楚地文化之流的交汇处,虽然一时分兼两体,但最终有着自己的流处,而且一流而深,后面的汉大赋、骈体赋、律赋、文赋等都是它的变体和余绪。
从赋体文学发展的历程来看,自赋独成为一种文学体式那一天,就开始和其它不同的文体进行交融,几乎每一个时期都会有新的内容,但是楚辞对其的影响是其它文体不可比拟的,因而,有些人把楚辞等同于骚体赋,且认为赋的源头是楚歌。
他们的这种认识就是混淆了赋体文学的源和流,不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楚辞对赋体文学流变的影响之大是无需言喻的。
2.骚体赋的初创
鉴于楚辞与骚体赋这种难于厘清的复杂关系,因而,我们认为楚辞时代是骚体赋的初创期。
尽管这个时期楚地并没有以赋命名的作品,屈原宋玉等人的辞作与诗歌的界限还很模糊,但是考虑到骚体赋的体制、句式以及语气词“兮”字的使用等方面与楚辞的因承关系,我们把骚体赋的初创期定为楚辞时代还是比较合理的。
真正意义上的骚体赋应该是在汉初时形成的,贾谊的《吊屈原赋》是至今我们发现的汉初最早的一篇赋,同时它也是一篇骚体赋。
这篇赋作无论在思想内涵上,还是在其艺术表达水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一篇相当成熟的骚体赋。
因而,这篇赋作的出现标志着骚体赋的正式确立。
3.贾谊骚体赋研究价值
汉初之际的赋家有陆贾、朱建、赵幽王及贾谊四人,但在赋体文学流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仅两家,陆贾和贾谊。
然就其作品的流传和保存以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而言,也仅仅只有贾谊一家而已。
贾谊的骚体赋汲楚辞、屈赋之源,开汉代赋体文学之先河,影响了整个两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即: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
因而,我们要想了解汉初赋体文学的演变及成就,就必须对贾谊的骚体赋作品做深入的探究。
4.贾谊骚体赋作品研究的侧重点
据《汉书·艺文志》载,贾谊曾作赋七篇。
今存者五篇,即见于《史记》、《汉书》的《吊屈原赋》、《鵩鸟赋》,见于《楚辞》的《惜誓》和见于《古文苑》的《旱云赋》、《虡赋》。
且《虡赋》已残,《惜誓》、《旱云赋》一直存有争议,至今难以确定为贾谊之作。
基于这些事实,本文将把《吊屈原赋》、《鵩鸟赋》作为研究贾谊辞赋最为重要的文本依据。
而其余存在争议的赋篇仅为贾谊辞赋研究的参考文本。
这样做的原因有二,第一,在贾谊辞赋的作品中,《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的艺术成就最高,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
因而,这两部作品研究所取的成果可以体现贾谊辞赋的实际价值,也足以确立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相对于前两篇作品,后几篇晚发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实际影响要低许多,对它们的探究可以看成为贾谊辞赋研究的补充。
5.贾谊骚体赋研究的创新
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贾谊一直是历代学者、官宦以及其他社会精英、士人关注、研究、景仰、同情的对象,对其作品研究的佳作也是不胜枚举。
然而相对于在贾谊
政论文方面的研究而言,关于他的骚体赋的研究要薄弱一些,大多集中在篇名真伪的考订、单个作品的研究、以及他的骚体赋对汉大赋的开启之功等方面。
而在他的骚体赋对前人成果的因袭和创新方面,大多止步于因袭,鲜有人详备的论述他的创新,除此以外,对于贾谊的骚体赋也并没有做全面的整体性研究。
只有零星的对它的一些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颇为精当的点评。
然而,这对充分的了解贾谊骚体赋的整体价值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历代学者关于贾谊骚体赋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的相关论述进行分析整理,进而补遗、拾缺,力图做到全面的系统性研究,而在前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的贾谊骚体赋对楚歌、楚辞的因革方面,重点论述它的创新。
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论证,证明贾谊的骚体赋代表着汉代骚体赋的确立,在赋体文学传承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力有不逮之处,请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与楚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