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和诗歌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和诗歌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和诗歌阅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和诗歌赏析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1、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一怒而.诸侯惧人不知而.不愠

B、以.顺为正者以.待饿者而食之

C、行天下之.大道曾子闻之.

D、不得志,独行其.道扬其.目而视之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蒙袂.辑屦()黔敖左奉.食()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⑵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4、乙文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4分)

1、D

2、①迷惑②改变③袖子④捧着

3、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⑵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4、体现了大丈夫“贫贱不能移”的品格。不矛盾。曾子认为嗟来之食不能接受,这符合“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当黔敖道歉之后,饿者获得尊严,没有违背“贫贱不能移”的标准,可以接受食物,这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 -14题。(11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精神得意,如往常一样。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经做完了。”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让行刑停止,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10.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 分)

A.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11.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4.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答案:

10.B【解析】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其”是副词。表示反诘。译为“岂,难道”。

11.A【解析】A项,“移”在这里是“动摇”的意思。

12.D【解析】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13.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4.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乙】孟子日:"......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已:停止 (3)之:到......去 (4)顺:顺从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

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共10分)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1分)(2)经常(1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写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乙译文] 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__________________

(3)创业与守成孰.难孰:__________________

(4)征与吾共安.天下安:__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3.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10.被选拔;通“横”,梗塞,不顺;哪一个;安定,管理 11.A

12.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3.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乙译文]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又是多么衰颓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至一夫夜呼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

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答案:C

11.译文:①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

12.B

13.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 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 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0.B

11.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12.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

【答案】(2分)草、木、花、鸟。

13.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2分)

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八)、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6.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

.心远地自偏

17.“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18.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19诗中的“结庐”“日夕”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分)

⑴构筑房舍;傍晚;⑵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20“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飞鸟相与还”描写的情景: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九)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6分)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1.(2)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运用典故的修辞手法。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正真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之士。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___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___

2、“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报国)的决心。______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4分)

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5.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3分)

答:表现手法:示例一:首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6、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赏析。

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燕昭王易水筑台放金揽人的典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

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1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摹一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鏖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霞

(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2题。(7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以“”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1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也可)。

1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___、________。

②赏析:

⑴争、啄。(1分)⑵—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2分,言之成理即可)13.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的感情。尤其是“______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2 分)喜悦(对西湖美景喜爱);行不足。(每空1分,共2分)

14.这首诗处处紧扣初春的季节特征,把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请从诗歌画线句中选择一个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加以说明。(2 分)

示例1:“早莺”——初春时飞来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体现了季节特征。示例2:“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体现了季节特征。

15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

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十二)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⑴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3分)

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意对即可)

⑵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怜:喜爱(1分)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3)本诗中的一个“____”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1分)

(4)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2分)

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十三)古诗词鉴赏(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1分)

诗人(自己)(1分)

9.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2分)

示例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这两字写出了沙漠斑象的平旷雄奇。

示例二:“孤烟”显示在无边的荒漠里,天气晴好,只有一柱烽烟(炊烟)直上云天,景象奇特壮观。(共2分)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11.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

(1)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1分)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1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4分)

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2分)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2分

(3)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B解析:“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

(十五)阅读下而的康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前朝”在这里是指。(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______。诗人杜牧和________合称“小李杜。2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7.(1分)赤壁之战时期。

18.(4分)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2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19答: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20.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题。(5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⑴星河:银河。⑵谩有,空有。⑶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8.⑴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⑵(3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十七)

阅读《龟虽寿》,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答案】B

【解析】A“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错,应为“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踌躇满志而作。”;C“说明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错,应为“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D“直抒胸臆”错误,应为“借

景抒情”。

24.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参考示例一:曹操以“老骥”自比(1分),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共2分)。

参考示例二: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分),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共2分)。

(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7.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1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十九)浣溪沙①晏殊②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1.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

2.所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暮春,从花落去可以看出。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二十)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题目(6分)

采桑子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稳泛平波任醉眠”中的“任”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人们乘坐彩绘的游船,音乐助兴,美酒作陪,荡漾于湖光山色之间,白云朵朵,蓝天悠悠,这一切倒影在水中,船在行走,云也在游动,似乎是人和船在天上飞。描绘了一幅优美、惬意的西湖泛舟图。(2分)

(此题关键是抓住意象分析即可,关键意象有“画船”“急管”“玉盏”“酒”“空水澄澈”。如果只罗列意象,没有归纳画面特点,只给1分)

表达了作者泛舟江上的轻松愉悦、惬意的心情。(1分)

(2)用得好(“同意”也可)(1分)。“任”字即“任意”“随意”“任凭”之意,形象的描绘出西湖风平浪静的美酒,作者徜徉在湖面,喝酒尽兴后安心躺在船上睡觉,任凭小船平稳的在水上自由漂行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恬适,自在的心情。(2分)

(此题答出观点1分,解释含义,描绘画面1分,作者心情1分)

(二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5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分)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1分),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1分);“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1分)。

8.(2分)“剪不断”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1分);“理还乱”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1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测试题

八年级名著阅读测试 (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填空题。(30分)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描写秋天的诗句,意思为: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由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_创作。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就是为了纪念他的。 2、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乐府“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_________。 3、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____________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 _____________降至终点。 4、《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在“智取生辰纲”这一幕戏中,应获“最佳导演奖”的好汉是 __,应获“最佳组织奖”的好汉是 ______ ,应获最佳客串表演奖的好汉是 ____,在这场戏中最主要的道具是 ____ 。 5、有人曾调侃地将《水浒传》的名字改为《105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其中的三个女人分别是:_________(绰号)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一丈青_________(人名)。 6、《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义绝” 是___________ . 7、《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西天取经大业。 8、“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9、在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他最爱读英国小说,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10、《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 1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段文字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________的开头。 12、世界上有两篇有关“王子”的童话,一篇是英国作家_________的《快乐王子》,另一篇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____________。 13、被称为“共产主义奇书”的小说《红岩》中,有一个孩子叫做___________,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监狱,原型是新全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宋振中。 14、“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是_______将军所写的诗歌,名字叫__________。 15、_________是简爱在洛茨伍德学校的好朋友,她非常的宽容,后因生病而过早地离开了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成绩 (一)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私.臣:(2)齐地方 ..千里: (3)吾知所以 ..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4分) (二)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

师礼。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 启示。(2分) (三)范滂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 心理活动: 动作: 作用: 8、指出出自这段文字的成语(至少2个)。(2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docx

八年级下册文言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 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造:到、往②环堵.萧然堵:墙壁 ③翼然 ..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忘怀得失) ②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 生传 1、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第二段:赞语(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2、“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5、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 6、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7、“赞”语中哪句话和前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8、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2)饮酒。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3)著文章。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9、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10、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练习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1) 范仲淹作墓志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 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 4.不然,吾几失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 (2)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

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②迨能倍诵乃止迨: ③迨能倍诵乃止乃:④咏其文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 (3)《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计22分)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ó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缄:闭口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遣:派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乃.自诣韶州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⑥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三峡》《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_______ ②发:________ ③而:__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汇总

超级资源(共8套)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汇总 1桃花源记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 甚异之,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 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处处志.之( ) (3)乃.不知有汉(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C.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8·武威]从本文看, 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 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 但终“不复得路”, 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 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 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 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私.臣:(2)齐地方 ..千里: (3)吾知所以 ..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4分) (二)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听讲弟子礼节;诸生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 谦让地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汉明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询问病情,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军、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明帝亲自穿上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的东面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折叠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完整)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四)《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含答案)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六篇 一、【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于城西北隅,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②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但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王禹偁③《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①椽(chuán):装于屋顶以支撑屋顶盖材料的木杆。②氅:chǎng。③王禹偁(chēng),为人禀性刚直,不畏权势,因此多次得罪权要,一生屡遭贬谪,此文为其谪居黄州之作。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不可具.状▲(4)公退之暇,被.鹤氅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3分) A.①而.不知人之乐②烟云竹树而.已 B.①不以.物喜②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C.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竹工破之. D.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子声丁丁然.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2)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 10.甲文是欧阳修贬谪滁州之作,乙文是王禹偁贬谪黄州之作,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快乐之情,但同中有异,选段甲主要通过议论,揭示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选段乙则主要采用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生活态度。(2分) 答案: 7.(4分)(1)跟从、跟随;(2)以……为乐;(3)具体的、详尽地(4)同“披”,穿,披戴8.B 9.(4分)(1)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 (2) 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宜:适宜、适合) 10.(2分)与民同乐;恬淡自适(闲适、悠然、淡泊名利)。 附译文:黄冈地区盛产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工破开它,刮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这样,因为竹瓦既便宜又省工。在月城的西北角,盖了两间小竹楼,跟月波楼接通。(登上小楼)远望山色一览无余,(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夏天,降下骤雨最相适宜,会听到瀑布的声音;冬天飘着大雪最为适宜,(这时小楼)会听到碎玉落地般的声响。(这里)最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最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最适宜下棋,棋声丁丁悦耳。这些乐趣,都是竹楼给予的。在办完公事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鸟羽编织的大氅,戴上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默坐,排除世俗杂念。这时,水色山光之外,眼前只有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尽烟消,送走夕阳,迎来皓月,这也正是谪居生活中的快乐之处啊! 二、【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答案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 25《与朱元思书》吴均 1《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概括地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写出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8描写水尤为清澈的诗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9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情感诗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26《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1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与其相呼应的是“赞语”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归纳出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4与“不戚戚于贫贱”相呼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 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7《马说》韩愈 1文中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或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能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材,鸣之不能通其义。食马者的愚蠢无知的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8《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写作者不攀比吃穿,以书为乐的语句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4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5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写自己幼年时解决“无书之难”的句子是: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8表现作者求教时恳切、虔诚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晴耳以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2分) 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 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三峡(郦道元) (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良. 多趣味(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18.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分)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 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 三 峡大坝新姿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原文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篇章一《与朱元思书》 (一)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练习题 一、直接型默写 1.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4.凄神寒骨,。(柳宗元《小石潭记》) 5. ,君子好逑。(《关雎》) 6.求之不得,。(《关雎》) 7. ,白露未晞。(《蒹葭》) 8.微君之故,?(《式微》) 9.挑兮达兮,。(《子衿》) 10.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4.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1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佳肴》) 16.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17.食不饱,力不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韩愈《马说》) 18.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9.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21.半匹红纱一丈绫,。(白居易《卖炭翁》) 22.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3.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24.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

寓居作》) 2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二、理解型默写 陶渊明《桃花源记》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一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快乐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记》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柳宗元《小石潭记》 4.运用侧面描写,既表现了鱼的情态也表现了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5.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中通过对环境凄凉的感受,流露作者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的句子是:,。 《关雎》 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表现青年男子对美丽而贤惠的姑娘充满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7.“,。”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8.诗中运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求而不得而痛苦难眠的诗句是:,。 《蒹葭》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入物淡淡的凄婉之情。这几句诗在今天常被我们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在水一方》的一部分。 10.“溯洄从之,。,宛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